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画廊周总结|货比货要扔,有吐槽有惊喜

 木蘭猫不睡 2023-06-23 发布于北京


为期十天的北京画廊周眼看就要结束了,搭着末班车把大部分展览都看了看。扎堆展览就是会容易被比较,有的被吊打,有的脱颖而出。艺术到底有没有高低呢?我想,站在个人的角度上来说,还是会反映审美的高低的。艺术品是非标准商品,很难有一个严谨的一二三去评价是好是坏,是高是低,更多只能说是基于一定的理论,结合个人的喜好和眼界去评判。

那就来逐一聊聊吧,看看哪些是惊喜哪些是洋相。没有提及的展览可能是我还没看到,或者是我觉得差到连讨论的意义都没有。



1


空白空间画廊 

欧阳春 “空谷幽兰”


图片
这次画廊周讨论度最高的当属空白空间做的欧阳春个展,评论两极分化严重,其实就像是他从前的作品一样,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觉得很糟糕。他的作品伴随着争议,我觉得也是好事,因为人们在关注他,也在思考他的作品和“成功”。
图片
图片
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欣赏空白做画廊的态度和选艺术品的质感,来讲讲我看完展览的感受。

我觉得讨论度高有两个方面,策展和欧阳春风格转变。

先说好的方面。策展确实不错,能看出很用心很费钱,尤其是光打得好,这在策展里很重要。策展的理念跟落地是相符的,可以看出策展人对整体展览的把控力度是很好的。画廊也非常的给力,愿意倾注这么多精力和资金去呈现这样一个展览,是对艺术家莫大的鼓励和对策展人的信任。

我非常鼓励欣赏艺术家勇于突破自我,风格变化,这是了不起的事情,是艰难的一步。整个展览最值得肯定的是艺术家勇于改变,和画廊敢于将作品推向公众来评判。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和认真对待创作,并且有尝试去探索更深入的绘画性和可能性,去触及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能感受到他对于中国传统书画的研究,尝试融合进自己的风格中。
图片
图片
对于欧阳春转变风格这件事我是非常支持的,因为他从前那条路只会越走越窄。他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的,在特殊时期,他带来了一种中国还没有的风格,站在学院派的对立面。这种作品有其存在的意义,但持续走下去只会不断消磨这种意义。他想要在这个风格里更近一步,实则是非常难的,而且人在长大,经历的事情在变得复杂,心境和眼界也大不相同,去转变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但是,我不喜欢这组作品,原因有三:

一、这种修拉式点彩的视觉效果不新鲜,非常常见的水彩画,二十世纪风景油画的构图和氛围,甚至有点儿童绘本里插图的感觉。给我一种努力新壶装旧酒,但是这又是个二手壶的感觉。透露着技法,画风的过时陈旧,没有新意,挺无趣的。
图片
图片
二、明明画的是天地自然,但是完全不灵,非常紧,不松弛,不自然,不深远。尺幅很大,画面看似很辽阔,实则浅薄。“空谷幽兰”宁静致远,不是通过色彩的深浅去表达,而是通过意境去传达。
图片
图片
三、他的成名系列是带有非常强的西方色彩和个人符号,现在的系列又回头去“寻根”,探索绘画性和传统书画的东西,这两块他是缺失的不擅长的。不是说不可以这样做,而是通过目前的结果来看,并不理想。他不理解,没吃透,至少没有反映在作品上,还是非常混沌摸索的状态。
图片
图片
在我看来,这个系列并不成立,也不理想,虽然是从15年就开始创作了,但是我觉得依旧还需要更多时间去梳理创作思路。我并不同意一些人所说的,这个新的作品太商业化,迎合市场。我觉得恰恰相反,跟从前的作品相比,新的系列反而是远离市场的。这不是一种对错,而是一种选择。这个改变目前看来并不成功,但是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过程。

初做展示,会有批判,也许艺术家在意,也许不在意,但既然面向大众了,自然会引起讨论。我也希望人们可以抛开欧阳春的光环,不要过多代入他从前的作品风格和创造过的成绩,而是单从作品角度去品评和思考。
图片
图片
其实说到风格转型,我最开始想到的是刘野,他早期的“卡通”形象,小海军,小女孩,小天使,和名人系列都很受追捧,但是他毅然决然的开始去画竹子系列,跟从前的风格差别很大。竹子系列展览后反响平平,市场和销售也都并不理想。但是他也没有气馁,继续深入,创作出了非常精彩的书的系列。

