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振玉书法

 荣纳堂 2023-06-22 发布于天津

转自 卢秀辉

原标题: 溥仪说他用古董骗钱。他是近代史上重要的学人,一生著述达一百八十九种,收藏的图书资料有三十多万册。


《书法家诗传·四五五·罗振玉》

诗文/卢秀辉

为罗振玉雪堂歌

贫居三十年,忽荐溪田起。

得藏犹嫌微,回头灿然喜。

与财比坐嗤,有志天真是。

高手善经营,来朝岂可止。

为儒振玉音,求食静安已。

两客联通嬉,发源同好指。

四堂甲骨号,声誉馨芳累。

赤县维其仰,海涯学问驶。

书坛诸体中,前古由身始。

从彼延绵今,晚途尤惜毁。

焉能倭寇衬,民国未尝矢。

秦桧携阴灵,骂名令不齿。

溥仪说他用古董骗钱。他是近代史上重要的学人,一生著述达一百八十九种,收藏的图书资料有三十多万册。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罗振玉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学人,他一生著述达一百八十九种,校刊书籍六百多种,收藏的图书资料有三十多万册。

罗振玉少时家境贫寒,生活困难,他五岁入私塾,跟随李岷山读书,十五岁学作诗词,十六岁中秀才。自幼对经史、训诂潜心学习,留意金石名物,尤倾心于经史考据之学。罗振玉家无藏书,读的书都是借来的。他二十岁就开始著书立说了,写成了研究古碑帖的《读碑小传》。

罗振玉二十四岁时,在乡间教私塾为生。他曾经任教过江西丘姓巨绅。这位巨绅是个藏书家,家中除图书外,富有文物。罗振玉在丘家教书的第三年,东翁突然去世。罗振玉为此拒绝接受这一年的薪资,用以充做奠仪,女主人特别感动,认为先生心眼好,为人实诚。攀谈之下,知道罗振玉想取几件旧书和字画作为纪念,欣然首肯,请他自己到藏书楼任意挑选。罗振玉从藏书楼中精心挑选了几筐“纪念品”,内有唐人写经百余卷,唐宋元明的字画五百多件,满载而归。这是他人生“诈骗”到的第一桶金,为他日后去上海经营报馆、教育打下了基础。

甲午战争后,罗振玉来到上海,与蒋伯斧创立“学农社”,并设“农报馆”,创《农学报》,专译日本农书,使他在经济上大获成功。他人生的第二桶金,不但帮他还清了祖上积欠的债务,还有了可观的赢余。他将这笔钱用于收购江浙沪一带藏书家后裔出售的古籍、字画,得到了不少珍本、善本以及文物古玩。可以说,这是他人生的第三桶金。罗振玉在上海认识了王国维,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也因为王国维,罗振玉在人品上受到了诟病。连末代皇帝对手下的两位臣僚的评价,也是扬王抑罗。1902年1月,张之洞委派罗振玉赴日本考察教育,王国维也于2月在罗振玉的资助下,进入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

1902年1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聘请罗振玉出任两粤教育顾问,他欣然赴任。在粤考察教育时,听闻“岳雪楼”主人孔广陶去世后,孔家经营盐业出现了困难,家道中落,有心转让藏品。孔家“岳雪楼”被人称为“三十三万卷书堂”,所藏之书,皆为精品,尤以清殿本为富。收藏有唐吴道子《送天王图卷》、唐贞观年间《藏经墨迹册》和五代张戡、贯休、董源、岳飞、赵孟頫、倪瓒、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等著名画家作品。于是,罗振玉倾囊选购了其中的一批精品。到手后即转手出让了其中一部分,还把殿版中的扉页纸裁出,用仿宋体的刻版印了“宋版”书。殿版纸是成化纸或罗纹纸,极像宋版书用纸。仅内务府交给罗振玉代卖的殿版书就有一万多册,他将扉页全裁了下来,这笔横财,使他获得了另一桶金。

罗振玉书法

1903年9、10月间,刘鹗欲校印刊布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请罗振玉协助。罗振玉又找王国维介入其中,俩人由此开始了解甲骨,研究甲骨,成为甲骨学的奠基者。而罗振玉从中嗅到了商机,立即派弟弟罗振常前去河南安阳小屯村求购甲骨,先后搜集到近二万片,做成了甲骨文系列出版,一时轰动天下。罗振玉借此经手贩卖了大量甲骨,名利双收。一边大发不义之财,一边被人称为“让安阳光耀天下的学者”。自罗振玉以后,学他这一招的不知成全了多少人?

