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著名书法家 邓石如隶书节录《抱朴子 外篇 博喻 》四屏

 青木森森 2023-06-24 发布于北京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因避清仁宗讳,遂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安徽安庆)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碑学大师。少好刻石,弱冠谒江宁梅镠,梅家多藏金石善本,尽出与石如,使专摹习。客梅氏八年,学既成,又客于两江总督毕沅幕府。三年后辞归。工书法、篆刻。书工各体,以篆、隶为最精,颇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清李兆洛谓其书“真气弥满,楷则俱备,其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对清代中、后期书坛有巨大影响。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书行世,《清史稿》有传。

图片

释文:方圆舛状,逝止异归。故浑象尊於行健,坤厚贵於安贞。七政四气,以周流成功;五岳六柱,以峙静作镇。是以宋墨楚申,以载驰存国,干木胡明,以无为折冲。

题识:完白山民 邓石如

钤印:邓石如、顽伯、笈游道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邓氏隶书以篆笔入隶,取法汉碑,雄健豪劲,古茂浑朴,锋芒四杀,八面生风,有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所谓清代隶书复兴的重镇。《曹全》的道丽,《衡方》的淳厚,《夏承》的奇瑰,《石门颂》的纵肆,无不兼而有之当时攻习隶书的人众多,但多囿于汉碑的沉厚朴茂,很少有跳出其面自者,即使如桂馥、黄易等人,亦短于脱变,略嫌拘谨。邓氏隶书则在长久临习、领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不拘于模仿碑刻效果,以遒劲爽利为特点,用笔铺室行走,事锋转折;结字则重心上移,下部舒展,写得十分紧密,既严密紧结而又不落方板;通篇气叫开张纵逸,豪迈洒脱,其就尾处不是一味向上挑,而是横挑偏平,捺笔往往向右下出怪,有笔断意属之势。邓石如以其雄浑的隶书震据了清代书坛,其隶书价值体现在学习和掌握汉隶技法的基本功和透过几刻墨拓的掩盖,日久风化的侵蚀,表现出遒劲豪放,强调笔画间的动感和结字的完整,从而在描辜汉碑风貌中卓然持立。

此隶书四屏。摘自于《抱朴子 外篇 博喻 》看书体应为六十以后所书。表现隶书已经成熟,笔法平实扎实,拢锋凝聚,体现出“铺”与“拢”的变化,有张有弛,整体气势恢宏表现出他爽达。已不见习古人之形影,从而集百家之长,更加雄浑奇秀,笔意变化多端,展现的淋漓尽致,生意充盈,笔气深厚。透过笔痕看刀痕,满满的金石气,不愧大师之作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