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从这里考上了中专,她对我情深义重

 昵称50712654 2023-06-27 发布于内蒙古

我写故乡乐无疲,

点墨絮叨是情怀。

——题记

5月2日

5月1日—3日,内蒙古风景画学会组织会员走进托克托县,进行为期三天的写生采风暨文艺志愿者下乡送文化活动。他们是赵福、陈海根、蔡计锁、王立兴、马宝喜、陈一鸿、聂红亮。

五月初的托克托,海棠丁香盛开,沿路杨柳依依,仿佛在欢迎着每一位来到托克托的客人。赵福一行来到托克托后,在黄河边和古城墙下写生,用手中的画笔,艺术再现了美丽的托克托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写生采风期间,内蒙古风景画学会的老师们受邀走进托县云中酒业,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中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子禄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参观了民俗博物馆和酒窖。让画家们进一步了解了托克托云中酒业的历史。老师们还在云中酒业举行了书画笔会,五一送文化,情浓意更浓。

文章图片1

5月3日

千秋云中史,百年酒飘香。

过去托克托县酒厂 ,可谓在托县家喻户晓。厂长贾子禄也是赫赫有名。那时候,人们以能在酒厂上班为荣,“古云中”和“托王”白酒曾经畅销区内外,黄酒和桂花葡萄酒也是名闻遐迩。

如今,由云中酒业打造的东胜卫文化旅游区,成了一道云中历史文化的缩影。从战国赵武灵王在这片土地设置云中郡至今,已经跨越了2300多年的历史。历史风云变幻,云中酒依然浓香。

文章图片2

这是托克托县云中酒业民俗博物馆里展示的老物件。您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这些都是过去人们使用过的生活生产用品。时代变迁,很多的老物件已经不便于使用了,但带给人的是对那个年代深深的回忆。

文章图片3

五一假期,内蒙古风景画学会部分会员在赵福主席的带领下,走进托克托县,进行为期三天的写生采风活动。他们用手中的画笔,生动描绘了美丽而又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托克托,作品内容丰富生动,充满了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与画家一起感受云中古韵和现代风情。

文章图片4

又一次回到了故乡——托克托县黑城村,偌长的街道上看不到人,再没有儿时大街上的人来人往。这样的场景早已习惯,故乡就像一片孤独的叶子,长在中国的乡村里,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她、惦记她和思念她。极少的人会用心灵和眼睛触摸她,故乡,就在身旁,因为父母都健在,故乡就是家的代名词。

今天阳光灿烂,气温零上二十九摄氏度,已经有了初夏的味道。故乡是亲切的,置身在黑城的怀抱中,内心充满了一种温馨和踏实。

这是我18岁以前一直生活的地方。这还是一座明代修筑的城,名曰“镇虏卫”。如今城墙威仪在,防御已无痕。城墙已经年久失修,过去,祖祖辈辈在城墙下掘窑而居,曾经当年的大村庄,如今居住的人不及过去的五成。但故乡永远是心中的暖阳,照耀着每个在外打拼人的心房,不是力量胜似力量,不是爹娘胜似爹娘。

文章图片5

5月6日

托克托县美食,你吃过吗?麻糊糊素糕、托县酸饭酸米汤、扁豆菜饭、黑豆糊糊、托城汤糕、托城炖鱼等,来到托克托,一定要尝尝!

文章图片6

5月10日

今天在托克托县东胜卫文化旅游区城墙后头(酒厂大院西和北)拍摄的葡萄、水萝卜、火龙果、牛心菜和芋头等,这将来要规划成一个综合体项目,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园区内还种了洛川苹果、沈农2号、红枣、金银花等,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里就会成为托克托县乃至呼和浩特地区的一处集田园观光、文化旅游、风景采风写生的一处圣地和网红打卡地。

文章图片7

5月11日

今天回呼市路过托克托县古城镇,特别想进镇里看一下。因为这里曾经是2300年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修筑云中城设置云中郡的地方。历史的风云已经磨平了当年的城垣,问当地人城墙在哪里?回答是就有一个土圪塄。

镇里街道两边都按飞檐古建仿制,但没觉得这里就是一座承载云中文化的古城或者古镇。水泥路坑坑洼洼,车子一颠一簸。镇的西北边有一条公路,在公路上隐约可以看到城墙的痕迹。

