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读书摘录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a_123 2023-06-24 发布于河北

该书收集了1966年到2012年共46年间关于巴菲特的优秀文章,主要出自卡萝尔 卢米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编辑者)和其他记者在《财富》杂志的文章,也有巴菲特和盖茨写的,另外,重要文章都有卡萝尔的评注,而评注是编辑本书时写的,这也让文章的可读性大大增强。大约40多人以不同的视角对不同时期巴菲特的描写,这种方式客观、全面地反映不同时期的真实巴菲特,比传记更有趣,值得一读。

这段话可以作为《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注解:在奥马哈的办公室,他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一种不紧不慢,处事不惊,而且没有什么固定日程的舒适生活。算上他本人,总部也只有11个人(1988年)。

02,《对冲基金遭遇艰难岁月(节选)》 1970.1 卡萝尔·卢米斯

1969年,即创办巴菲特合伙公司的15年之后,他宣布在年底清算该公司。

该公司的年复合回报率高达29.5%(含巴菲特的激励薪酬:回报率低于6%时,有限合伙人保留全部收益;回报率高于6%时,他对超过的部分抽成25%)。

03,《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 1977.5 沃伦·巴菲特

● 总体来看,净资产收益率有回归至12%左右的趋势。。。。。。但溢价使得投资者不可能完整地获得这个回报率,这就好比息票率为12%的债券,如果你以远远超过票面价值的价格购买,那么就无法获得12%的回报(注:A股市场绝大多数情况下,股票价格大大超过了它对应的净资产)。

企业在不负债情况下获得12%的净资产收益率,要远远好于债台高筑的企业获得同样的净资产收益率。

● 市场经济往往会给参与者不成比例的回报。凭借嗓音、身材、体力或智力等天赋,人们拥有了大量从未来的国民产出中得到巨额财富的凭证,这些凭证和股票、债券以及其他形式的资本没有什么不同。投对了胎也能在一出生就拥有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财富。

● 股票意味着企业,经营企业远比拥有黄金或是大农场有意思多了。另外,在通货膨胀的时代,股票或许也是“迫不得已”的最佳选择了,但前提是要以比较合适的价格买进。

04,《小学院在投资游戏中取得大成功》 1973.12 李·史密斯

从本质上来说,巴菲特继承了其导师本杰明 格雷厄姆的衣钵。他坚信,应该寻找被低估的企业,然后投以重资。不过,事实上,巴菲特进一步发展了格雷厄姆的思想体系。格雷厄姆主张在股票已经涨到其真实价值时,应该估清,而巴菲特则会购买他愿意无限期持有的股票。

07,《巴菲特的信》 1983.8.22 安德鲁·托拜厄斯

● 巴菲特谈及公司1982年的收购案时说,其中大部分都是不该进行的:对于很多收购案来说,经营智慧被“肾上腺素”给打败了。一种追逐的狂热蒙蔽了购买者的双眼,他们的脑袋里只有“捕获”。

收购方不顾一切地使用估值偏低的货币,即他的股票,去支付一个被高估的财产。。。。。。满含笑意的投资银行家们总是会一再给收购方吃定心丸。所以,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应该修剪头发了。

● “市场,就像上天,”巴菲特写道,“天助自助者。不过,和上天不一样的 是,市场不会给那些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的人任何机会。”

08,《你能跑赢市场吗(节选)》 1983.12.26 丹尼尔·赛利格曼

格雷厄姆的核心观点是:寻找因某种原因而被市场低估的企业,然后耐心持有,等待市场最终认可其价值。显而易见,这种企业难以寻觅。巴菲特说“你要等待最佳的击球时机。”

13,《通过回购股票来打败市场(节选)》 1985.4.29 卡萝尔·卢米斯

《财富》杂志发现,企业通过大宗回购自家股票可以获得巨大收益。

巴菲特常说:“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企业回购股票才是合理的,那就是自身价值被低估了。”

