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高中语文五册书文言文挖空训练汇总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6-26 发布于山东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挖空训练
教师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实在,的确)难求;越人语(谈论)天姥,云霞明灭或(有时)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根据)之梦吴越,一夜飞度(渡过)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穿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活用:使……战栗)深林兮惊(活用:使……惊颤)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活用:名作动,下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活用:名作状,从中间)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活用:名作动,击鼓)瑟兮鸾回车(活用:名作动,拉着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刚才)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怎么)能摧眉折腰事(侍奉)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贬官,降职)九江郡司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年长色衰,委身(托身,指嫁)为(做)贾人(商人)妇。遂命酒,使快(畅快)弹数曲。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漂泊沦落)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京官外调)二年,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意。因为(于是创作,古今异义)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歌(作歌) 以赠之,凡(总共)六百一十六言,命(命名,题名)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江边)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主人(白居易自指)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指音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悄悄地)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这里是调弦校音的动作)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低沉抑郁)声声思(悲伤、哀愁),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随手)续续(连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扣弦)慢捻(揉弦)抹(顺手下拨)复挑(反手回拨),初为《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后《六幺》(大曲名)。大弦(琵琶四根弦中最粗的弦)嘈嘈(声音浊杂粗重)如急雨,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切切(声音轻细且急促)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鸟鸣婉转)莺语花底滑,幽咽(低泣声,这里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泉流冰下难(用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凝滞)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内心的)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突然)破水浆迸(溅射),铁骑(带甲的骑兵)突出(突然冲出,古今异义)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四弦一声如裂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东船西舫(船)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默默深思的样子)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唐代官办管理音乐杂技、教练的机关)第一部(古代对歌舞队、乐队的称呼)。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唐时歌妓常用的名字,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妒。五陵(五个汉代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年少争缠头(古代送给歌伎舞女的锦帛),一曲红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不知数。钿(金花)头银篦击节(打拍子)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随随便便)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容貌,古今异义)故(衰老)。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年纪大了)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词)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音乐,借代)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形容单调的乐声。嘲哳,形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琵琶上弹奏的曲调),如听仙乐耳暂(突然,一下子)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退回)坐促弦(把弦拧紧)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以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掩面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黑色单衣。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湿。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笼罩,覆盖)江,水光接天。纵(放任)一苇之所如,凌(越过)万顷(广阔的江面)之茫然。浩浩乎如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飞升成仙)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敲)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循,依)歌而和(同声相应,唱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细丝)。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得分点:舞、泣)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同“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当)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斟酒)临江,横槊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在这里举杯来互相劝酒。在天地之间寄托自己短暂的一生,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米粒。得分点:渔樵、侣、友、属)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一下子,很轻易地)得,托遗响(余音,指箫声)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此,这里指水),而未尝往也;盈(满)虚(缺)者如彼,而卒(终究)莫消长(消减和增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竟,竟然)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如果)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客喜而笑,洗盏更(再)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即“狼藉”,凌乱)。相与枕藉(互相)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已经)白。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在)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得分点:以、乘、至于)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石阶),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顺着)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像门槛一样的山崖)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有的)得日或否,绛皓驳(杂)色,而皆若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模糊)失。僻不当(对着)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平的和方形的),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裂缝),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以为轮,其曲(弯曲的弧度)中规。虽(即使)有(同“又”)槁暴(晒干),不复挺(直)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得分点:博学、参、省、知)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踮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劲疾)也,而闻者彰(清楚)。假舆马者,非利足(善于奔走)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用作动词,游泳)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得分点:生、假、物)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获得)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没有用来……的)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止息) 。锲(刻)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黄泉,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得分点:用心、一,定语后置句)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浮躁,不专心)也。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受(同“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疑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知道,懂得)道也固(本来)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得分点:是故、无,判断句)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尚且,还)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更加,越发)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的原因)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大概)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糊涂)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这种人是明智的。得分点:或、遗,宾语前置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与同列,看不起),今其智乃(竟)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以……为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同类的人),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超过学生,懂得道理的时间有早有晚,学术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得分点:不必、于、攻)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不受时俗的限制,跟我学习。得分点:经传、通,被动句)
余嘉(赞许)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赠送)之。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文言文
挖空训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子曰:“以(介词,因为)吾一日(一两天)长乎(于)尔(你们),毋吾以(同“已”,停止)也。居(闲居在家)则曰:'不吾知(了解)也。’(句式:宾语前置句)如(假如)或(有人)知尔,则何以(用,做)哉?(句式:宾语前置句)”
子路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而对曰:“千乘(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之国,摄(夹,迫近)乎大国之间,加(加到……上)之以师旅(侵略的军队),因(接着)之以饥馑(饥荒。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由也为(治)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道,指是非准则)也。”
夫子哂(笑)之。“求,尔何如(怎么样)?”
对曰:“方(方圆)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使动,使……富足)民。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达到)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或者)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在这里做动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做动词),愿为(做)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通“稀”,稀疏),铿尔(铿的一下),舍(放下)瑟而作(起),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子曰:“何伤(何妨)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通“暮”)春者,春服既(已经)成,冠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定语后置),浴乎沂(句式:状语后置句),风(动词,吹风,乘凉)乎舞雩(句式:状语后置句),咏(唱歌)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成)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句式:状语后置句),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唯(句首发语词)求则非邦(国家,这里指国家政治)也与?安见(怎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介词,给,替)之小(形容词作动词,做小相),孰(谁)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动词,做大事)?”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讲给我听)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这一类人)无道(述说、谈论)桓文之事者,是以(以是、因此)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句式:宾语前置)。无以(不得已。“以”通“已”,止),则王(名词用作动词,即王天下,指行王道仁政以统一天下。)乎?”
曰:“德何如(如何,怎么样),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安民,养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翻译:没有人可以抵御他。句式:宾语前置)。”
曰:“若(像)寡人(古代诸侯王自称,即“寡德之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由何,宾语前置)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在)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之,动词,往,到。宾语前置句)?”对曰:“将以衅钟(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做“衅钟”。“以”后省略“之”,省略句)。”王曰:“舍(释放)之!吾不忍其觳觫(恐惧发抖的样子),若(如此)无罪而就(走向)死地。”对曰:“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废衅钟与(同“欤”,吗)?“曰:'何可废也?以羊易(替换)之。’不识(知道)有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曰:“有之。”
曰:“是(这种)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吝啬)也,臣固(本来)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对),诚(的确,确实)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狭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所以)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对……感到奇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于百姓之以王为爱(句式:状语后置)也。以小(小的东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易大,彼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知之?王若(如果)隐(痛惜,哀怜)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区别)焉?”
王笑曰:“是诚(究竟)何心(心理)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应当,理所当然)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主谓倒装 )。”
曰:“无伤(妨碍)也,是(这)乃(是)仁术(仁道,行仁政的方式)也(句式:判断句),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因此)君子(有高尚品德的人)远庖厨(把厨房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也。”
王说(同“悦”),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揣测)之。’──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之谓也(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宾语前置)。夫我乃(这样)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心动的样子,指有同感)焉。此心之所以(……的原因)合(符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禀报)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古代以30斤为一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视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足以察秋毫之末(鸟兽秋天生出的绒毛的尖端,喻极细小的东西),而不见舆薪(整车的柴)。’则王许(认可)之(代词,指上述说法)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达到)禽兽,而功(功德)不至于(达到)百姓者,独(偏偏、却)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不能举起一根羽毛,宾语前置),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表被动,受到)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表现),何以异(区别)?”
曰:“挟(夹在腋下)太山(泰山)以超(跳过)北海(泛指齐国北边的大海),语(告诉)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为长者按摩肢体。枝:同“肢”),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敬爱,形容词用作动词)吾老( 老人,形容词用作名词),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形容词用作动词)吾幼(小孩,形容词用作名词),以及人之幼(敬爱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小孩,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天下可运于掌(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诗云:'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于寡妻(正妻),至于兄弟,以御( 治理)于家邦。’(给自己的正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故推(推广)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没有办法)保妻子(妻子儿女);古之人(古代的明君)所以(……的原因)大过(大大超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重),然后知轻重;度(计量长短),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思量)之!
抑(还是,难道,副词,表反诘)王兴甲兵,危(使……受到危害)士臣,构怨(结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 在心里感到快乐)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对这感到快乐,状语后置),将以求吾所大欲(追求我最想要的东西)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肥美香甜的食物,形容词用作名词)不足于口与?轻暖(又轻又暖的衣服,形容词用作名词)不足于体与?抑( 还是,连词,表选择)为采色(绚丽的服饰,采同“彩”)不足视于目与?声音(指音乐)不足听于耳与?便嬖(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因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所字结构,最想要的东西)可知已(同“矣”):欲辟(开辟)土地,朝(使……来朝见,使动用法)秦楚,莅(临视,指统治)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而抚(镇抚)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也。以若(如此)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也。”
王曰:“若是(像这样)其甚(厉害)与?”
曰:“殆(恐怕,可能)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抵御)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齐集(集,集聚,这里指总计面积)有其一;以一服(使……降服,征服)八,何以异(不同)于邹敌楚(和邹国抵挡楚国有什么不同,状语后置)哉?盖(同“盍”,何不)亦反其本(根本,指仁政王道)矣(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今王发政施仁(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做生意的人都想把货物储存在大王的市场上),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 ,道路),天下之欲疾(痛恨)其君者,皆欲赴愬(跑来诉说。愬,同“诉”,诉说)于王;其(如果)若是(像这样),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明白,糊涂),不能进于是(达到这一步)矣。愿夫子辅吾志(帮助(实现)我的志愿),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聪明),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而有恒心(守道不变的善心)者,惟士(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为能。若民(至于普通百姓),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放荡)辟(不正)邪侈(过度),无不为已(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及(等到)陷于罪,然后从而刑(处罚)之(接着就加以处罚),是罔民(陷害百姓。罔,同“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陷害)也。焉有仁人(仁爱的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因此)明君制(规定)民之产,必使仰(向上)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养活)妻子(妻子儿女);乐岁终身饱(好年成时终年温饱),凶年(荒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驱使他们向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之,指国君。轻,容易)。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只)救死而恐不赡(足),奚(何)暇(空闲)治(讲求)礼义哉(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不足以做到,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王欲行之,则盍反(同“返”返回)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在四周种上桑树),五十者可以衣(穿,名词活用为动词)帛矣;鸡、豚、狗、彘(猪 )之畜(这些牲畜),无失其时(季节。这里指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不要耽误)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之教(重视学校教育),申(反复说明)之以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之义,颁(同“斑”)白者不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于道路矣(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这样却)不王者,未之有(宾语前置句)也。”

