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行

 直尾昂述 2023-06-26 发布于广东

知行有别、

行可兼知、

行先知后

知行有别:

知和行

是两个

内容不同

各有功用

的范畴

知行相资以为用

惟其各有致功

而亦各有其效

相资以互用

则于其相互

益知其必分

知行之间

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不可互相替代

知行之分

有从大段分界限者

则如讲求义理为知

应事接物为行是也

即从两者的

对立统一的

辩证关系上

来去理解

知行关系

因而反对

王守仁的

以知代行的

“知行合一”

“姚江王氏

(王守仁)

知行合一之说

得借口以惑世”

是“不知其(知行)

各有功效而相资”

行可兼知:

指知与行

各有功用

不可混同

知行相资以互用

则于其相互

益知其必分

但强调

行是知

的基础

和主导

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

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

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

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

行可以兼知

知不可兼行

君子之学

未尝离行

以为知也

斥责明王守仁的

“知行合一”是

“销行以归知

终始于知”

南宋朱熹主张:

“知先行后

立一划然之次序

困学者于

知见之中”

行先知后:

他在批评宋明理学

“知先行后”学说时

明确提出:

“行先知后”

“行可以兼知

知不可兼行”

认为,人的认识

是从,力行中来

“力行而后知之真”

他把

“非知之艰,

行之惟艰”

的古老命题

和孔子“先难后获”

的思想相结合

得出“知非先,行非后,

行有余力而求知”的结论

还用弈棋、饮食、行路等

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事实

说明“固因豫立

而亦无先知完了

才去行之理”

强调

行在

认识中

的作用

颜元更突出

行在认识中

的决定作用

而把“不行只是不知”

改成“不知只是不行”

还把《大学》的“格物”

释为“手格猛兽之格”、

“犯手(动手)

捶打搓弄之义”

强调

一切的知识

也都来源于

习行、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