从竹子到书,可以看到他创作脉络的更迭转变,有迹可循愈加通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成功的转变。这其中艺术家要经历的纠结,反复,反思都是养料,最后才能让我们看到珍贵的创作果实。

2


 桑塔画廊 Mimosa Echard 


图片
画廊周最期待最喜欢最惊喜的当属桑塔画廊带来的Mimosa  Echard,看到实物简直是要尖叫的程度。

早早收到了画廊的PDF,每一件大画我都超级喜欢,一见钟情,根本不需要去了解什么创作背景或艺术家要表达的观念,作品本身要传达的信息已经足够吸引人了。非常棒的艺术家,去年刚得了马塞尔·杜尚奖。从技术层面去讲,艺术家对于综合材料的把控能力非常强,将拼贴这一老生常谈的艺术手法做出了新意和风格,这是难能可贵,让人眼前一亮。看过之后,作品一定会像有魔力一样,久久印在脑海里,
图片
图片
用文艺一点的文字去描述:像一颗梦幻到糜烂的气球,亢奋到燃烧爆炸,淅淅沥沥散落一地的欲望和情感。在这些细碎的回忆里重拾散去的激情,拼凑悲哀的怜爱,那些痕迹是真的,那些色彩曾浮过双眼,那些温存曾入侵过私密的禁地,但一切又都碎裂了。留恋熟悉的温度,怀念顶点的欢愉,享受不醒人事的模糊。像一场春梦般的无逻辑又余味深长,是一场纯爱游戏。画面里的隐喻是偷偷留下的秘密,能捕捉到信息的人才有资格进入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图片

3


 势象空间 王岩/王巖 “昨日的今天”


图片
其实之前我在势象空间看到过王岩的个展,也对他的背景和创作生涯有过一些了解。并不是不好,只是说不在我的审美和收藏体系中,但我会愿意去关注和了解他,因为他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

我相对更喜欢他早期在沈阳时创作的工业废墟题材的作品,那种东北独有的苍茫冷冽,衰败迷茫,严肃萧条,从他的作品中我仿佛能感受到凌烈的寒风,听到石头撞击废弃铁轨发出的叮叮声,看到砂石车斑驳的锈迹和乌鸦飞过空置的厂房。虽然我没怎么去过东北,也没有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的变革,但是他的画面与我的想象在某个方面神奇的产生了连接。
图片
图片
在他现在的作品中依旧能看到刀劈斧砍的劲道,我也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力量感和诗意,画面的色彩和构图布局,都很符合观者的审美习惯,很好的满足了眼睛,是舒服的,合理的,有效的,但是并没有触动我的心灵,带给我更多思考或能区别于他人的感受,那这种艺术的美好在我这里就不会留下太多痕迹,
图片
图片
虽然我对艺术家并不是特别感冒,但是我对画廊的工作风格是很认可的。大概是因为从前百雅轩做近现代的影响,势象延续了那种重视艺术家创作生涯梳理和文献研究的风格。中国的画廊在这个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在画廊业发展的进程中,这个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比重也需要不断加大。

从高尚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责任,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只有更了解,才能更好的去宣传销售。势象空间有深入的去探讨讨每个艺术家的根和因,陪伴和推广,至少他们在做这件并不容易的事情,是少数人,也是有责任感的人。

4


David Kordansky 画廊


图片
Ivan Morley

美国艺术家。看PDF很容易就直接滤过了,但实物会给你意想不到的质感,竟然是刺绣的,很有厚度和重量。最近不知怎么了,看到很多刺绣作品,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手段,但是要做出点新意真的是不容易的。作品用有点脏脏做旧的颜色来呈现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痕迹。对于色彩的搭配是和谐又出人意料的,造型能力很强,画面丰富又不杂乱,对构图有很好的控制。
图片
图片
其实他的作品会让我联想到新水墨,水墨同样是传统的门类,现在更多是把它作为一种媒介去使用,很多艺术家用水墨画的内容和题材都挺当代的,不是说这样不行或者不好,而是看过很多新水墨作品,感觉像是被一个什么东西框住了,大家都走不出来,没有新意也留不下什么印象。是水墨的错吗?我想不是的。那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导致水墨很难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呢?
图片
图片
Torbjørn Rødland