历史不可重演,文化不一定能复制。2300年前那群天鹅选择飞往这里,一定有它们的缘由。恰巧被赵武灵王和他的部下看到,历史的厚重比城墙高,挖掘历史文化比挖城墙难。

经历2000多年的地方,除了土圪塄,留下的遗存很少,只能在古镇的飞檐仿制古建中尝试着寻找历史的气息,对于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来说,不关心云中郡的前世今生了。

文章图片8

5月13日

这是托克托县的旧医院,如今要打造一个集拓展训练、写生采风创作的一个基地。基地名字就叫:托克托县东胜卫古城写生采风创作基地,你看可以吗?邀请大学美术专业的师生来托克托写生,用画笔描绘托克托,宣传托克托,我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文章图片9

5月14日

在过去托克托县机械厂一个废弃的厂房内,一面墙上有两幅黑板报,这应该有点年头了吧!从画面上来看,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报头做的很好,当年厂子里面有能人!

文章图片10

这是现在云中酒业东胜卫文化旅游区里原来托县酒厂办公生产等用品的陈列展示,在一个墙角摆着个很大的红柳编的酒篓子,人们常比喻能喝酒的人是酒篓子。时代变迁,过去的物品一去不复返了,只能留给后来人去参观了解。

文章图片11

5月18日

今天的托克托县,迎来了一批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大学生。他们带着画具,背着行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计划在托克托县进行为期14天的户外写生教学活动。在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将拿起画笔,将所学和实践进一步相结合,描绘美丽的托克托,为宣传托克托起到积极的作用。

托克托县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赵武灵王,他在这片土地上修筑了云中城,并置云中郡,为托克托县文化底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领队老师赵福教授介绍,他已不是第一次来托克托县写生,在三十年前就不断走进托克托县,创作出了不下百幅作品,对托克托县并不陌生。每次来感受都不一样,他深深地被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乡情民风感染,每次来都有一种舍不得离开的感觉,这里的很多景物都能读出历史的厚重感和似曾相识的违和感。托克托县集黄河文化、古城文化、城墙文化、窑洞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一体,在这里创作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和历史对话 ,内心回荡着激动和喜悦的交响。

黄河水在这里一路向南奔腾,温热的大地已是一派生机勃勃。欢迎更多的画家走近托克托,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文章图片12

托县民中拉面,托县人大部分都吃过。它不同于兰州拉面,兰州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而托县民中拉面用托县特产的辣椒炝油,独特的汤料和味道更适合本土人津津有味地品尝。作为托县人,民中拉面是一代人的记忆,一碗民中拉面,勾起多少往事在心头。

文章图片13

5月19日

站在托克托县双河镇南街村的梁上,往西望大黑河尽收眼底,往东是东胜卫西城墙。鸿雁成双成对在城墙周围盘旋啼鸣,牧羊人悠闲地吆赶着羊群。古老的城墙垭口内外行人稀少,一群从呼市来的大学生们,坐在梁上顶着烈日在老师的带领下写生。

文章图片14

这是从呼市来的一批大二学生,在托克托县前街村的梁上写生的情景。他们都有着一份艺术的情怀,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多情的土地。这是托克托县第一次迎来这么多的学生实地写生,对托克托写生基地的挖掘和打造任重而道远,欢迎更多的大学院校师生来托克托县写生采风!

文章图片15

5月20日

托克托县双河镇南街村很多民房已经被政府征用,原来的住户已经搬进了楼房。原有的土坯房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已经彤塌。从这些旧房中,找回童年的记忆,乡愁就在熟悉的一草一木中,虽然无法再居住,但是长情永相伴!

