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解读帛书老子 2023-06-27 发布于加拿大

老子主张返朴归真,回归婴儿般的纯真自然。今天,我们按照老子回归自然的宗旨,回到起点,从道的本义出发,来体验老子的心路历程,感悟老子的真意以及道的真谛。

什么是道?大道的法则是自然,那么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德?搞清楚这三个问题,是理解老子五千言的关键。

一,道是什么?

道,本义是道路。由来的途径、通往目的地的途径就是道。

道,由本义的道路、途径,引申为天地万物由来的途径,以及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和方法,进而升华为道理,天地万物必须遵循的法则和规律。

二,什么是道理?

道理,即道路畅通之理,是道路是否畅通的原因所在。

比如,从A地到B地,有甲乙两条路径:甲,路径较短;乙,路径较长。世人片面的认为近路一定省时,所以认为甲路优于乙路,故而选择甲路的人多。而现实是,因为选择甲路的人多,甲路则可能拥堵,欲速而不达;选择乙路的人少,可能不会堵车,能够更快的到达目的地。可见,能否省时的关键在于道路是否畅通,并非仅仅取决于路径的短长:道路畅通,则行人会自然增多而变得拥堵;拥堵,则行人会自然减少,因而变得畅通。行人稀少,道路自然畅通,则行人会自然增多;行人增多,道路自然拥堵,则行人会自然减少。可见:道路畅通之理,在于路况总是随时随地、自然而然的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

理,本义是纹理,来龙去脉、原因的意思。引申为,由事物自身固有的属性所决定的必然逻辑。道路之理,即由道路固有的、确定和不确定的双重属性所决定的必然逻辑。

道路自身固有的确定属性,如宽窄,曲直,远近,难易等,顺理成章的决定了人车流量的多少。人车流量,道路本身之外的不确定属性,虚无缥缈,变化莫测,自然而然的决定了道路是否畅通。这种由自身的属性所带来的顺理成章的理所当然,就是自然。道理,即自然而然之理。

道,本义是道路。由道路的畅通与否,引申出自然而然的道理。

道,是天地宇宙由来的途径,是万物的成因和所以然。

道,是万事万物的必然逻辑、最基本的运行规律和法则、以及认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所以,概括的说,道有三个含义:

1) 创生之道,造物主。大道创生了天地宇宙,世间万物。

2) 大道是天地万物必须遵从的法则和规律。

3) 大道是认识世界,解决一切问题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

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开宗明义,明确的指出了什么是道,以及万事万物最基本的运行规律。指出了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 众妙之门。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 可:表示肯定,可以,可行,能够。

  • 非:表示否定,不行,不能,相反。

  • 可与非相对,表示肯定与否定。

  • 道与恒道相对,表示短暂之道和长远不变的永恒之道。

道可,道也;即:

能够通车行人抵达目的地的途径就是道。

能够解决问题的道理,方式,方法就是道。

非,恒道也。即:

可以行人通车的道路,不是一成不变的道路。羊肠小路被车马道取代,从泥土路到砂石路,柏油马路,高速公路,道路一直在不断的否定中更新改进。

能够解决问题的道理,方式,方法,也在否定中不断的推陈出新。肯定只是暂时的,否定,事物总是自然而然的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才是万事万物永恒的运动规律和法则。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什么是名?

  1. 名,是人类对世间一切事物的称谓;是人类主观的赋予客观事物的标签。

  2. 名,是对事物状态的认知、描述和评说,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等,所有的概念,理论和学说,都属于“名”的范畴。

名可,表示认可,即肯定的说法。

名也,与恒名也相对,意思是短暂的说法,不是永远不变的说法。

非,表示否定。

非,恒名也,意思是,肯定的说法只是暂时说法,否定,才是永恒不变的说法。

人类认识世界,恰如盲人摸象。说大象是一根柱子,有其依据,就局部而言,是一个肯定的、正确的说法。而这个说法只是一个短暂的说法。说大象既不是一根柱子,也不是一面墙,才是永恒不变的正确说法。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说太阳每天围着地球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一个肯定的,短暂的说法。随着认识的深入,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而日心说也只是一个肯定的,短暂的说法而已,今天我们说宇宙没有中心,或者说我们不知道宇宙的中心在哪里。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描述的是天地万物起始之时的状态,一片虚无。

有,被称做是万物之母。无中生有,有生万物,万物皆生于有。

故,

恒无,欲也,以观其妙;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 恒无:永恒不变的无。

  • 恒有:永恒不变的有。

  • 欲:如果,假设,假想的意思。欲也:假设的概念。

恒无、恒有,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有无相生,生生不息,不可能停止,不可能不变,不可能静止。恒有、恒无,都是为了帮助认识、理解有和无的概念而提出的假设。如同把电视画面暂停下来,以看清画面的细节。

  • 妙:微细,精巧,奥妙,微观世界。

  • 徼:广大,深远,渊博,宏观世界。

恒无,停止不变的无,假想的概念,目的是了解事物的微细、精巧、奥妙的一面,从微观的角度,认清事物的本质。

恒有,停止不变的有,假想的概念,目的是了解事物的广大、深远、渊博的一面,从宏观的角度,认清事物的本质。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两者同出:有、无,这两者,如影随形,出双入对,不会单独出现。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如黑夜和白昼,二者相依相生,相互转化;两者出双入对,同时、同地存在。东半球的黑夜,与西半球的白昼,同在一个地球,同时存在,并且在不断的相互转化。

  • 异名同谓:有无两者,形态各异,称呼不同,而意思是一样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黑与白、福与祸、美与丑,虽然各自形态不同,但也只是称乎不同而已,其本质都是一体之两面。

  •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本义是悬丝于空中,随风飘荡,旋转不停。引申为变幻莫测,高深奥妙,难以琢磨。门:进出通道上的关键所在,必由之路。门道,即诀窍,原理,关键。玄之又玄,即在旋转的基础上,围绕另一个轴心再旋转,旋上加旋。如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就是一个玄之又玄的模型。地球玄之又玄的运动,生化出日复一日的昼夜更替,年复一年的四季轮回。玄,旋转、转化,是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的表现。玄之又玄即否定之否定。立体的,全方位的,永恒不断的否定,是万事万物的运行之道,是解开一切奥秘的关键所在。

感悟:

老子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反也者,道之动也”。

万事万物的内部都有相互对立的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对立的双方,都在永恒不变的朝着相反的方面运动、转化。如昼夜更替,白天总是向黑夜转化,黑夜不停的向白天转化,昼夜都在永恒不变的朝着相反的方面发展运动。

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所有的概念,理论和学说,都是局部的,片面的,短暂的,阶段性的,终将被否定,被取代的。肯定是暂时的概念,否定才是永恒的硬道理。人类认识世界,就是在不断否定的过程中逐渐接近真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牛顿三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说不清量子纠缠和宇宙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样子。

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不敢否定自己,固步自封,不能推陈出新,是人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把今天的所谓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描述的清清楚楚,淋漓尽致,有过之,无不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