庖丁解牛

庖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名作动,踩),膝之所踦(yǐ 支撑,接触),砉然(huā 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然,奏刀騞然(huō 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莫不中(合乎,符合。《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指节奏。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通“盍”,何,怎么。兼词,何不,《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至此乎?”
庖丁释(放下)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进(超过)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完整的。《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这里指视觉,对应前文的“目视”)止而神欲(指精神活动。对应前文的“神遇”)行。依乎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批大郤(击入大的缝隙),导大窾(kuǎn 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因(依靠,凭借。《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其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技经肯綮之未尝(技经:经络。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此句为宾语前置,即“未尝技经肯綮”),而况大軱(gū 股部的大骨)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众,指一般的)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劝学》:“金就砺则利。”)。彼节(骨节)者有间(间隙;“批大郤”),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宽绰的样子)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吾见其难为,怵然(chù 警惧的样子)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ò 骨肉离开的声音)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晋军.(驻扎、驻军)函陵,秦军.(驻扎驻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倘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主谓之间)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表承接,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然.
(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许之。
夜.(在夜里)缒而.(表修饰)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倘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介词,拿)烦执事。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的边邑。以,连词,表目的)君知其难也,焉.(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秦国的实力就相对变得弱小了)若舍郑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之.(主谓之间)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况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承接)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既东.(在东边)封郑,又欲肆.(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却)利晋,唯.(句首语气词,表希望)君图.(考虑)之。”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订盟约,结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假如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替代)整,不武。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亦去.(离开)之。







鸿门宴

①沛公军(驻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动词,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垮沛公的部队)!”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古义是崤山以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封建君王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叔父)也,素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好,交好)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动词,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把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全都告诉了他,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音shuì,劝说)我曰:'距(通“拒”,把守)关,毋内(通“纳”,接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音dānɡ,对等,比得上)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他杀了人,我让他活了下来);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与……比,哪一个……)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事之。”张良出,要(通“邀”,邀请)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是儿女亲家),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古义是意外的变故)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通“背”,背叛)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通“早”,早些)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会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嫌怨)。”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面向东)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通“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将来都会被他俘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蔽沛公,庄不得击。
④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放他进去)。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名词作动词,对人用刑,泛指处罚)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小人的谗言),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⑤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放弃,丢下)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取道)芷阳间行(抄小路走)。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使动用法,使……破碎)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⑦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私下〕以为过〔过错〕矣。
    昔穆公求士,西〔名作状语,向西〕取由余于戎〔状语后置,于戎取由余,于,从〕,东〔名作状〕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三句都是状语后置〕。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状语后置〕,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省略现象,省略“于”〕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改变〕风易俗,民以〔省略现象,省略“之”〕殷盛,国以〔省略现象,省略“之”〕富强,百姓乐用〔被动,被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军队〕,举〔占领〕地千里,至今治〔古今异义,这里是形容词,指安定,今译是动词,治理〕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攻取〕三川之地,西〔名作状,向西〕并巴蜀,北〔名作状,向北〕收上郡,南〔名作状,向南〕取汉中,包〔吞并〕九夷,制〔控制〕鄢、郢,东据〔占据〕成皋之险〔定语后置,险要的地方〕,割〔占领,割取〕膏腴之壤,遂散〔瓦解〕六国之从〔通假字,通“纵”,合纵〕,使之西〔名作状,向西〕面事〔动词,侍奉〕秦,功施(yì ,延续)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使动〕公室〔王室〕,杜私门〔贵族豪门〕,蚕〔名作状,像蚕一样〕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从前假使〕四君却〔拒绝〕客而不内〔通假字,通“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富强有利〕之实〔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获得〕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悬挂〕明月之珠,服〔佩带〕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树立〕翠凤之旗,树〔陈设〕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语助词,无实意〕,而陛下说〔通假字,通“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可以使用〕,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马棚〕,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通假字,通“彩”,彩饰〕。所以〔用来……的〕饰后宫、充下陈〔犹后列〕、娱〔使动〕心意、说〔使动〕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通假字,通“附”,缀着〕玑〔不圆的珠,泛指小珠子〕之珥〔耳环〕、阿缟〔东阿出产的丝织品〕之衣、锦绣〔锦织刺绣〕之饰不进〔进献〕于前,而随俗雅化〔闲雅变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使动〕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指代当时的音乐,比较优雅〕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取用〕郑卫,退〔摒弃,不要〕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像这样〕何也?快意当前,适〔适合,满足〕观而已矣。今取人则〔就〕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离开〕,为〔是〕客者逐。然则〔既然如此……,那么……〕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驾驭天下〕制〔制服〕诸侯之术〔方法〕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军队〕强则士勇。是以〔因此〕太山不让〔排斥〕土壤,故能成〔形成,实现〕其大;河海不择〔选择,挑选〕细流,故能就其深〔深度〕;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使动,使德明〕其德。是以〔因此〕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的原因〕无敌也。今乃〔却〕弃黔首〔指代平民〕以资〔资助〕敌国,却宾客以业〔使动词,使……完成事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停止〕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借给〕寇兵而赍〔赠送,给予〕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来,表目的〕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结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实现〕也。