文章图片16

我眼中的托克托(小诗)

风徐徐吹来

古城墙依然散发出

威仪的风采

“云中”不是徒有虚名

鸿雁成双成对

盘旋叫声欢迎客人来

用画笔描摹古城的现在

历史渗透其中

文化底蕴就是一块招牌

托克托县 我的家乡

用情用心用爱

为你记录我眼中的美

文章图片17

5月21日

昨天是520,我在托克托县旧城探访东胜卫故城,在南街村的西城墙下对面,西豁口南的梁下土壁上,发现了一堵“爱情墙”,过去很多人来这里刻下了爱情表白和姓名。虽然经过多少年风雨冲刷显得模糊,但刻的字迹仍可辨认。有“I love you”、“1314”、“我爱你”等字样。不知这些当年表白的年轻人是否最后喜结连理,衷心地祝福曾经相爱过的人们,回想起曾经的恋爱经历,心里依然会泛起对爱情的珍惜和对青春年华深深的怀念。

文章图片18

我对托县东胜卫故城的西门、北门和东门近几天去了至少三次,进行探访,在西城门处,城墙的土中混有大量瓦砾、砖头,据随行的贾子禄先生介绍,西城门是单护卫城,砖头瓦砾是秦砖汉瓦,以前应该有一处建筑,彤塌以后,直接在原来的基础上修筑了城墙。北城门和东城门都是双护卫城,显示了这两座城门的重要性,在防守上增强兵力,非常壮观。

西城门附近有一处烽火台,这是沿黄河一线烽火台的终端。东城门北400米有一处点将台。从北城门进来,可以看到西北方有一些断壁残垣,那是明代以前辽、金修筑的大荒城、小荒城。

东胜卫故城,修筑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周长近9公里。东胜卫故城是目前全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址。

文章图片19

这是托克托县旧城王俊良家,位于南街村紧挨梁头。前几天一批大学美术生从呼和浩特来到这里进行写生。这座简陋的小院成了他们写生的对象,著名画家赵福教授还在这里完成了两幅写生作品。

文章图片20

对家乡的热爱,不在于它的街道有多宽,它的楼房有多高,我的眼中,只有亲切和温暖,家乡托克托县是迷人的,因为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因为它紧傍黄河,有母亲河的滋润,它的魅力抑发不可小觑。巍巍古城墙,诉说着千年的岁月更迭,忠贞的鸿雁,吟唱着一首千年的赞歌,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怀古沉思,先民们的创造令后人景仰,我爱我的家乡——托克托县!

文章图片21

5月22日

这是托克托县旧城的一户人家。因为锁门,没有拍上院子的全貌。透过墙上的花砖孔隙,拍下了正房的一部分。小院很干净,进了大门有照壁。大门上的对联:富贵满堂接鸿福,吉祥如意庆新春。横批:财源广进。红色的大门上金字行书仿匾“紫气东来”,悬挂的彩色绸字:一帆风顺,一股喜气扑面而来。据说,这是一位领导曾经住过的家。

文章图片22

没来过托克托县的人,我建议一定要花上一点时间到东胜卫故城看看。高大威仪的城墙,承载了劳动人民的血汗辛劳和明王朝抵抗外族侵略的防御政策。

这片土地,自赵武灵王筑云中城,置云中郡,历经2300多年,昔日战火鼓角争鸣,如今早已不见了刀光剑影,但遗留下来的秦砖汉瓦铺垫了古云中的文化底蕴,黄河水流经托克托,滋润着这片多情的土地,鸿雁双飞正在见证着这片热土的繁荣。

文章图片23

5月23日

这就是鸿雁。鸿雁为一夫一妻制,象征忠贞、成双成对、钟情不渝,如有一方逝去,另一方绝不另寻他爱。鸟类尚有忠贞之志,人类何不守心克己洁身自好呢?

文章图片24

5月24日

这是托克托县神泉生态旅游景区。这个景区位于托克托县双河镇郝家窑村,紧傍黄河,对岸是库布齐沙漠。顾名思义,神泉的确有一眼四季都不干涸的泉水。往神泉东南不远,就是著名的距今6000年前的“海生不拉”古人类生活遗址。“海生不拉”是蒙语,译成汉语就是“神奇的泉水”。

神泉景区当初的样子我在十几年前去过,北边是一排平房,有大炕,接待客人用餐,院子中间就是垒起一个几十公分的池子,把那眼泉水围在其中,里面放的是随时用来炖的鱼,南面有个观音庙。好像再没有其他建筑物。当年托克托县人有招待就来这里,这里的“托县炖鱼”“托县炖豆腐”是主要特色。

过去了这么多年,一个江苏人来到托克托县投资,而且还把对面的沙漠进行了开发。这头是徽派园林建筑,亭台轩榭,虹桥湖水,对岸坐上缆车跨过黄河抵达,再乘上沙漠小火车,去看蒙古马术表演。神泉,一个令托克托人自豪的地方!

