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数人没见过的毛主席照片:遭排挤,染疟疾,身形消瘦让人泪目!

 天地任逍遥耶 2023-06-23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2

1934年,毛主席患上一场很严重的病。

这次疾病有多严重呢?它让毛主席连续高烧40º,将原本尚有精神的壮年人直接拖到形神消瘦气息奄奄,就连毛主席自己都忍不住感慨:“看来天亡我也!”

屋漏偏逢连夜雨,那几年毛主席经历了很多挫折,每件挫折都足以将人打到谷底。

从1931年开始,毛主席便被人不断排挤打压,最严重的时候,他还被架空权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1934年,毛主席的儿子刚生下来就不幸夭折,接着毛主席又患上严重的疟疾,接连打击让毛主席的精神频频处于崩溃边缘。

从一张老照片就能看出毛主席当时的绝望处境。

文章图片3

照片里,他虽然看起来比较年轻,但额头上的法令纹相当严重,两个眼睛深陷,神色疲惫满脸愁苦,只有紧抿的嘴唇才隐隐显出毛主席的坚毅不屈。

那么,从1931年到1934年,毛主席为何会经历如此地狱般的经历?这一切还得从王明从苏联回来说起。

01

多数人没见过的毛主席照片:身形消瘦让人泪目!

王明是安徽人,他比毛主席小十几岁,我党刚刚成立的那会,王明不过是个少年。

此人聪明又有野心,曾留学苏联专门攻读马列主义。但他只学到了马列主义的皮毛,并没有真正参与过实践,所有的理论知识只是凭靠着课本而来。

尽管如此,王明还是靠着小聪明得到了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

上世纪30年代,王明回国后,未经世事的他凭靠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被空降到江西,成为苏区新的书记。

文章图片4

他的到来直接掀起一场大海啸,所有组织制定路线和规定都将被重新颠覆。

当时,毛主席已经在党内有了一定地位,在这之前他已经积累了很多斗争经验。在军事指导方面,毛主席还根据形势成功带领大家完成了第一次反围剿。

这次于军事上的小试牛刀,让毛主席彻底在军中威望大增。可偏偏在这时,他与王明狭路相逢。

王明能说会道八面玲珑,仗着后台有人来到江西后立马对苏区发难,将所有干部从上到下重新进行洗牌。

文章图片5

可雄心勃勃的王明由于太年轻太没有经验,根本不会调理干部内部矛盾。在他的整顿下,一时之间整个苏区乌烟瘴气,干部职位冗杂繁琐,整体办事效率相当低下。

不过这时候,他与毛主席的矛盾并不明显,直到在对待第二次反围剿的态度上,两人的矛盾才越演越烈。

02

遭排挤,被反对,毛主席究竟经历了什么?


在这期间,两人之间出现了两次巨大分歧。

首先,关于反不反围剿的问题上。当时,国民当局大军有20万人,红军却仅有3万兵力,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装备上来看,我们都不是当局的对手。

面对当局的围剿,干部中出现两种意见,一派主张打,一派主张躲。前者以毛主席为代表,后者以王明为代表。每次会议中毛主席都据理力争,并提出坚持“打”三个重要原因。

文章图片6

刚刚结束中原大战,蒋氏权力不稳,且正在被各地的反对声搞得焦头烂额,此时他鞭长莫及,根本无暇顾及围剿事宜。

别看当局军队数倍于我们,他们都是非嫡系部队,军心涣散,部队战斗力不足。这样一个,无论是从精神意志,还是从武力值都处于崩盘的军队,哪怕人数再多也是一盘散沙。

我们军队都经历过游击战,战斗经验丰富凝聚力很强,且正是意志高昂的时候,这样一只军队就算人数再少也是精锐中的精锐,完全有能力挑战20万大军。毛主席的理由有理有据,但不论他怎么努力,王明都持反对。

其次,关于走农村还是走城市的问题。王明天真地认为,红军在扩充地盘时不应该保守,一定要胆大冒进,趁机夺取城市地盘。

文章图片7

可毛主席正好持相反意见,两人在关键上的南辕北辙,让王明越来越对毛主席有意见。

面对如此困境,毛主席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带领红军完成第二次反围剿和第三次反围剿。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观点十分长远且正确,两次围剿中,毛主席的军事才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红军在毛主席等人的指挥下一鼓作气,不断粉碎敌人的阴谋。

接连的反围剿胜利本应值得庆幸,但王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尽管王明对毛主席打心眼里有100个不服气,也终究别无办法,毕竟毛主席的运筹帷幄常常将敌人耍的找不到方向他的游击战术也始终游刃有余让人叹服。

王明心里有数,他早就注意到自己与毛主席之间的能力差距,尤其发现毛主席能文能武,既能写研究报告调查乡村,又能沉着应战以不变应万变时,他彻底慌了,生怕自己的地位有朝一日被动摇。

文章图片8

为了制约毛主席,王明冥思苦想。可一介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战斗经验,要想先发于人又何其容易?为此决定从“造势”入手,并跟着博古和李德等人对毛主席冷嘲热讽,不断用语言攻击毛主席,称他是“只懂打游击的乡村人”、“不懂得带兵打仗”、“无法领悟苏联革命的精髓”。

