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居委会写告示的老爷爷,用一幅草书轰动了中日两国书法界?

 草木皆林 2023-06-23 发布于广东
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日本全民崇尚书法,海外发行的《人民中国》杂志准备对此拿出点有分量的作品,专门出一期中国现代书法特辑。

这期书法特辑刊出时,林散之的草书条幅“东方欲晓”赫然排在首位,其他作品的几位作者全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是郭沫若、启功、赵朴初。
图片

《人民中国》的书法特辑一经出版发行,在中日两国的书法界引起强烈反响,这次轰动的文化事件,让人们熟悉了一位书法巨匠的名字。

他,就是林散之。

来自旧时代


图片

林散之是江苏省国画院的一名美术师,那个时候他在南京已经工作了10多年。大多时候林散之的日子就像院子里的树叶一样,安安静静地摇来摆去,没有波澜。

让林散之没有意料到的是,送到北京的那幅草书作品日后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声望和艺术地位
 
而在75岁之前,林散之就像一位怀才不遇的旧时代的私塾先生一样,写写画画,教教学生,过着简单清贫的文人生活。
图片

     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桑作楷

“林老的棉大衣大概有十几斤重,我们拎都拎不动,里面是棉花外面是羊皮。天冷了老先生又是鼻涕又是眼泪的那样子,还在那里写字,就没有个新衣服。”
 
林散之到南京后,所在地中央路居委会的负责人,是一位老大娘。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林散之临写的隶书“课业”,认为字写得还算端正,就央请他为居委会写一些告示之类的文书,林散之也不推辞,并且认真地写好完成。

应该说这位居委会的老大娘,是金陵最早认可林散之书法的少数人之一。
 
林散之这位看起来生活朴素,不善言辞、举止缓静的江南老翁,他的笔下其实蕴藏着惊人的活力。

图片

从林散之20世纪1970年代完成的部分草书作品中,即使不懂书法的人们也能直观感受到作者笔墨里的情感激荡和胸襟内的风骨追寻。
图片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苏士澍

“林散老的草书,就是俩字,'霸气’,你看他那行笔的那个流畅劲,那种风格和那种豪迈的气势,在林散老的书法里,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

林家铺子

 
图片

《人民中国》书法特辑出版后,林散之的草书和名字被日本书道界所知。林散之的出现,让日本的书道界对近现代中国书法的水准有了新的估量和认识。
图片

     日本中国书法学院院长

     刘洪友

因此日本就出现了超一流的艺术大家对林老的书法艺术的一种追捧,其中青山杉雨、金子欧亭、稻村云洞等等艺术大家,他们认为林老的作品犹如家宝,是一种传世的东西 。”
 
从1973年到1984年,日本的书道代表团三次来中国访问,每次来华他们都要求到南京,拜访《东方欲晓》草书的作者林散之。

第三次日本书道访华团的领头人名叫青山杉雨。青山杉雨是日本近现代书法界的泰斗,他的书法地位在日本举足轻重无人能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下过功夫研究很深,书房内收藏着大量中国的古书典籍。
图片

     日本中国书法学院院长

     刘洪友

“我记忆犹新的是青山杉雨的高傲,他是这种代表日本的灵魂式的一个书法家。他走到路上的时候,他拿着那个烟斗抽烟,然后左一弹烟灰,右一弹烟灰,左右都有他的学生捧着烟缸。”

青山杉雨的书法作品个性鲜明,在具有现代美感的形态里面,融合着中国传统的金石拙朴气韵,他此次来南京对与林散之见面,有种特别的期待。
林散之会见日本第三次书法访华团青山杉雨一行人的地点,在南京莫愁湖郁金堂,在临时布置的一张大桌上,林散之展示了用墨书创作书法的状态。
图片

亲眼所见后青山杉雨满足了心愿,为林散之的草书艺术赞叹不已,挥笔留下这幅“草圣遗法在此翁”题字。

林散之从1963年来到南京,在度过不为人所知的几年后,渐渐地以他的书法引起了江苏、安徽两省文化人士的注意,一些爱好书法的青年人,也包括已经有些成就的书法界同行,都来向林散之求艺。

在他身边慢慢形成了一个群体,人们调侃地称之为“林家铺子”。七十多岁的林散之找到了当年在乌江镇“江上草堂”教授私塾被人尊称为先生的感觉。

图片

图片

历史上中国的书法大家灿若星辰,在文化进程的天空中闪烁,在真、草、隶、篆的书体中,自古以来能以草书传世的大家非常稀少,仅有那么几位。追求书写过程中章法严格的控制与书写者情绪的极致释放,使得草书处于各种书体的顶端。
林散之能成为现代草书的巨匠,在书法的艺术殿堂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所走过的人生道路,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什么样的生活阅历,才能造就出这样一位书法大师?
 
6月23日至26日 纪录大时代
《百年巨匠》 四集连播
林散之(上、下集)
沙孟海(上、下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