文章图片25

今天的风真大!快六月份了,天气反而冷得要穿棉裤。

树头摇摆,叶子抖成一团。新长出的枳芨草几乎匍匐在了地面,记得以前当地人有句俗话叫“干春期”,这个季节的呼和浩特地区就是刮风,把杨树毛毛都抖尽了,再下一场雨,就是北方真正的夏天了。

文章图片26

什么叫风餐露宿?我今天见了“风餐”,一群来神泉文化旅游景区写生的100多个孩子们,中午顾不上回驻地吃饭,驻地食堂给送来了盒饭,盒饭做的不错,很热乎,炒菜、馒头、米饭还有西红柿紫菜汤,孩子们在风地里用餐,我的心里有点酸酸的,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样,有点心疼啦!

文章图片27

5月25日

古城墙下,老屋已经没有人住了,它的主人必定是另迁新居,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房顶也风吹雨淋,无人整修,塌陷是必然的结局。

这些房屋是几代人的记忆,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环境的改善,这些房屋最终被遗弃,可能有时会出现在游子的乡愁里,那也是一种怀旧的心理罢了。

现在的年轻人无心去探究这些历经岁月侵蚀的老屋,也难以理解这里曾经是父辈生活过的地方。只有古城墙可以见证,这里也有过繁华,有过笑声,有过爱情,有过烟火人间……

文章图片28

今天托克托县的天空碧蓝如洗,洁白的云朵团结在一起,使人赏心悦目,天气相比昨天的大风寒意来了个逆转,昨天已经把棉裤拿出来准备穿了,今天热得能穿半袖衫。

我前几天写过一个标语:千年古云中,黄河儿女情。城墙威仪在,处处好风景。今天又在4A级神泉文化旅游景区和河口古镇拍了一些天空和景物照片,分享给您,希望您能喜欢!

文章图片29

以前去神泉景区没有去过东面,今天往东沿湖绕了一圈,原来东面还有一个动物园。梅花鹿、白孔雀、珍珠鸡、鸿雁、狐狸、羊驼等动物养的真不少。我对神泉又有了新的认识,可观赏的项目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一个景区,听说要向呼和浩特市第一个国家5A级景区迈进。祝愿早日打造成功!

文章图片30

从呼和浩特来到托克托县的一帮学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连续两天在神泉景区写生。景区给他们免了门票,他们可以自由地在景区内选择合适的场景写生。中午也不休息,吃了写生基地给送来的便饭后,继续画画,相信这次孩子们一定会画出更多自己满意的作品来。

文章图片31

这是在托克托县神泉景区拍到的树花,不知这是什么树?一个开得通红如火,一个开得紫气东来,仿佛在欢迎每一位游客。有知道树名的朋友,请告诉一下我,谢谢!

文章图片32

托克托县黄河畔的河口古镇,是当年著名的水旱码头听当地一位姓杨的大爷说,这里最繁荣的时候人数曾经达到4万人。元代蒙古汗国时期,元军多次南下中原,直达成都,昆明、大理等地,均从这里渡过黄河。乔家大院乔致庸爷爷乔贵发当年背井离乡,坐船也是从这里上岸,去了包头,开创了一番基业。

我是第一次来河口古镇,怀着崇敬的心情,想探访一下这里的古迹,终于看到了龙王庙后面的两根铸铁蟠龙旗杆。同治元年,晋商贾子萤又联合附近几家商号,从太原请来工匠,在龙王庙前铸造了两根三丈六尺高的铁旗杆。旗杆造型奇特,做工精细,每根旗杆的中段各铸有蟠龙一条,上面镂空的斗方四面铸有八条小龙,蟠龙下面铸有联文,曰,“海晏河清威灵著绩,风调雨顺亿兆蒙体”以此颂扬“黄河龙王”的功德。200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除了铸铁蟠龙旗杆,没有其他古迹可寻。昔日的繁华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听说要重建“河口古镇”,那也是狗尾续貂了。

文章图片33

5月26日

今天,从呼市来的一批大学美术生走进托克托县黑城村进行写生。黑城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名曰“镇虏卫”,与托克托县东胜卫齐名,由于使用时间不长而废弃,故称“黑城”。

