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孙凤明 2023-06-25 发布于广东

目前确认演讲单位:动力电池创新联盟,中汽研,上汽大众,东风汽车,北汽,北汽福田,零跑汽车,合众汽车,苏州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万向一二三,捷威动力,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广东工业大学,马头,鸿图,敏实,瑞泰克,李斯特,霍尼韦尔,吉厚,中国汽车工业工程,绝热协会,锋元,北硕检测、贝特威等。

图片

随着中国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加上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包含纯电动车、插电混合式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销售量约1065万辆,年增长63.6%。其中,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图片

提到新能源汽车就不得不提动力电池,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总出货量达812GWh,同比增长86%。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在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TOP10阵营中,中国企业依然稳固占据六席,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当中成本占比极高。在国家战略上,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中国电池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崛起成长,从开始的与日、韩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到如今的“一家独大”,逐步壮大为“国家重器”。

01

动力电池的起源

最早实现应用在电动车上的动力电池是铅酸电池。1884年,英国发明家和实业家托马斯·帕克(ThomasParker)用他自己专门设计的高容量可充电电池,在伦敦制造了第一辆实用的电动汽车,随着道路的逐步扩建和完善,人们对于车辆的用途不仅仅是城市代步和显示身份了,对于长途旅游出行也有了需求,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的弊端显现,当时电动车续航里程普遍在40-65公里范围,最高时速约在30公里/小时,已经不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铅酸电池体积大、质量大、能量密度小、功率密度低,如果使用铅酸电池驱动家用汽车行驶200km以上,需要将近1吨的电池,无法达到实用,加上早期电力传动系统的制造成本过高等问题,没有最终流行。比电池汽车晚诞生的燃油汽车,则在欧美实业家的努力下,从车厂走向街头。

图片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已经离不开石油了。但在20世纪的后半段,世界连续三次发生石油危机。尤其是1973年,欧佩克(OPEC)宣布了石油禁运并暂停出口,引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提高到近11美元。这场危机激发了日本小排量车型的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大受欢迎。同时忧患意识很强的日本,意识到把能源命脉掌握在别国手中是件危险的事情,必须摆脱对石油的严重依赖。从那时起,许多国家开始对电池技术进行研究。因此,电池技术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汽车保有量的迅速上升,让世界各地出现城市雾霾,而汽车尾气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当各国开始重视空气质量问题时,也就对汽车排放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极大促进了各大汽车厂商对汽车电动化的探索。

01

动力电池发展概况

日产是最早开展电动汽车研究的车企之一,日产汽车的纯电之路始于其合作伙伴-东京电动汽车公司在1947年推出的TAMA EV,在上世纪40年代,TAMA EV的性能已然可以用“出类拔萃”来形容,该车型单次充电的续航里程达65公里。凭借其可靠的表现以及出色的续航里程,TAMA EV开始被日本社会广泛接受,作为出租车穿梭在日本的大街小巷,自此拉开了日产汽车纯电的发展序幕。彼时动力方面,Tama EV搭载一台直流电机,使用两组铅酸电池供电。

1997年,丰田首先使用高功率镍氢电池的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在日本上市。之后,2000年起在北美、欧洲及世界各地公开发售。销售非常火爆,技术十分成熟,直到如今丰田一些混动车型仍然在使用镍氢电池。镍氢电池具有稳定性高、生产成本低、低温性能好、回收价值高等优点。混动因为不存在续航问题,早期的镍氢电池安全性也很高,因此混动电车算是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是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能量密度较低,并且循环次数也并不太高,因此,纯电驱动的车辆采用镍氢电池并不合适。

电动汽车发展还需要能量密度更高、循环性能更好的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容量大,电压高,循环性能好等优越性能脱颖而出,成为最理想最有前途的电池。锂离子电池显然比铅酸、镍氢更适合作为车辆动力。

图片

日产汽车于1996年推出了Prairie Joy EV车型,它是世界上首款并且也是当时唯一搭载和应用圆柱体锂电池的纯电动车型。2008年,搭载锂电池的特斯拉Roadster跑车面世,极大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名扬天下,彼时的正极材料使用的还是钴酸锂。

03

中国动力电池发展过程

在世界各国纷纷进行动力电池竞赛的同时,我国也逐步跟上世界的步伐,“十五”开始对电动汽车技术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研究开发。“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了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为“三横”的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全面组织启动大规模电动汽车技术研发。