14,《猜猜是谁买了“倒霉”债券》 1985.4.29 肯尼思·拉比什

“不受追捧的东西,就没有可取之处?”巴菲特咯咯地笑着说,“其实,这才是钓大鱼的地方。在华尔街,让人非常愉快的市场共识,通常会让你付出巨大的代价。”

15,《巴菲特语录》 1986.4.28

本年度,我们的净资产增加了6.136亿美元,或者说是增长了48.2%。这样的净资产收益率就像哈雷彗星来访一样弥足珍贵。在我的生命中不会再有第二回了。(1985年年报)

——13年后的1998年,伯克希尔的净资产收益率再创新高,达到48.3%。

18,《对于指数期货的早期恐惧》 1987.12.7 沃伦·巴菲特

我们不需要股指期货,它就是基于美国股市的一种赌博工具,证券经纪人也不该鼓励人们参与此类投资。

19,《巴菲特内幕》 1988.4.11 卡萝尔·卢米斯

● 不论是作为企业家,还是投资家,巴菲特都有着同样的敏锐度和原则性。在企业经营方面,他不在意形式和惯例,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他所谓的“简单、传统、无为”。

● 巴菲特眼中的好企业:具有较强的特许经营权;高于平均值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小的资金投入;释放现金流的能力。

● 时至今日,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还带有格雷厄姆的印记:第一条规则是不要亏损,第二条规则是不要忘记第一条规则。

● 很多年前,巴菲特曾写过一段名言:“当一位声名卓著、才华横溢的经理人接管一家基本面出了名糟糕的公司时,最终纹丝不动的必将是公司糟糕的名声,这一点很少有例外。”

20,《所罗门的智慧》 1988.4.11 卡萝尔·卢米斯

巴菲特一直秉持的一个原则是:对自己投资的公司,他决不会对管理层指手画脚或有敌意行为。。。。。。“我们的初衷并非深入公司的运营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就像结婚后强迫另一半改变一样,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21,《巴菲特在所罗门力挽狂澜》 1997.10.27 卡萝尔 卢米斯

好吧,他知道这是改变自己的人生,而且不是往好的方向。“但是总得有人来承担这个责任,”他随后说,而且自此一直这样回应外界,“按道理来说,我就是那个人”(指1991年巴菲特临危受命所罗门董事长)。

——芒格的处世哲学是:一流的人应该愿意接下至少几件有难度的工作,即便失败的概率很高。。。。。。他并不喜欢一生中所有经手的工作都易如反掌《查理 芒格传》。

27,《如何与亿万富翁共处(节选)》1989.9.11 艾伦·法纳姆

“我对每一位共事的伙伴都有所选择。这也是我取得巨大成就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不会和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欣赏的人打交道,就像选择婚姻伴侣一样。”

【点评】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朋友、伙伴都难,上司、同事、生意等更是绝无可能。但是,选择股票(公司)能做到,不喜欢就不买。

28,《巴菲特语录》 1989.10.23

“资金最紧张的时候就是投资的最佳时刻。”

31,《我是怎么搞砸的(节选)》1990.4.9 沃伦·巴菲特

● 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平庸公司的敌人。

● 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优质的公司,远比以颇具诱惑力的价格买入一家表现平平的公司要好得多。

● 另一个更深层次的教训是,越简单越好。这一结论可能有失公平,但是对于收购和投资来说,仅仅坚持做简单明了的事情通常会比攻克复杂的难题要获益更多。。。。。。总的来说,我们是通过避开恶龙而不是同它厮杀而获得了成功的。

●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绝佳的投资机会,但它们处于你的个人能力之外,你错过它们并不是什么罪过。

● 如果你的做法是明智的,你必然会获得不错的结果;在大部分情况下,杠杆作用只会让事情演进的更快。我和芒格在这点上永远不会着急:相比于结果,我们更享受这个过程,尽管我们已经学会了承担结果。

