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惬苏35 人生有定分:求田问舍终不可得的苏轼

 无犀之谈 2023-06-26 发布于北京

买一块田产,是苏轼很多年前就有的心愿。

当年在徐州,“本欲买田于泗上,近已不遂矣。”

初至黄州后,苏轼一直希望可以买到理想中的田地。去鄂州西山游玩时就说“买田吾已决,乳水况宜酒。”

元丰五年(1082)春末,他曾到黄州附近的沙湖看田,最后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田地。

元丰六年(1083)秋,苏轼终于准备再次出手了。

这次的决心,一方面来自于多年来的心结,另一方面也与老弟在筠州的不顺遂有关。

前文有述,苏辙受小人算计,官场上愈行愈窄,苏轼就想劝他干脆不做官了,来黄州兄弟俩“风雨对床”。

买田秋已议,筑室春堂成。

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

苏轼将求田问舍的打算和很多朋友讲过,朋友们也都替他留心此事。

先是在黄州,他看上了两处田产,一处是自己的东坡耕田东边,有一处可产三百石粮食的良田,另一处是官府附近的田产,据说都不错。公号:无犀之谈

苏轼当年在杭州的老领导杨绘(元素)也资助了他200贯钱用于买田,托同僚章楶(质夫)的儿子顺路捎来,让苏轼非常感动,回信写道:

异日公为苍生复起,当却为公葺治田园,以报今日之赐也。

不久后,杨绘来信称,在山西定襄看上了胡家的田产,想与苏轼合买。按照苏轼回信中的描述,这块田的环境很好,临水,有桥,随时可以下水洗澡,上船游湖(抱桥澡浴,把揽放船)

与此同时,苏轼的好友陈慥(季常)到访黄州,也说了一条地产信息——汴京任郎中的儿子想出售荆南(今荆州)的头湖庄子,耕田可产粮五百多石,要价六百贯,但首付只要二百多贯,尾款可以慢慢还清。

(京师见任郎中其孚之子,欲卖荆南头湖庄子,去五六十里,有田五百来石,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余可迤逦还)

关于这块田地,苏轼专门向荆州人,在黄州监酒税的乐京(宣德)打听情况,乐京告诉他,这块田很不错,就是税负有些重,要再帮忙打听打听。

这时,住在许昌的三朝老臣范镇(景仁)也给苏轼来信,向他推荐本地田产,如果买下,以后二人就可以做邻居了。

此时,苏轼已经让儿子苏迈动身到荆州买地去了。

(囊中止有数百千,已令儿子持往荆渚,买一小庄子矣。)

但苏轼又不想回绝老人的一片好意,于是表示,自己在汴京还有一处房产,卖掉可以凑出八百多贯钱,不知够不够在许昌置业?

(然京师尚有少房缗,若果许为指挥从者干当,卖此业,可得八百余千,不识可纳左右否?)

元丰六年,关于苏轼四处买田的事,大概就到此为止了,苏轼的其他尺牍信笺诗文中,没有透露出“得偿所愿”“买田荆南”“许昌置产”的消息,更没有任何留存史料可以证明他在这一年买到了心仪的田产。

直到元丰七年(1084)春末受诏离黄时,苏轼买田的心愿也没有实现。

“遂欲买田而老焉,然竟不遂。”

对于在黄州几年间始终买不到一块良田的遭遇,苏轼并没有耿耿于怀,反倒由这些琐碎的不如意中,悟出至理:

人生有定分

吾无求于世矣,所须二顷田以足饘粥耳,而所至访问,终不可得。岂吾道方艰难,无适而可耶?抑人生自有定分,虽一饱亦如功名富贵不可轻得也?

(饘粥,音同詹,稀饭,稠粥)

所幸,在离开黄州一年后,宦旅游荡的苏轼终于在宜兴人、同年蒋之奇(颍叔)的推荐下,买田阳羡。

再后来,就是这块千挑万选得来的田地,却为苏轼在官场上带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那都是后话了。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重新认识苏东坡》

始至今已两载余,以地点或事件为章节,讲述苏轼人生片段。

不求全,但求心与坡公片刻共鸣。

苏学已是显学,本作不乞更多新颖之贡献,但求世人了解、理解这具历千年而不朽之伟大灵魂,不枉余生“苏写”。

是为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