如今城墙威仪在,古迹已无痕。城墙已经年久失修,过去,从山西迁居至此的先民在城墙下掘窑而居,一住几个世纪。

内蒙古很多知名画家都来此写过生,而今又迎来了这批画画的孩子们,希望用他们青春的笔触描绘这座古城的风貌,留住历史的记忆,从他们的作品中搜寻到文化的气息。

这里曾经是一座古城,是明代洪武年间为了抵御长城外的外族侵扰,在全国建了329座卫城。托克托县黑城镇虏卫就是其中的一座。

岁月悠悠,古老的城墙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威仪,城墙下的窑洞住的人越来越少,但历史的痕迹依然在,荣幸的是,在这座城建城有史以来,第一次迎来了一批大学生来到这里写生,古老的城墙走进了这帮学美术孩子们的视野,他们用画笔记录下了它的沧桑和独特的风貌。

文章图片34

5月27日

一个古老的村落,平时长长的街道看不到几个人。

忽然来了一群从呼和浩特来此写生的大学生们,使这里一下子充满了蓬勃朝气,热闹的气息充满了街巷。

这里的很多窑洞都废弃了,但对我来说,废弃不了的是对这片故土的思恋和情怀。

文章图片35

这个地方叫黑城,位于内蒙古托克托县。

一个古老的村落,平时长长的街道看不到几个人。

忽然来了一群从呼和浩特来此写生的大学生们,使这里一下子充满了蓬勃朝气,热闹的气息充满了街巷。

这里的很多窑洞都废弃了,但对我来说,废弃不了的是对这片故土的思恋和情怀。

这个地方叫黑城,位于内蒙古托克托县。

文章图片36

今天是四月初九,从托县出发继续带领学生到黑城写生。结果在路上遇到了三回送葬的情景。听说,见棺是好事,升官发财,升官咱就不指望了,就想多发点财。

第一回是在托县县城,第二回在新营子镇里,第三回是在黑城村里。过去,黑城打发死人是在下午,中午亲戚众人坐完席才开始起棺。

可这家选在了上午,我一问乡亲们,原来今天天气有点阴,怕下雨,就定在上午安葬。长长的送葬车队,最后一辆大车拉的是花圈所有纸货,还跟着一辆挖掘机,现在埋死人连锹头也不用了,直接用挖掘机完成填土,实在是越来越机械化了。

死者生前是一位阴阳,入土为安。从城里来的孩子们也见识了一下当地殡葬风俗,鼓匠挣了一笔好钱,做纸货的挣了一笔好钱,提供宴席服务的也挣了一笔好钱。

有人说,人生三顿糕,第一顿满月糕,第二顿结婚糕,第三顿发丧糕。不要为难自己,高高兴兴活着吧!

文章图片37

学习美术专业,离不开写生画画。今天,来自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系的学生又来到托克托县黑城村,大热天孩子们中午也没地方休息,每天要完成两张写生作业。古老的城墙以一种别具风格的特色吸引着更多画家、美术院校师生来这里写生,几年下来,足够办一次画展了。

文章图片38

今天从黑城开车出发,经过黑水泉,往东路过半滩、乃同,寻找目的地“三窑一圐圙”,即李顶窑、刘宽窑、细合窑和圐圙图四个地方,我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去过这四个地方,前几年,画家赵福他们去写过生,反映风景不错,我决定实地做一次探访。

经过乃同村,看到村东盖了一片新房,这就是把“三窑一圐圙”居民迁出来盖的新村。那几个村的村民来在新村居住,但还要回原来的地方种地。

一路全是水泥路,过了乃同,上坡下坡多,渐渐进入托县老百姓说的“东山上”。只见路两边不远处沟壑纵横,地貌和川底平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于画画的人来说,也是可以出几张作品的。

进入李顶窑村,树木葱茏,看上去很有生气。正好遇到一位放牛的大哥,一问,原来这个村里现在住的仅仅五、六家人家。破房烂窗,时过境迁,人们搬入了新居,这里成了人们共性的记忆——乡愁是最真情的告白,以后也很少有人回来了。