39,巴菲特如何看待风险 1994.4.4 沃伦· 巴菲特

事实上,真正的投资人喜欢波动都还来不及。。。。。。这是因为市场波动的幅度越大,就更有机会出现一些好公司的价格低廉的情况。

42,《盖茨眼中的巴菲特》 1996.2.5 比尔·盖茨

● 逢低时买入股票,然后耐心持有。正如巴菲特曾在致股东的信中谈到的那样:“这是我们投资策略的基石:别指望卖得好赚钱,而是要让买入的价格足够有吸引力,以至于卖价一般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收益。”

他对长期投资的偏爱印证了他的另一句格言:“你应该投资一家连笨蛋都能经营好的企业,因为说不定有一天真的会由笨蛋来经营。”

● 他不鼓励管理层进入新的商业领域。管理层只需要专注于自己了解的行业,这样巴菲特也就能够集中他的注意力做他擅长的事情:投资。

和巴菲特在一起时,你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对工作的热爱,这会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

● 巴菲特从不涉足科技行业,因为他只想投资那些他能作出前瞻的公司,在他不太了解的科技领域却几乎做不到这点。

● 巴菲特另一个让我钦佩的习惯是,他的日程表里总不见各种各样的会议。。。。。。他喜欢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阅读,思考。

47,《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作秀》 1998.7.20 布伦特·施兰德

● 我一向将智商和天才看作汽车的马力,而最后输出功率的大小则取决于理智。许多人开着400马力的汽车却只发挥出100马力的功率。“最佳状态”应该是:200马力的车百分之百地发挥出200马力的功率。

● 从现在开始的20年里,只要你坚定地开始实践,便会养成某种习惯。所以,我建议你们从别人身上寻找你钦佩的行为举止,将之变成自己的习惯;同时从别人身上发现真正应该受到谴责的东西,并下决心不去做这些事情。如果坚持这么做,你将会发现你把自己所有的马力都转变成了输出功率。

● 我关注的中心是不变的东西。。。。。。因此,我们正在寻求的是可预测的东西,而在盖茨所做的事情中发现不了这种可预测的东西。作为社会的一员,我赞同他所做的事情;但作为一名投资者,我始终以警惕的眼光看待这些技术变革。

● 我觉得不存在任何如何正确评价金融资产的魔法。

● 与投资有关的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是,你不需要很多交易就能取得成功。如果你们从你这儿的商学院毕业时,每人获得一张有20个孔的穿孔卡片,每做出一项投资决定,就用掉一个孔,这个孔就是你们将获得的全部东西。如果你们能做出20项很好的投资决定,就能变得非常富裕,而且根本不需要50个好主意。

● 盖茨:你必须得小心,如果你在某个方面很优秀,也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在其他领域也有优越性。

48,《建在沙丘上的房子》 1998.10.26 卡萝尔·卢米斯

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最聪明的头脑被杠杆投资毁灭,这可算最古老、最臭名昭著的金融毒品了。

过高的杠杆率总是让你很恐惧,最终也确实应验了人们的感觉。

巴菲特说:“这告诉我们,在看似光鲜的数学模型之下,在各式各样惯常的风险之下,只有流沙。”他还指出:“这10个或15个平均智商超过170的家伙,拥有这样的头寸却让自己陷入了可能丧失全部资金的窘境中。”

这让巴菲特想起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恰好可以用来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做个总结:“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51,《巴菲特先生谈股票市场》 1999.11.22 沃伦·巴菲特

●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我们通常只专注于分析个别公司的价值,很少去谈论整个股市的情况,至于预测股市下周、下月或是明年的走势,那更是想都不敢想。实际上,股市通常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偏离其实际价值,虽然总有一天一切还是会回到基本面。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964年12月31日874.12点,1981年12月31日875.00点。这17年间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几乎没有变动。然而,在同一期间,美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GDP增长了370%,《财富》500强的销售额(当然公司组成有所变动)增长近6倍,但奇怪的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竟在原地踏步。

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情况发生了大逆转。。。。。。第二个17年(1981年~1998年),美国股市上涨超过10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875一路攀升到9181)。