我国在一开始就将电动汽车的项目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地位之一,首先863先进能源技术项目网罗了全国最优秀的一批科技人才,许多当年项目的参与者如今都已成为行业领军人物,为之后中国动力电池领域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彼时,国内的电动车企业比亚迪自2003年成立以来,也开始了他的电动梦,第一款产品于2008年推出,不过仍然没有使用纯电动模式,而是发动机和电机双驱动的混动车型F3DM双模车型。在F3DM之后,比亚迪在2011年开始推出纯电动车型,并且从电动大巴、电动出租车切入,逐渐扩展到私人电动汽车产品。比亚迪既产汽车,又产电池,在应用层面走在前列,比亚迪长期是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生产商,一直是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在动力电池上,也一直按照汽车需求在改进提升。

图片

而作为中国另一家行业领军企业的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其前身是消费电池巨头ATL。宁德时代第一个动力电池业务是与华晨宝马合作,通过合作,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载到了宝马多款电动、插电式混动上。

期间,特斯拉在ModelS上取得巨大成功,后续ModelX、Model3更是将其推上全球电动汽车标杆之位。其正极材料则使用了能量密度更胜一筹的三元材料,瞬间放大了三元材料的优势。而站在时代风口的宁德时代,也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三元为正极材料的产品打磨上,凭借优异的产品和研发技术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世界级的龙头。

时至今日,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堪称动力电池行业的“双子星”。2022年,宁德时代实现电池销量289GWh,同比增长116.6% , 连续六年排名全球前位,遥遥领先其他动力电池厂商;2022年,在车市整体大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比亚迪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达到1868543辆,同比增长达到152.5%,销量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首位,堪称业内销量“奇迹”,其中,动力电池全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89.836GWh,牢牢把住全球第二把交椅。

04

中国动力电池发展现状

2022年1-12月,全球新登记的电动汽车(EV、PHEV、HEV)电池装车量为517.9GWh,同比增长71.8%。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榜单中,6家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60.4%。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分别位列榜单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位。

图片

整体来看,全球动力电池行业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动力电池供不应求属于常态。

仔细回顾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两者最大的优点就是在科研方面有着当前绝对的“话语权”。宁德时代掌握了电池核心技术,以及多种领先的技术体系,拥有完整的材料、电芯和完整的产业链制造能力,这让宁德时代在装机量上和市场占有率上,常年稳居全球榜首。

比亚迪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是世界级的蓄电池制造厂,品质性能及产能都处世界前列,比亚迪的电池技术积累是其它同行无法比拟的,比亚迪的纯电动汽车最引以为傲的技术之一可以说是刀片电池,刀片电池重量更小,容量更大,体积更小,在相同的空间内,可以装载更多的电池单元,自然可以大幅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

图片

世界上最令人无奈的事情就是,比你厉害的人比你更努力。


当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列榜一和榜二大哥的时候,这两位依旧不敢懈怠,深知在这个技术快速更迭的时代,一旦偷懒,就有被超越的可能,毕竟他们就是这样将日韩巨头给甩在后头的。

5月24日,在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上,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当天同一时间,比亚迪正式推出了集成刀片电池的cube储能系统产品。

与此同时,排行榜下位圈的诸位也在发力。欣旺达的闪充电池、蜂巢能源的龙鳞甲电池及L系列短刀电池、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2.0、中创新航的顶流圆柱电池以及瑞浦兰钧的问顶电池等,谁也不敢说他们之中会不会再出现一匹黑马。

各大电池企业看上的不仅是锂电池领域,也在不断开拓其他电池的可能性。比如中科海钠的钠离子电池,2023年可实现初步产业化,宁德时代也有钠离子电池研发线。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成本更低、密度更高、安全性更高、寿命更长、充电速度更快是主要方向。

整体来说,汽车发展进行到如今的新能源时代,领跑的是中国,从整车技术到动力电池,都是全球领先,未来车规级动力电池的标准将由中国企业来定义。

05

中国动力电池的布局

目前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华东、西南、华中地区。从一些行业内领头羊级别的未来发展布局来看,仍将集中于上述地区。

图片

华东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经济区。江苏省是我国动力电池现有产能最高的省份,已投产产能近150GWh,拥有宁德时代(溧阳时代一、二、三期,溧阳上汽时代)、中创新航(常州一、二期)、国轩高科(南京一、二、三期,南京新工厂,苏州昆山,南通国轩)等;福建省是宁德时代总部,动力电池现有产能近140GWh,企业主要为宁德时代(宁德湖东,宁德湖西一、二期、三期部分,宁德福鼎,时代一汽)、中创新航(厦门一期);浙江省动力电池现有产能在15GWh级别以上,企业主要为瑞浦能源(温州一、二期);安徽省动力电池现有产能为10GWh级别以上,主要企业有比亚迪(蚌埠一期)、国轩高科(合肥一厂、二厂、三厂)等;江西省和山东省动力电池现有产能均不到10GWh。

