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迦族~逃亡尼泊尔

 aiaiweiwei 2023-06-22 发布于新疆

  中世纪穆斯林突厥军队破坏了印度的佛教圣地后,许多佛教学者和僧人逃亡尼泊尔,使得尼泊尔成为佛教人才与佛教文献的集中地,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与印度波罗王朝最后的一个佛教据点相邻,印度教与佛教在此地并存。

   尼泊尔特别是加德满都谷地,仍然是印度次大陆东北部金刚乘佛教中心地的一部分,大量的佛教避难者流入,使加德满都谷地逐渐发展为金刚乘佛教的一个中心,流入的佛教上师们和大量的经卷促进了佛教的研究和传承。

   意大利南亚学者图奇在《爱欲的嘻戏》中说:“当佛教在印度消亡的时候,它在尼泊尔得到保存。它免受次大陆的动荡不安局势的影响,并且由于流入因为穆斯林入侵而避难的佛教徒和正在创建佛教的西藏佛教徒的接触,佛教确实得到了加强。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尼泊尔保持并且发展了印度传统。”

   《尼泊尔传统金刚乘佛教研究》认为,尼泊尔金刚乘佛教“属印度金刚乘或密宗佛教一系,直接与印度僧院学府那烂陀寺、超戒寺“神通成就派”一脉相承。”这批驳了把尼泊尔佛教简单的与印度佛教混同的看法。

   新编《佛教史》中说,释迦牟尼得道创教后,遭到亡国灭族的命运,甚至说释迦族已无后人,这些说法,近乎神话里编造的故事,并不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可靠的说法是,远在佛陀释迦牟尼生活的年代,佛教就已经传入尼泊尔,释迦的母国迦吡罗卫国灭国后,释迦族人被迫害,不断移居加德满都谷地,据称有佛经记载过这些。

  现在的尼泊尔加得满都谷地的释迦族人,人口超过十万,它们自称是佛陀释迦牟尼的后人,生就的佛教徒,以维护佛教为己任,多从事制造佛像、绘制包瓦(唐卡)为职业,或者经商。

  佛教在印度灭绝后,这些释迦族人同血统的尼尔瓦佛教徒是保持佛教传统的中坚力量,它们保护和抄写佛经,保护金刚乘佛教传统,是印度佛教与西藏佛教连接的重要转换环节。

  在古代,释迦族就属于尼瓦尔人的一部分,尼瓦尔人还包括梨车(李查维)、莫罗等族,它们在古代也曾信仰佛教,尼瓦尔人步释迦族逃亡的后尘,移居到加德满都谷地后,建立过王朝,并且成为统治者,但是他们那时候大多皈依婆罗门教。

  尼瓦尔人被认为是加德满都谷地的土著居民(尼泊尔更早的居民是克拉底族,属蒙古人种),并非纯正的雅利安血统,语言属藏缅语系,据说,释迦族灭国时,它们约有半数信仰佛教,他们的文化被认为是尼泊尔的主要代表。

  尼瓦尔梨车族在公元464年~879年统治了加德满都谷地,建立起“李查维王朝”,受印度笈多王朝的影响改宗信仰婆罗门教,公元七世纪时,婆罗门教在尼泊尔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李查维王朝信仰的是婆罗门教的毗湿奴派,但是这时印度教的湿婆教已经在尼泊尔生根。

  李查维王朝对佛教采取宽容态度,公元七世纪,佛教密宗由孟加拉传入尼泊尔,帕坦成为佛教中心,到了十五世纪~公元1482年,马拉王朝替代了李查维王朝,开始推行贾雅斯蒂提.马拉(公元1382-1395年在位)国王在位时推行的“印度教化”和“种姓制度”,废除了佛教僧侣制度,尼泊尔佛教成了没有僧团、僧侣的佛教。

  这时期的佛教僧侣变为佛教祭司~被称作“古帕朱”~来源于印度教祭司“古鲁夫”,从中世纪一脉相承的金刚乘传统,族群、庙宇、经典都保存了下来,尼泊尔北部藏族血统的“喇嘛”没受到此事件影响,一直存在至今。

  公元1769年,信奉印度教的尼泊尔西部的卡斯人,由廓尔喀山区攻占了加德满都,统一了尼泊尔,建立起沙阿王朝,沙阿王朝的统治者属纯正的雅利安血统,非常强势,废除了尼瓦尔语,以尼泊尔语为国语,推行印度教,沙瓦王朝在近代把印度教定为国教,尼瓦尔人所代表的尼泊尔的文化遭受到极大的打击。

  尼瓦尔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信仰佛教,特别是释迦族天生就是佛教徒,佛教在尼泊尔因此维系传承,尼瓦尔人的佛教文化曾经是加德满都谷地的文化主流,继承和保护了印度波罗王朝的佛教密宗传统。

  佛教在西藏形成的关键时期,曾任印度那烂陀寺首座的寂护,在访问尼泊尔期间被邀请入西藏,其弟子莲花戒和密宗大师莲花生也是在尼泊尔被邀请入藏传法的。

  创立“藏传佛教”和创建“宁玛派”的祖师莲花生,由尼泊尔佛教徒协助,研究了苯教法术,并带了尼泊尔的助手和性力女伴空行女进入西藏,收伏了苯教。

  寂护、莲花戒、莲花生对加德满都的“佛主宝塔寺院”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佛主宝塔寺院成为藏传佛教在尼泊尔的一个联络中心,其宝塔号称亚洲第一,是现代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

现代,尼泊尔恢复佛教僧侣制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上座部的“小乘”佛教开始。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