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骂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是他会停止爱自己

 勇敢的芯2 2023-06-23 发布于湖南

Image  

天地明灵观如是,水清映月本来心

Image

聆听音乐,开启一段心灵之旅

注:此文写于2020年6月,
全文4000字左右,读完约5分钟

01
想种好一棵树,竟然都要拼种树人的福报!
前阵子在描一部经典——《僧 伽 吒 经》的时候,读到这一段话:

譬如有人种于树木,彼种树已即日生芽,彼树一日上下各生长一由旬。复有一人,亦复种树不得其所,风动不生移置异处。……大王答言:“我未审之,愿为我说,何等大人种此树耶?”鸡鸟告王:“如此人者,照明世间名无上士,当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王复问言:“彼是何人种树不生?彼作何等不善之业不生?当为我说。’鸟答王言:'彼是提婆达多种树不生,无少善根树云何生?”

——《僧 伽 吒 经  卷三》

这段经文是佛 陀对药 上 菩 萨所说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人刚把树种下去,即日就发芽了,一天之内竟然长得无比茂盛,令人惊叹,而另一个人种树却不得其所,“风动不生移置异处”,于是忿忿不平地和前者起了冲突,还闹到国王那儿去了。几经波折,终于从一只神奇的鸟那里得知种树差异悬殊的原因:前者是救度一切众生解脱生死苦海的“照明世间无上士”(“无上士”是“佛”的一个称谓),后者则是典故中曾经因“出佛身血”而堕落地狱的提婆达多。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极大地震撼了!

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天啊,连种树这样普通的事情,树能不能长得好,都得仰仗于种树人的“善根福德”(其实就是能量水平的高低),更何况是世间的事业、婚姻、健康和对孩子的教育呢?

这个故事,不就呼应了中国老祖宗传递了几千年的大智慧—— “厚德载物”吗?

所以,想做成任何事,尤其是教育好孩子这样的终生事业,提升自身的能量(厚德)才是硬道理啊!

02
“人和人的差别,
有时候比人和狗的差别还大!”

Image

霍金斯的能级表

生活中,不乏精通多个领域,在很多方面都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精英人士,当然,也有不少“种花花死,养鸟鸟亡”的愣头青。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说到底,是能量级别的高低差异

如果说宇宙是全息的,那么“一颗露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式的思维确实可行。

想起一位老师经常提到的例子:他发现,在他们学校教书教得好的老师,做饭也很好吃。

从一件极微小的事情,哪怕是观察你如何扫地、如何洗碗,都可以瞥见你内在的品质和综合的素养——是乐于奉献,一丝不苟,有条有理,注重细节,还是不情不愿,马马虎虎,蒙混过关,粗枝大叶……

一些大公司“饭局见人品”的录用新人的不成文的“考试”,也恰恰印证了这个观点:于细微处所体现出来的状态,正是你在做一些“大事”“正事”时会呈现出来的。

这些,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体现得淋漓尽致!

03

把内在能力和品质迁移到教育孩子上会怎样?

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那么他也不难在他感兴趣的其他领域取得斐然的成绩。这样的人确有人在,著名的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就是这样的“牛人”,画漫画画到没有对手,玩桥牌取得亚洲冠军,还有数学、物理等等领域均达到顶尖的水平。因为很多门类内在的精髓是相通的,精通一门,其他的就变得容易的了,“一通百通”

相反,一个人如果是“养花花死,养鸟鸟亡”的状态,从简单事务中可见他的还无法照见事物运作的规律,或是做事不够用心,这种慧力或品质也会体现在日常的工作或企业的运作上,所以暂时是不适合被委以重任的。

这些都是内在能力和品质的迁移,同样是以一枚露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可想而知,“一通百通”的人,其实是具备了较高的能量水平,如果他去教育孩子,相信也能展现出非凡的智慧;而后者则因为自身的限制,可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卡点——可惜往往无法照见这个事实,而把指责的矛头对准孩子,这种情况令人难过,却又是普遍存在的,毕竟,社会上还是“流俗众,仁者希”。

蔡志忠先生曾经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提到过自己的女儿。女儿在很小的时候曾经问过他某个问题,他回答:孩子,你自己有脑子,你思考决定就好!

不干涉,不控制,这不是每个父母都会具备的“不管教的勇气”。

蔡志忠先生还表示,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要忍住不说,而要等孩子作对的时候,再去及时地肯定她。这其实是为孩子输入正面的信念(不给孩子输入负面的“木马程序”),并且无条件地相信孩子一定能学好。这又和当前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一个放松的父亲,不给女儿太多的压力,而是尊重她,给她选择、主宰自己人生的自由,并且永远只给孩子输入正面的信念,写入孩子的潜意识……这样的孩子真的非常幸运!

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境界和能量水平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04

养育孩子,请“嘴”下留情!

曾经看到一句话,颇为触动:“你骂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是他会停止爱自己。”

这句话,细思极恐啊!

