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必读之 对中学生来说,有好教师,但没有教得好的

 本明书馆 2023-06-27 发布于黑龙江
家长必读之
对中学生来说,有好教师,但没有教得好的教师(1)


从今天开始,为了让内容更实用,改变原有的顺序安排。
今天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好成绩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同样,某个同学的学习成绩不好,也是由种种因素导致而形成的,不是教师教得不好;
二仅管没有教得好的教师,但有好教师,而且好教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健康成长的影响非常大。

今天聊第一个话题,没有教得好的教师
粗一看,这个说法违反常识,甚至给人以反智的感觉,难道重点中学,尤其是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全国排前百名、前十名的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乡镇中学相同?答案还真是!这样的判断根据是什么?答案是客观事实:只要是在相同生源的条件下,普通中学教师的教学效果总是更胜一筹,竟然没有一起例外的事例!
怎么会这样?其实稍动动脑筋就不难找到答案:教师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其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都不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都是在工作中历练出来的。很显然一个老师在普通中学、乡镇中学工作,遇到的困难更大,经历的苦难更多,经受的磨练也更多,自然工作能力更强!
仅管上面的文字不容反驳,但还是让人不能接受,那是因为在四十年前、三十年前,现在的重点中学(一般一个县有一、二所,一个地级市、直辖市有几所)在当时,教师大都是大学文化程度,而普通中学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老师则很少,形成了在当时的重点中学远胜于普通中学。而今天,全国的中学,甚至小学教师,基本上都达到了大学文化程度的水准,仅管重点中学的教师,从名牌大学毕业的更多,但这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微小。
我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观察,是与自己的经历分不开的,到今天为此,自己共在两所普通中学与两所重点中学任教(其中一所为区级重点中学,另一所为全国知名的省级重点中学),发现在普通中学工作时,遇到的困难更大,工作更艰辛,付出更多,但教学成绩不可能很好。反之在重点中学,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难道说自己到了重点中学时,工作能力与水平自然就高了?显然不是,答案只能是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学生不同。

写到这里,就引出了今天要谈的问题。 基于上述现象及自己的教学体验,于是在八年前,果断选择了在课堂教学时基本不讲课,在课堂上学生学什么与不学什么,学习的深浅程度、做什么练习与不做什么练习、做多少等,都由学生自决定。在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上,分为两个段,前一段(通常占1/3的时间)是独立学习时间,不允许交流、讲话;后一段时间则是至动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在教室走动,与自己合得来的或恰当的同学求助、讨论等交流活动,当然如果学生自己也可以仍选择独立学习的方式(当然要达到上述有序的学习状态,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渡,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样做的结果,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大幅度的提高。在重点中学这样做了之后,自己又主动要求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工作,同样效果也很好。
看来之前长时间追求的教师上课要语言简单明了、生动有趣,说话要条理清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要做到讲课要重点突出、重难点理恰当、启发性强,能抓住学生等等,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要学起来,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有所得之乐,比什么都重要,从而让孩子走上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之路,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反之被动的跟随老师学,主要靠毅志力要支撑学习,对好些孩子来说,厌学弃学则成了必然的结果。
看来,对中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式的学习,把教师的讲课、教材、教辅资料等外在因素放为“我”所用的位置,自己牢牢地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被动的跟随老师的安排学习。
其实早在百年前,大教育家陶行知老师就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行动是老子,理论是儿子,创新是孙子”等观点,这些思想经过了百年时间的检验,至今依然令人聋发聩,非常伟大。
好了,写起来就收不住,下次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