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门冬汤的方证

 AB向往神鹰 2023-06-23 发布于陕西

危重症是经典条文的再现——经方治愈一动则喘憋、气短半个月案

重剂麦冬;麦冬∶半夏剂量之比等于7∶1

徐某,男,79岁,初诊日期:2016年11月11日。

主诉:一动则喘憋、气短半个月。

现病史:患者半个月前因劳累后出现喘憋,夜间无憋醒。后发展为一动则喘憋、气短,患者颇为苦恼,遂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喘憋,气短,偶有头晕,无视物旋转。偶有咳嗽,咽干,咽部有似冒火的感觉,咽部有痰,质黏稠,不易排出。后背畏寒,纳食不香,眠差易醒。大便1日1次,偏稀,夜尿2次。

查体:舌淡,苔薄黄,脉弦细。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笔者体会到

    麦门冬汤的方证是:喘憋,咳嗽,咽干,咽喉不利,咽部有似冒火的感觉,舌红,脉细。

    本案患者喘憋,气短,偶有咳嗽,咽部有似冒火的感觉,咽部有痰,质黏稠,不易排出,舌淡,苔薄黄,脉弦细。符合麦门冬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麦门冬汤证。

诊断:喘证 麦门冬汤证。

治疗:方用麦门冬汤。

清半夏9g 麦 冬63g 党 参10g 生甘草10g

大 枣12g  粳 米20g(包煎)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症状基本好转。原来喘憋、气短,现在基本已愈。原来咽干、咽部有似冒火的感觉亦减轻,咽部痰量明显减少。原来睡眠浅容易醒,现在不容易醒,现夜间能连续睡眠约7小时。原来一动则喘憋,现在无此种情况,并且已经可以做一般性家务活。

继续治疗1周,喘憋、气短均告痊愈。

按语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清·尤在泾《金匮玉函经二注·卷七》说:“嘉言云,胃中津液枯燥,虚火上炎之证,治本之良法也。”可知麦门冬汤所治为阴伤严重之证,胃中津液干而有火上侵咽喉,故而咽喉不利,咽干,咽喉部有冒火的感觉。近代名医秦伯未《金匮要略新义·上卷》中提到:“火热挟饮致逆,为上气,为咽喉不利,与表寒挟饮上逆者悬殊矣,故以麦冬之寒,治火逆,半夏之辛治饮气,人参、甘草之甘,以补益中气。”日本汉方医家丹波元简《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二》中指出:“[程]大逆上气,则为喘为咳。咽喉为之不利。麦门冬、半夏以下气,粳米、大枣以补脾,甘草之甘,以补益中气。”日本汉方医家丹波元简《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二》中指出:“[程]大逆上气,则为喘为咳。咽喉为之不利。麦门冬、半夏以下气,粳米、大枣以补脾,甘草、人参以补肺。脾肺相生则气得归原,而大逆上气自止。[沈]余窃拟为肺痿之主方也。巢源,上气鸣息侯云,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叹息不通。”可知,麦门冬汤中,重用麦门冬滋阴润肺,清降虚火;以半夏下气化痰,虽性温,但用量很轻,且与大量清润药物相伍,则不嫌其燥;以人参、甘草、大枣、粳米益气养胃,生津润燥,全方共奏养阴清热、止逆下气之功。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体会认为麦门冬汤的方证是:喘憋,咳嗽,咽干,咽部有似冒火的感觉,舌红,脉细。

麦门冬汤的方证是:喘憋,咳嗽,咽干,咽部有似冒火的感觉,舌红,脉细。

附:麦门冬汤药味稍甜,无苦味,无其他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