这位来自挪威的额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官性,刺激观看的心理反应,高级的隐喻,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喜欢让人有幻想空间的观念艺术,而非一语道破后就戛然而止毫无余味的作品。观念摄影的神奇在于它给你一个简单的背景解释,其他的都由你自己去脑补。好的观念作品一定是这样的,而不是三言两语能用文字就解释清楚,然后就框死了。
图片

5


泰勒画廊 Chris Martin


图片
这是一家我一直都挺关注挺喜欢的画廊,代理了很多不错的艺术家,去年带来的艺术家Daniel Crews-Chubb也是我当时重点关注的。这次带来的艺术家Chris Martin我是真的不喜欢,因为我本身就很抗拒那种用亮片之类材质做出来的艺术品,包括构图色彩,跟我的审美完全是南辕北辙。这完全是我个人品味倾向,不喜欢如此鲜亮闹腾的画面,无论亮片是撒上去的还是笔画上去的,并没有本质区别。虽然他是在艺术史上很重要的艺术家,也影响和激发了很多其他艺术家创作灵感,但是他的作品我是不太能接受的。
图片

6


 墨方画廊 李易纹 “时间之外的凝视”


图片
最早关注到这个艺术家是因为他是陈文骥的学生,而我对于壁画系师生都还挺关注的。艺术家的技法和绘画质感都没什么问题,是相对成熟且有自己理解的,也有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作品中这种好像现实又好像虚构的场景有一种“梦幻工业”的想象错位感,这些楼梯或冰川的造型是来自于现实的,所以我们有一种熟悉感,但是又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所以你又会觉得好像有点奇怪,不太合理。你乍一看不会觉得它是什么超现实主义,但是你仔细看看,它又好像是缠绕纠缠的人,是神奇的生命结构,会觉得有些魔幻色彩。

我喜欢画面中那种粗粝感和幽幽的冷色调,把你吸入一个时间和记忆扭曲的异空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艺术家,对他作品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持续关注。


图片


7


常青画廊 汉斯·欧普·徳·贝克 “消失”


图片
常青这次展览的作品和风格很不像常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我印象中的常青是很前卫先锋,艺术感很强,独立且学术,把西方非常优秀的艺术带到中国来,肩负着美誉责任的一家画廊。但这次这个展览,让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先说架上,对于会画画的人来说,这些作品并不算是特别难的或是有新意的,很像那种美国名不见经传的小画廊甚至是游客区装饰画商店里的作品,太普遍和普通了,根本就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的印象。
图片
图片
再说雕塑,很精美很漂亮很准确,但是仅此而已,它像是会出现在五星级酒店的装饰物。如果艺术家没有借助科技纯手工制作,那这个难度比架上是高很多,但工艺品才更讲究精致精细,艺术品更讲究的是精神内核。作品中那些疏离冷漠的气质我get到了,但是那又如何呢?
图片

8


阿尔敏·莱希画廊 金玟廷 “痕迹”


图片
这组作品真的好无聊,让人连走进去看的兴趣都没有。韩国当代艺术家有种特殊气质,在这个艺术家身上充分体现,寡淡、无新意,刻意追求自然,看似是什么平和恬静的东西,实则故弄玄虚。这种层层叠叠,水墨渐变,用纸用墨用蜡等手法也不新奇。如果说这种画面让你感到舒适平静,那有太多类似的作品可以让你喜欢了。


图片


每个人看艺术的角度和理解不同,你有喜欢的权利,我有不喜欢的权利,而我们也都有评价和表达的权利。

讨论艺术是去表达自己对于艺术的思考,而不是去刻薄的打压他人或人云亦云的捧杀。对于我来说艺术最重要的意义是思考,而不是说服。


PS: 我的小红书账号是Olivia Art Tal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