促织

宣德间,宫中尚(崇尚。又如“礼尚往来”)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句式:省略句,“于民间”;活用:每年)。此物故非西产(句式:判断句,以“非”为标志;本来);有华阴令欲媚(讨好)上官,以一头进(进献),试
使斗而才(活用:名作动,显示才能),因(于是。又如“因舍其名”)责(要求)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活用:名作状,用笼子)养之,昂(活用:使动,使……高,抬高)其直,居(储存)为奇货。里胥猾黠,假(凭借)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活用:使动,使……尽)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从事……职业),久不售(考中)。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句式:被动句,为+人+动词),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受牵累)尽(活用:形作动,赔光)。会(恰逢,正碰上;同义词“适”“值”)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同义复词,补益,好处)?不如自行搜觅,冀(希望;同义词“幸”“愿”)有万一(万分之一)之得。”成然(活用:意动,认为……对)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打开)穴,靡(没有什么)计不施,迄(最终,最后;同义词“卒”)无济(成功;又有“帮助”“渡河”之义)。即(即使)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符合)于款。宰严限追比,旬(十天)余,杖(活用:名作动,用竹板打)至百,两股(大腿)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准备)资(钱财)诣(到,往)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句式:介宾后置,“于”),再拜(叩拜两次)。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合)辟(开),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连词,表修饰)听。少间(过了一会儿),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差错)。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句式:介宾后置,“如”)。食顷(一顿饭的功夫),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像)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兼词,于之);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知道;同义词“谕”“喻”)。然睹(看到)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给……看)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莫非,恐怕)教我猎虫所耶?细瞻(看)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副词,很)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到,往)寺后,有古陵(坟墓)蔚起。循(沿着,顺着)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慢慢地)行,似寻针芥(小草)。而心目耳力俱(都)穷(活用:形作动,穷尽,用尽),绝无踪响(名词,声音)。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突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跟踪,跟随)迹披(拨开)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急忙)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句式:介宾后置,“以”),不出;以筒水灌之,始(才)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长)尾,青项(脖子)金翅。大喜,笼(活用:名作动,用笼子装)归,举(全)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止)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偷看)父不在,窃(偷偷地)发(打开)盆。虫跃掷径(径直,直接)出,迅不可捉。及(等到)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随即)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通“尔”,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不久),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句式:被动句;覆盖,又有“遭受”之义)。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句式:介宾后置,“于”;不久),因而化怒为悲,抢(撞)呼欲绝。夫妻向隅(角落),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活用:名作状,用草席)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只,只是)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看)蟋蟀笼虚(空),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察看)视,虫宛然尚(还,仍然)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句式:介宾后置,“以”),虚若无物;手裁(通“才”)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仔细看)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因为)其小,劣(活用:意动,认为……不好)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符合;同义词“中”)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句式:定语后置,“名词+……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储存)之以为利,而高(活用:使动,使……高,抬高)其直,亦无售(买)者。径造(到,往;同义词“诣”)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连词,表修饰)笑。因出己虫,纳比(靠近)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坚持,坚决)强之。顾(只,只是)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于是)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句式:介宾后置,“若”)。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屡次,多次;同义词“数”)撩之,虫暴(突然)怒,直(径直;同义词“径”)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不一会儿)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咬)敌领(脖子)。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骄傲;又有“怜悯”“注重”“自夸”之义)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正在)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通“又”)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脸上)。旋(一会儿)见鸡伸颈摆扑,临(靠近)视,则虫集(停止)冠上,力叮不释(放)。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通“翌”)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活用:形作名,奇异的本领),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倒下,失败)。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兼词,之于)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陈述)其能。既(已经,……之后)入宫中,举(全)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活用:意动,对……感到奇异)之。上大嘉悦,诏(下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不久),宰以(介词,凭借)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使)入邑庠(学校)。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才)苏耳。抚军亦厚赉(赏赐)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一小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只,只是)是(代词,这,这个)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担任)里正,受扑责时,岂意(意料,料想)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确实,实在)夫!”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活用:使……稳固)其根本(树根);欲流(水流)之远(活用:形作动,流得远)者,必浚(疏通)其泉源;思国之安(安定)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助词,主谓间,取独)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主持,执掌)神器之重,居(处于)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连词,表并列)俭,斯(代词,这)亦伐根以(连词,表目的)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所有)元首,承天景(形容词,大)命,善始者实繁,克(动词前,能够)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诚心,诚意)以待下;既(已经)得志,则纵情以傲(傲视,看不起)物(他人)。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苟且)免(免除(惩罚))而不怀仁,貌(活用:名作状,在表面上)恭而不心(活用:名作状,在心里)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连词,如果)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高),则思谦冲(谦虚)而自牧(养,修养);惧满溢,则思江海下(活用:名作动,处于……之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谨慎)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连词,表因果)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因为)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挑选,选择)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百官)之职役哉?



阿房宫赋

六王毕(完,覆灭),四海一(统一)。蜀山兀(山高而上平),阿房出(出现,意思是建成)。覆压(覆盖)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向北)构而西(向西)折,直走(趋向)咸阳。二川溶溶(河水宽广而流动的样子),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萦绕)回(曲折 ),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盘盘(盘旋的样子)焉,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焉,蜂房水涡(像水涡),矗不知乎其几千万落(座)。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复道行空,不霁(雨后天晴)何虹(出现彩虹)?高低冥迷(分辨不清),不知东西。歌台暖响(音响,这里指歌声),春光融融(和乐);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气氛)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辞别)楼下殿,辇(乘辇车)来于秦,朝(在早上)歌(唱歌)夜(在夜里)弦(弹琴),为秦宫人。(判断句)明星荧荧(明亮的样子),开妆镜也(判断句);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到)也。一肌一容,尽态(姿态)极妍(美丽),缦立(久立。缦,通“慢”)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抢劫,掠夺)掠其人(人民,百姓),倚叠(积累)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平底的浅锅)玉石,金块(土块)珠砾(石子)。弃掷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秦人视之(它们,指宝物),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心思,心意,意愿),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秦爱(喜欢)纷奢,人亦念其(他们的)家。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比)南亩之(的)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状语后置句);钉头磷磷(定语后置句),多于在庾(露天的谷仓)之粟粒;瓦缝参差(定语后置句),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定语后置句),多于市人之言语。他们的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之心,日(一天天)益骄固(顽固)。戍(戍边)卒叫,函谷举(被攻占),楚人一炬,可怜(可惜)焦土(变成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族(使……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暇:来得及)自哀(为自己哀叹)(宾语前置句),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以...为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