● 投资的要旨不在于评估这个产业对社会能有多大的影响,或是它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而主要应该看某家公司有多大的竞争优势,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优势能维持多久。拥有广阔而持久的“护城河”的产品或服务才能真正为投资者带来甜美的果实。——例:汽车业、航空业、收音机与电视等。

54,《价值机器》 2001.2.19 卡萝尔·卢米斯

● 如何解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是沃伦 巴菲特的企业”。。。。。。我们所讲述的是一家非比寻常的高收益综合性企业,其中保险业占据着核心,还包括很多其他行业。首席执行官是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正是他决定着公司的资金投向哪儿。一直以来,他在全球投资界都声名显赫,被誉为股神。(2001年)。。。。。。总的来说,这是一家将股东权益放在首要位置的公司。

● 巴菲特只是静静守候着出手的时机,然后递上一捆又一捆的钞票。

巴菲特不会关注公司的股价,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公司某日的股票行情。他也不想寻求协同效应,他喜欢购买能够产生健康现金流的公司并保持他们的独立性。

● 巴菲特喜欢现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他已经营建起了一架能生产大量现金的“机器”。机器的动力来自公司的保险业务。保险业务为公司带来美妙的“浮存金”,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这笔钱进行投资,而投资的增值又可以用来支付索赔。巴菲特用浮存金购买的诸多企业最终变成了“价值机器”的重要部件,为后续的投资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

对卖家(被伯克希尔收购者)而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值得托付的交易伙伴。“最后你只想说,你不想让这位好东家失望。”

● 尽管巴菲特并不是桥牌圈所谓的“专家”,但他善于分析而且全神贯注,所以水平一直在提高。。。。。。在某次商业失败后他对自己评价:“别人知不知道对我来说无关紧要,关键是我自己知道。”

● 灼热的现金并不会把巴菲特的口袋烧出破洞,因为耐心是他的强项。

60,《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 2003.3.17 沃伦·巴菲特

在金融衍生品及衍生品交易的问题上,芒格和我的看法一致:无论是对参与交易各方还是对整个经济系统而言,它们的危险性都不亚于定时炸弹。

衍生品合约是一种全凭人或者说是疯狂的人想象而产生的东西。

事实上,再保险业务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有点类似:都像地狱一样,进去容易出去难。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们可能因为毫无关联的原因,加重公司的困境。

金融衍生品也有可能造成“雏菊链”式的风险,类似于许多保险业和再保险业企业将业务分担给其他保险公司所造成的风险。

历史告诉我们,危机造成的一连串相关问题,往往是我们在太平盛世时做梦也想不到的。

许多人辩称金融衍生品交易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借此让无力承担特定风险的参与方得以将风险转嫁给更有力的一方。。。。。。从微观层面来看,他们的说法常常是事实。。。。。。然而,芒格和我都相信,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是相当危险的,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金融衍生品这个魔鬼现在已经从潘多拉的盒子里窜了出来,而且还会继续以各种不同形式进行繁衍,直至酿成震惊所有人的大祸。

在我们看来,金融衍生品就像是大规模杀伤性的金融武器,它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很可能是致命的。

61,《现在我们要把钱放到哪里去呢》 2003.3.17 沃伦·巴菲特

我和芒格现在对股票退避三舍的态度,其实远非我们的本意。我们非常热爱股票投资,当然这是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在我61年的投资生涯中,大约有50个年头都遇上了这样的机会。。。。。。有时,成功的投资需要的恰恰就是冷静与耐心。

在股票方面,我们预期每一笔投资都会成功,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上,它们财务稳健、具备竞争力、由能干且诚信的管理者所经营。如果我们以合理的价格买进这类公司的股票,损失的概率比较低。

62,《7倍回报的中石油》 2003.5.26 钱科雷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但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却如黄河一般浑浊不见底。

巴菲特说:“我们察觉到石油生意在中国发展的相当不错,但我们不会对中国本身下什么大结论。”