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于1911年11月远走日本,邀王国维携眷同行,寄居在日本京都。到1916年春,王维国先行携家人从日本归国时,他们在这里度过了四暑五冬。王国维在日本的度用,都是罗振玉给予的经济资助,两家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王国维只需做学问而已,罗振玉成全了王国维,没有罗振玉,王国维的成就不可能那么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也为溥仪指责罗振玉,留下了谜团:“罗振玉后来在日本出版、轰动一时的《殷墟书契》,其实也是窃据了王国维甲骨文的研究成果。”

在日本期间,罗振玉购买了众多古籍,他在日本购地建造有藏书楼。罗振玉精鉴赏,更精于经营。他在日本期间,靠日本书商的关系结交了一批朝野名流。日本人认为他是中国古文物学术的权威,经常拿字画古董请他鉴定。罗振玉专制“罗振玉鉴定”、“罗振玉审定”的图章,以应日本古玩商人拿字画请他鉴定时,做付费盖章专用。罗振玉发现好多无名款字画,他便仿刻古人名章印在无名字画上,再加上“罗振玉鉴定”章,俨然成为“古物”,再高价出手。

1919年春,罗振玉携家人离开日本回国,与王国维在上海再度相聚。5月,罗振玉第三女罗孝纯许配给王国维长子王潜明,俩人在上海结婚,罗振玉和王国维两家结成了亲家。罗振玉则去天津租下了3栋小楼,专门用于藏置书籍、文物,另外还单独租借了20多间房屋用以安置家人亲属。一年后,罗振玉在天津建成了自家宅院,其中数间专门用来库藏大量的史料、档案,文墨古玩。

1922年3月,罗振玉在北京市肆偶然发现洪承畴的揭帖和朝鲜国王贡物表,判断为内阁大库旧藏档案。经了解,清宫档案,尽归民国时期的历史博物馆。馆中因为经费缺乏,将所藏清朝档案的绝大部分出售给收故纸的商人,以回造纸厂加工新纸,共有九千麻袋,约十五万斤。罗振玉多方追踪,终于找到了尚未来得及发走的全部清宫档案。他以高出原收购价三倍的价格买了下来,挽救了这批珍贵的历史资料。当时罗振玉天津新家刚建,经济不是很宽裕,他不惜举债为之。这批档案,为他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1924年,罗振玉加入到溥仪的小朝廷,入值南书房。不久,溥仪即被冯玉祥驱逐出故宫,罗振玉与陈宝琛将溥仪偷送到日本使馆。在日本使馆的庇护下,于1925年2月23日深夜,溥仪由罗振玉等人陪护,秘密迁至天津日本租界地张园,罗振玉因功被溥仪委为顾问。

1926年9月26日,王国维长子潜明在上海病逝,享年28岁。由于家庭细故,罗振玉和王国维两人发生了矛盾,他们交往三十的友谊由此受到重大影响,这件事被人诟病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据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我到了天津,王国维就任清华大学国文教授之后,不知是由于一件什么事情引的头,罗振玉竟向他追起债来,后来不知又用了什么手段再三地去逼迫王国维,逼得这位又穷又要面子的王国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跳进昆明湖自尽了

1928年末,罗振玉迁居旅顺,建大云书库。书库内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书画等30余万册。1932年3月,罗振玉参加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典礼,并代溥仪向外宾致答词。伪政权任命他为参议府参议,后改为临时赈务督办。罗振玉任满日文化协会常务理事,被斥为汉奸。1940年5月14日,在旅顺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罗振玉是“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者;罗振玉也是敦煌学的奠基人;他是典型的鉴藏大家。他收藏、研究、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文物资料和字画,有50余万册。仅甲骨片前后就收藏二三万片,其他如青铜器、古名器、碑拓等的收藏数量也相当可观。有一点,无需置疑,罗振玉在搜集、研究与传播中国传统学术上的贡献,在近代学术史上称得上是第一人。他从来不置田产,始终不遗余力地搜购有价值的古籍、金石、碑刻、青铜器、古印玺等,不遗余力编写出版各种书籍。郭沫若说罗振玉的著作“其内容之丰富,甄别之谨严,成绩之浩瀚,方法之崭新,在他智力之外,我想怕也要有莫大的财力才能办到的”。他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功,是对郭沫若这段评述最好的铨释。

罗振玉的书法,是他著述考释之余的微末之事。罗振玉精于书法,真、行、篆、隶无所不擅,他于《石鼓文》、《秦诏铭》、《张迁碑》、《石门颂》、《孔宙碑》、《颜勤礼碑》、《化度寺碑》等都下过极深的工夫。中年后,见到殷墟契文,就兴味大增,矢志不移,师法为之一变,由篆而入甲骨,不断临写揣摩,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甲骨文书法。

罗振玉创作了大量的甲骨文集联书法,继《集殷墟文字楹联》后,又写了续集《集殷墟文字楹帖汇编》。《汇编》共收甲骨文集联四百二十副,其中罗振玉集了一百七十七副。集联均由罗振玉以甲骨文书写,创了甲骨文书法之奇观。罗振玉书写的甲骨文书法,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他用中锋篆法,一反纤细出锋书之。得圆劲隽秀,紧密工稳,端庄严整。罗振玉深厚的书学功力以及博大的学问根底,为他向契文书法转型提供了极大的保证,这也是当代书法家困于创新的问题症结所在。罗振玉是“甲骨书法第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