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方录(70-79)

 它山客石 2023-06-26 发布于浙江

70.藿香正气散

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泄,或作疟疾。

藿香  桔梗  紫苏  白芷  厚朴  大腹皮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上十味,加姜枣,水煎,热服。

不正之气经口鼻而入,直击藏府,故发病迅猛。毒邪在里不在表,故发汗难除。本方意图,立正气以驱邪气,由呼吸道来之不正之气,从呼吸道驱逐之,以正气正不正之气,故名正气散。

71.平胃散

治一切伤食脾胃病,痞胀哕呕不能食,吞酸恶心并噫气。

苍术  厚朴  甘草  陈皮

伤食者,食入超过脾胃所能负担也。食伤脾胃,则出现腹满、脘膈痞胀、哕、呕、吞酸、恶心、噫气等证。

【加减法】

71.1脘膈痞胀者,加枳实、白术。

71.2有痰者,加半夏、茯苓。

71.3伤谷滞者,加麦芽、谷芽、缩砂、神曲。

71.4伤肉滞者,加山查。

71.5伤面滞者,加莱菔。

71.6有热者,酌加黄芩、黄连、黄柏、大黄。

72.金不换正气散

治受山岚瘴气所伤及出远方水土不服而吐泻下利。

苍术  厚朴  甘草  陈皮  半夏  藿香

此方即平胃散加藿香、半夏。平胃散可以平湿土而消胀,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藿香芳香开胃,名金不换者,谓此方功效确切也。

73.神术汤

主治三时外感寒邪,内伤生冷而发热及脾泻肠风。

白术12克  防风8克  甘草4

上三味,无汗者用苍术替代白术,加葱白、生姜,有汗者还用白术,加生姜。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伤寒者,乃元气不固,肌腠不密,外感寒邪所致,主要发于冬时。春夏秋三时,虽不严寒,但气温之骤变,日夜之温差,不寒也冷,若失于防患,亦能外感寒邪。本方治三时外感寒邪,谓轻症也,或日常普通感冒初发,及内伤生冷而脾泻肠风,飧泄(sūn xiè)者均宜。无汗者用苍术以去水除湿,有汗者用白术燥脾胃,姜、葱发散寒邪。不宜于太阳伤寒。

民间治感冒初发,以生姜、苍白泡茶饮,亦有效减轻症状。

74麻黄加术汤

治湿家身烦疼。

麻黄110克  桂枝75克  甘草(炙)75克  杏仁70个  白术(炒)150

上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麻黄,减400毫升,去沫,内诸药,煮取500毫升,去滓,温服160毫升,复取微似汗。

湿家之为病,若为外受湿气,则一身尽疼;若内生湿病,则发热身黄。外受湿气,湿久郁热,亦发热。热蒸湿气,向皮毛扩散,故身发熏黄。熏黄者,如火熏之暗黄,黄中带黑。若湿挟风,风走空窍,则痛只在关节。仲景云: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有湿之人,外感寒邪,湿郁而生热,寒令身疼,身烦疼而不黄,则湿不重,宜麻黄加术汤发汗驱寒兼去湿。加术意在去湿,发汗为宜,慎不可火攻,恐火生热而生变也。

75.桂枝附子汤

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150克  附子(炮)3枚  甘草75克  生姜110克  大枣12

上五味,以水12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温3服。

通常,伤寒六七日可愈,强人不药自愈,用药恰当者,三四日愈。八九日出现风湿相抟者,可能原因是汗出当风,病初愈时营卫俱弱,遂招风邪。不呕不渴,即无伤寒里证,伤寒愈而新邪未传经入府。因汗而肌腠开,风入肌腠与汗相抟,即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为风湿流于关节所致,不能自转侧为湿在经。脉浮为风,脉涩为湿。脉浮虚,为表虚。脉证相符,风湿之邪在肌肉,未入筋骨,伤寒已八九日,其人必虚;脉浮虚,阳虚。故以桂枝附子汤主之,姜、桂发散表之风邪,附子温经以散湿。

76.栝蒌桂枝汤

治太阳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此汤主之。

栝蒌根75克  桂枝110克  芍药110克  甘草75克  生姜110克  大枣12

上六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须啜(chuò)热粥发之。

痉者,风邪客于太阳,寒邪客于阳明,使营卫不能协调应对,出现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等证。痉之脉,沉而细。《伤寒论》治痉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又云:太阳病,发汗过多,因致痉。本病太阳,若发汗过多,津液大亡,表气不固,阴血亏损,邪乘虚而入,所以致痉。本方即太阳病过汗致痉之治法。脉反沉迟,疑为太阳病发汗过多,以至津液内竭,故以擅生津液之栝蒌根,替换桂枝加葛根汤中之葛根。

77.水解散

治冬疫初起,头痛、壮热。

大黄150克  白芍75克  黄芩  甘草(炙)  桂心  麻黄 各110

上为粗末,每撮37克,水煎服。汗下不再服。

疫病,即四时不正之气,疫气从鼻而入,直击藏府,发病急,致死率高且易传染,故须于初起之时,急逐疫邪。邪攻胸肺者,藿香正气散主之。

本条之疫,发于冬令严寒,寒邪直接入里,攻击阳明而致壮热、头痛,表里俱热,故以麻、桂、芍、草发表热,大黄、黄芩攻内热,汗下两法并用,以期清除疫毒。一服汗出或下利,便不可再服,以防虚其虚。一服汗下未愈,当另药调治。冬季对应五行之水,名水解,意为解冬疫也。

78.二圣救苦丹

川大黄(生)600克  皂角(猪牙者,去皮弦,微炒)150

上为末,和匀,水泛为丸,每服10克,无根水下,弱者减服。

无根水者,未落地之天水也。取其干净不染邪之意,今可用纯净水。

若疫气发于夏令,多属热邪,则以皂角开窍发表,大黄泻火攻里,同样以汗下为度。夏季对应五味之苦,大黄、皂角二物药力彪悍,擅解夏疫,故名二圣救苦。

79.天水散(又名:益元散、六一散)

治夏时中暑,热伤元气,内外俱热,无气以动,烦渴欲饮,肠胃枯涸者。又能催生下乳,积聚水畜,里急后重,暴注下迫者宜之。

桂府滑石(水飞)225克  甘草(炙)37克  辰砂10

上为细末,新汲水一碗,调服10克。

夏季暑热伤元气,与风、温伤人不同,乃阴阳俱伤,内外俱热。中暑轻者,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气短倦怠,口渴出汗,生脉饮主之。本条无气以动,烦渴欲饮,肠胃枯涸者,重证也。暑邪深重以至肠胃枯涸,津液内竭矣,必大渴,大渴必大饮,意图解渴,然元气已大伤至无气以动,可知饮不能化,津液不能生,反成积饮,饮停上焦,故心烦。中暑严重至不能化液生津,无气以动,则白虎加人参汤、生脉饮两汤以参补气不能凑效,反而加重积饮,此乃虚极不受补之理,故以滑石上清水源,下通水道,荡涤六府之邪热从小便出,炙草止渴生津调和内外,少量朱砂(有毒)定神除烦。用新汲水者,取新井水之阴凉以助除热也,今可用冰箱冷藏或冰镇水。此方重点在消除积饮,故又能催生下乳,积聚水畜、里急后重、暴注下迫者也宜之。

以此方有如雨雪之消暑热,乃名天水散,适用于中暑后大量喝水以至积饮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