分享

轻轻松松读《荀子》(8)

 秋雨堂 2023-06-22 发布于宁夏

                             卷一《劝学篇》(8)

原文: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粗鲁好争意气的,不要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论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论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人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人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的反应和态度而随便谈话那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圣人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问楛(kǔ,恶劣,不正当)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gǔ,眼盲)。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秋雨堂浅见:
  交谈讨论是学人之间共享知识、交流思想,增长学识、启迪智慧的良好途经,也是老师向弟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常用方法。通过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双方都会有所收获。比如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通过交流,我们各自拥有了两种思想;如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回赠你一个梨,我们都只是得到了一个水果。这就是思想和学识的交流优于物质交换的地方。
  所以,荀子在这里专门对如何交谈做了具体的要求。
  他首先规范了交谈的内容:必须符合礼法。谈学问可以,谈修身可以,谈治国理政也可以,但要谈是非、谈黄赌毒,对不起,我连听都不会听,更不会和你说一句话,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其次,他对交谈对象的态度也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你言辞粗鲁、想通过和我辩论争个上风,我理都不会理你,如果你还不罢休,非要和我纠缠,对不起,我惹不起,躲得起,“避之”也。我只和恭敬有礼、言辞和顺、态度诚恳的人交谈。
  其三,在交谈中,自己的态度也必须做到不浮躁,不怠慢,不盲目。谨慎地对待每一个前来请教或讨论学问的人。这是为师之道,也是为学之道和同修之道。
  可以看出,荀子在“劝学”方面,真是煞费苦心,考虑得多么细致周到啊!什么叫诲人不倦?什么叫谆谆教导?这就是啊!先贤们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2023.6.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