文章图片39

5月28日

母校,你毕业了再回去过吗

这是我上中学的母校,今天回村正好路过,我停下车进校园转了一圈。

校园内的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已是面目全非。教室的玻璃几乎全部破碎,房顶上成了鸟窝,教室门前的榆树也长下一人多高,校园内砖头遍地,杂草丛生,教室内还养过羊,除了鸟粪还有遍地的羊粪蛋子。狭长的黑板孤零零地贴在墙上,上面可是有多少老师板书过,我也在当年给一黑板一黑板抄试卷题,我在上面抄,同学们在下面和我一起写。只是时过境迁,恍若隔世。

这就是我的少年时代学习过的地方,走进老师办公室一看,窄窄的房间里当年摆着老师的办公桌,现在空空如也,而且有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

在学校校园过道的两面教室外墙上,我当年还给出过板报。一切只能在记忆里寻找,那时同学们课间嬉笑打闹,课堂上书声琅琅,所有的学生时代的记忆涌上心头。

如今破败的校园,我看到依然亲切。只是,再也回不到那个少年时代了。

文章图片40

5月29日

这是傍晚的云中郡文化主题公园和东胜文化广场。即将华灯初上的时刻,有两个男孩在公园的砖地上踢足球,这里是托克托县的西边,行人比较少。看赵武灵王的雕像和广场上矗立的战车,可以想象当年在古云中的土地上有过征战疆土金戈铁马,有过烽烟四起互相拼杀。如今,这里成为托克托人们休闲的去所,非常不错。

文章图片41

站在托克托县旧城南梁上往下看,好景尽收眼底。

文章图片42

在托克托县旧城南梁下面的一道沟里,拍的一组照片,沟上面有一帮孩子在写生。

文章图片43

这是我今天在托县旧城南梁上拍的一组照片,和网友们分享。欢迎美术院校的师生来这里写生!

文章图片44

从呼和浩特来到托克托县写生的一帮大学美术生,今天在托克托县旧城南梁上写生。这帮学生来到托克托县已有12天,后天他们就启程回学校了。在这十几天当中,他们先后去了托县旧城南街村的东胜卫故城梁上、神泉风景区、黑城镇虏卫、托克托县南梁等地方写生,用他们艺术的笔触,描绘了多彩美丽的托克托,为宣传托克托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文章图片45

5月30日

这是我今天上午在托克托县云中酒业的东胜卫文化旅游区内民俗馆拍的一组窗花。小时候,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糊窗户,贴窗花。用现代的话来讲,窗花也是一种手绘作品,有不同的图案,粘贴在窗户中间,增添了过年喜庆的气氛。

文章图片46

今天,从呼和浩特来到托克托县写生的一帮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了学生课程。上午组织他们在东胜卫文化旅游区参观研学,贾子禄董事长亲自给他们讲述了托克托县的人文历史和酒厂的发展史,并带领学生们参观了民俗馆、东胜卫城墙和酒窖,使这批美术生在写生之余,得到了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

文章图片47

一帮从呼和浩特来到托克托县写生的大学美术生们,圆满结束了教学计划。今天晚上在云中酒业宴会厅自己动手包饺子吃,甭提多快乐啦!

文章图片48

画家赵福笔下的托克托县黑城村

黑城有城墙,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初名“镇虏卫”。城墙下现还住着居民,这种掘窑而居的生活方式已经延续了几百年。城墙和窑洞形成的独特组合在托克托icon境内绝无仅有。近些年,吸引了大批画家和学生来这里写生。其中就有赵福。

赵福作为内蒙古知名画家,来过黑城多次。对这里的风景有一种独特的情怀。在他笔下的黑城,既有岁月的沧桑,又有亲切的感觉,让人对那城那人有了更多的想象。

文章图片49

5月31日

今天早上,从呼和浩特来到托克托县写生的大学美术生们,圆满结束了写生教学计划,启程回呼。在短短的14天里,孩子们认真写生,在黄河岸边的大自然中发现美,挖掘美,描绘美。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十几天里,加深了感情。对孩子们的离开,有点不舍。希望孩子们有机会再来托克托县,将来画出更好的作品。

6月1日

这是我上初中的母校,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2000年以后随着撤乡并镇乡中学关闭而废弃。