63,《商界最有影响力的25人(节选)》 2003.8.11 杰里·乌希姆

关于巴菲特的趣事,最有意思的是来自杜克大学最近对MBA毕业生所做的一项调查,其主题是“谁是他们最崇拜的人”。结果显示:除去他们自己的父亲,这些毕业生最崇拜的人不是总统、教皇和甘地,而是巴菲特。

64,《最有影响力的商人:沃伦·巴菲特(节选)》2003.8.11 瑟沃·安迪

不过,大多数时候,这位72岁的老人对所谓的“美国商界泰斗”的头衔并不以为意。“这只能说明,如果我做了什么蠢事,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影响,”他一边说一边标志性地咯咯笑起来,“意味着你可在能损失的数字后面加上好多个零。”

不仅如此,巴菲特还是世界上其他首席执行官心目中的最佳导师。“首席执行官身边都是些等待拿酬劳的人,”巴菲特说,“而我一无所求,所以能给他们一些不偏不倚的意见。”

就是这么简单,巴菲特受到尊崇的程度远超其他在世的商界人士,甚至不仅局限在商业领域,也包括了万千普罗大众。

65,《不断增长的贸易赤字等于在出卖我们的国家。现在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马上行动》 2003.11.10 沃伦·巴菲特、卡萝尔·卢米斯

在本文中,巴菲特谴责了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采用“进口许可证”(Import Certificates)的方法,以便促使进出口趋于平衡。

巴菲特斩钉截铁地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必须达到平衡。贸易赤字的现状是完全不堪一击的。”

之所以把钱投向我一直以来未曾涉及的领域,是因为我们的贸易赤字已经极度恶化,甚至可以说,我们国家的“净资产”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海外转移。。。。。。如果这种资产转移长时间地持续下去,必将酿成大祸。

我们已经深陷复利的深渊之中,再见,欢乐时光;你好,痛苦岁月。

《101经济学》(Economics101)教科书告诉我们,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长期背负不断增长的巨额贸易赤字。

实际上,我们人间道为所欲为,是因为我们过去的财政状况堪为楷模,再加上我们曾富甲天下。不论是我们的偿债能力,还是我们的还款意愿都未被债权人所怀疑,而且我们还有堆积如山的宝贵资产可以用来交换消费品。换言之,持有我们的超级“国家信用卡”,就可以享用无尽的商品。但任何信用卡都是有信用额度的。

正如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赫布 斯坦(Herb Stein)所言:“如果事情不能永远持续下去,那它终将停止。”

为了实现这种平衡,我们将向所有对美国出口的贸易方发放一种我所说的“进口许可证”,数额与其出口额(按美元计)相等。接下来,每个出口商将把进口许可证卖给希望把货物运到美国境内的相关各方,不论是外国的出口商还是本地的进口商。打个比方,一个进口商要进口100万美元的商品,他必须找到等额出口所获得的100万美元进口许可证。如此必将产生的结果是:贸易平衡。

我坚定认为,针对国家财富外流,我们应有所行动,而进口许可证似乎是带来痛苦最少、可行度最高的方案。

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面对我们的巨额贸易赤字,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不仅一定会牢牢把持已有的美国资产,而且还会不断增持。当然,这也正是我们的国家净资产为什么逐渐远离我们海岸线的原因。

67,《我得到过的最好建议》 2005.3.11 沃伦·巴菲特

我曾有过两位人生导师:我父亲霍华德 巴菲特和本杰明 格雷厄姆。这两位都是我敬畏的人,多年来给过我数不清的金玉良言。然而,每当我想到他们对我说过的话时,首先进入我脑海的却是糟糕的建议。(指他们认为巴菲特进入股市的时机不好)

我父亲是一位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他的这种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在股票方面的投资。格雷厄姆也是这样。我父亲说:“你是对还是错,并不在于别人是否认同你。如果你是对的,只是因为你掌握的事实和缘由都是对的。”

不过,格雷厄姆的反应很像我的父亲(巴菲特提出离职时),他说:“选择最适合你的道路。”