西南地区,是中国七大自然地理分区之一。四川省吸引了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欣旺达等企业的投资建厂,目前动力电池产能主要来自于宁德时代(四川时代一、二期)产能;重庆市和贵州省的动力电池产能得益于比亚迪,拥有合计30GWh。

华中地区,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湖南省依托矿产资源,省内多为动力电池材料企业,动力电池企业主要为比亚迪投资布局,现有产能15GWh,全部来自于比亚迪(长沙宁乡一、二期);湖北省动力电池现有产能超20GWh,主要企业有宁德时代(东风时代)、亿纬锂能(荆门一、二、三、四期);河南省动力电池现有产能不到3GWh,主要来自中创新航(洛阳一、二、三期)。

06

四川及宜宾动力电池发展概述

回望四川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2019年是起点,四川时代落户宜宾,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短短四年,在“链主”宁德时代的引领下,动力电池在宜宾聚集成势。

2022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889亿元。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四川时代)实现产销动力电池72GWh,占全国动力电池产量15.5%,装车量占全国24.4%。随着四川时代和时代吉利等投产项目满产运行、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宜宾动力电池产量今年有望实现110GWh。

图片

可以说,四年来,是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狂飙”的四年,不仅头部厂商宁德时代、时代吉利争相落户宜宾,也带动了整个全产业链蓬勃发展。

在动力电池后端,宜宾构建起了凯翼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而在动力电池前端,科达利、中材锂膜、震裕、远东股份等一大批行业骨干上市企业相继入驻宜宾,集聚起电芯、正负极材料、结构件、铜(铝)箔、隔膜、电解液等6大电池组件,以及导电浆料、生产装备等多领域产业链项目近100个、总投资超2100亿元,初步构建起从原材料、组件到整车,再到电池回收的“1+ N”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也是全国首个布局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城市。

图片

昔日,宜宾的名片只有五粮液,但动力电池打响了宜宾的知名度,许多企业和资源找到宜宾,希望在此把握新能源发展机遇。

去年下半年,宜宾将“1+6”升级为“1+N”,由于产业发展迅速,原有7个区县的土地要素难以满足产业落地,宜宾将区位相对偏远的区县也纳入了动力电池产业体系。

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选择宜宾,首先是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全面科学的新能源产业规划,与各企业产能布局不谋而合;其次是宜宾能源结构中电力供应80%为水电,即绿电,为企业提供能源支撑;此外,宜宾位居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叠合区域,锂电产品既可以辐射川渝滇黔的汽车整车厂,又可以远销欧亚市场。

“宜宾政府能够通过高效的决策给予政策支持,营商环境具有吸引力”、“四川七成以上电力是绿电,电价在政府补贴后可以低至0.3元/度”、“长江水利优势也体现在航运方面,通过江海联运,产品抵达欧洲也不过10-15天左右”、“四川地区锂、磷、铁矿资源非常丰富,原材料基本可以控制在150公里范围内,资源聚集可以大幅节约运输成本”……类似诸多优势在行业间不胫而走。

图片

下一步,宜宾将从以下方面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全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为全省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宜宾力量。

锚定发展目标,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宜宾规划建设动力电池产能达305GWh,全产业链总投资超2000多亿元,预期产值超5000亿元,过去3年实现了产业高速增长,规上工业产值从2020年的18亿元发展到2022年达889亿元。宜宾坚定2025年3000亿元、2027年5000亿元目标不动摇,将全力推进签约项目建设和投产,力争3年内培育产值1000亿元级企业1户,100亿级企业10家以上,确保如期实现发展目标。

依托链主企业,持续完善全产业链生态。四川时代和时代吉利已建成产能150GWh,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单体产业基地项目。宜宾将加大产业招引力度,充分发挥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持续引进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储能电池等新型电池和硅碳负极材料、固态电解液等新型材料项目,进一步扩展、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生态。

提升服务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科技研发、基金引领、产融支持、人才支撑、供应链助力等维度,建设“公共研发平台、产业基金群、产融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供应链平台”五大平台,为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撑,推动产业向3.0阶段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