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完全控制到彻底失去,大唐对西域的经营到底算不算失败?

 炫叶楓雪 2023-06-26 发布于广东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不必多言,强大的政治与军事实力使其成为当时亚洲的支配性强权,与吐蕃、大食等的交流与冲突也基本都发生在西域,唐朝在西域的文治武功被后世广为流传与赞颂,然而现今出现不少异见,认为唐朝对西域的经营其实是比较失败的,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早期经营

突厥汗国是六世纪中叶在漠北崛起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控制漠北、中亚等柔然故地,全盛时期的疆域东至辽海、西抵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达阿姆河,突厥汗国建立了官制、律法,创制了文字,有别于普通的游牧民族。

唐与东突厥之战示意图

曾经连绵东西的突厥帝国,在唐朝建立之前已分裂为东突厥与西突厥,从隋唐王朝东北界至阿尔泰山以东为东突厥,从阿尔泰山以西延伸至咸海为西突厥,阿姆河与莫夫河之间地区为西突厥与波斯的分界,兴都库什山脉以北的吐火罗地区均属西突厥的势力范围。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唐朝建立后西突厥汗国逐渐衰落,唐太宗与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剿灭西域的突厥残余势力,并将西域的高昌、龟兹等国纳入版图,这与当年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以断匈奴“右臂”的策略如出一辙,西域是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强权争霸的舞台,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唐太宗在天山南麓的高昌设置伊州、西州、庭州等,实行与中原相同的州县制度,征服天山以北的西突厥残余势力及焉耆、龟兹等国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并在新招抚地区设立羁縻州府制度,即册封当地部族首领为王统治当地,羁縻州府有纳贡纳粮、提供兵源等义务。

唐灭高昌之战示意图

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就是此时设立的军事重镇,隶属安西都护府,镇抚天山南麓的土地,此时唐朝已将管辖区域延伸至帕米尔地区,唐太宗曾放出豪言:“曩之一天下,克胜四夷,惟秦皇、汉武耳。朕提三尺剑定四海,远夷率服。”

唐攻高丽、百济之战示意图

草原民族仰慕强者,唐太宗将其纳入大唐翼下,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但唐太宗深知突厥是边陲的心腹大患,对此不敢放松警惕,当时的西域政策主要目的便是防止突厥复兴,而被羁縻州府分而治之的突厥各部落自然不甘臣服。

百年宿敌

唐朝取代突厥掌控西域之后,吐蕃开始崛起并不断向外扩张,不可避免的与大唐产生冲突,此后西域的主旋律演变为唐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统治权而展开的激烈争夺,吐蕃是唐朝西南地区的最大威胁,唐朝长期忽视了这个问题,吐蕃在吐谷浑屡次击败唐军,并联合突厥入侵西域,但唐朝的重心却是进攻高丽,唐高宗咸亨年间,安西四镇逐渐易主,安西都护府被迫退至碎叶城。

唐与吐谷浑之战示意图

唐高宗仪凤年间,唐朝曾数次由吐谷浑出兵攻吐蕃均以失败告终,《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四镇失守后唐朝再次寻求反攻,仪凤四年(公元679年),西突厥十姓部落与吐蕃结盟,企图脱离唐朝的控制,西州总督崔知辩率军攻打吐蕃,夺回天山以南并重新设立安西四镇,安西四镇开始承担阻隔吐蕃、突厥的重要军事作用,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立北庭都护府,切断了吐蕃、突厥南北互通的渠道。

安西都护府

东突厥趁唐朝与吐蕃战况胶着之际卷土重来,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了笼络人心宣布“行乎三皇五帝之事”,主动弃置安西四镇,只留地方贵族负责镇守,结果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吐蕃趁虚而入,占领了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及没有唐军驻守的安西四镇。

唐与吐蕃之战示意图

武则天处理好李唐内部的问题之后,把目光转向了已经沦陷的安西四镇,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率军经过四年苦战夺回安西四镇,此时吐蕃已统治西域六年之久,武则天认为羁縻政策无法掌控西域,于是在西域驻扎重兵,中原王朝从此牢牢掌控安西四镇,终结了吐蕃对西域的统治,随后的数十年中吐蕃发动了数次进攻,但均以失败告终。

武则天画像

自此之后阿拉伯帝国(大食)登上历史舞台,吐蕃与唐朝争斗时也与大食产生矛盾,唐玄宗天宝年间,大唐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天宝六年(公元747年),高仙芝率领唐军在西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拜占庭、大食等国纷纷与大唐建立联系。

怛罗斯之战示意图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高仙芝率军与大食战于怛罗斯,唐军大败而归,损失惨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被迫将西域兵力调回中原,吐蕃遂接管西域,之后唐朝国力下降,再无力经营西域。

难言失败

唐朝开拓西域之功可与汉朝并驾齐驱,是古往今来为数不多能在西域耀武扬威的王朝,不过安史之乱后国力下降,再无余力在西域建功立业,虽然唐朝最终失掉了西域,但能否就此断定唐朝经营西域是失败的?

唐时期全图

总体而言,唐朝初期对西域的控制是十分必要且较为成功的,唐朝撤出西域与其说是经营失败,不如说是战略撤退,西域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不属于中原传统的农耕文明,所以朝廷只能采取羁縻制度将其纳入管辖范围,无法建立真正有效的统治,吐蕃位于青藏高原,土地贫瘠,向外开拓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唐朝与吐蕃的长期竞争中,西域是吐蕃的必争之地,中原是唐朝的立国之本,由于内乱放弃西域也是无奈之举,并非是竞争失败。

吐蕃

唐朝在西域的经营降低了中原直面西南威胁的可能性,在唐太宗肃清突厥残余势力之前,敦煌始终是大唐西部边陲的桥头堡,直至唐军攻陷高昌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弃置安西四镇后,吐蕃与突厥联手侵占西域,兵锋直指敦煌,安史之乱后吐蕃更是乘虚而入东进长安,可以看出若无西域作为缓冲地带,中原腹地将极易受外来势力冲击,西域的战略重要性可见一斑。

敦煌嘉峪关

唐朝初期成功遏制了吐蕃东进的势头,阻止吐蕃与突厥联合形成更大的威胁,说明唐朝对西域的经营已经达到了预设目标,吐蕃控制西域后也面临着阿拉伯帝国不断东扩的挑战,二者之间的交锋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唐朝末年吐蕃为抵御阿拉伯帝国的威胁耗费了大量精力,已经很难对中原构成威胁。

重现辉煌

唐朝征服西域也是昔日大汉辉煌的重现,唐人对汉朝有强烈的向往之情,欲在西域和东北重振大汉雄风,诗词中经常流露出建功西域的愿望,与汉朝相比,唐朝在西域的版图更加辽阔,虽然在东北无法覆盖汉朝在朝鲜半岛设置的乐浪郡,但在西域的连番胜利也满足了人们对大汉荣光的向往之情,“汉皇重色思倾国”、“武皇开边意未已”等著名诗句就是这种心态的自然流露。

汉军

虽然唐朝因国力衰弱退出西域,但唐朝重要的政治地位及经营西域的功业不容否定,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吐蕃攻陷河西走廊,已与中原断绝联系多年的北庭都护府遣使来到长安,君臣在得知西域唐军孤立无援却仍在坚守的情况后无不垂泪,唐代宗下诏:“以威以怀,张我右掖,稜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微三臣之力,则度隍踰陇,不复汉有矣!”

阳关

总之,唐朝在西域的争霸与经营为中国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唐人向往汉朝的荣光一样,后人也对唐朝的辉煌充满无尽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