68,《910亿美元的对话》2005.10.31 丹尼尔·罗斯

2004年的夏天,巴菲特的妻子苏珊突然去世。正如本书前面所提到的,巴菲特一直期望比他年轻两岁的苏珊会活的比他久,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心为几十亿美元的财富找到合适的去处。苏珊离世后,慈善事业的走向成了他的心理负担。于是在2006年初,他制定好了自己辉煌的慈善计划,他将逐步把 自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份捐献给5家基金会,其中最主要的一家就是此次对话的伙伴盖茨及其妻子梅琳达的基金会。

两人(盖茨和巴菲特)都在重塑自己的“体型”:2005年10月盖茨就满50岁了,他通过定期跑步,已经减掉了20磅体重;巴菲特75岁,每周上三次私人健身课,也减了12磅。不仅如此,他们也在重新“塑造”自己的计划:巴菲特改变了自己的很多观念,并第一次提及可能在生前就开始捐赠自己的财富。

巴菲特: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有些人一边谈论着福利所带来的依赖性是恶性循环,一边却又打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们准备好足以享用一生的“粮票”。然而,当面对一个才17岁就已经怀孕两次的贫穷女人时,人们却说,给她任何东西都没用。

● 谈及税率问题

近些年来,这个国家发生的事情就是,巨富之人获得了巨大的好处,而平民百姓的疾苦却没有能减轻多少。

坦白地说,我认为根据我和盖茨的收入,我们应缴纳更高的所得税。我现在所交的税率还不到25年前的一半,而那时我挣的钱比现在少得多。所以,税率真正关心的是富人。

● 关于最糟糕的投资决定

最大的错误莫过于不作为,而不是行为有误。我们确实未曾在任何一笔投资上损失过特别多的钱,但我们仍错过了许多我们明知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有很多我很了解的投资机会,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根本没有进行投资或投资额很小。究其原因,就是没到我开支票的时候,就犯起低级错误。

● 关于把钱留给子女

如果你一边说这个国家人人机会均等,每个有才华的人都有均等的发展机会,一边却又认为社会中某些人命中注定就给接受巨大的财富,我觉得,这在本质上是非美国式的行为。

69,《致命的交易费用》 2006.3.20 沃伦·巴菲特

就股票投资者这个整体而言,在审判日之前所能拿到的报酬,就是这些企业产生的盈余。

金钱不会从天而降,投资者(整体)根本不可能从公司那里得到比公司本身所创造的更多的财富。

实际上,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股东获得的回报肯定少于公司所创造的利润。

关于经纪人,我们需要牢牢记住的事实是:“交易”是他们的朋友,因此,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提高顾客的交易频率。

72,《巴菲特捐出财产》 2006.7.10 卡萝尔·卢米斯

巴菲特许诺将逐步把自己持有的85%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赠与5家基金会。其中的5/6将进入世界上最大的慈善组织:资产达300亿美元的比尔和梅琳达 盖茨基金会。

由于对5家基金会的捐赠,巴菲特手中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将大幅减少。目前,他大约拥有该公司将近31%的股份,今年6月底,总价值接近440亿美元,但这一比例最终将减至5%。

即便如此,以现今的价格来计算的话,这部分股票的价值也令人瞠目结舌:370亿美元。仅此一点,就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慈善捐款。如果巴菲特的估计是正确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呈上升趋势,那么,巴菲特最终的捐款额还会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我们非常同意安德鲁 卡内基的观点,他说,大部分源自社会的巨额财富应该返还到社会中去。

命运的不公让全世界数十亿人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盖茨和梅琳达一心一意、尽其所能地改善这种不平等的状况。。。。。。无论你希望做什么,还有什么比知人善任更合乎逻辑的呢?(回答捐款给比尔和梅琳达 盖茨基金会)

事实上,我是请他,更重要的是梅琳达,将这笔钱送给社会,而不是给他。

在我看来,大多数大型组织都会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官僚主义现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个杰出的例外。有些人在指责比尔和梅琳达 盖茨基金会的官僚作风时,他们实际表达的意思是,这里的重大决策权只掌握在盖茨和梅琳达两个人手里,而这对我来说再好不过了。

