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而后能安

 旮旯二爷 2023-06-28 发布于青海

APP内阅读

国学经典<第19篇>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020-07-29 19:54

关注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出处: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大学》,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二、释义:
“静”是静心镇静。“安”是所处而安。“虑”是思虑周祥。“得”是有所收获。原文的意思,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所处;心安所处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三、赏析:
这句话,记录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运行过程:知—止—定—静—安—虑—得。
四、劝诫:
“静”的反面是焦虑,“安”的反面是躁动。古人常说“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人的浮躁,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状态,实际上是其为人做事的一种外在表现,如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所以,人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职业的道德,才能静心思考,冷静处世。五、个人理解:
这句话,同样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能让闲思杂念停下是“定”的状态,但能够继续保持住,这才是“静”的状态。以“静”的状态去面对外界事物,才能做到“安”。真正能够做到“安”的人,条件艰苦能够自得其乐,环境优越也不沉迷享乐。心安则“虑”更是一种本能的思考,是思考思维方式的通透。“得”是整个修身修心的结果,只有前面的功夫到家,才能虑有所得。
【我是“余家百态”,分享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经历与感悟,所见所得、所思所想,与君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