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昵称散步收藏 2023-06-25 发布于上海

1928年8月,冯玉祥部的第三方面军军长张维玺找到了宋哲元商量说:“城破了,这些俘虏该怎么办?”

宋哲元似乎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假思索地答道:“杀!”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听他这么一说,张维玺十分惊讶,连忙劝说:“这可是足足五千条人命啊,这么能说杀就杀!”

宋哲元看了他一眼,眼神十分坚定,淡淡地说:“这些俘虏必须要杀,就算让我背上千古骂名,我也一定要杀!”

这天,一位衣着破烂,满脸粘着泪水与泥土的老汉跪在了宋哲元的脚下:“我儿子是好人啊,他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坏事。就算有时候做了一些违心的事情,那都是被人逼的啊,你们不能杀了他啊!”

面对老汉的求情,宋哲元的神情没有一丝变化,他内心决心一下,根本容不得半点动摇。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这件事任谁看到都会认为宋哲元没有同情心,对待普通老百姓尚且如此狠心,根本不是一位好军官。可是了解了宋哲元此人之后,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奇才,也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军人。可是面对这些手无寸铁的俘虏,他又为何如此冷血?这背后是否有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土匪必须杀

宋哲元出生于1885年,老家是山东赵洪都村。他的父亲是一位读书人,所以他自小就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加上自己浓厚的兴趣,宋哲元自小就比同龄人优秀许多。

少年时期的宋哲元就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学习之余,他经常召集同村的小伙伴,让他们手持木棍排兵布阵。

1907年,宋哲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洋陆军武备学堂。三年之后,宋哲元顺利毕业,从此开始展现他在军事领域的过人天分。

1911年,宋哲元结识冯玉祥。不久之后就成为冯玉祥手下的“五虎上将”中的一员。在这五位大将中间,宋哲元可以说是让冯玉祥最喜欢也最头疼的一位。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1928年,宋哲元亲自带领四万人马围攻凤翔,势必要抓到这里的土匪头目党玉琨。有人可能会问:“四万人剿匪?这有点夸张吧?”

其实不然,凤翔虽说只是一个县城,但它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高地十分利于防守。再者凤翔城的匪徒盘踞已久,早就多次修缮城墙,让这座小县城固若金汤,宛若一处绝密的军事堡垒。

凤翔城中的守军仅有七千,而且都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可是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他们,面对宋哲元的四万大军仍然信心十足。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宋哲元自然十分清楚敌我优势,所以才带了四万人马前去。到达凤翔县城周边后,宋哲元第一时间就展现了自己的炮火优势,将五十门大炮架在了凤翔城周边的高地上。

不久之后,随着第一声炮弹打响。宋哲元命令一万多名士兵组成的先锋部队蜂拥而上,向凤翔城发动猛烈冲锋。

由于人数优势和炮火支援到位,这支冲锋队很快就冲到了凤翔城墙下。可是面对高耸的城墙,士兵们却束手无策,很快,反应过来的土匪丢下了大量的炮弹,先锋队招架不住只得先退回阵地。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有了第一次的冲锋经验,宋哲元很快就重整旗鼓,派人以装甲车开路,成功炸掉了凤翔城的一座土墙。可是还没等人往前冲锋,就又被第二道石墙拦住了去路。

眼看着士兵们不断倒下,而凤翔城依旧坚挺。宋哲元只得下令收兵,重新调整战术。

经过思考,宋哲元意识到凤翔城强攻不得,所以便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围城。城中的物资日渐消耗,可是宋哲元所带的四万人马消耗也很巨大。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无可奈何之下,宋哲元只得向冯玉祥搬救兵。于是,张维玺的第三方面军赶来支援了。

了解了战况之后,张维玺就提出利用地道来爆破城墙的方式。宋哲元一听甚是惊喜,直呼:“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

张维玺哈哈一笑:“当局者迷罢了!”

于是,由一千多人组成的工程兵队伍就开始挖地道了,同时宋哲元还每天都派出数千人的队伍在上面佯攻,给工程兵打掩护。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可是等地道挖到凤翔城墙下时,眼前的一条壕沟堵住了去路。任凭工程兵如何调整方向,都无法穿过去。经过商议之后,宋哲元只得下令继续加深地道深度,势必要挖通。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工程兵终于到达了指定位置。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凤翔城坚固的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口子。

宋哲元和张维玺瞅准时机,带人一拥而上。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守城的2000士兵就被全部击毙,俘虏也达到了五千人。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而在怎么处理俘虏的问题上,张维玺和宋哲元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张维玺提出,杀几个土匪头目,然后将剩下的人收编。而宋哲元却认为,这五千个俘虏必须全部杀死。

