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说端午 | 白娘子和小青为什么不能过端午?

 为什么73 2023-06-23 发布于北京

自在睡觉 2023-06-22 19:59 发表于四川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民文娱 ,作者高塬

人民文娱 .

娱乐的世界不止娱乐

 导语 

本为纪念诗人屈原投江而设的端午,为何与《白蛇传》勾连甚深?白素贞与小青又为何不能过此节?

从另一个角度识端午,带给大家一点冷知识。

作者:高   塬

文章来源:人民文娱

端午趣闻 11:24

点击播放文章音频

图片

1993年2月1日,CCTV—3播出《新白娘子传奇》。棚内布景,假山假草,“五毛特效”,挡不住它成为中国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之一。“女神”赵雅芝扮的白素贞、叶童反串的许仙、高胜美演唱的主题曲《千年等一回》,无一不成影史经典。

30年过去,许多80、90后或许还能想起初看“白素贞饮雄黄现原形”一节时的紧张刺激:

正当端午,法力尚浅的小青为避开至盛的阳气,早早躲进了山里,留白素贞与许仙共度佳节。怀有身孕的白素贞三杯酒下肚,才发现喝的是雄黄酒,但为时已晚,转眼现出原形,蛇身巨蟒吓得许仙当即倒地。最后,白素贞向观音求得“回生草”才救下许仙。

“端午惊魂”在许多关于白蛇传说的话本、戏曲、影视作品中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白蛇传》一度曾是一些南方城市的端午节令戏。

本为纪念诗人屈原投江而设的端午,为何与《白蛇传》勾连甚深?白素贞与小青又为何不能过此节?

图片

01

五毒之首

传说的设定不是信笔一写,而是有传统民俗为依据。

端午节所在的农历五月是为初夏时节,阳气最盛,天气越来越热,雨水也渐渐增多,自然界的许多生活在阴湿环境的动物便蠢蠢欲动,其中就包括“五毒”: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

这些多少带有毒性的动物会潜伏于家宅附近,常常引发疫病,因此,古人便将农历五月认作“毒月”“恶月”,五月五日称为“恶日”,并选在这一天集中力量,驱除五毒。

蛇作为五毒之首,自然成了端午的众矢之的。鲜为人知的是,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最初版本便是以揭露恶毒的美女蛇而创作的。

明人陆楫编集的《古今说海》,有一篇题为《白蛇记》。说的是唐宪宗元和二年,陇西盐铁使李逊的侄子李黄在街上游走,忽见一位身披白色麻衣的寡妇,容貌甚丽,便百般殷勤,甚至尾随其回到家中,饮乐三日。

这李黄本有家室,回到家中后,卧床数日一病不起,最后身体化作一团血水,只剩一颗头颅。家里人欲去寻那白衣美女,却只见一座荒芜的园子,并无人住。询问附近人家得知,荒园中有棵古树,常有白色巨蟒盘绕,原来美妇竟是蛇妖所变。

02

当美女蛇演变成大女主

可以让人化作血水的美女蛇,开始拥有人类情感,要等到明末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整理《警世通言》时,收录的宋元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彼时的故事主角还是白蛇和许宣,白蛇依旧貌美,却是善良典雅,极通人性,一扫前代美女蛇的恶毒;许仙还叫许宣,主管一家生药铺,心地善良。至于游湖、借伞、成亲、赠银等情节都已完备。

图片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情节虽和此后的《白蛇传》趋同,立意却仍大相径庭。故事最后,白娘子被法海禅师降服,压在雷峰塔下。冯梦龙借此结局警示世人:人妖毕竟殊途,切莫耽溺美色。

他借许宣之口留下诗句:“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世再生生。预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白蛇脱离色相、妖女、毒性底色,真正化身为矢志不渝、冲破束缚的正面女性形象,是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方成培创作《雷峰塔》,在前人基础上,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二创”,不仅让白蛇形象更光辉——为了爱情,放弃千年道行;更塑造出截然不同于传统女性的飒爽形象——不信命不求佛,智斗法海,挑战封建伦理,像极了今人爱看的“大女主爽剧”。

就这样,又经弹词、戏曲、话本的改编传唱、表演,一条白蛇的故事最终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传说》共同成为经久不衰的典范。

