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建省:大清帝国的“神来之笔”,守护东南海疆10年太平

 炫叶楓雪 2023-06-23 发布于广东

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离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余遥。——(施琅.《恭陈台湾弃留疏》)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名将施琅率领福建水师25000余名官兵和大小战舰百余艘,跨过台湾海峡,攻灭了盘踞在台湾的郑氏政权,实现了华夏的大一统,是为施琅收复台湾之战。由于满清以骑射夺取天下,八旗最不擅长的就是水战、海战,所以施琅收复台湾后,清廷上层多倾向于将台湾的百姓内迁,放弃台湾的政策。在此情形下,施琅向康熙皇帝上了一《恭陈台湾弃留疏》,陈明利弊。

康熙看过施琅的奏疏后,坚定了保留台湾的决心,在台湾正式设立行政机关,即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同时,康熙还在台湾留驻了5000绿营兵防守,在澎湖列岛留驻1000名绿营兵防守,以确保台湾海峡的安全。

施琅收复台湾后,台湾海峡进入了长期的和平稳定时光,清廷还鼓励内陆民众移民台湾,开发台湾,台湾得以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进入风雨飘摇得晚清时代,列强纷纷将魔爪伸向这个曾经的巨人,大清在列强的一次次侵略中,愈来愈贫弱。

1883年12月到1885年4月,当时世界第二强国法兰西共和国与大清帝国爆发了一场持续2年多的战争,是为中法战争。战火波及中越边境、福建沿海以及台湾全岛。这场战争中清军的陆军的表现可圈可点,清军悍将冯子材在中越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军(镇南关大捷),粉碎了法军北上入侵广西、云南的企图;淮军悍将刘铭传在台湾基隆、淡水击败法军台湾保卫战),守住了台湾。最终,清廷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法军退出东南沿海和台湾,清军也撤出越南。

中法战争后,清廷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和台湾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于是在战后加快了近代海军(北洋水师)的建设力度。同时,开始计划提升台湾的行政级别,改变之前隶属福建管辖的体制,升格为行省,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以期将台湾打造成东南沿海的“海上长城”。光绪十一年(1885年)10月12日,清廷正式建立台湾行省,并任命此前在台湾保卫战中战功卓著的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

台湾省下设3府(台北府、台湾府、台南府),11县(宜兰、淡水、新竹、苗栗、台湾、彰化、云林、嘉义、安平、凤山、恒春),4厅(基隆、南雅、埔里社、澎湖),以及1直隶州(台东)。

刘铭传在台湾大力修建铁路,开办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发展贸易,兴办教育,台湾发展迅速,这一时期堪称台湾近代化的“起点”。与此同时,刘铭传还根据台湾的地形,在基隆、高雄、澎湖等地修筑炮台,巩固海防,此后10年,东南海疆无事,沿海海峡两岸沐浴了难得的和平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