听到这话,张维玺很不解,甚至还搬出冯玉祥来,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可即便如此,宋哲元依然坚持意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五千俘虏必须死,就算让我背上千古骂名,我也必须这么做。”

前因后果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党玉琨出生于陕西富平,辛亥革命后便在陕西军阀郭坚的手下当差。

1921年,郭坚在与冯玉祥的战斗中被杀。而身为郭坚手下的党玉琨,非但没有选择为他报仇,反而带领着败兵逃回了凤翔城。

凤翔城的老百姓好不容易熬走了郭坚,可没想到又杀回来一个党玉琨。而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比郭坚有过之而无不及。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自从党玉琨接手了凤翔城后,城中百姓的日子就变得暗无天日。想要在这里正常生活,就必须要花钱办理“证件”,比如说通行证、出门证、商业证、居民证等等,更为离谱的是就算是上街乞讨,也要办理乞丐证。

可以说党玉琨的双眼从来没离开过老百姓的钱袋子。而他不仅自己爱敛财,还纵容自己的手下欺压百姓,欺男霸女、杀人越货时有发生,凤翔城几乎变成了人间地狱。

靠着对百姓的剥削,党玉琨将自己的人马扩充到了7000人。而为了避免走郭坚的老路,他还令人不断加固城墙。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除此之外,党玉琨认为只有城墙远远不够,还需要装备精良的武器。而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他变本加厉,不断地压迫老百姓。直到最后,百姓被压榨得没有一点油水后,党玉琨又想到了新的办法—盗墓。

凤翔所在的陕西地界,自古就是达官显贵所求的风水宝地,所以这里自然有许多古人的墓穴。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党玉琨就盗取了五十多座古墓,将里面的珠宝古董全都换成了银元,而后去买枪买炮,不断加固自己的城防。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当听说宋哲元带人攻打凤翔城的时候,党玉琨内心很镇定,他料定凤翔城固若金汤,任凭宋哲元有天大的本事也攻不破。

而故事的走向似乎与他所料很相似,当宋哲元久攻不下开始围城的时候,党玉琨微微一笑。因为他早就为此做好了准备,他从百姓手里搜刮的粮草足够他的军队撑上好几年。

可是当城墙被破的那一刻,党玉琨傻眼了,他实在没想到自己花了那么久加固的城墙被人从地下炸开了。

5000名俘虏的屠杀从28日的凌晨一直持续到了29日的深夜,刽子手都换了好几批,大刀都因此卷刃。当地的百姓一边庆幸自己逃出魔爪,一边又被宋哲元的所作所为所震撼。

这件事过后,整个西北地区的土匪都被震惊了,一个接一个地递上了投降书。

此后,宋哲元又极力推动为陕西地区减少税收,并且还为陕西旱区筹措了十万石粮食。在这一切过后,老百姓才发现宋哲元的良苦用心,而这件屠杀案也很少有人再提及了。

抗战名将

1931年,宋哲元的部队被改编为国民党第29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宋哲元就率领29军全体官兵发出“抗日通电”。

宋哲元十分坚决地表示:“吾等军人之辈,责在保家卫国。吾必率本部人马枕戈待命,宁战死不做亡国奴。”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29军战士在喜峰口

1933年承德沦陷,长城各处关隘门户大开,日军虎视眈眈,宋哲元奉命带人接防喜峰口。

日军凭借装备优势,又有飞机大炮的火力掩护,一度占领了喜峰口的西部高地。但紧接着,赵登禹与佟泽光、王志邦等人组织起了反攻,经过多次肉搏战后,终于再次夺回高地。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29军

经过数日的苦战,敌我双方都损耗巨大。一天晚上,宋哲元令人在日军人困马乏之际发起偷袭,炸毁了敌军的数门大炮和多座粮布大营。等敌人反应过来后,在支援的路上又被我中国守军从身后追击。此战名为喜峰口战役,奸杀敌军3000余人。

喜峰口战役是抗战初期主要的战役之一,是国民党在九一八事变后在北方战场上的第一次胜利。这次战役一扫之前的战败阴霾,给长城各处关口的防御战争带去了极大的自信心,同时还鼓励了全国上下的抗战情绪,创造了抗战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小结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在土匪横行的陕西地带,宋哲元不怕身背骂名,也要为无数被欺压的百姓讨回公道;在日军侵略者踏入国土的那一刻,宋哲元又身先士卒,为每个抗日者诠释了什么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