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味地黄丸的家族成员:知柏地黄丸、归芍地黄丸 (方剂之:补益类)

 简单医行 2023-06-27 发布于云南

传播中医,人人自医

用药如用兵,

排兵布阵,运筹帷幄......

之前我们了解了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肝肾之阴、肝肾之精的,是补阴类,想要提升男性功能的朋友们,千万别用错了!后面我们会分享一系列温补肾阳的方药,可以进行辩证后作为参考。

那么,如果肝肾阴虚到了一定的程度,虚火上炎的症状就会比较突出,出现了咽痛、牙痛等,虚火扰动精室、膀胱的症状也比较突出,出现了血淋尿痛、遗精梦泄等,这个时候在滋补肝肾的同时,就要加大清火的力度,急则治其标。


知柏地黄丸简历:

出自明代医家吴昆《医方考》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症状: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

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 知母、黄柏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黄柏和知母两味药。

黄柏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能去下焦湿热、清虚火;  

知母苦寒,能清实热也能清虚热,柔润还能滋阴。上清热润肺,下滋润肾阴。

这里我们来理解一下热的特点,有助于进行准确的辩证:

实热的特点为:全身性发热、会出现高热、持续性燥热、面红耳赤、持续性出汗、舌红苔黄;

虚热的特点为:低热、五心烦热(心口加手脚心共五心),阵发性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

在上述症状中,头目昏眩、耳鸣耳聋、五心烦热、腰膝酸痛、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等,都是六味地黄丸所具备的症状,而虚火牙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这几个则更体现了知柏地黄丸的症状。

所以,如果你的症状偏于虚,热象不明显,那么六味地黄丸就合适;如果有比较明显的虚火上炎症状,那么,知柏地黄丸就是合适的。

清火类药物,中病即止,不建议长期服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一位家族成员:



归芍地黄丸简历:

出自: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功效: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滋阴养血,柔肝补肾

主治肝肾两虚,阴虚血少

症状:头晕目眩,耳呜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脉沉细,弱。

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 当归、白芍

中成药:归芍地黄丸



方由六味地黄丸加当归、白芍变化而来,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增强了滋阴养血的作用。当归、白芍补血活血,养血柔肝。

很显然,归芍地黄丸的适应症,一定是以肝血亏虚为突出表现的,这也是归芍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最大的区别点:六味地黄丸偏于肾阴虚,归芍地黄丸偏于肝血虚。

肝血亏虚,最容易体现在妇女的月经不调方面,经血来源匮乏,会导致闭经,或经量减少,或周期延后。有的人则体现在经期结束后,由于血海更加空虚,头晕、潮热、肝火旺等肝肾阴虚的症状更加明显。

因此此方经常用于调理妇科,本身当归和白芍,也是补血第一方“四物汤”中的两员大将,就是负责补血活血养血的。

如果女性朋友辩证准确,确实为肝肾阴虚,并且月经问题符合以上所述,则可以尝试一下归芍地黄丸。

还有就是针对足跟疼痛,归芍地黄丸的效果可能要优于六味地黄丸。

足跟痛多发于老年人,足少阴肾经走足后跟,肾虚了足后跟就会酸痛无力;而肝藏血,肝虚后,四肢供血不足,脚部的血液就会亏虚,也会出现酸痛。老年人要治疗足跟痛,最好还是要增强补肝血的力度,才能见效快。

 

总之,归芍地黄丸就像是六味地黄丸的加强版,或者说改良版,它既具备了六味地黄丸的所有功效,又增强了补肝血的功效,还没有啥违和感,因为六味地黄丸本来就是肝肾同补的。

所以,如果你辩证准确,确定为肝肾阴虚证,吃了一段时间六味地黄丸好像效果不明显的话,就试试归芍地黄丸吧,尤其是女性朋友!女人以肝为先天,经带胎产损耗了女人大量的气血,补血是女人一辈子的工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