子天然地爱父母,甚至比父母爱得更多,爱得更纯粹。

我常想,或许孩子幼时对父母的爱,才更接近于无条件的爱。父母今天打我,骂我,明天我仍然张开双臂天真地请求他们的拥抱和亲吻。当然,这也许也源自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先天性的忠诚。正因如此,他们对父母恨不起来,然而,他们内心所充斥的负能量真真切切地在那里,他们只能选择去狠作业、厌恶自己、讨厌周围的某些东西……等到青春期,如果这股能量仍然没有得到疏通的出口,甚至已经日久年深地层层积累,它就会爆发出来,制造很多破坏力极大的事端——离家出走、忤逆父母……

Image

多么遗憾,多么可悲啊!最爱孩子的父母,掏空了自己,却终于把孩子养成了“仇人”一般的存在。

面对孩子的所谓的“问题”,如果老师(或父母)心中并没有升起诸如嗔恨、厌恶的念头,而只是借助忿怒的“扮相”来震慑孩子,那么,这种“发怒”将不会伤到孩子,因为其起心动念不具备负能量的内核。然而,如果事情反过来,教师(或父母)以一个成年人的能量,向学生气急败坏地发泄、辐射这种心中的厌恶、愤怒、不满,那么孩子敏感的心将会捕获到这些信息,这时候学生会因此而受到负面的暗示,这样的暗示极可能刻入潜意识,然后伴随一生,在看不到的地方随时制造痛苦。

为什么?

父母师长相对于孩子而言,都算是能量更高的存在体,他们话更容易影响孩子的整个内在。

这就是为什么说,父母的嘴,孩子的路”其实,老师的嘴,也是孩子的路。所以,一定要嘴下留情啊!

05

想孩子成才?着手提升你自己的能量吧!

 Image

我们太容易只看表面,而忽略了某些现象背后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大人总是告诫孩子:“孩子啊,别的你都别管,只要一心一意努力学习,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将来!”

殊不知,一个孩子能否成才,除了孩子自身的努力和机缘,背后拼的还是父母的眼界、精神境界、福德,乃至整个家族的能量状态!所以,套用一句网络用语,说教育是“拼爹妈”的,一点都不为过。有时候,父母吵架,或是某一方出轨,乃至于离婚了,即便孩子毫不知情,客观事实上也极可能显化为孩子成绩下降、学习动力不足,这正是因为父母的能量状态下滑的缘故。

同样的,一位老师能否把孩子教好,表面上是取决于老师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学识和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否因材施教……其实,本质上仍然要看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因缘,以及教师的福德能否足以转化孩子。如果福德不够,不但转不动学生,还很可能就只能等着“被转”了——被熊孩子们气哭,或是大吼大叫,束手无策。

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无需指责任何人,这是时代的共业,也说明了问题的根源,就两个字——“缺德”。突然觉得这两个字其实不是什么骂人的话,而是揭示一切烦恼的本质——父母能量不够,自身修养和智慧不足,内在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难以投射出一个美好的孩子。

我很喜欢“投射”这个词:投射,意味着一个人所看到的外界的一切,都是内在的镜像。你看不到你内在没有的东西,看到外界充满了真善美,那么你也就看到了自己的内在的真善美;如果看到外界还有丑恶或缺憾,那么你的内在一定也还隐藏着此类的信息,只是不易察觉。

“投射”这个词让我们有了一种充满力量的掌控感:只要专注于改造自己的内在这个“投影源”,世界就会变化——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才能“齐家、平天下”……

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就不会有无可奈何、自怨自艾的“受害者”心态,我们就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有想去改变他人的执念——你的脸脏了,你会去埋怨镜子中的影像吗?

我们会把发力点放在内在,去持续地改造、净化自己的内在世界,并且感谢外界的人和事,对我们“盲点”的显化——

如果你看到孩子懒散,那么改掉你自己的懒散;

如果你看到孩子不爱学习,那么请你开始学习;

如果你看到孩子的房间又乱又脏,那么,请清理你自己的空间;

如果你发现孩子对人无礼,那么请你自己先做一个有礼有节的人;

……

对孩子充满爱而智慧的引导仍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在对方还没做到的时候唠唠叨叨,那只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严和形象。

你只要身体力行,努力去成为一个正面的榜样,孩子就会被邀请进来,跟着你一起改变!

永远不要试图直接地要去改变任何人,因为那一定是很痛苦的。改变自己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强迫他人做出你想要的变化!孩子需要体验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体验自己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和主宰,需要体验自己根据内心的真实召唤做出选择的权利。大人如果事事包办,事实打压,那么孩子将感到压抑和窒息,或是在未来大人放手时陷入迷茫和混乱,不知所措。

所以,如果不想孩子在大学毕业后成为拥有高学历却高分低能的啃老族+巨婴,那么请尽早把孩子的人生还给孩子。孩子才是他们人生的真正主人,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让孩子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父母老师要去做一个积极影响孩子的人,而始终把是否改变的决定权交还给孩子,不强迫,不指责,不批判,一方面把更多的经精力投注于提升自己上,用心陪伴,悉心浇灌,静待花开。

感恩孩子,成就了最好的我们。

厦门

2020.06.26



Image

关于作者

Image

水月斋主人,笔名一朵蓝莲、蓝莲心虚舟

写作、声乐、书画、教学、电影、旅行……在每个片刻中,随缘明心,觉悟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