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驱虫剂——乌梅丸、考研真题反复刷的必要性

 小胡TCM学习吧 2023-06-22 发布于天津

天气越发炎热,伤暑、阴暑高发,小伙伴们切勿贪凉哦。
每天10分钟,坚持带来大改变!
公众号推送内容主要围绕中医考研展开,附加一些临床拓展与笔者所见所闻,供大家各取所需。

思维导图的说明:

思维导图参考自中医学10版教材,对于其他版本会做部分参考,现在考研的主要参考教材也为中医学10版教材。

往期回顾:
方剂学:
16.祛痰剂
祛痰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定痫丸、茯苓与茯神
15.治燥剂
方剂学——清燥救肺汤、增液汤、人参总结
14.治风剂
方剂学——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桂枝总结
13.理血剂
方剂学——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天花粉总结)
12.理气剂
方剂学——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三方区别)


一.驱虫剂

剂量:

1两=50g,1钱=5g,1分=0.002g

1两=10钱=25000分

二.乌梅丸

【功效】温脏安蛔

【主治】蛔厥证

【剂量】

乌梅 三百枚(30g),细辛 六两(3g),干姜 十两(9g),

黄连 十六两(9g),当归 四两(6g),附子  六两(6g),

蜀椒 四两(5g),桂枝 六两(6g),人参 六两(6g),

黄柏 六两(6g)

【方解】

三.高频考点

1.【乌梅丸】

①方歌:乌梅丸用桂枝辛,参附椒姜连柏归

桂:桂枝

姜:干姜

②主治:

除治疗蛔厥证外,还

集酸收涩肠,温阳补虚,清热燥湿,

治寒热虚实错杂之久泻久痢

(脾胃虚寒,肠滑失禁,气血不足而湿热积滞未去)

③加减化裁

(1)增强驱虫—— + 使君子、苦楝子、榧子、槟榔

(2)热重—— 去附子、干姜

(3)寒重—— 去黄连、黄柏

(4)无虚—— 去人参、当归

(5)口苦,心下疼热者—— 重用乌梅、黄连,加川楝子、白芍

(6)呕吐—— 加吴茱萸、半夏

(7)大便不通—— 加大黄、槟榔

四.课外拓展

1.【乌梅丸】

①治疗久泻久痢

②《伤寒论》——厥阴病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③《伤寒论注》

伤寒脉微厥冷烦躁者,在六七日,急灸厥阴以救之。此至七八日而肤冷,不烦而躁,是纯阴无阳,因藏寒而厥,不治之证矣。然蛔厥之证,亦有脉微肤冷者,是内热而外寒,勿遽认为藏厥而不治也。其显证在吐蛔,而细辨在烦躁。藏寒则躁而不烦,内热则烦而不躁。其人静而时烦,与躁而无暂安者迥殊矣。此与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能食,食即吐蛔者,互文以见意也夫蛔者,虫也,因所食生冷之物,与胃中湿热之气,相结而成。今风木为患,相火上攻,故不下行谷道而上出咽喉,故用药亦寒热相须也。此是胸中烦而吐蛔,不是胃中寒而吐蛔,故可用连、柏。要知连、柏是寒因热用,不特苦以安蛔。看厥阴诸证,与本方相符,下之利不止,与又主久利句合,则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矣。

......

蛔从风化,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用乌梅、苦酒至酸者为君,姜,椒、辛、附、连、柏,大辛大苦者为臣,佐参、归以调气血,桂枝以散风邪。藉米之气以和胃,蜜之味以引蛔,少与之而渐加之,则烦渐止而蛔渐化矣。食生冷则蛔动,得滑物则蛔上入膈,故禁之。 

五.考研真题反复刷的必要性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