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的变通规律

 mxytmxk 2023-06-24 发布于山东

​周易》的变通规律

(作者: 元立)

我们学习、研究、读懂弄通《周易》,就是为了了解当时历史社会的认知和社会的现状,让我们来了解和认识当时社会的历史,弄通弄懂历史的真相,让我们记住历史,学习历史,弘扬历史,发展历史,创造新世界。

学习和研究《周易》,是为了卜卦算命、测试未知,那就会陷入周文王和孔子等所画的圆圈里即《周易》的注辞里转不出来,就是所说的学习和研究了一辈《周易》,也没有解脱出《周易》注辞牢笼,让《周易》缠绕不休。

一、关于《周易》

《周易》即包括《易经》和《易传》,“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周易》的形成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终成《周易》。《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卜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八卦,见于《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生自太极、两仪、四象中,四象生八卦”。

它也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八卦成列的基础是易象,重卦的基础则在于爻变,“爻在其中矣”便是易道周流的内在动因。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它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八卦有两种符号形式:一是三画卦的八经卦;一是六画卦的八卦。

八卦: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亦称经卦、单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阳爻yáo“—”、阴爻yáo“- -”排列而成,是由三个爻yáo自下而上排列而成的记号。

将两个单卦上下组合,即为六十四卦中的一卦,称重卦。

八卦是易学体系的基础,先秦易学主要是“三易”即夏代的连山(连山易)、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后世人们熟悉的是周易,它分为易经和易传。

八卦代表了早期中国的哲学思想,除了占卜、风水之外,影响涉及中医、武术、音乐、数学等方面。

先天八卦图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太极和无极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儒,道)的终极本体“道”。

《周易·说卦传》介绍了一些卦象,是基础卦象。

宇宙观上: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家庭观上:乾父也,坤母也,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

动物观上: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身体观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运动观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权力观上:乾为君,坤为众。

后天八卦谈后天事象。以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

后天八卦配洛书数:乾六、兑七、离九、震三、巽四、坎一、艮八、坤二。歌诀: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八卦配九宫。九宫即洛书所指的九个方位,一般将后天八卦按方位装入洛书,中间空开,即形成所谓的“九宫八卦”。 后天八卦配洛书,其对应关系为“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

卦形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代数:

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对应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 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 坎为水(月亮)

火-离 离为火(太阳)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八卦

太阳 少阴 少阳 太阴 四象

阳 阴 两仪

八卦分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其中∶ 艮为少男 坎为中男 震为长男(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 )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 其中:兑为少女 离为中女 巽为长女

(兑、离、巽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卦 )

后天八卦九宫排列:

乾六、坎一、艮八;

兑七、宫五、震三;

坤二、离九、巽四。

另有歌诀 后天八卦:“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太极八卦图:

太极八卦图,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鱼表示万物相互关系。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即现代哲学中和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示法。以圆心可分为四份定为四象。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表述空间的东西南北,时间的春夏秋冬。任何一组矛盾加中心,就构成为三才。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为三才,又在四象的学说基础上,更进一层,又增加了阳明、厥阴两面项,它与四象组成六合之说。

四象若加圆心就构成五行之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间为土。(也有用左青龙,即东方,为木;右白虎,即西方,为金;前朱雀,即南方,为火;后玄武,即北方,为水。)六合加圆心称为七星。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又构成八卦图,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八卦加轴心称之为九宫。配九宫数为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七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一”和“- - ”符号组成。名称是:

乾(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阴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顶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兑(duì)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

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血光灾,作手术。

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生成阴阳两仪,一阴一阳,阴阳二爻,阳爻“—”和阴爻“- -”。

两仪生四象:阴阳二爻,又生出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四象生八卦:四象又衍生出第三爻,是为八卦。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伏羲因何而作八卦,这里说的很清楚-“作结绳而为网罟”。而不是为了什么虚无缥缈的事。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八卦之所以能生大业,在于它本身就是被创造来有用的。

八卦是基础,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

二、《河图》、《洛书》、《八卦》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语出易经《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河,黄河。洛,洛水。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河图1—10数是天地生成数,洛书1—9数是天地变化数,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气形质数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图式来模拟表达,它们之间巧妙组合,融于一体,以次建构一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对照,它们有着密切联系。河图洛书的来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河图洛书”最早收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河图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这幅图在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逐渐成为了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在古人的观测中,其它所有的星星都是动的,包括太阳和月亮,只有北极星是唯一不动的,这个唯一不动的星,古称为“天极”,也就是天极神。东西南北和四面八方,交叉点的那个地方叫“中”。这点从河图纹上来看,它正是北极星的这个位置。天上的位置,和地下的位置是对应的。

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洛书,它的内容表达实际上是空间的,包括整个水平空间、二维空间,以及东西南北这个方向。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又见于《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事实上,千百年来,尽管对中国古代两幅神秘图案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因没有文字注解,至今仍未形成一个被学术界公认的权威解释。“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数字是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

河图、洛书在先秦、西汉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记载。《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以后,在汉代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屡有提及。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

