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从今天开始解读《有解:高效解决问题的关键7步》第八章:如何一点点做:落实行动计划。 至此,你不仅把握了解决问题的原理(P=p-i),找到了解决方案的入口(K、S、M、E),还找到了解决“问题之王”的方案。恭喜你,你距离目标实现只有一步之遥了! 在这一章中,你将根据解决方案列出可落实的行动计划,并对行动计划进行过程管理:让自己的愿景真正变为现实。 本章主要讲了三个方面:
一、谁先改变(首先改变的人最有力量) ![]() 改变他人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改变的原则很简单:谁想解决问题,谁先改变,而不是谁有错,谁先改变。 在问题面前,必须有人先做出改变,这样才能为改变现状提供变量,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首先改变自己的人是不找借口的人,是不抱怨的人,是主动解决问题的人,是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而不被他人或者环境主宰的人。你的改变,让“冷战”停止;你的改变,让局面有所不同;你的改变,让工作更愉快、家庭更幸福;你的改变,让问题得到解决,让自己更有影响力……首先改变的人最有力量。 作为问题管理者,改变自己,而不是坐等他人改变,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和唯一方法 二、从小处改变(用小的尝试,成就轰轰烈烈的改变) ![]() 很多人担心自己的行动计划不够科学、不够全面,因此迟迟不开始行动。实际上,当你决定迈出第一步时,小的行动就会不断迭代并演化为大的改变。 实际上,很多问题的解决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行动,大张旗鼓的改变,小的尝试就足以推动一系列转变发生。 在拟定行动计划的过程中,你不必负重前行,不必强求自己或他人一开始就采取大变革。小的行动让一切不再静止,让整个系统泛起涟漪:一个接一个的小行动足以扭动乾坤。 三、如何改变?
![]() ![]() 落实行动计划的关键在于弄清“谁”去执行,也就是弄清“责任人”。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责任人一定是在现场参与讨论的人,并且是承诺要对这个行动负责的人。 每项行动都不能强加于人,一定是自己确定的或者自愿“领取”的,一定是“我要做的”,而不是“要我做的” 如果某个行动需要不在场的人去落实,就需要再增加一项行动。参与讨论的人与不在场的人进行沟通,得到对方的认可后,行动计划才能生效。凡是需要落实的行动,无论多小,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你都要把它列在表格中,不能靠记忆,也不要通过口头传递。 ![]() 作为问题管理者,要想确保问题得到解决,不仅需要实施行动计划,还需要对行动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跟踪问题解决的效果直至达成目标。在对行动计划进行管理时,PDCA工具可帮助你让行动更具有弹性、更有保障:
![]() 上边这张图,我们把它定义为“目标回归线”:中间的线条可以看作你的目标,每一个红点都代表着你的一个行动。距离这条线近的红点,就是与目标一致的行动,推动着问题的解决。距离这条线较远的红点,就是偏离了目标的行动。 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身体健康,那么熬夜、久坐、吸烟、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都是偏离目标很远的行动。假如一个人的目标是提升团队凝聚力,那么跟着同事一起抱怨、对同事冷嘲热讽、开不合时宜的玩笑等,都是偏离目标的行为。 《有解:高效解决问题的关键7步》第八章就为大家解读到这里,欢迎大家多多提建议! 关注我原创读书笔记创作者@明冬亮-读书笔记,持续为大家提供原创的读书分享,带你系统化思考,增长智慧,增强底层思维,提升认知能力,助您成功! |
|
来自: blackhapp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