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生虎:读书改变生活

 珍影像 2023-06-24 发布于江西


Image

读书改变生活

——说说我的阅读史

文 | 王生虎

Image

我出生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庄,那个地方离县城有六十多公里,属于极度缺水、非常贫穷的地方,所以小时候,我们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的地区。但是,我的父亲母亲,有一个想法,那就通过读书,走出大山,再也不用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候,家人在会在过春节时给几角压岁钱,从我上小学开始,我都会带着压岁钱去一公里附近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的供销社(那时候,乡镇没有新华书店,所有的书籍都在供销社代售)去买连环画(我们叫小人书,一本书几分钱,过年的压岁钱可以买十几本连环画,而且村子里的同龄人合伙买,这样可以把一套凑齐,一个人是买不起整套连环画的),母亲有点舍不得,但是,父亲说“只要是买书,就要支持”,就这样,我把《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野火春风斗古城》、《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等大量的小人书读完,后来把大部头的小说拿到手以后,才知道那时候所读的连环画和原著差别太大了。那时候的人们的藏书比较少(因为人们很穷),所以我们买回来的连环画会在村子里年龄相仿的孩子手中传一遍,等到书回到书主人手中时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尽管那时的物质条件极差,但是精神世界却很充实。
父亲是师范毕业生,但自己手头的书籍并不多,有两本书:《说岳全传》、《杨家将》被我看了无数遍,我几乎能从头至尾背下来。大概在我八、九岁时,我给全家人(大约二十多人)讲述了杨家将的故事。
在那时,人们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很多人没有读过多少书,所以,村子里的很多人认为我很聪明,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能讲杨家将的故事,就是因为我把那本书读了很多遍,故事情节记得清清楚楚。父亲看到我嗜书如命,就把《唐诗三百首》抄到笔记本上,让我学习唐诗、诵读唐诗。可以这么说,父亲在我读书路上的引领是我喜欢阅读的重要原因。

Image


后来,上了初中,初中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他提倡我们广泛阅读,可是,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图书资源,我只能到县文化馆的阅览室去蹭书读,读一些杂志、报纸。所以,初中的三年没有读多少书。记得那时候有一本名为《海灯法师》的书,等我班同学传的看完后才还给了主人,结果我被书的主人狠狠地训了一顿。
等到上高中,我就能在高中学校的图书馆借书阅读,我没有像同龄人去读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作家的武侠小说,我利用业余时间系统阅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以及中、外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例如,雨果、狄更斯、巴尔扎克、李国文、张贤亮、贾平凹等人的小说。我还阅读了战国的楚辞、唐代的诗歌、元代的散曲以及“三言二拍”等明清小说,这让我的文学修养越来越好。
我们上高中时,也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家长不主张学生阅读课外书,我父亲也不例外,他担心我阅读课外书籍会影响了学习。所以,我和父母亲捉迷藏。我把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藏在被子里面,每天等他们睡着了我才开始阅读这些课外书(这时,我所读的书籍都是大部头的原著,而不是小人书)。
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前的阅读活动,让我拓展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深邃了思想,理解了小说家、文学家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而且,通过阅读,提高了我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上初、高中期间语文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作为范文来读给同学们听。阅读更帮助我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在高三得了一场大病的情况下,顺利地考入了大学,实现了父母让我离开那个小山村变成了吃“皇粮”的公家人。
从此以后,我与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阅读首先让我解决了温饱问题、工作问题,再也不用吃父母不愿意让吃的苦。

Image


在上大学期间,我如饥似渴,见了图书犹如饿狼见了食物一般,我在上大学期间把别人用来谈恋爱、逛街、织毛衣、玩游戏的时间都用来阅读,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在上学的三年期间,我阅读了整套《美国历史》(英文版)、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在英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大部分作家的的代表作,从这些书籍中,我了解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历史、经济、政治体制、文化、地理等(平均每周两本),为我后来从事英语教学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通过阅读,我把自己变成了“书虫”“书呆子”,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从书籍中吸取了营养,也为自己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使我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三十年中,我每天除了跟着学生一起跑操、一起上自习,我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这时,所读书籍就不那么广泛了,而是针对教学需要来选择。在开始教学的那几年,因为教学中缺乏引领,阅读教学杂志成了我工作之余的主要人物,偶尔自己有所感悟,随手记下来,后来居然有两篇短文也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也有一两篇短文获得了优秀教学论文奖。自己觉得收获满满。
因为自己觉得教学没有新的发现,自己发现坐井观天、闭门造车永远无法搞清楚英语教学的内在规律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于是,经过了认真准备、复习,在2003年冬天,参加并通过了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于2004年春天被录取到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班学习。当我进入陕师大的图书馆,放眼望去,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几百万册书籍让我知道我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每个人可能就是一个微粒。我再一次如饥似渴地钻入书堆,大量阅读,那时,每天阅读汉语书籍二百页或者英语书籍一百页。终于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我们的突破口就在书籍中。我把一本名为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读了五六遍。我还系统地读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语言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书籍,这些阅读让我从理论上弄明白了教与学的关系。有一位教育家说“你的教育哲学决定了你的教学方式”,我从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以及所阅读的书籍中深深地发现了这一点。通过在陕西师范大学的阅读,我终于明白了教育真正的样子应该是什么,也明白了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角色应该是什么。
从这时起,我的英语教学就像插上了翅膀的鸟儿,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轻松、有积极性,而且成绩也比较理想。这为我后来的的专业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mage


可以这么说,如果说小学、初中和高中,我通过阅读学习知识、了解世界,改变了生活环境,大学毕业前的阅读为我的教育生涯奠定基础,那么在攻读教育硕士后的阅读就为我的教育教学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和教学观,让我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面对我的学生。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成长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名师培养对象、正高级教师。
这几年,我仍然每个月至少阅读两本书,所阅读的书籍包括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这些书籍让我获益、轻松愉快。我仍然经常阅读与教育相关的书籍,提醒自己要坚守教育初心。
培根曾经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因此,阅读曾经会、将来也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思维。

以上文字整理自王生虎“2023全民读书月”主题讲座中的演讲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