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的溧阳沧屿园,其实只是借用了附近一个园林圣地的名字而已

 景探老高 2023-06-27 发布于西藏
城墙边的沧屿园
怪石排列,幽洞深邃
楼台曲榭,各有韵姿
奇花异草,幽香繁茂
每逢转弯,水绕而流
……
——明.汤宾尹《沧屿园记》

因为工作原因,景探老高只要在一个城市暂居一段时间,都会去逛一下当地的市政公园——不管是新建的现代设计风格还是有着几百上千年历史传统园林。像苏州扬州的留园、个园、拙政园等,那更是所有学习研究中国传统造园技法恰饭人必去的膜拜之地。

到溧阳两个多月,老高在步量溧阳老城的同时,还特别留意了遍布溧阳城里城外的大大小小各类公园。

这些公园有利用自然山水建设的,如燕山公园、燕湖公园;有的是利用旧城拆迁后进行绿化美化的社区公园(现在不知谁取了个名字叫“口袋公园”);还有像高静园这类有着一定年代的中国传统园林(不管造园的水平如何,反正人家有那个资历、是那个风格嘛)。

前两天,老高在步量拍摄团城北边的城市风貌时,在凤凰路与昆仑南路的交汇处,发现一个市政公园,打开手机地图上一查,原来是“沧屿园”。

从这个公园的规划设计风格来看,是一个上世纪末的普通市政公园风格。公园内除了常规的植物、小亭、小桥外,没什么特色。公园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水池,从水池边的不锈钢栏扶手来看,应该是个游泳池。在当时一个小县城有这么一个水上游乐项目,可以想象当年这个公园还是人气很旺的。

从现状来看,这个公园就相当于一个供周边市民饭后散步的社区公园,但这个公园的名字很有文化底蕴。说实话,我感觉溧阳虽然是个小县城,但它的路、桥、公园等市政设施的命名都十分儒雅,显得文化氛围浓厚,不像一些现代都市感十足的城市,地名要么土气,要么崇洋媚外取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洋名字。

本以为这个“沧屿园”就这么回事了,没想到我上网一查,这个沧屿园的来历还不简单呢!

原来,沧屿园又名谢公渰,也称荷花塘。据明清溧阳县志记载,早在公元480年前后,南北朝齐国曾任宣城太守的诗人谢眺就在团城外的北边(现溧城荷花新村)挖呀挖呀挖,挖了一个水池种上莲藕,因为是文人嘛,就雅称为洗墨池。

宋代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曾任镇江府推官的邑人汤德俊进士,在洗墨池处建造了研池堂和研渎桥,正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园林。

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96年),南京刑科给事中邑人史后进士,建立沧屿园,园中建有红香亭,用来供奉孟郊的诗石。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溧阳的相关史料都有不少关于沧屿园扩建改建的记载以及文人墨客对沧屿园的描述。

五代显德年间(公元951年)进士卢多逊作诗《沧屿园谢公洗墨池》:“园柳鸣禽春色深,江山可待谢公吟。砚池香墨今余几?欲与君家写四箴”。

明代嘉靖进士工部郞中邑人狄冲在他的《红香亭记》道:明正德辛末年秋,溧阳原来的县城(旧县村)沦为废墟,城中的唐兴寺已倾塌,寺内蔷薇亭中孟郊诗碑,靠在墙边,这是宋时溧阳县令李亘父子所立,诗碑残缺剥蚀。于是将石碑运来,正好知山先生城北建园林,又为诗碑筑了亭,题名“红香亭”。

从明代万历年间的汤宾尹在《沧屿园记》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沧屿园是一个造园工艺水平很高的典型中国传统园林:城墙边的沧屿园,怪石排列,幽洞深邃,楼台曲榭,各有韵姿,奇花异草,幽香繁茂,每逢转弯,水绕而流,真是风景迷人……

同时期的皇甫汸也赞道:“名园十亩与城邻,日夕风烟逐眺新。山学翠屏开作画,水从金谷泻成春……”

清代顺治状元邑人马世俊在晓园记中说:“溧阳园林胜地,城里的是史氏沧屿园最好,在观渎的遗址上筑成,又有孟郊的诗碑在里面,称平陵古迹。”

溧阳沧屿园,这个最早的荷花池、洗墨池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几度扩建,几度荒芜,1940年前后彻底被毁(为啥被毁?没有规划保护的私搭乱建城市扩容呗)。

直到上世纪末,随着溧阳城市扩容的规划、建设,1996年在凤凰路与昆仑南路交叉口新建了目前这个市政公园。在公园命名时,就借用了南边400米处原“沧屿园”的名头,也算是异地重建嘛——虽然这两个公园在风格和内涵上完全不同。目前看到的现状是2005年进行又一次改建后的结果。

不管是旅游还是休闲,
我们不能只看那些风花雪月的过眼云烟,
我们更要了解那些花前月下背后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