六国破灭(灭亡 ),非兵( 武器 )不利(锋利),战不善,弊(弊端)在赂(贿赂)秦。赂秦而(连词,表因果关系)力亏(亏损),破灭之道(道理,原因)也(句式:判断句)。或(不定代词,有人)曰:六国互丧(彼此相继灭亡),率(全都,一概)赂秦耶(吗)?曰:不赂者以(因为)赂者丧(灭亡),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故曰:弊在赂秦也。(句式:判断句)
秦以(凭借)攻(攻战)取(取得)之外,小(形容词作活用为动词,小的方面)则获(获取)邑(小城镇),大(形容词作活用为动词,大的方面)则得城(大城池)。较(比较)秦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得,与战胜而(连词,表因果关系)得者,其实( 它实际数量。“其”代秦之所得 )百倍;诸侯之所亡(所丢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实际数量。“其”代秦之所得 )亦百倍。则(那么)秦之所大欲(想要),诸侯之所大患(担心的),固(本来)不在战矣。思(回想)厥(相当于“其”,他们的)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和父辈 ),暴(通:曝,暴露 )霜露,斩荆棘,以(相当于“而”,才)有尺寸之地。子孙视(看待,对待)之不甚惜,举(拿)以(把)予人(句式:省略句式),如弃草芥(小草)。今日割(割让)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安稳)寝(休息,睡觉)。起视四境,而(可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秦兵又至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通“饜”,满足),奉(献,送)之弥(更加)繁,侵之愈(更加)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确定,断定)矣。至于( 由上文引出下文结果,以致,以至于)颠覆(灭亡),理固(本来)宜(应当,应该)然。古人云:“以(用)地事(侍奉)秦,犹抱薪救火(成语: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得当,适宜)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最后)继(随着,跟随)五国迁灭(灭亡),何哉?与( 亲附、亲近 )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已经)丧,齐亦不免(幸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 名作动,坚持正义  )不赂秦。是故(所以 )燕虽小国而后亡,斯(这)用兵之效也(句式:判断句式  )。至丹以荆卿为(以......为: 把......作为)计,始(才 )速(招致 )祸焉。赵尝五战于秦(句式:状语后置句 ),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 两次 ),李牧连却( 使......退却)之。洎(等到)牧以(因为 )谗(小人的坏话)诛(  句式:被动句式),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况且)燕赵处(处在)秦革灭(消灭 )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慧和国力)孤危,战败而亡,诚( 实在 )不得已。向使(以前假如 )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亲附、依附 )于秦,刺客不行(  不去行刺 ),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天数,命运 ),存亡之理(天数,命运),当( 通“倘” ,假如)与秦相较,或(或许 )未易(轻易 )量(判断)。
呜呼!以(用)赂秦之地,封(封赏 )天下之谋臣,以事( 侍奉)秦之心,礼( 名作动,礼遇 )天下之奇才,并力(合力 )西向,则吾恐(恐怕)秦人食之不得下(吞下,名作动 )咽(咽喉)也。悲夫!有如此之势(形势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为( 被 )秦人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之所劫(胁迫,挟持),日(名作状,一天天  )削月(名作状,一月月 )割,以(而)趋于亡。为(治理 )国者无(通:勿)使为(被 )积威之所劫哉!(句式:被动句)
夫(句首发语词 )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句式:状语后置句 ),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 )不赂而胜(战胜,形作动 )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追随  )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例 ),是( 这)又在六国下矣。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
挖空训练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
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
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怨。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翻译下列各句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做事勤勉,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7.《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
8.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从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将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而且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形作动,弘扬)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目标,指“至善”)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深),虑而后能得(收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一律)皆以修身为本(根本)。
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3.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使意念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
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先王有不忍人( 狠心对待别人 )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运转)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突然)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惊骇)恻隐(怜悯)之心;非所以内(通“纳”,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求取)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萌芽)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四肢)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伤害)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通“燃”,燃烧),泉之始达(流通)。苟能充之,足以保(安定)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
5.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6.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7.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8.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9.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10.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老子》四章

     三十辐(  车辐   )共一毂(车毂 ),当其无(  车毂的中空处  ),有车之用。埏埴(    和泥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门窗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
     企者(     踮起脚的人      ) 不立,跨者不行(   不能行走      ),自见者不明(  显明    )  ,自是者不彰(  彰显  ),自伐(  夸耀 ) 者无功(    建立功勋  ),自矜(  夸耀    )者不长( 做众人之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为,做 )。(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长寿    )。(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毫毛的末端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筐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 ( 执掌一切    ),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  复,弥补,补救     )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五石之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贻:赠送。)我大瓠hù ( 瓠:葫芦)之种zhǒng,我树( 种植 )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 坚固的程度)不能自举(拿起自己)也。剖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   宽大空廓的样子。   )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   擅长 )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在水中漂洗 )pì絖kuàng( 丝棉絮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 卖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 划分出土地    )封之。能不龟手一( 同样的    )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  用绳结缀   )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 见识浅陋  )之心也夫!



兼  爱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  职业  )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从哪里产生 ),焉(于是)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   譬如  )如医之攻(治疗    )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不这样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  尝试)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损害)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慈爱)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爱自,宾语前置)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  即使)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   家),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相互侵扰家族)、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乱事  ),具此(全部都具备在这里)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怎么实行)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 鼓励)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相互 )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
挖空训练
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      )强志(      ),明(      )于治乱,娴(      )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      )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      )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第2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争宠而心害(      )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      )宪令(      ),屈平属(      )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之,屈平不与(      )。因谗(      )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      )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答案
①闻( 学识 )         ②志( 记 )      ③明( 明晓 )          ④娴( 熟练,熟悉 )   
⑤图议( 谋划计议 )  ⑥接遇( 接待 )   ⑦列( 朝列,班列 )    ⑧害( 嫉妒 )   
⑨造为( 制定 )      ⑩宪令( 国家法令 )  ⑪属( 撰写 )       ⑫夺( 强取为己有 ) 
⑬与( 同意)          ⑭谗( 谗毁 )        ⑮伐( 自夸,炫耀 )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      )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      )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      )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靡不毕(      )见。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      )世之滋(      )垢,皭(      )然泥而不滓(      )者也。推(      )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答案
①离忧( 遭遇忧患,“离”同“罹”,遭受 ) ②倦极( 疲倦困苦 ) ③惨怛( 忧伤,悲痛 )  ④间(离间)                                 ⑤淫( 过度,无节制 ) ⑥明( 阐明 ) 
⑦条贯( 条理 )                            ⑧毕( 全部 )   ⑨获( 辱,被辱 )
⑩滋( 黑 )   ⑪皭( 清白、洁净 )        ⑫滓( 污染 )    ⑬推( 推赞,推许 )

屈平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      )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      )去秦,厚币(      )委(      )质(      )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      )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      )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      )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      ),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答案
①绌( 同“黜”,指被罢免官职  )  ②从( 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  
③详( 同“佯”,假装 )              ④厚币( 丰厚的礼物 )  ⑤委( 呈献 )   
⑥质( 同“贽”,见面礼 )            ⑦诚( 确实,果真 )   ⑧使使( 派使者 )
⑨明年( 第二年 )                    ⑩当( 相抵,抵得上 )  ⑪顾反( 回来 )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      )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      )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而圣君治国(      )累世(      )而不见者,其(      )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答案
①卒( 终于,最终 )  ②咎( 怪罪,责怪 ) ③自为( 帮助自己 ) 
④自佐( 辅佐自己 )    ⑤属( 连续 )        ⑥治国( 安定太平的国家 ) 
⑦累世( 许多代 )      ⑧其( 大概,或许 )  ⑨分(职分,资质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      )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      )其糟而啜(      )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      )者乎?宁赴常流(      )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      )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      )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答案
①凝滞( 拘泥,执着 ) ②与世推移( 随世道变化而变化  )  ③扬其波( 推波助澜 )  ④( 吃 )             ⑤啜( 喝 )                           ⑥察察( 洁净的样子 ) 
⑦汶汶( 浑浊的样子 )   ⑧常流( 即“长流”,指江水 )        ⑨晧晧( 皎洁的样子 )   
⑩温蠖( 尘垢)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者,皆好辞(      )而以赋见称;然皆祖(      )屈原之从容(      )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      )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      ),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      )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      ),又爽然自失(      )矣。”
答案
①之徒( 这一类人 ) ②辞( 文辞,这里指文学 ) ③祖( 效法,继承 ) 
④从容( 委婉得体 )  ⑤适( 到某地去 )          ⑥垂涕( 落泪,哭泣 )
⑦吊( 凭吊 )  ⑧去就( 指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 ) ⑨爽然自失( 茫然若有所失 )

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写了《离骚》。(得分点:疾、“谗谄”“邪曲”“方正”等词活用)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隐晦,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得分点:约、微、廉、指)

③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到了楚国,张仪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说假话。(得分点:因、用事、诡辩)

④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怀王非常气愤,不答应。逃到赵国,赵国不接纳。又回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后才回到楚国安葬。(得分点:听、内、竟)

⑤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平早已痛恨子兰,虽然被流放,仍眷恋楚国,惦记怀王,时刻不忘想返回朝廷,希望怀王能够彻底醒悟,社会风气能够完全改变。他爱护国君,想振兴楚国并希望把楚国衰弱的国势改变过来,在《离骚》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得分点:嫉、冀幸、存、致志)

⑥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令尹子兰)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很恼怒,把屈原放逐了。(得分点:卒、短、迁)

