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教授讲透“麦门冬汤”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3-06

  麦门冬汤

  [组成用法]

  麦门冬35~80g、半夏10~15g、人参10~15g、炙甘草6~10g、梗米10~15g,大枣4~10枚。上六味,水煎,昼三夜三服。

  [方证]

  劳嗽日久不愈、口干咽燥、咳痰不爽、日晡发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现代应用]

  1、喉结核、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

  2、慢性咽喉炎、百日咳;

  3、脑膜炎后遗症;

  4、恶性肿瘤在放疗化疗过程中见有形体消瘦,肌肤干枯、口舌咽千者;

  5、糖尿病;

  6、干眼症。

  [经验参考]

  《金匮要略》用麦门冬汤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大逆”,有注家认为是“火逆”。《金匮要略今释》说:“今考仲景书,凡云火逆者,皆谓烧针艾灸之逆,非后世所谓君火相火,则仍作大逆为是。”“逆”,有时是指气机向上之类的病症,如“吐逆”、“咳逆”、“哕逆”之类。大,修饰词,表示逆的程度。《腹证奇览》云“大逆,乃咳剧而气逆之谓。”“上气”,可能为呼吸急促或喘息之类的症状。“咽喉不利”,是因咽喉内病症阻塞而呼吸不顺畅。原文“止逆下气”四字,恐为衍文。根据经文的描述,可知麦门冬汤的主治以呼吸急促和咽喉部症状为目标。这让人联想到喉结核一病。喉结核为耳鼻咽喉结核中最多见者,原发性甚少,多继发于较严重的肺结核或其他器官的结核,通过接触、血行或淋巴途径传播而来。喉部的接触性传染是因带菌痰液附眷于喉部黏膜或黏膜皱褶处,细菌经微小创口或腺管开口侵入黏膜深部而引起的。喉结核好发于喉的后部(如杓间区、杓状软骨处),以及声带、室带、会厌等处。早期症状为喉部灼热、干燥等症状,声嘶为主要症状,开始轻、逐渐加重,晚期可完全失声。常有喉痛,吞咽时加重,软骨膜受累时喉痛尤剧。喉部病损广泛者可因肉芽增生及软组织水肿而出现呼吸困难。此外,尚有肺结核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消瘦及贫血等。喉镜检查可见喉部黏膜苍白,杓间区或一侧声带局限性充血;溃疡呈虫蛀状,边缘不整齐,底部有肉芽增生,会厌及杓会厌襞可水肿、增厚。病变累及环杓关节时可致声带运动受限或固定,病变广泛的病例,晚期喉部可呈瘢痕狭窄改变。不能完全肯定经文描述的就是喉结核,但喉结核可能最接近经文的描述。当然,这是基于从咽喉部着眼的认识。事实上,痰液黏稠附着于咽喉壁不易咳出也可表现为“咽喉不利”。《松原家藏方》说本方治“咳嗽火逆上气,咽喉不利,痰声不湿者。”“痰声不湿”就是痰液黏稠的表现。后世用本方治疗慢性咽喉炎也取得较好疗效。如吕志杰治一女,素患“慢性咽炎”。近两个月来,咽中堵闷,干燥不利,咯痰不爽,口干欲得凉润,尿黄便秘,脉搏细,略滑数,舌质嫩红有裂纹,苔薄黄,中心无苔。投以麦门冬汤原方,麦冬用70g,半夏用10g,服6剂诸症缓解(中医杂志·日文版,1989;5:51)。

  麦门冬汤除了《金匮要略》所载的方证条文外,其他书籍的经验也值得重视,对经典方证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玉函经》伤寒差后病篇云“病后劳复,发热者,麦门冬汤主之。”

  编者按:《伤寒论》差后劳复病篇有竹叶石膏汤,与麦门冬汤堪比美。外感热病的恢复期,体液消耗,此发热当与津伤有关。不惟外感病如此,肿瘤病人化疗、放疗等伤阴发热者也可使用本方。

  《肘后方》云“麦门冬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喉燥而渴。”

  汤本求真注曰:“肺结核之枯瘦骨立,咳嗽频发,痰沫粘着于咽喉而难略出,呼吸浅表,心力减衰,发热,不食,微渴者,用本方屡得奇效,但未尝得救其死。故葛洪所说,恐就其一时之效时云尔。

