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调动团队力量?------《关键影响力》

 昵称65158185 2023-06-27 发布于湖南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关键影响力》,这本书的副标题是“

这本书的中文版大概17万字,我会用大概22分钟的时间,跟你聊聊如何通过关注和衡量关键行为,进而有针对性地施加影响,顺利达成自己的目的。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么一些令人发愁的场景:

  你的一项工作需要你和同事合作完成,但是你的同事总是拖拖拉拉拉,你既想完         成任务,又不想和他吵架,以免把关系弄僵;

  你是一名销售主管,但大家的士气低落,干劲不足,有几名下属甚至有点儿不思进取,总想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你希望团队能超额完成销售任务;

   你的孩子有手机瘾或是游戏迷,你希望他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可他放学回到家,只要没人督促就不做作业,不是抱着手机,就是坐在电脑前玩游戏。

   在这些时候啊,我们都会非常希望自己可以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能够轻松地影响他们的行为,引导他们积极、自觉、心甘情愿地发生改变。不过呢,这种影响力却不是每一个人天生就具备的,它需要一定的技巧,也需要大量的训练。

  



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呢,名字叫做《关键影响力》,指的就是针对人们的少数关键性行为,也就是对最终结果有决定性作用的几个高效行为,运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使个人或团队快速并持续地发生改变,达成我们所期望的目标。

   拥有这种影响力的人就是真正的领导者,通过观察这些人的工作方式,作者提炼出了一套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并积极地应用,也许就能够轻松地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像那些成功的领导者一样,激励和帮助他人改变思想和行为,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团队力量,达成自己的目标。

  

这本书的作者有五位,分别是:约瑟夫·格雷尼、科里·帕特森、戴维·马克斯菲尔德、罗恩·麦克米兰和艾尔·史威茨勒。有些听众可能听过他们的名字,“每天听本书”早些时候就上架过他们写的《关键对话》。除了这两本书,他们还出版了《关键冲突》和《关键改变》。这四本书都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与此同时,他们还是创新企业 VitalSmarts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个公司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过咨询和培训服务。这本《关键影响力》其实就是他们的培训课程所讲的内容。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提出了关键行为的概念。那么,什么行为才是关键行为呢?如何才能识别关键行为呢?针对关键行为,我们又该如何实现影响力呢?

   今天这期音频,我们就从这两部分来解读,在第一部分,我们聊聊什么是关键行为,以及识别关键行为的四大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重点谈谈实现关键影响力的六种策略。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看关键行为的定义以及识别关键行为的四大方法

这里所说的关键行为呢,指的是能够推动目标实现的高效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只有两三个,但是对最终的结果有决定性的意义。作为影响者,你只需要关注关键行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个例子,有一家洛杉矶的中餐厅非常火爆,每天顾客都爆满,而且翻台率和顾客满意度都非常高。这家餐厅的老板是一个浙江人,很多人好奇他的生意为什么会这么好,他说他既没有天天研究市场,也没有给员工制定复杂的行动守则,他只要求员工做到了一点:8分钟内上菜完毕。这就是关注关键行为,这个简单的策略,让餐厅的所有员工都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让顾客感受到了他们的高效。

要识别关键行为,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先确定你要实现的目标,而且必须是清晰、明确的行动目标,还要设立相应的衡量指标。如果目标模糊不清,就无法确定关键行为,影响力自然也就无法实施。

  比如说,你是工厂的安全部经理,如果你说“我们要降低工厂的事故发生率”,那很有可能就会被大家只当成一个空洞的口号。如果你说“在2018年1月1日之前,我们要将工厂内的事故发生率降低为零,避免任何人员伤亡。”那么这就是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有具体的行动时间表和衡量指标,那就会带来积极的变化,影响大家的工作态度。