⑦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叹着,他脸色憔悴,身体容貌干瘦。(得分点:被、颜色、形容)












苏武传

武,字子卿。少以(     )父任,兄弟并(     )为郎。稍迁(     )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     )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     )行(     )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①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     )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     )币(     )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答案
①以( 因为  )   ②并( 都 )     ③稍( 渐渐 )      ④迁( 升迁,升任 ) 
⑤数( 屡次 )      ⑥窥观(窥探观察)  ⑦十余辈( 十几批 )  ⑧当( 抵押 ) 
⑨丈人(对长辈的尊称)  ⑩行( 辈 )    ⑪假吏( 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 ) 
⑫置( 准备,备办 )  ⑬币( 财物 )

方(     )欲发(     )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     )胡中。②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     )与副张胜相知(     ),私候(     )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     )蒙(     )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     )与常。
答案
①方( 正要 )       ②发( 打发,派遣 ) ③没( 陷入而不能脱身 ) ④素( 一向 ) 
⑤相知( 相熟识,有交情 )  ⑥候( 拜访 )  ⑦幸( 希望 )  ⑧蒙( 蒙受,得到 ) 
⑨货物( 财物)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     )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以状(     )语武。武曰:“③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     )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     )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答案
①生得( 被活捉 ) ②治( 审理 ) ③发( 暴露,泄露 ) ④状( 情状,情况 ) 
⑤引( 牵扯 )      ⑥即( 假使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     )生,何面目以归汉!”引(     )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     )召医。凿地为坎(     ),置煴火,覆武其上,蹈(     )其背以出血。武气绝(     ),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     )归营。④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答案
①受辞( 听取供词 ) ②虽( 即使 )   ③引( 举,拿 ) ④驰( 骑马 ) 
⑤坎( 坑 )          ⑥蹈( 同“搯”,叩击、拍打 )     ⑦绝( 断绝 )   
⑧息( 呼吸 )        ⑨舆( 用车载送 )

⑤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     )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     )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     )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⑥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     )两主,观祸败。若(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答案
①当( 判处 ) ②相坐( 相连坐(治罪) ) ③拟( 比画 ) ④然( 这样 )  ⑤膏( 滋润 )  ⑥因( 通过 )  ⑦斗( 使……相斗 )      ⑧若( 你 )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     )欲降之。乃幽(     )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     )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⑦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     )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     )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     )纺缴,檠(     )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
答案
①愈益( 更加 ) ②幽( 囚禁 ) ③雨( 作动词,下 ) ④廪食( 官府发给的粮食 ) 
⑤去( 同“弆”,收藏 )  ⑥杖( 作动词,执、拄 )     ⑦网( 作动词,结网 ) 
⑧檠( 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 )  ⑨穷厄( 困顿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     ),陵降,不敢求(     )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     )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     )欲相待。⑧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     )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触柱折辕,劾(     )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     )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     )矣。独有女弟(     )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     )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     )高,法令亡常(     ),大臣亡罪夷灭(     )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     )斧钺汤镬,诚(     )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答案
①明年( 第二年 )          ②求( 访求 )            ③素( 一向 )  ④虚心( 诚心 ) 
⑤长君( 苏武的大哥苏嘉 )  ⑥除( 门与屏之间的通道 )  ⑦劾(判决)     ⑧祠( 祀 )   
⑨不幸( 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  ⑩更嫁( 改嫁 )          ⑪女弟( 妹妹 ) 
⑫系( 拘禁,关押 )          ⑬春秋( 年纪 )          ⑭亡常( 没有定规 ) 
⑮夷灭( 诛灭,这里指全家杀尽 )⑯成就( 栽培,提拔 )  ⑰亲近( 亲近之臣 ) 
⑱蒙( 受 )   ⑲诚( 的确 )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     )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     )今日之欢,效(     )死于前!”陵见其至(     )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     )于天!”因泣下沾衿(     ),与武决(     )去。……
答案
①分( 料想,断定 ) ②毕( 尽 ) ③效( 献出 ) ④至( 极,最 )  ⑤通( 达 ) 
⑥沾衿( 沾湿了衣襟。衿,同“襟” ) ⑦决( 同“诀”,辞别、告别 )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     )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语以让(     )单于。⑨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答案
①诡言( 欺骗说 ) ②具( 完全,详尽 ) ③陈道( 陈述说明 ) ④如( 依照 ) 
⑤让( 责备)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答案
①以( 同“已”,已经 ) ②物故( 死亡 ) ③凡( 共 ) ④以( 在……的时候 )

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趁此赠送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得分点:嘉、以、因、赂、答,“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②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缑王)连同卫律所率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得分点:将、阴、相与)
③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得分点:见犯、重、负)
④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认为苏武节操壮烈,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却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得分点:壮、候、问、收系)
⑤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的伤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得分点:益、会、论、降)
⑥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主上,背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俘虏,要见你干什么?(得分点:畔,“何……为”句式)
⑦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放他回去。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囚禁到另外的地方。(得分点:羝、乳、别)
⑧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里显示呢?(得分点:亡、见)
⑨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得分点:谢、实在)




















过秦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      )耕织,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      )诸侯。于是秦人拱手(      )而取西河之外。
答案
①务(  从事    )  ②具( 器械 )  ③斗( 使……争斗 ) 
④拱手( 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
②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      )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      )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      )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      )之费(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答案
①爱( 吝惜 )  ②致( 招致,招引 )  ③相与( 共同,一道 )  ④离( 离散 )   
⑤叩( 攻打 )   ⑥延( 迎击 )          ⑦镞( 箭头 )         ⑧费( 损失 )   
⑨弊( 弱点 )    ⑩北( 败逃的军队 )
及至始皇,奋(      )六世之余烈(      ),振(      )长策而御(      )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      )至尊(      )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      )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      )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      )华为城,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      )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      )千里,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答案
①奋( 振兴 )  ②烈( 功业 )  ③振( 举起 )  ④御( 驾驭,统治 )   
⑤履( 名词作动词,登上 )   ⑥至尊( 至高无上的地位,指帝位 ) 
⑦六合( 天地四方 )          ⑧鞭笞( 奴役 )      ⑨委( 托付 )     ⑩怨( 仇恨 )   
⑪践( 踏 ) ⑫池( 护城河 )  ⑬信( 可靠的 )     ⑭谁何( 盘诘查问 ) 
⑮金城( 坚固的城池 )        ⑯帝王( 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      )绳枢(      )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④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      )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      )粮而景(      )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答案
①殊俗( 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 ②牖( 窗户 )  ③枢( 门扇开关的枢轴 ) 
④中人( 平常的人 )  ⑤揭( 举 )    ⑥赢( 担负 )     ⑦景( 同“影”,像影子一样 )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      )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      )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非及乡时(      )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      )长絜(      )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      )万乘(      )之势,序八州而朝(      )同列,百有(      )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      )而七庙(      )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答案
①铦( 锋利 )  ②抗( 匹敌,相当 )  ③道( 方法 )  ④乡时( 先前。乡,同“向”) 
⑤试使( 假使 )  ⑥度( 衡量,比较  )  ⑦絜( 衡量 )  ⑧致( 造成,获得 )   
⑨万乘( 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   ⑩序( 安置使有序 )   ⑪朝( 使……朝见)   
⑫有( 同“又” )   ⑬作难( 起事 )     ⑭七庙( 古代天子的宗庙 )

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这样险固的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防守,以便窥视周朝的政权。(得分点:固、窥)
②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政策,向南夺取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向东割占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非常重要的地区。(得分点:没、蒙、因、举)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各学派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销毁兵器,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得分点:愚、隳、兵)
④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陈涉)置身于戍边队伍中,却在田野间突然兴起,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带领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来攻打秦国。(得分点:蹑足、行伍、将)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再说,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依然像是原来的样子。(得分点:小弱、自若)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     )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     )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     )尔三矢,尔其(     )无忘乃(     )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     )之。