  编者按: 肺痿,因“重亡津液”得之。主证为“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诞沫者。”现代医学的肺结核、老慢支、矽肺、肺癌等均有见证机会。

  《桂林古本伤寒论》麦门冬汤的条文为“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编者按:“脉数者”,与肺痿之脉相对应,可从。脉数,为虚性代谢亢进使然,其人也可有发热。

  《松原家藏方》云“治虚劳咳逆,手足烦热,赢瘦骨立者,或咳血及衄者。”

  编者按:此描述更像肺结核病。“咳逆”是肺结核的肺部症状;“手足烦热”是肺结核的中毒症状,与结核菌的毒素刺激关;“赢瘦骨立”是结核病的消耗症状;《神农本草经》云麦门冬主“赢瘦短气”,可参。“咳血及衄”是肺结核的出血症状。

  《芳翁医谈》云“虚劳,多汗,寒热,咳嗽,诸证备而咳甚者,宜麦门冬汤......”

  编者按:“多汗”,为内热使然。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云“又老人津液枯槁,食物难以下咽,似膈证者,亦可用之。”

  编者按:此为老人睡液服萎缩,分泌减少不能充分滑润食物。当然,也不能排除干燥综合征。

  综上所述,麦门冬场证还可见有发热、口渴、脉数、手足烦热,赢瘦骨立、咳血、多汗等证。

  为了更全面地加深认识,不妨进一步概括一下麦门冬汤证表现。

  A.全身表现

  虚性代谢亢进症状: 发热、多汗、口渴、手足烦热、脉数,消耗性体质: 赢瘦骨立。贫血症状。

  B大逆上气症状

  表现为咳嗽、气喘、喷嚏。

  咳嗽特点剧烈的、痉挛性,连续性,痰少或黏稠。伴有颜面通红,乃至伴有呕吐。

  C.咽喉部症状

  表现为咽喉干燥、大热、疼痛、声嘶、吞咽困难等。

  关于麦门冬汤,还有一些技术性的环节需要注意。其一,关于本方煎服法,《金匮要略》说,“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共计四升,剩余的二升如何处理”显然,这不符合张仲景的煎服法体例。《桂林古本伤寒论》其顺服法为“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渍,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以此计算。大约4小时服药一次。

  其二,麦门冬的用量一定要到位,否则将影响本方疗效。恰如《本草新编》所说“但世人未知麦冬之妙用,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为可惜也。不知麦冬必须多用,力量始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麦门冬一升约143克,7 升麦门冬为1001克。当今临床罕见如此大剂量,但也不该用太少。

  其三,注意麦门冬与半夏的比例。半夏一升大约111.4克。二者容积比为7:1,但实际用量比(质量比)接近9:1。

  [注论精选]

  沈明宗:此阴火上逆也。真阴之虛,阴火上逆刑金,为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惟当壮水之主,以镇阳气,日止逆下气,故用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滋培后天胃气,以生肺金,即生阴火而降火邪。惟以半夏涤痰下利,余窃以为肺接之主方也。(《金匮要略编注》)

  张路玉: 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故于竹叶石膏汤中偏除方名二味,而用麦冬数倍为君,兼参、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精微皆得上注于肺,自然沃泽无虑。当知火逆上气,皆是胃中痰气不清,上溢肺隧,占据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加大枣,通津涤饮为先,奥义全在于此。若浊饮不除,津液不致,虽日用润肺生津之剂,乌能建止逆下气之绩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仲景立方之旨。(《张氏医通》)

  喻昌: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治本之良法也。于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大补中气大生津液队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医门法律》)

  大塚敬节:凡颊上有限局性之潮红,赤舌或无苔、干燥、咽喉部有枯燥之气味,腹部一体无力,大便多而不通快,软便少,日一二回,有残剩之意味,感压出之力不足者,麦门冬汤证也....(《中国内科医鉴》)

关于医景堂学苑

医景堂学苑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啦!医景堂寓意像仲景一样的大医研究疑难病的殿堂,医景堂学苑就是秉承这样的宗旨,将古代及当代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展现在平台上,供将来想成为中医名家的大夫们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借鉴,提升中医思维观念,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