确定了目标之后,就要识别关键行为了。作者给出了四大方法,分别是注意显而易见的行为、寻找关键时刻、向表现优异者学习和注意文化壁垒。

要发现关键行为,就要首先注意显而易见的行为。

  比如说,美国的一个银行赞助了一场划龙舟的比赛,比赛结束后,赞助方的负责人说,他找到了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行为。那些没有获胜的队纷纷问他到底是什么行为。银行经理的回答让大家大跌眼镜。他说:那就是拼命划桨。大家可能觉得这个答案不可思议,但是呢,在划船比赛中,很多队划着划着,就开始讨论到底如何获胜,讨论来讨论去,划船的速度就慢下来了,最终输掉了比赛。而那些没有讨论,一直拼命划桨的队伍就取得了胜利。所以说,观察那些非常明显但又很少真正实施的行为,往往就能确定真正的关键行为,从而施加影响力。

要识别关键行为,还可以寻找关键时刻,也就是决定行为成败的时刻。例如,国外的一家海上钻井公司,三年间,有十几名工程师因公殉职,公司进行了多次安全培训,可是结果并没有好转,事故依然很多。经过仔细观察,安全顾问发现,每次事故几乎都发生在钻机停工,工程师进行维修时。因为钻机每停止运行一个小时,都会让公司减少几万元的利润,这时候,所有人想的都是尽快修好设备,于是把安全条例抛到了脑后。在安全顾问的建议下,针对维修机器设备的这一个关键时刻,公司制定了一条制度:每次维修时,要有专人提醒和贯彻安全条例。这样一来,事故就很少再发生了。这一条针对关键行为的制度挽救了很多工程师的生命。

另外,向表现优异者学习也可以帮我们识别关键行为,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

 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在人群中找出表现优异者,然后效仿。举个例子:在美国的一家航空公司,很多空姐都抱怨,她们最怕遇到熊孩子,因为在飞机上,当遇到一群又哭又闹、无法管教的孩子时,她们还不能对孩子发脾气,简直是无计可施。但有一位空姐却从来没有这种困扰。那她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原来啊,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时,这位空姐都会给孩子们发一些小玩具,效果非常好。于是,这家航空公司向玩具商订购了一批玩具,把这位空姐的做法推广到了整个公司。本来无比棘手的问题就这么轻松地解决了,由此航空公司还开展了一项新业务——出售玩具,因为当飞机落地时,很多孩子舍不得放下玩具,他们的父母只好将玩具买下来。所以说,通过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观察研究,就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行为。

识别关键行为的第四个方法,是注意文化壁垒,也就是找出那些可以转变的陈旧的文化准则或者是潜规则。

  例如:美国的一家医疗服务公司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医疗感染行为,居然都是医务人员不重视洗手导致的。因为医务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病人,工作非常累,医生经常在看完一个病人后,没有洗手,就接着看下一个病人,在很多医院当中,这都是很常见的行为。

   可是有一家医院就没有这个问题,这家医院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所有人相互监督,不分职务高下。如果清洁工看到医院院长没有洗手就进了病房,那他就可以提醒院长,而且院长要表示感谢。大多情况下,如果一个清洁工这样对待院长,很可能就会被认为是以下犯上,甚至会被辞退。

    因为在任何国家,上级对下级提要求都是正常的,下级当面指出上级的错误就违反了文化潜规则,但是这家医院打破了这个文化壁垒,并且形成了制度,所以效果显著。这一关键行为让这家医院的医疗感染几乎降低为零。

通过这四种方法,也就是,注意显而易见但很少实施的行为,寻找决定成败的关键时刻,向表现优异者学习,注意文化壁垒、转变陈旧的文化准则或潜规则,你也许就能轻松地在人们的众多行为中发现关键行为。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帮助人们实施关键行为,实现影响力。

第二部分

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接下来我们讲讲实现关键影响力的六大策略。

作者团队经过研究发现,人们的所有行为,基本上都受两种基本驱动力的影响,一是动力,也就是愿不愿意做;二是能力,也就是能不能做到。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关键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有两方面的原因,可以简单地概括成八个字:动力不足、能力不够。

在面对复杂的行为问题时,仅仅用单一的手段几乎是无效的。成功的影响者通常会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综合利用多种策略推动人们改变行为。

