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非要活成一座孤岛,而是我明确知道一点:如果自己非常看重一件事情,那么做这件事情的最佳人选就是我自己,别人都不会比我更尽心尽力,更不会比我做的合我心意。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事。 人减少抱怨的办法,是降低对他人的期待。期待越低,越不容易产生“意难平”。我发现抱怨可以成为一种习惯,产生对一个人的怨气,是从对他有期待开始的,然后一路提升抱怨值。那种高开低走的关系,最后基本都是在抱怨中结束的。 所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寄托别人替自己完成,就不会失望,更不会抱怨。无论人生大事,亦或生活琐事,减少依赖性,亲力亲为,才能无怨无悔。 人都是抱怨别人犯的错,而很会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开脱的。揪着别人的过错不放,而善于原谅自己的错,是人之本性。自己做的,再不好也觉得情有可原。而因为依赖性而期待别人去替自己做,哪怕对方做得再好,也会因为标准升级而产生不满。 基于此人性,我宁愿自己做得不咋地,但是因为是自己做的,没有外援,反而油升出一份自豪感和成就感。最重要的是,毫无怨气,终日脸上都是满足和自信。中年之后,不但没有因为生活磨砺而带着戾气,反而心平气和,有份安详和松弛的仪态。 比如我自己漆门和刷墙,自己设计和打理院子,自己把娃带大,没有哪一样是尽善尽美的,但也都不算差(以自己的标准为准),最重要的是全部独立完成,没期待另外一个人帮我,过成啥样都挺自豪的,自然就不会抱怨谁。自己那么努力,无愧于心了,没做好也是个人能力问题,总不能抱怨自己吧?哈哈! 自从我发现这个人性特点之后,我把对他人的期待全部转到自己身上。比如我期待儿子喜欢弹钢琴,母子因为这件事还曾经结下梁子。后来我发现他根本不怎么喜欢弹钢琴,他喜欢的是爵士鼓,是我自己喜欢钢琴。于是我就放弃期待他学琴,转而自己去圆梦。 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乐观、独立、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我为什么不先成为这样的人呢?我独立处理所有大小事物,用心创造生活中的乐趣,努力工作、学习技能、做手工和园艺,家里到处都是自己生活态度的体现。儿子回到家,看见妈妈的生活状态,他自然耳濡目染。 我喜欢厨艺,他也喜欢厨艺。我没期待他喜欢下厨房,他完全是受我的影响,加上爱吃的天性[捂脸]。至于园艺,他一点不喜欢,我也不会期待他和我一样。 我如今对周围人就是零期待,好处显而易见。我不抱怨,我情绪稳定,我脸上自然带着一种轻松愉悦感,我从来不觉得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我所要一切都是我的职责所在。 我喜欢什么自己买,我想去哪里自己去,我喜欢拍照自己拍,我想吃什么自己做,当然了,出了错、办糟糕了事情,我自己买单,自我安慰。 这是不是好的人生呢?我不能肯定。但是我身体里没有怨气停留,对健康一定有好处。精神上停止了抱怨,不会成为怨妇,脸色好看,不会带着戾气和怒气。总之,我觉得收益颇丰。 不抱怨别人,也不被人抱怨,我觉得是一种非常超脱舒服的状态。当自己为生活负起全责的时候,刚开始会觉得很苦很难,但是人的抗压力是有无穷潜力的,加上人是惯性动物,慢慢就适应自己拿主意、自己想办法的生活状态了。一旦习惯,反倒拥有了无限的自由和选择权,从而形成一种思维惯性,觉得自己做的都不错。慢慢对自己更满意了,对他人不抱怨了,形成良性循环的个人成长,生活自然越来越好。 这种好,不一定是比别人过得好,而是自己舒坦的状态。人心平衡又放松,生活也就好起来。 你的生活状态,就是你自己内在体验的外在表现。 减少对外在世界的期待,追寻内在世界的独立,我自认为是让自己幸福的一条道路,不行你走走看。 ![]() ![]() ![]() |
|
来自: 新用户4220933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