答案
①人事(  人的作为   ) ②原( 作动词,推其根本 )  ③所以( ……的原因 )  
④世言( 世人说 )  ⑤与( 给 )    ⑥其( 副词,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 )
⑦乃( 你的 )    ⑧从事( 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  ⑨驱( 奔驰,快跑 )  
⑩纳( 收进,收藏)

方(     )其系(     )燕父子以组(     ),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4段(故方其盛也,举(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
①方( 当 ) ②系( 缚 )   ③组( 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  
④函( 匣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⑤仇雠( 仇人 ) 
⑥一夫( 一个人 )  ⑦应( 响应 )  ⑧抑( 或者,还是 )   
⑨本( 考察,探究 )    ⑩迹( 事迹 )  ⑪举( 全,整个 )

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得分点:兴、逸、豫、亡)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生的祸患常常是由极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也多为他所溺爱的人或物困扰。(得分点:忽微、独,被动句)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文言文
挖空训练
《氓》挖空训练

    氓(民,指诗中的男主人公)之蚩蚩(忠厚的样子),抱布贸(交换)丝。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就、靠近)我谋(商量)。送子(你)涉(渡过)淇,至(到达)于顿丘。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将(愿,请)子无怒,秋以为(把…定为)期。
    乘(登上)彼(那)垝(毁坏、倒塌)垣(矮墙,泛指墙),以望复关(指代住在复关的那个人)。不见复关,泣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既(已经)见复关,载(动词词头,无义)笑载言。尔(你)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尔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占卜显示的兆象)无咎(灾祸)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于嗟(感叹词。于通“吁”)鸠兮,无(通“毋”,不要)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沉溺、沉醉)!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摆脱、脱身)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落,掉下)。自我徂(往,到)尔,三岁(指多年)食贫(食物贫乏,指生活贫困)。淇水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车帷裳(车两旁的布幔)。女也不爽(过失、过错),士贰(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其行。士也罔(无)极(标准,准则),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其德(心意)。      
     三岁为妇,靡(无、没有)室劳(家里的劳苦活儿)矣。夙兴(早起)夜寐(晚睡),靡有朝(一朝(一日))矣。言(助词,无实义)既遂(如愿、满足)矣,至于暴(凶恶、凶狠)矣。兄弟不知,咥(讥笑)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身)自悼(伤感,伤心)矣。
      及(同、和)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低湿的地方)则有泮(通“畔”,边岸)。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之宴(快乐),言笑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违反,违背)。反是(这,指誓言)不思,亦已(止、了结)焉哉(焉、哉,均为语气词)!
                   








《离骚》挖空训练

帝高阳之苗裔(远代子孙)兮,朕皇考(对已故父亲的尊称)曰伯庸。摄提贞(正当)于孟陬(孟春正月)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观察衡量)余初度(出生时的情况)兮,肇(开始)锡(赐给)余以嘉名:名(起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盛多)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加)之以修能。扈(楚地方言,披)江离与辟(同“僻”,僻静、幽静)芷兮,纫(连缀、连接)秋兰以为佩。汨(水流很快的样子)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拔取)阰之木兰兮,夕揽(采摘)洲之宿莽。日月忽(迅速)其不淹(久留)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序更替)。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呆滞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之迟暮。不抚(把握)壮而弃秽(抛弃污秽的东西)兮,何不改乎此度(法度准则)?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同“导”引导)夫先路。
 长太息(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崇尚)修姱(美好)以鞿羁(比喻束缚、约束)兮,謇朝谇(谏诤)而夕替(废弃)。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重复、加上)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即使)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荒唐)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比喻小人)嫉余之蛾眉(比喻美好的品德)兮,谣诼(毁谤)谓余以善淫。固(本来)时俗之工巧兮,偭(违背)规矩而改错(同“措”,举措)。背(违背)绳墨(比喻准则)以追曲兮,竞周容(迎合讨好)以为度(法度)。忳郁邑(忧愁烦闷)余侘傺(失意的样子)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突然)死以流亡(随流水消失)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同“圆”)之能周(合)兮,夫孰(怎么)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责骂)而攘(容忍)诟(辱骂)。伏(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固(本来)前圣之所厚(推崇)。
 悔相(观察)道之不察兮,延伫(久立)乎吾将反。回(调转)朕车以复路兮,及(趁着)行迷(走入迷途)之未远。步(使…缓行)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暂且)焉(兼词,在那里)止息。进不入(不被容纳)以离(同“罹”,遭受)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了解)其亦已兮,苟(如果、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高余冠之岌岌(高耸的样子)兮,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 )。芳与泽其杂糅(交织在一起)兮,唯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其犹未亏(减损)。忽反顾以游目(放眼观看)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更加)章(同“彰”显著)。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美好)以为常。虽(即使)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因受创而戒止)
 