这些刺耳的言论很快如插上翅膀传遍了苏区,也传到毛主席的耳朵里。然而面对几人无理取闹,毛主席并不在意,他只是冷哼一声轻蔑道:“竖子不足与谋。”

彼时,40岁的毛主席早就经历了太多事,他一路见证红军的发展,所以根本不屑于与二十多岁的王明等人争论,毕竟历史总有公道,时间能证明一切。

03

儿子夭折,身患疟疾,那几年毛主席经历了太多

然而,这位只信以理服人,不屑于争权夺利的壮年人,还是迎来被现实狠狠打击的时刻。

1932年,某次会议上,正在开会的毛主席突然被王明解除主持人身份。

这场会议让毛主席心寒至极,整个会议期间他都一言不发,用无声的方式对抗着这次不公。而这只是王明警告毛主席的开胃小菜,接下来王明的攻击环环相扣,根本让人无处躲藏。

文章图片9

要明白,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本是天才观点,除了毛主席,估计也没几个人会想到。可恰恰是这个天才观点,却在王明眼中被视为“走偏僻山路”的小伎俩,并对其嗤之以鼻。

为了强行改变毛主席的思想,给毛主席好好上课。接下来的从接下来的宁都会议开始,组织召开过多个的会议,这些大大小小的会议少说也有数十次,每次无非是公开批评毛主席。

会议上,总有人站出来指责他“保守逃避”,或者“不被组织允许”,似乎在这些人眼中,毛主席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

无形的负担重重压在毛主席身上,他精神憔悴沉闷,心理压力大到几乎无法与别人诉说,同时,主席的身体时好时坏,不断的在疾病和修养期间游走。为了缓解压力,毛主席不顾身体安危,总是躲在无人的地方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文章图片10

彼时,苏区在王明等人地带领下早已乌烟瘴气。他们不听劝告坚持走城市路线,固执地进行各种冒险的战斗,终于在广昌战役中红军迎来彻底失败。这次战败的后果极其惨重,红军伤亡数字高达5千人,相当于25%的主力军折损于此。

不过,这次事件却成为两个重要转折的临界点。第一,组织了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在关键时刻带领剩下的红军开启长征路线。第二,中央这才认识到王明冒险主义地错误路线,大家重新回过头来反思这几年走过的艰难路程,逐渐站到毛主席这边。

而彼时毛主席的日子也不好过,他的人生依旧愁云惨淡,那几年,他听过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贺子珍怀孕了。

说起来,毛主席十分喜欢小孩,可天意弄人,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他的两个大孩子并不在身边。与贺子珍所生的几个孩子也要么失踪,要么被别人收养。人到壮年,身边却没有孩童嬉闹,对毛主席自身来说绝对是种遗憾。

文章图片11

眼看贺子珍即将临盆,毛主席更是紧张无比,一刻也不敢有闪失。终于,在一声“哇哇”的啼哭中,小小的孩子来到人世,母子平安。

看着怀中像小猫一样的儿子,毛主席十分爱怜,他将其起名为“毛岸军”。

儿子出生后的那几天,是毛主席为数不多情绪高涨的日子。

可依旧是造化弄人,由于营养不良毛岸军不幸夭折。当毛主席怀抱着早已经面如土色的小儿子时,瞬间泪流满面仰天长哭。

儿子的离世给这位坚强的巨人沉重一击,没过多久他病倒了,身体患上严重的疟疾。

文章图片12

对现代人来说疟疾早已不算疑难杂症,但是100年前,在如此艰难的长征年代,患上疟疾就相当于一只脚踏入鬼门关。最惊险时毛主席发烧高达40度,身体冷热交加,还伴有剧烈头痛和呕吐。

疾病常常折磨地毛主席痛苦难耐,病床上的毛主席回首那几年的艰难岁月时,止不住心酸不已——自己被排挤出中央,经历儿子早夭之痛,红军形势在王明的带领下晦暗不明,每每想到这,他都会无奈垂泪长叹:“天亡我也!”

不过,上天从不会亏待百折不屈的人。靠惊人毅力和傅连暲医生的精心救治,毛主席得以平安度过一次次生命危险,几天后他总算从鬼门关上平安归来。

只有熬过最黑的夜,才能迎来真正的黎明。

痊愈后毛主席宛若新生,他重新像巨人一样站起来,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到队伍中,继续指导红军长征。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挽救这场危局,而他也重新夺取最高指挥权。

文章图片13

抗日战争期间,已重回指挥中心的毛主席重新咀嚼这段艰难岁月时,曾自嘲地说:“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来就不灵了…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多年后,这位被王明嘲笑为不懂打仗的“乡下人”,不仅带领红军从泥泞小路走向光明大道,还带领全国人民迎来解放。

1949年,当毛主席站在城门上,用浓郁的湖南话宣告建国时,不知道台下的王明心里该怎么想?

文章图片14

后续:早在1950年,王明借口生病跑去苏联养病,这一去便是20年之久,此生他与毛主席再不复相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