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月亮《传习录》精讲( 二)

 文冠厚朴 2023-06-2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爱问 :“'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 :“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 精 讲 \ 

“知止而后有定”,这句话是《大学》里面的原文。这一段的核心是什么,是“至善是心之本体”。刘宗周说 :“至善本在吾心,赖先生恢复。”就是感谢王阳明把这一条提出来,而且刘宗周一生多次说天下的心已经破碎了、坏了、掉了,乃先生为天下提住了心。

王阳明为天下提住心的这个理论核心的点,就是“至善是心之本体”。心之本体是心学里面的逻辑起点,整个《传习录》就是从四面八方临近透视这个心之本体,这是一个要害。 

“知止而后有定”,“知止”,是儒释道三教的共同的宗旨。佛教让你“知止”就是不作。唐僧为什么能当师傅?就是唐僧跟如来最相似, 什么也不干、不作,不作就少作业,这样就能有定力,恢复心之本体。

电影《林则徐》里林则徐要发怒的时候,一回头看见他给自己写的座右铭,叫“制怒”,“制怒”也是“知止”的一种功夫。“知止”就是让你该停的时候停下来。道家也是特别崇尚有所不为,用家常的话,“知止”就是话到嘴边,你把话含住,含两个小时,你看你还说不说,含到明天你看你还说不说,这是一种实修的家常功夫。

在《大学》里面它的基本意思就是说,你知道“止”了,你就有定力了,定而静、 静而安、安而虑、虑而得…… 

“定”在中国哲学里,叫“定常之体”,万事万物,随风飘逝,在这个滚滚红尘、人事综错的大千世界里头,有一个“贞定”。“元亨利贞”的“贞”,叫作“贞定”,有个定常之体,“定常之体”简单说叫 “天理”。从功夫上说你能够把话含住,能够及时刹车,这样你就淡定,你就有定力,你就能够静下来,你静下来,你的心就能回到本体上。

图片

“事事物物皆有定理”是朱熹的话,徐爱说朱熹的话是解释“知止而后定”的,这是《大学章句序》里面的,徐爱认为这种说法与王阳明先生说法“相戾”,就是不和谐。看原文好像王阳明偷换概念了,“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朱子说的是“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王阳明给他换成“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用西洋的逻辑会讲王阳明是偷换概念,人家说的是事事物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王阳明说成在事事物物上去求至善,相当于把一个客观的东西换成了一个主观的东西。

其实王阳明没有偷换概念,朱熹也不是生活在十七世纪整个科学启蒙、 理性主义那个大时代的人。朱熹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原文很啰唆,就是说知了止以后,在你止的那个时候,就是这个事物最好的时候。所以王阳明这句话没有偷换概念,只是把朱熹那个词换了字面,就是你在事事物物上求最好。

我们一般人做事,比如我们烧开水,把水烧开了,给父母沏茶,把茶冲好了,这是在事事物物上求最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是我们的经验认识。王阳明是个思想家,他说这是什么 呢,这叫“义外”。“义外”这个概念是孟子驳斥告子的话。告子说“义” 在心外面,不在心里面,孟子坚持“义”就在心里面,不在心外面。如果“义”要在心的外面,那都成了演戏了。

王阳明是孟子这一派的, 他认为在事事物物上求最好,就是又把好与不好的标准放到心的外面去了,所以他下一句你也就懂了,说“好与不好”是什么呢?它不在外面,它是心的本体,这就跟下面要讲的“心即理”是一条线上的话。

“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我们要发扬我们光明的、道德的本体,把它发扬到什么程度呢?发扬到“至精至一”处,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精一”功夫,“精一”功夫在《传习录》里反复提到,“精”, 就是没有杂质,“一”,就是纯粹、大全,把“明明德”练到精一不杂、纯一大全的时候就是天理了,练到这个程度就是至善了。

“然”是转折,“然亦未尝离却事物”,你要离开事物,你说自己“明明德”了,“至精至一”了,这就是“自封国王,终究不是”。你还得在事儿上磨、 在事儿上练,就是说你还得亲民。你真亲民了吗?真亲了民,你才算,你嘴上说为人民服务,你的事儿做出来并不是为人民服务,那就 叫“自封国王,终究不是”。

王阳明说朱熹的注解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句话是非常正确的,是什么呢?“'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单引号里面是朱熹本注的原文,王阳明高度认同这句话:“得之。”就是说“至善”“心之本体”,就是你达到天理的极致,没有一毫人欲之私,就叫至善了,这个解释就是得到了真理。“得之”,就是对头,特别对头。

刘宗周有一个评语,他说夫子王阳明跟朱熹,在认同“尽天理,去人欲”这点上是高度一致的。既然已经这么高度一致了,何必还搞后面的《朱子晚年定论》呢?他认为王阳明沿着与朱熹高度一致的“尽天理,去人欲”这个框架说事儿就完了,不要再搞后面的《朱子晚年定论》,而《朱子晚年定论》是朝廷给王阳明定罪,说心学是伪学, 并削夺他伯爵的罪名之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