《孔雀东南飞》挖空训练
   
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中(年间),庐江府小吏(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被)遣(指被夫家休掉,返回娘家),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于是)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吊死)于庭树。时人(当时的人)伤(哀悼)之,为(写,作)诗云尔(句末语气助词)。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向东南飞,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徘徊,流连往复。汉代诗歌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有这个意思。用这两句诗起兴以引起下边的故事,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
“十三能织素(白色的绢。以下一段话是兰芝对仲卿说的),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十六诵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十七为(成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担任,充当)府吏,守节情不移(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守节,指忠于职守,遵守规则。移,改变)。贱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少)。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歇止,休息)。三日断((织成一匹)截下来)五匹,大人(相当于现在说“老人家”,指婆婆)故(仍旧)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其实)并不是织得慢,你家的媳妇难做啊)!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我既然担当不了你家的使唤,白白地留着也没有什么用。不堪,不能胜任。驱使,使唤。施,用)。便可白公姥(你就可以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告诉,禀告)阿母:“儿已薄禄相(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迷信的人认为从一个人的相貌可以断定他的命运),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两人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过活;死后在地下,也相依为伴。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在迷信中指所谓阴间)。共事(一起生活)二三年,始尔未为久((我们)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婚姻生活)才开头,还不算很久。尔,语气助词)。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想到会招来(母亲)不满意呢?偏斜,不端正。何意,谁能料到。致,招致、招来)?”
阿母谓府吏:“何乃(竟然)太区区(愚拙)!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一举一动完全凭(她)自己的意思)。吾意久怀忿(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忿,怒,怨恨),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东家(泛指邻近人家)有贤女,自名(自己起名)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可怜体无比(姿态可爱无比。可怜,可爱。体,体态),阿母为(替)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千万,一定)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启(告诉,禀告)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通“娶”)!”
阿母得闻之,槌床(用拳头敲着坐具。床,古代坐具)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恩情),会(一定)不相(指代双方中的一方,你)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两次)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张嘴对妻子说话。举言,开口讲话。新妇,对妻子的称呼。下文中“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里的“新妇”是已婚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哽咽(悲伤过度而气塞不能发声)不能语:“我自不驱卿(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逼迫有阿母。卿但(只,只是)暂还家,吾今且(将要)报府(赴府,到庐江太守府里去办事)。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你回家)。以此下心意(为了这个,你就受些委屈吧。下心意,有耐心受委屈的意思。下,这里是使动用法),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不要再添麻烦吧。也就是说,不必再提接回来的话了。复、重同义,再。纷纭,麻烦)。往昔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谢家来贵门(离开自己的家,嫁到你府上。谢,辞别)。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一切行事都顺着公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奉事,做事,行事。循,依照。进止,一举一动)?昼夜勤作息(勤劳地工作。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这里是工作的意思),伶俜萦苦辛(孤孤单单,受尽辛苦。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谓言(以为)无罪过,供养卒大恩(终生侍奉婆婆,报答大恩。卒,尽、终);仍更被驱遣, 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绣花的齐腰短袄),葳蕤自生光((袄上的刺绣)繁多艳丽,自然发出光彩。葳蕤,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双层红色纱罗做的斗形帐子,四角挂着香袋。复,双层。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称为“斗帐”);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盛衣物的箱子有六七十只,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六七十,形容多),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指府吏将来再娶的妻子),留待作遗施(赠送,施与),于今无会因(从此再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因,机会,因缘)。时时为(作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盛妆,仔细地梳妆打扮)。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每穿戴一件衣饰,都更换四五次。通,遍)。足下蹑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光(脚上穿着绸鞋,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蹑,踩,这里指穿(鞋)。玳瑁,一种同龟相似的爬行动物,甲壳黄黑色,有黑斑,有光泽,可制成装饰品)。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水流一样晃动,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纨素,洁白的绸子。流,是说纨素的光像水流动。著,戴。珰,耳坠)。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手指白嫩纤细,像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朱砂。葱根,葱白。朱丹,朱砂)。纤纤(细小,这里形容步履轻盈)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从小生长在乡间)。本自(本来)无教训(教养),兼愧贵家子(同您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受母钱帛(金钱和丝织品,指聘礼)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却与小姑别(退出来再同小姑告别。却,动词,退出来。小姑,丈夫的妹妹),泪落连珠子(眼泪像成串的珠子般落下来)。“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刚能扶着坐具走。按“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兰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不可能长得这么快。这是夸张写法,极言日子过得快);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好好服侍老人家。扶将,扶持,这里是服侍的意思。将,也是扶持的意思)。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嬉戏莫相(指代双方中的一方,我)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隐隐、甸甸,都是模拟车声。何,何等),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指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以上五句,是仲卿对兰芝说的)!”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这里是情意真挚的意思,与上文“何乃太区区”的“区区”不同)怀!君既若见录(你既然如此记着我。见录,“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下文的“见丁宁”用法同此。录,记取),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厚而大的石头),妾当作蒲苇(蒲,香蒲,一种植物。叶子可用来编织席子、扇子等。苇,芦苇),蒲苇纫(通“韧”,柔软而结实)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即同胞兄。父兄,这里指哥哥),性行(性情)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里像受着煎熬一般。逆,预料、想到将来)。”举手长劳劳(举手告别,忧伤不止。劳劳,忧愁伤感的样子),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上前退后都觉得没脸面)。阿母大拊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不图子自归(想不到女儿自己回来了。意思是,没料到女儿竟被驱遣回家。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得到婆家的同意后,娘家派人来接,才能回娘家。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按这种规矩说的责备的话。子,女儿):“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誓,似应作“諐,古“愆”字,过失的意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兰芝很惭愧地对母亲说):“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悲痛。摧,伤心、断肠)。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少爷),窈窕世无双。年始(才)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便言,很会说话。便,言辞敏捷。令,美好)。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答应他)。”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嘱咐。也写作“叮咛”),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恐怕这样做不合适。非奇,不宜)。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可以回绝来做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谈吧。断,回绝。信,使者,指媒人。之,它,指再嫁的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始,才。适,出嫁)。不堪(这里是“不能做”的意思)吏人妇,岂合(匹配)令郎君?幸可广问讯(意思是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不久)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有人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是阿母辞谢媒人的话。意思是有兰家之女,出身于做官人家,可配太守之子,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不能相配。但这两句后边,恐仍有脱漏之句。寻,接着、不久。丞,郡丞,辅助太守的官。承籍,承继祖辈的仕籍。宦官就是官宦,做官的人)。云有第五郎,娇逸(娇美文雅)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太守)的话。主簿,太守的属官。通,传达)。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指结为婚姻),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愁闷的样子)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你)打这样的主意,多么缺乏考虑啊!量,思量、考虑)!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运气的好坏,相差像天上地下一样。否,坏运气。泰,好运气),足以荣(使……荣耀)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这样的好郎君都不嫁,往后(你)打算怎么样呢?义郎,好郎君,指太守的儿子。义,善,好。其往,其后、将来。何,怎么样)?”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半中间又回到哥哥家里)。处分适兄意(怎样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适,适合、依照),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相约),渠会永无缘(同他(指府吏)永远没机会见面了。渠,他)。登即相许和(立刻就答应这门亲事吧。登即,立刻。许和,应许。),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从座位上起来走了),诺诺复尔尔(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诺诺,答应的声音。尔尔,如此如此)。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部,府衙。府君,指太守):“下官(郡丞自称)奉使命,言谈大有缘(说起(这门亲事)来,他们(两人)大有缘分)。”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反复翻看历书,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正相应(合适)。良吉(“良辰吉日”的省称)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这是太守叫郡丞去刘家定好结婚日期)。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大家纷纷相传“赶快收拾,准备吧”,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交语,互相传告。络绎,接连不断)。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画着青雀、白鹄的船,四角挂着龙子幡。舫,船。龙子幡,旗帜名)。婀娜(这里形容轻轻飘动的样子)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缓地走。踯躅,原意是徘徊不前,这里是缓慢地走的意思),流苏金镂鞍(马鞍上面有镂刻的金饰,周围垂着缨子。流苏,下垂的缨子,是五彩羽毛或丝线做的)。赍(赠送)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各色绸子)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交州、广州(现在广东、广西一带)采办的山珍海味。鲑,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珍,美味。市,购买)。从人(仆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热热闹闹地走到庐江郡门。郁郁,繁盛的样子)。
阿母谓阿女:“适(刚才)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办不起来。举,完成;成功)!”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哭),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榻(坐具),出置前窗下。左手持(拿)刀尺,右手执(持;握)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昏暗)日欲暝(日暮),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摧折心肝,伤心。藏,就是“脏”,脏腑。一说摧藏就是“凄怆”)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①穿鞋。亦指趿拉着鞋②纳履;整理鞋子③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蹑履谓来不及穿鞋,拖着鞋子匆忙出迎。形容对来人的热情欢迎)相逢迎。怅然(失意不乐貌)遥相望,知是故人(旧交,老朋友)来。举手拍马鞍,嗟叹(叹气;叹息)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料想不到)。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了解,知悉)。我有亲父母(这里指母),逼迫兼弟兄(弟兄,这里指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终,直到)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形容时间短)间。卿当日(一天天地)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料想;估计)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这样)妾亦然(这样)。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握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愤恨到极点)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保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今日冥冥(日冥冥,原意是日暮,这里拿太阳下山来比喻生命的终结),令母在后单(孤单)。故(故意)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这里指身体)康且直(意思是身子骨硬朗)!”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任官职)于台阁(原指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慎(千万)勿为妇死,贵贱(贵,指仲卿;贱,指兰芝)情何薄(何薄之有)!东家有贤女,窈窕(文静而美好)艳城郭(外城),阿母为汝求,便复(回音,回信)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就这样)立(定,定下来)。转头向户(房)里,渐见(被)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马叫),新妇入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奄奄(暗沉沉的)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后,寂寂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初。“我命绝(绝命;死)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纵身一跳)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旁边)。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通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停步)听,寡妇起彷徨(游移不定,心神不宁)。多谢(告诉)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蜀道难》挖空训练

 噫吁嚱,危(高)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表比较 )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 多么)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 )!尔来(从那时以来 )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秦地的关塞 )通人烟。西当(正对着 )太白有鸟道(狭窄山路 ),可以横绝(飞越)峨眉巅。地崩山摧(毁坏这里指崩塌 )壮士死,然后(这以后 )天梯(高险的山路 )石栈(栈道 )相钩连(勾通连接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激浪 )逆折(倒流 )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 度过)愁(为。发愁 )攀援。青泥何(多么 )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 )!百步九折萦岩峦。扪(摸 )参(星宿名 )历井仰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胸口 )坐(徒然 )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不可攀。但(只 )见悲鸟号(哀鸣 )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 难行),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使 凋谢 )朱颜!连峰去(距离 )天不盈( 满)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倚着陡峭的山崖 )。飞湍(急流 )瀑流争喧豗(轰响 ),砯(冲击 )崖转(使滚动 )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叹词 )尔(你 )远道之人胡为(为什么 )乎(语气词无义 )来哉!    
剑阁峥嵘( 高峻)而崔嵬(高大 ),一夫当(把守 )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倘若 )匪(不是 )亲,化为狼与豺(比喻叛乱为害的人 )。朝(早上 )避猛虎,夕(晚上 )避长蛇。磨牙吮(吸 )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叹息 )!









