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荷城学区划分调整方案的一点意见

 佛见君 2023-06-27 发布于广东

近日,高明区教育部门牵头编制了《2023年秋季学期高明区荷城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区划分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媒体发布征求意见,反响热烈。

有“佛见”读者在后台留言,希望佛见君发表一下对调整方案的个人看法,媒体报道,此次公办学校学区划分调整目的是为充分整合荷城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资源,结合荷城街道实际情况,根据适龄户籍人口数、学校规模、路网交通状况、社区(村)居委会等情况编制。

佛见君并非教育专业人士,但对“划片入学”政策还算了解。

“划片入学”政策于2014年首次提出,到2015年,全国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

“划片入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的重要政策,其实施的初衷是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各个区域中各种层次学生的分布,使各个学校的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消除了各个学校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然而该政策在现实执行的7年多的过程中,却衍生出了种种问题。

关于此次荷城街道“划片入学”的《调整方案》,以新建的高明区华英学校为例。

大家都知道,高明区华英学校项目是佛山华英学校的品牌输出,佛山华英学校将从学校建设、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等六大方面合作共建高明区华英学校,通过加强资源共享、合作对接、协同联动。媒体报道,高明区的目标是将高明区华英学校建设成为广东省县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标杆性学校。按照规划,高明区华英学校办学规模2520人,其中小学36个班1620人,初中18个班900人。

但在《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佛山市高明区华英学校(小学初中部)只是一间面向明湖社区居委会的荷富路以西、秀丽河以东、秀丽路以北的区域,以及阮埇村委会区域招生的学校,而非之前令人憧憬的一间未来可以全区招生,带动市级资源向高明流动,为高明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可以激起高明教育事业的燎原之势,引发基础教育“鲶鱼效应”的学校。

一间首期投入3.06亿元打造,将按照师生比例配备教师150余人,目标为广东省县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标杆性学校,宣称要搅动高明教育,引发“鲶鱼效应”的学校,只面对高明区的一个片区招生?

记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多校划片政策初衷是为学区房降温。”

有高明的家长直言:佛山市高明区华英学校(小学部)分片招生或许是被房地产捆绑,为学区房助推?

如今,高明区的教育配置极不均衡,现在更有把优质的义务教育全部集中在西江新城的趋势。

在高明区各镇及三洲片区,出现严重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学校强势分明的态势。在与西江新城学校差距极大的前提下,但凡有经济能力的家长都不会“听天由命”甘于让自己的孩子被分配到“差”的学校,因此,优秀的高明学子外流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如果高明区学区与学区间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当就近入学的原则存在先天不足之时,划片的技术性调整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佛见君建议高明区借鉴香港小学招生制度的经验,一是允许部分西江新城中小学预留一定比例的学额面向全区招生,以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同时也增加学生选择的权利。二是仿照香港“学校网”的做法,大力推行“多校划片”,即一个学区对应多所小学和初中,以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名额。三是在制定划片入学细则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利益。

香港小学的招生制度(香港称之为“小一入学统筹办法”),既有利于学校保持传统和发展特色,也有效缓解了进入受欢迎小学的激烈竞争,较好地保证了就近入学和社会公平。

佛见君并不否定高明区教育职能部门《调整方案》的美好初衷,但教育优质资源本属于社会共有的财富,然而实行硬性划区之后,则意味着由公共变成了专有。

记得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强调,高明将强化教育优先、人民满意导向,以猛虎下山之势推动教育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努力让高明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高明区必须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切实缩小学区与学区之间和学区内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差距,确保各个片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家长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当高明区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再有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巨大差异,才是高明迈向教育强区的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