   针对人们动力不足的问题,成功的影响者往往会用这三种方法激发个人内在动力,他们会让人们喜欢上原本讨厌的事情,也会利用社会榜样的力量和外部的奖惩机制。

而针对能力不够的问题,成功的影响者的常见做法也有三个,那就是:通过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个人能力;利用社会资源推动个人能力发展;通过改善环境保证个人能力的实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方法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激发个人动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只要激发了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他就会自觉去改变行为。但问题是,由于天性或者是其他的种种原因,人们往往不愿意去做某些事,比如很多孩子都喜欢玩不喜欢主动学习。那如何才能让人们喜欢上原本讨厌的事情呢?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强迫别人做出改变,或者反复说教、抱怨、责怪和威胁对方。而事实证明,这些做法都是无效的,甚至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引起对方的反弹。

   成功的影响者不会这么做,他们会用情感共鸣和提问的方式引导人们理性思考,使人们主动做出选择;

  同时,他们还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打动人心,并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成游戏,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一家快餐店的经理,你手下的服务员小明对工作不太上心,你对他强调过很多次要及时擦干净桌子,但一转眼,你就看到餐厅里有三张没有清理的桌子,而小明正坐在一旁玩微信。这时,你可以走过去对小明说:“小明,刚才有个年轻的爸爸带着三岁的儿子进来,他先把儿子放到餐椅上,然后去点餐。爸爸刚一离开,小男孩就把手放进了前一位顾客吃剩的餐盘里,手上和袖子上都沾满了菜汤,然后他把手放进嘴里……”相信你的话还没说完,小明就听不下去了,抓起抹布去清理桌子了。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就比较高明,让小明感同身受,主动去工作。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鼓励和支持人们做出新行为。因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有时候,来自朋友或同事的一句赞扬,一个肯定的眼神,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的行为。而且,人往高处走,力争上游也是人的一种天性。所以,成功的影响者非常善于利用榜样的影响力。这一策略,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而且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这一策略。

当然,我们自身也是一个最佳的榜样。具体来说,如果你想让大家改变行为,那就以身作则,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此外,榜样还包括意见领袖,他们受人尊重,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我们都领教过,比如现在很多营销公司会通过在微博上、微信公众号上找大V、网络红人的方式来做推广,用这些人的影响力来引导消费者购买产品。

要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还可以运用奖惩机制策略,也就是利用物质力量实现影响力,比如奖金、奖励和扣薪等。在企业和单位内部,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绩效考核。

   运用这一策略的要点是,不要只奖励行为的结果,要重点奖励对方的关键行为。比如说,如果你希望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那就要在他主动写作业时奖励他,而不是仅仅在他考高分的时候奖励。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当优先去推动人们的内在动力,然后再运用外部奖励,否则结果可能会让人大失所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理学家发现了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它指的是,在人们从事原本喜欢做的事情时,如果对此进行奖励,反而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一旦不再提供奖励,人们就会认为行为没有以前那么有意思了,就会失去动力。比如说,孩子喜欢画画,如果每次在他画画时,给他一块巧克力作为奖励,那么,当你不再奖励巧克力时,孩子就不再像最初那样喜欢画画了,画画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当然,如果你原本的内在动力非常充足,又能获得物质奖励,那就会促进原本的行为。比如说,你是一个特别喜欢学习的学霸,这次考了全校第一名,获得了奖学金,既满足了兴趣,又得到了物质回报,那肯定不会影响你对学习的热爱。

以上所说的,就是激发个人内在动力的三大策略,通过让人们喜欢上原本讨厌的事情,利用榜样的力量和外部的奖惩机制,你也许就可以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去做原本不想做的事情。