校园内的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已是面目全非。校园内杂草丛生,教室前后窗户的玻璃几乎全部破碎,房顶上成了鸟窝。教室内还养过羊,除了鸟粪还有遍地的羊粪蛋子。狭长的黑板孤零零地贴在墙上,上面可是有多少老师板书过,我也在当年给一黑板一黑板抄试卷题,我在上面抄,同学们在下面和我一起写。只是时过境迁,恍若隔世。

这就是我的少年时代学习过的地方,走进老师办公室一看,窄窄的房间里当年摆着老师的办公桌,现在空空如也,而且有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

在学校校园过道的两面教室外墙上,我当年还给出过板报。一切只能在记忆里寻找,那时同学们课间嬉笑打闹,课堂上书声琅琅,所有的学生时代的记忆涌上心头。

如今破败的校园,我看到依然亲切。只是,再也回不到那个少年时代了。

文章图片50

6月13日

五月下旬,我在托克托县民族中学附近吃过一次云中拉面,发了头条,很多网友参与评论。有一位网友,让我有时间再去民中对面的云大汤糕尝尝,我记在了心里。今天有机会来到托克托县,特意去云大汤糕吃了一次。两个人要了两碗托县粉汤、五个油炸糕、一盘凉菜,外加一瓶啤酒,共花销33元。托县粉汤,是托克托县的特色美食,也是被列入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确实好吃,不虚此行。

文章图片51

托克托县郝家窑,被称为黄河岸边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下午来到这里,景区还没有开放。骄阳似火,谁都怕热。这里有一处观光台,可以俯瞰黄河风光。我下次也想来体验一下。

文章图片52

6月24日

这是托克托县一个叫蒲滩拐的地方。2300年前,赵武灵王在托克托县古城村设置云中郡,下设11县,这里是其中一县,取名阳寿县。来到这里,葡萄架前,黄河岸边,清风徐徐,视野辽阔。平添了几分凉爽和惬意。

文章图片53

路过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文章图片54

路过托克托县一个叫什拉乌素壕的村庄。这个村子里有一座天主教堂,过去非常有名。据说,鸦片战争后,有意大利、比利时神父来此传教。并栽下一棵枫树,至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在村子里遇到一位老奶奶,已经92岁高龄,耳不聋,眼不花。听她介绍了关于教堂的一些事情。

文章图片55

端午假期,专程去了一趟托克托县古城镇古城村,这就是2300年前赵武灵王修筑的云中城,后设置云中郡。我登上了南城墙,岁月更迭,风雨侵刷,城墙已经不高了。但它的历史文化已经深深植入了托克托县这片土地。

文章图片56

6月25日

托克托县古城镇古城村,是当年云中郡所在地。这个镇政府所在地,街道坑坑洼洼,破烂不堪。街两边的仿古建筑,大都关着门。改成了卖农机卖种子,俨然没有了2300年前云中城的气派恢宏。

画家赵福专程来这里写生创作了一幅画,这大概是这座古城几千年来迎来的第一位画家吧。

文章图片57

在这个遗址上,属于干旱地带,长着很多柠条。村民的墓地也很多。我和朋友转了一圈,看不到一丝古人类生活的遗迹。倒是在现场捡到了一些古代的陶片,还捡到了一块古代的陶,这应该是一个带耳的陶罐,如果是一个完整的,那就有价值了。

文章图片58

在托克托县燕山营境内,有一个叫毛不拉的扬水站,位于村庄毛不拉附近。毛不拉是蒙语,汉译为水质不好的泉水。这里把黄河水经过第四次提水,到达最高处,然后给低处的农田灌溉。听着机器巨大的隆隆声,想象着黄河水的一泻奔腾,使人立刻浑身有了干劲。

黄河水像母亲一样滋润了托克托的土地,也哺育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黄河儿女!

文章图片59

6月26日

托克托县有一个酒庄叫瑞沃酒庄,紧挨着毛不拉扬水站,驻地章盖营村。瑞沃酒庄地处北纬四十度,在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纬度区内,其独特的“湖积台地”沙壤土地和黄河河谷小气候为葡萄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托克托县葡萄种植历史已有300多年,是全国著名的葡萄产区,这里降雨量少无霜期长,日照和积温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种植高品质葡萄的理想区域。

这里是呼包鄂地区首家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酒庄。

文章图片60

#暑期创作大赛##打卡一夏##夏日生活打卡季##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