坦白地说,我个人的小愿望是,我的行动能鼓励其他富人也考虑投身慈善事业。

基金会做出的投资决定,我完全不会插手,这样他们就能放手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我不会以任何形态或形式来绑架基金会的活动。

我一直以来强调的是,家人不会从我的净财富中获得巨额馈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什么也得不到。。。。。。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富人留给孩子的财富应该足够他们做任何事情,而不是足够他们无所事事。

73,《巴菲特的捐赠将如何分配》 2006.7.19 卡萝尔·卢米斯

巴菲特为他挑选的5家基金会划拨了固定数量的B股股票。2006年,他将把固定数量的5%捐送给每位受益人。第二年赠送额将是余下数量的5%,之后每年以此类推,直至巴菲特过世或者基金会不再满足特定的受赠条件。巴菲特过世后,他的遗嘱将分配余下指定用途的股票,至于何种方式尚不明确。

以下是所有受益人及其受赠的B股数量:

比尔和梅琳达 盖茨基金会:1000万股

苏珊 汤普森 巴菲特基金会:100万股

苏茜 巴菲特基金会:35万股

霍华德 巴菲特基金会:35万股

诺和基金会:35万股

74,《巴菲特对盖茨说:把钱花掉》 2007.3.29 杨嘉苓

在最近一期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巴菲特针对自己去世后如何处理他仍保留的股份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旦他的遗产准备就绪(他本人预计要花费3年时间),其中每一块钱都必须在10年内花掉。

大多数大型基金会是按照永久经营持续运作的理念运营的,很少有基金会的支出比例会超过5%(上年度总资产)。

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有少数基金会决定采用“全部用光”的模式。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想对自己捐款的使用施加更强的控制。正如巴菲特在年报中所写的“之所以设定使用期限,是因为我希望这些钱被我认为有能力、有精力、有内驱力的人更快地花出去。”。。。。。。盖茨夫妇也给自己的捐款规定了使用期限,其基金必须在两人去世后50年内全部用完。

去年6月,当巴菲特宣布他计划将自己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85%的股份捐献出来的时候,捐款的价值是370亿美元;而从那以后,公司的股价又上涨了15%左右。

78,《巴菲特是怎么想的》 2008.4.28 尼古拉斯·瓦查维尔

瓦查维尔说,巴菲特与学生对话时的自由风度和巨大信息量让他吃惊不已,其直陈观点和表达意见的能力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华尔街一片混乱,《财富》杂志自然要前往奥马哈求取真经。

● 巴菲特会邀请一些商学院学生来进行为期一天的强化学习,这样的活动每年15次左右。这些学生首先会参观公司的一两个业务部门,然后前往奥马哈市中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部,在那里,巴菲特将于他们进行两个小时的问答。之后将前往巴菲特最钟爱的餐馆,他将请大家共进午餐。最后,每位学生都可以摆造型与巴菲特合影。

● 市场上时常会有疯狂的事情发生。这么多年来,市场并未变得更加理性,倒是变得越来越能顺应潮流了。

● 我想我们国家有极好的资本市场,而且因为经常出现各种麻烦,使其更具吸引力。如果你站在我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不会希望看到一个运行的完美无瑕的资本市场。无论监管力度有多大,人们还是会不断做蠢事,而且永远都会这样。

监管人们的行为,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尽管监管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它的效果是很难预料的。

● 你的主意从哪里来?只靠阅读,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阅读。

● 当前的混乱局面(指2008年金融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有何不同?这很难说,每次危机都有很多不同之处。不过,毫无疑问的是,这次危机中存在极端的杠杆效应。

我们的抵押贷款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去杠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毫无疑问将是非常痛苦的。