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

相传最初的易经八卦被称作先天八卦,是根据河图、洛书推演出来的。先天八卦图就是一、二、三、四为逆时针(左旋),五、六、七、八为顺时针(右旋),与河图的一到八的排列次序一样。到了后来,人们又根据先天八卦和洛书推演出了后天八卦。后天八卦图的逻辑也就是一、二是逆时针,三、四是顺时针,五、六与七、八都是顺时针。和先天八卦相比,后天八卦的次序明显复杂了:一和二之间、二和三之间、九和六之间、七和八之间都隔着两卦。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唯一相同的(即不变的)数字是三,看来三可以当定时针用。[5、10]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为55,'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万物生存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大衍之数:大衍之数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数10;同时也是天地之数的用数。天地之数55,减去小衍之数5得大衍之数50,其中小衍为天地之体数,大衍为天地之用数。所谓'大衍之数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天干交合之数:河图之数十,乃十天干之数也。交合之数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六甲纳音之数:天地之数55加上五行之数5,合化为60甲子五行纳音之数。十天干之阴阳五行与万物相交,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各发出12种声音,无声无音不计,按河图北、东、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纳音。乃天地五行声音之数也。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

河图、洛书围绕其来源,后世还有以下观点:①来源于道家炼丹养生术。②来源于对天河即银河星象的观测。③来源于对古气候、方位的观测。④来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产生的古代历法。⑤洛书起源彗星的气体尾巴轨迹。⑥河图数导源于《周易·系辞》“天地之数”,洛书亦导源于《周易》,以上诸说尚属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认。

河图、洛书、八卦都是根据大自然存在现象和大自然的运行规律,用抽象和精简的文字和数字对大自然的现象和大自然的规律进行抽象标识,让人类来认识大自然存在的现象和大自然运行规律的本质,掌握顺应大自然运行规律的生存法则。

可根据河图、洛书、八卦所抽象标识的文字和数字组成下列平面图和立体图:

东 (震、雷、3)

南 (离、火、9)

西 (兑、泽、7)

北 (坎、水、1)

东南(巽、风、4)

东北(艮、山、8)

西南(坤、地、2)

西北(亁、天、6)

中心( 土、5上、10下)

(5、10)天地之数

根据图形上所标识的数字,用线段把数字都和5、10连接起来,立体图就显示出一个圆体。圆体的出现就证明,古代河图、洛书起源时,智慧的华夏民族就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整个天空是一个无限大的球体。

三、天、地、人

天文、地文、人文

天文:太空存在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八卦:在太阳系,太阳是亁,其他星是坤,运行发展变化是用坎、离、震、巽、艮、兑表述。八卦衍生六十四卦:太阳是重亁,其他星是重坤,运行发展变化是用其他六十二个卦来表述。

八卦和六十四卦对天文还没有《象》、《彖》、《爻》、《系辞》注解。天文学家可根据天文运行发展变化规律对八卦和六十四卦进行注辞,已完善《周易》内容。

地文:地球存在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八卦在地球空间,地心是亁,地壳和大气层是坤,地球自转的发展变化是用坎、离、震、巽、艮、兑表述。八卦衍生六十四卦:地心是重亁,地壳和大气层是重坤,地球自转的发展变化是用其他六十二个卦来表述。

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单位,不同的原子就是不同的物质。

八卦在物质,原子核是亁,电子是坤。

六十四卦在物质,原子核是重亁,电子是重坤,其他六十二卦是运动变化的抽象表现形式。

在地文可用震卦注辞为科学技术,巽卦注辞为文学艺术。

风雷益(巽上震下):注辞,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素材,从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大发展。

雷风恒(震上巽下): 注辞,由于文学艺术的发展创新,科学技术得到广泛的宣传和普及,从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在地文八卦还没有注辞,没有《象》、《彖》、《爻辞》、《系辞》。

在天文、地文,古人没有对八卦注辞,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不重视,没有人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究。古人只是部分的把天文内容混合到人文内容里进行注辞,也只是为了用天文现象说通人文现象。

人文: 人类社会生存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在人文八卦、六十四卦被周文王和孔子根据人类社会生存现象,君臣关系,人际交往关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注辞: 《象》、《彖》、《爻辞》、《系辞》。为了更好的、有说服力的、让人信服的、注辞人文注解,有选择的把部分天文注辞混入人文注辞,以天文现象降服人文现象,使注辞深邃化、神圣化、莫测化、神灵化、诡秘化、迷信化、先知化。

人文八卦、六十四卦,被周文王、孔子等立学著书。注辞《象》、《彖》、《爻辞》、《系辞》,形成名著《周易》,但这个《周易》是一个不全面的《周易》,只有把天文、地文八卦及六十四卦注辞、注解编纂全部完成,即天文、地文、人文八卦及六十四卦注辞、注解的《周易》,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周易》。

《周易》要想成为一部无所不能的百科全书,还需要智者们共同努力。

总之,由于《周易》卦爻的巧妙绝伦的设计,灵活多样的变化,加上注辞注解的精辟深奥的文字,解释万物瞬息万变现象、运动发展规律、井井有条,包罗万象。覆盖政治、哲学、经济、金融、军事、谋略、天文地理、科技文学等。

学习《周易》,读懂《周易》,掌握《周易》,弄清历史,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发扬精华,为我所用。让《周易》精准的设计思维,灵活多变的技巧,深奥的注辞注解,以天说事,以物说事,以变说事,灵活巧妙暗射主题,解决君臣关系,人际关系,复杂关系,思维逻辑,现象关系,思路扩展等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