做事的内在动力充足了,接下来就要解决能力不够的问题。提高个人能力,帮助人们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做到原本无法做到的事情。一个人的能力虽然是有限的,但也是可以培养的。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人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练习新的关键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要把关键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行动目标,以便让人们看到进步。例如,某金融服务公司的管理者发现,要维持客户的忠诚度,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行为,就是要跟客户沟通处理好投资失败的问题。但有些产品经理却不太擅长处理这种问题,他们会对投资失败的事实闪烁其词,有些甚至干脆避而不谈。于是,公司对产品经理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并模拟了相应的场景,帮助他们进行练习,教他们避免强调失败行为,多关注正确解决问题的积极影响。这样一来,大家都掌握了相关技能,客户忠诚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此外,要提升个人能力,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也就是寻求同伴和专家的帮助。这一策略我们用的也很频繁,比如刚入行的教师在遇到调皮捣蛋的学生或者是特别挑剔的家长时,就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再比如,如果你容易冲动购物,那下次去商场时,为了控制预算,也可以带上闺蜜帮忙。当然,这个闺蜜一定得是理性的,如果她也是剁手党,那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在公司内部,这一策略的应用更为广泛。比如很多公司的实习生在刚刚入职的时候,总有老员工带领着,熟悉公司情况、熟悉工作流程等等。成功的影响者非常清楚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会主动寻求周围的帮助,在需要推动关键行为的时候,他们会分析人们需要哪些帮助、许可、授权和合作,进而开发出多种有效实现影响力的方法。

最后,要保证个人能力的发挥,还要学会改善外部的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不是单指空间概念,它包括空间、人际环境、制度三个因素。比如,办公环境指的就是办公室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内部格局、人际关系和办公制度。改善了环境当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处于这个环境中的人就会被影响,从而发生改变。如果你希望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你也可以从改善环境入手,在家中放几个书架,摆上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再挑几本分别放在茶几上、孩子的床头,让孩子随时都可以拿起书翻看。

再举个例子,书中提到,某知名公司为了促进员工非正式的交流与合作,规定工间休息时,员工必须离开自己的办公桌,到公共区喝点免费的茶水、饮料,和同事聊聊手头的工作。同时,公司还制定了一个办公制度,规定员工不能整理办公桌面,这个规定看似奇葩,其实大有深意。因为公司发现,把没有做完的工作丢在办公桌上,就会引起路过的员工的注意。他们会查看工作任务,找出感兴趣的地方,然后主动和对方讨论。

以上所说的这六种策略都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我们的影响力不足,并不是我们不知道这些策略,只是因为我们仅仅用了其中的几个甚至一个策略,成功的影响者则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所有的策略,并以此为基础,想出更多有效的办法,促使人们做出关键行为,进而调动团队的力量,顺利达成目标。

总结

好了,说到这儿,这本书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了解了实施关键影响力的重点是识别关键行为,关键行为指的是能够直接推动目标实现的具体行为。要识别关键行为,就要先确定清晰、明确的目标,然后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行为、寻找关键时刻、向表现优异者学习,同时还需要注意文化壁垒,通过这4种方法,你也许就能准确找到与目标实现息息相关的关键行为了。

最后,我们讲到,要实现关键影响力,可以运用六种策略,解决动力不足和能力不够的问题。要激发个人内在动力,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技巧帮助人们喜欢上原本讨厌的事情,同时也要善用榜样的力量和奖惩机制;而要提高个人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同时利用社会资源推动个人能力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保证个人能力的发挥。如果我们掌握了这六种策略,多加练习,勤加运用,也许就可以拥有更强大的影响力。当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就拥有了领导力,即使你无意领导别人,别人也都会认同你,并心甘情愿地支持你。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其实说到底,制度只能强制性地改变他人的表面行为。只有改变他人的思想态度,才能真正地影响和改变他人。而要改变他人的思想态度,首先就要改变自己对待他人的方式,这也就是本书中所讲的几个策略。

这本书从实施影响力的角度,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改变他人的方法。从被影响、被改变者的角度来讲,一个人被改变,大多都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个是他的思想被改变时,思想态度发生改变,行为自然就发生改变。另一种情况是,当制度和环境发生改变时,出于适者生存的生物本能,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希望借助本书提供的方法,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得到圆满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