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实与民间用“符咒”驱邪除灾有关

 淮上风 2023-06-23 发布于安徽

       为什么说端午节实与民间用“符咒”驱邪消灾有关,而与屈原投江无关呢?我们可以从民间过端午节的诸多民风、民俗里加以说明。

​我们无论从古人笔记里,还是从民间百姓辈辈口传里均能勾勒出一幅这样的风俗画面来:在端午节来临的前前后后的许多日子里,不同地区的人民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大同小异,诸如在儿童额头上画“五毒”图以示驱邪祛毒,具体带有五种毒的虫兽也是大同小异(这里就略去不说了),人们或者在衣服上绣有五种毒虫兽的图纹来驱除五毒;有的人家除了在门楣上挂艾草、大蒜头外,还在门上画有“针刺五毒”虫兽的图案,寓意已把五毒虫兽杀死了;端午节悬挂或者在门上画钟馗捉鬼、张天师驱妖图,喝雄黄酒、佩带香囊以驱散屋中、人体上的各种秽气;淮南一带的小男孩要穿“虎头鞋”,小女孩要穿小花鞋、“小猫鞋”……


(截图自公众号《淮南作家文化传媒》

        这都是以毒攻毒,带有迷信色彩的“符咒”形式的消灾祛邪、祈保安康的一种民间“法术”。因为农历五月这段时间正是仲夏之月,夏至节气,朱熹注《尧典》曰:“午者,为正阳位也。(东方苍龙七宿)大火(星)正位于午位、景尺五寸、六十刻也,斗指正南,离卦”,此时“厥民因,鸟兽希革(人民散居又散居,鸟兽的毛因稀疏而露出皮来——《尚书·尧典》”),万物皆盛,各种毒虫猛兽、瘟疫瘴气也正值繁盛、滋生的“旺季”,再加上五月份的梅雨时节,相较冬、春两季,人们所遭受到的意外灾害也比较多地频繁发生,农耕文化时代,医学水平、医疗保障制度都十分“贫穷落后”,人们只好寄希望于各种“牛鬼蛇神”……向他们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行为,今人也就不难理解了,至于赛龙舟的起源,闻一多、朱自清等人都写有考据文章,都说与屈原无关。最早有文字记载“投书湘水吊屈原”的是西汉的贾谊:“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另《史记》卷六《秦始皇帝本纪》有如此一段文字:“二十五年大兴兵……王翦遂定荆楚、江南,降越王……五月,天下大酺。”南朝宋时裴骃集解道:“服虔(东汉时人)曰:'酺音蒲……为人物灾害之神。’ 苏林(汉末魏初时人)曰:'陈留俗,三月上巳,水上饮食为酺’  。”

(《史记》卷六书影)

(菖蒲)

其实,我们通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得知,东晋时人“在暮春之初”也有水上饮食修禊事,“暮春之初”已临近端午节的日子了。

        我们也可从民间铸造的一些花钱——又名厌胜钱上的五种毒虫兽的图纹,了解到民间各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都是消灾去病、祈福国泰民安的以毒攻毒,带有“符咒”色彩的祷告、吉利语,均与纪念屈原无关。

(花钱:五日午时,天下太平。拓片来自《中国钱币》

(花钱:躯邪辟恶,穿上一蜘蛛,穿下一蟾蜍,五毒图是蛇,蟾蜍,老虎,壁虎,蜘蛛。拓片来自《中国钱币》)

        所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云云,很可能是一些文人,尤其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为了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决抵抗外来侵略,有意把爱国诗人屈原的忌日“移植”进端午节的民俗文化里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