03

端午五毒

原是端午五毒之首,白蛇能摇身一变,成为美好的化身,其余四毒,却没有这样的好命数。

蟾蜍,即癞蛤蟆,在端午的日子就不好过。北京老话有,“癞蛤蟆,拖不过五月五”,说的是端午这天人们捉蟾蜍的盛况,虽然蛤蟆身上的分泌物有毒,但将“此物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分泌物制成'蟾酥’,可供药用”。因此,就连清朝太医院的医官们也会加入捉蟾蜍“大军”。

古书还记载,农历五月五日,取来蟾蜍的血涂满一尺见方的布,在完全不见日光的地方将其阴干,等到明年端午节头顶这块布,就能看见百鬼。

至于蝎子、蜈蚣、壁虎,皆是喜阴有毒之虫。古人认为壁虎能令女子绝育;蝎子尾部带毒刺,蜇人可致命;蜈蚣之毒并没有蛇、蝎可怕,却有捕蛇之用。

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有文:若有蛇至,蜈蚣便喷喷作声。放它出来,它鞠起腰,首尾着力,一跳有一丈来高,便搭住在大蛇七寸内,用那铁钩也似一对钳来钳住了,吸它精血,至死方休。

图片

端午不止民间在过,宫中过端午,场面可谓盛大。文献记载,一到端午,紫禁城中便展演大戏《阐道除邪》,亦名《混元盒》,一演就是数日,年年如此。

《阐道除邪》讲的是张天师用法宝“混元盒”收服众妖兽的故事。张天师名陵,又名道陵,是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教人信奉道教,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后世道徒尊其为天师。

传说,他神通广大,有龙虎护法,能除五毒,辟瘟消灾,因此,民间习俗常在端午节悬挂张天师画像,以祛邪除祟、镇宅佑安。

04

以毒攻毒

故宫博物院藏有明万历年间的一件“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盘底绘画甚为生动。

画面中央,张天师身着红袍,持剑立于树下坡地,正斩杀蟾蜍、蝎、蛇等毒虫,外围相间排列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

图片

盘中彩绘恰呼应民间端午避五毒的传统方法。“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民谣一唱,家家户户于门上悬挂艾草、菖蒲或石榴、蒜头等。

广告推广:

因为菖蒲的叶子像剑,被称作“蒲剑”、“水剑”,因此,人们认为将其插在门上可以斩千邪。

艾草有异味,是可以用来治病的药草,人们认为将其悬于户上,可祛毒气。

花红似火的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可以避祸。大蒜头像锤子,气味辛烈,祛病消炎,驱赶五毒。

艾草、大蒜之外,另有一物也带有刺激性气味,且更能压制、降服五毒,那便是雄黄

雄黄是一味中药,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砒霜中就含有砷元素。

而所谓雄黄酒,是将研磨成粉末的少量雄黄泡入白酒或黄酒,再拿到太阳下暴晒五天,专在端午这天饮用,主打一个“以毒攻毒”。

电视剧中,三杯雄黄酒便压制住白素贞的千年道行,令其现出原形,大概夸张了雄黄酒的毒性。但民间的一些采药人确有用雄黄驱蛇的经验。他们在上山之前会用一个竹棍当作拐杖,竹棍里往往塞有雄黄末,脚下的蛇虫一闻到这种刺激性气味,便会避开行人。

图片

民间故事中,雄黄粉也是张天师降五毒的重要法宝。以至于听故事的古人,饮雄黄酒不够,还拿雄黄粉洒在廊下窗边,以保护门户不受毒虫侵扰。

可以想象,古人过端午,空气中处处弥漫着雄黄的味道。只有五百年道行的青蛇,自然无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感受节日的氛围。

我们不得不佩服前人的创作功力与生活智慧,明明是端午节里一杯再普通不过的雄黄酒,却成为白蛇故事情节的关键一环,引得看戏之人一到端午,便想起其中段落。可见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能成经典,离不开白蛇传说本身的传唱度。

而传说里那些耳熟能详的情节,之所人能让观众百看不厌,大概除却美好的爱情母题,扎根传统文化与生活细节,才是令故事显出生动与活力的不二法门。

【仲夏日专属饮食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