《陈情表》挖空训练

臣密言:臣以(因为)险衅,夙(早时)遭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凶。生孩六月,慈父见(在动词前表示对我)背;行年四岁,舅夺(强取,改变)母志。祖母刘悯(怜惜)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能走路),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孤苦,至于成立(直到成人自立)。既无伯叔,终鲜(少)兄弟;门衰祚(福分)薄,晚有儿息(子)。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内(在家里)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形影相吊(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而刘夙婴(绕)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停止侍奉)。逮(到了)奉圣朝,沐浴清化(蒙受清明的教化)。前太守臣逵察(考察和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举荐)臣秀才。臣以(因为)供养无主(主持),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授予官职)臣郎中,寻(不久)蒙国恩,除(授予官职)臣洗马。猥以微贱(我凭借低微、卑贱的身份),当(担任)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答)。臣具以(把)表闻(使……听见),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一天比一天)笃(严重);欲苟(暂且)顺私情,则告诉(申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俯伏思量)圣朝以(用)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怜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何况我孤苦伶仃,特别严重)。且臣少仕(做官)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希图)宦达,不矜(自夸)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现在我是亡国后卑贱的俘虏,最渺小最鄙陋)。过蒙拔擢(提拔),宠命优渥,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有所希冀(希望,企图,非分之想)!但以刘日薄西山(只因为祖母刘氏的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不能)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因为自己的私情不能放弃奉养祖母而远离她)臣密今年四十有(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这样)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长官所看见的),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察)。愿陛下矜(怜恤)悯愚诚,听(准许、成全)臣微志,庶(或许)刘侥幸,保卒(终)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尽)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拜上表章)以闻(使……听见)。











 
《项脊轩志》挖空训练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环顾自周),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的样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美)。借书满架,偃仰(俯仰)啸歌,冥然(静静的样子)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十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美丽的样子)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等到)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到处)而是。东犬西吠,客逾(越过)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不久)为墙,凡(一共)再(两次)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哺育)二世,先妣抚(对待)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常常)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这儿)。”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表修饰)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看望)余曰:”吾儿,久不见若(你的)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像)女郎也?”比(等到)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关上窗户)而居,久之,能以(凭借)足音辨人。轩凡(一共)四遭火,得不焚,殆(可能,大概)有神护者。
余既(……之后)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有时)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形制,规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伞盖)矣。











《兰亭集序》挖空训练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春季的最末一个月,农历三月)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全)至,少长咸(都)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长,这里是高的意思)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其次(旁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亦足以畅叙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繁多),所以(用来)游目骋怀(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实在)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一世,或(有的人)取诸(之于)怀抱,悟(通晤)言一室之内;或因(依,随着)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趋向)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一时)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往,到达)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附着)之矣。向(过去,以前)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因)之兴怀;况修短随化(自然),终期(至,及)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大事)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原因),若(像)合一契,未尝不临(面对)文嗟悼,不能喻(明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纵使,即使)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思想情趣)一(一样)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挖空训练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求之靡(没有)途。会(恰逢)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表被动)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害怕)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之情。何则(什么道理呢)?质性(本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急迫),违己交病(违反自己的意志,身心都感到痛苦)。尝从(顺随)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失意的样子)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星夜)逝。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让)心为形(身体)役(奴役),奚(为什么)惆怅(失意)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认识到今天回家是正确的,昨天做官是错误的)。舟遥遥以轻飏(飞扬、轻快),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乃(于是)瞻衡宇,载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院子里的小路)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随便看看)庭柯以怡(使……愉快)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倚靠着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园日涉(走)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拄着)扶老以流憩,时矫(抬)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有洞穴的山),鸟倦飞而知还。景(日光)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徘徊 )。    
归去来兮,请息(断绝)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不合),复驾言(助词,无意义)兮焉求?悦亲戚(亲戚和朋友)之情话,乐(以……为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或命巾车,或棹(用桨划)孤舟。既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相当于“而”,表修饰)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已矣乎!寓(寄托)形宇内复几时!曷(为什么)不委(顺从)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欲何之(到……去)?富贵非吾愿,帝乡(仙境)不可期(期望)。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除草)耔(培苗)。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种树郭橐驼传》挖空训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lǚ,脊背弯曲),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伏行,有类(像,似)橐驼者,故乡人号(名词活用作动词,起外号、号称、称)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给……起名、起名)我固(本来,本是)当(适当,恰当)。”因(于是)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把……作为职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奉养,雇佣<他>)。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大,硕大)茂,早实(名词活用作动词,结果子)以(表并列)蕃(多)。他植者虽(即使)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滋长、繁殖)也,能顺木之天,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致(使达到)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草木的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已经)然(这样)已,勿动勿虑,去(离开)不复顾(回头)。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保全、得到)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妨害、损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果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表示转折,却)不然(这样)。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假使)有能反是(这,这种<做法>)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形容词,殷勤、这里指次数多),旦视而暮抚(互文,早晚去看去摸),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指甲划破、抓破)其肤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背离、远去、丧失)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不若我—不如我)。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方法、道理),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治理、管理、统治)人(民、老百姓)者好烦(使动用法,使……繁多)其令,若甚怜焉(代词,指代百姓),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勉励)尔植,督尔获,早缫而(而通尔,你们)绪,早织而缕,字(养育、抚养)而幼孩,遂(成、成长)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停止)飧饔以劳(慰劳)吏者,且(尚且)不得暇(空闲),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贫穷)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副词,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大概”)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为……作传)其事以为官戒。

《石钟山记》挖空训练

《水经》云:“彭蠡(鄱阳湖)之口有石钟山焉(在这里)。”郦元以为(认为)下临( 靠近)深潭,微风鼓(掀起)浪,水石相搏(拍打),声如洪钟。是(这)说也,人常疑(怀疑 )之。今以(把 )钟磬置(放置)水中,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使......发出声音 )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才)访其遗踪(旧址),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聆听 )之,南声函胡(“含糊”),北音清越(高扬),桴止响腾(传播),余韵(声音 )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但是)是说也,余尤(更加 )疑之。石之铿然(形容敲击金石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表转折)此独以(用)钟名(命名 ),何(为什么 )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从 )齐安舟(坐船)行适(到……去)临汝,而长子迈将赴(就职)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因而)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拿)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形容词的词尾),余固(本来)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晚上)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到)绝壁下,大石侧(倾斜地)立千尺,如(好像)猛兽奇鬼,森然(阴森的样子 )欲搏(攻击 )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鸟鸣声 )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不定代词,有的人 )曰此鹳鹤也。余方(正要 )心动(心惊 )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钟声洪亮 )如钟鼓不绝(停止 )。舟人大恐(惊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裂缝 ),不知其浅深(偏义复词,偏指深 ),微波入焉(兼词“于此” ),涵澹澎湃(波浪激荡 )而为(形成 )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对着 )中流,可坐百人,空中(中间是空的 )而多窍(窟窿 ),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击物声 )镗鞳(钟鼓声 )之声,与向(先前 )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起,翻译成演奏 )焉。因(于是 )笑谓迈曰:“汝识(“志”知道 )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宾语前置 )也!”
事不目(亲眼 )见耳(亲耳 )闻,而臆(胸 )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大概 )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终究 )不肯以小舟夜(在夜里 )泊(停泊 )绝壁之下,故莫(没有谁 )能知;而渔工(渔人 )水师(船工 )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 )。此世所以(…….的原因 )不传也。而陋者(浅陋的人 )乃(竟然 )以(用)斧斤考击(敲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事情的真相 )。余是以(因此 )记之,盖( 表原因、目的)叹(叹惜 )郦元之简(简略 ),而笑(嘲笑 )李渤之陋(浅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