金融已经变得太复杂了,相互间的依赖性太强。

● 如果大型金融机构都不理解其投资组合的内容,投资者又如何得知何时是安全的呢?他们不可能知道。

● 如今,我们应该给投资者提点什么建议呢?他们的投资策略只应该考虑以下两点:第一,即便他们知道整体经济的走向,却未必知道股市将要发生什么。第二,他们无法挑选到比平均水平优秀的股票。股票是一种适合长期持有的投资品。。。。。。我经常跟大家说,应该在别人感到恐慌时变的贪婪,在别人贪婪时变得恐慌。

照你的法则,现在好像应该贪婪点儿?你说得对。人们都往恐慌的方向前进着。

● 对于美国的长期远景,你是否依然感到乐观?美国经济将会有好的表现,但不可能每年、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都会表现的很好。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看好经济形势,那就别买任何股票。

88,《小巴菲特造访北京》 2011.10.17 比尔·鲍威尔

彼得 巴菲特之所以成为《财富》杂志这篇文章的主角,是因为他2010年出版的《做你自己》在中国取到了巨大反响。。。。。。到了2012年终,售出超过40万册。

中国人把巴菲特称为“股神”,每次他到访,中国媒体会全程追踪他的一举一动。至今已有超过40本关于巴菲特的书被翻译成中文。

彼得引起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学生和年轻专业人士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他会在演奏音乐的同时与听众分享人生经验。他传递的核心信息中,有一部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也正是他打动人心的原因。巴菲特在中国的巨星地位可以让我们窥见现在中国的面貌,而彼得的成功或许又预示出中国今后的走向。

彼得身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看起来完完全全与平常人无异。

彼得是个好学生,入读斯坦福大学。但他并不是特别职业导向的人,对格雷厄姆和多德也没什么兴趣。在大学头一年半里,他说:“我选修了一切以课程号101结尾或**学的课(表示基础课)。”

然后,接下来这段是年轻的中国听众聆听的最认真的,甚至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退学了。他决定追求音乐生涯。“我的整个人生就在我眼前。”他说。

彼得在中国出现的多个场合一再重申,不论从斯坦福大学辍学,还是尝试在音乐方面闯荡,本质上与父亲当年的做法殊途同归。“我的父亲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确实去做了,而且到现在还未停歇。。。。。。我们都在做自己热爱的事。”

他毕竟刚刚踏足中国,但是当他说起“这块土地似乎正在以光速向前狂奔,很多年轻人甚至没有片刻机会来思考”时,却一语中的。

89,《为何股票胜过黄金和债券》 2012.2.27 沃伦·巴菲特

● 金子本身不会繁育出新的价值,债券也很少回馈投资者,而精挑细选出来的普通股票和土地则是最具有生产性的资产,很有可能会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简而言之,投资是放弃现阶段的消费以便在将来消费更多。

投资类别主要分以下三大类:

● 第一类:以给定货币标价的投资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抵押贷款、银行存款和其他投资工具。大部分这些基于货币的投资都被认作是“安全”的,事实上,他们正是资产投资中最危险的部分。

华尔街的谢尔比 卡洛姆 戴维斯很早以前对债券的嘲弄,现在看来却是切中肯綮:“宣扬无风险回报的债券,现在的定价只能带来无报酬的风险。”

● 第二类投资囊括了那些不可再生的资产,但投资人购入的原因是希望其他人——那些也可能知道这一资产永不可再生的投资者,在未来以较高的价格再买入。这让我想到了17世纪时成为这类投资者宠儿的郁金香。

这一类型的代表性资产是黄金。黄金天生具有两大显著缺陷:既没有多大用处,也没有产生新价值的能力。

激发大部分炒金客对黄金趋之若鹜的原因是,他们相信人们的恐惧心理会日益膨胀。

● 第三类投资就是我自己所偏好的,即对生产资产的投资,不管是企业、农场,还是房地产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目标是增持一流企业的股权。。。。。。我们相信假以时日,这类资产将被证明是我们前面分析的三类投资中遥遥领先的优胜者。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这类资产也已经被证明是最安全的。

——以上——

清清白开水2019.11.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