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年李银桥在采访中,披露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再不讲就没机会了

 海曲上人 2023-06-28 发布于山东

前言

晚年间,毛主席的警卫员李银桥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曾经揭露了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而且评价的内容都为赞赏之言,让人无法忘怀。

当记者问道:“为何到现在您才将这件事讲出来呢?”

李银桥微笑着说道:“我现在老了,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待,因此这些话再不讲,以后就没机会再讲出来。”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评价粟裕的?粟裕做了哪些革命贡献,能够受到毛主席如此评价?

文章图片1

粟裕

毛主席慧眼识英雄

在众多开国大将之中,与毛泽东有过渊源的人很多,而与他交情最深的却是粟裕,因为他们不仅是老乡,而且还是曾经一起打过仗的“战友”。

粟裕在革命道路上,算是大器晚成型将领,在他刚认识毛泽东的时候,他的身份才只是红四方面军的连长。

当时他接到的命令是保卫毛泽东。由于这次任务较为特殊,因此他根本不敢有任何的疏忽怠慢,时刻防备着敌军的来袭。

虽然他的这种做法较为古板,经常惹的毛泽东发脾气,但他的细致周到对方也看在眼里,并给予了极为中肯的评价。

文章图片2

粟裕与毛泽东

粟裕在为人谦虚低调,还乐于助人,不管是开会还是战友生病的时候,他都会出现在大家身边,给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很多人都比较喜欢他。

他的这些举动,让毛泽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1930年底,粟裕的职位才有所提升,成为了红六十四师的师长,受毛泽东与朱德直接指挥管理。

此后,粟裕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不仅他在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作战经验,并且还经常在战斗决策时,献上“锦囊妙计”帮助大军躲避危险。

可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错听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使得我军迫不得已之下,只能被迫开始长征,而粟裕则被安排在后方,阻击敌人的进攻,给大部队提供更多撤退的机会。

文章图片3

粟裕

在战斗中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苦苦支撑,经过多日来的连续作战,这才逃脱了敌人的围堵。

而毛主席与粟裕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与他断了联系。由于这次战斗过于惨烈,很多人都认为他可能牺牲在那场战斗之中。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虽然为他的“牺牲”感到痛心,但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是常见之事,因此毛泽东只能将他的名字放入第一列,与李大钊烈士的名字并列成行。

直到7个月后,周子昆在报告前线战况时,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粟裕并未牺牲,反而一直在南边打游击。

文章图片4

游击战

毛泽东听到消息后,心里别提有多欣喜,又听到他一直活跃在战斗前线,立下了很多战功时,他的心里更是兴奋地无以复加。

1945年6月,粟裕接连三次拿下天目山大捷,这次战斗不仅让他报了之前的一箭之仇,并且还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刮目相看。

1946年7月,国民党发动十五个旅的兵力,近十二万多人朝江中地区进发,而当时华中野战军兵力仅有三万余人,要想取得这次胜利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粟裕却带领三万余人利用大踏步进退的方案,将所有兵力集中到一处,准备将敌人的主力一个个攻破。

文章图片5

粟裕

经过几十天的昼夜战斗,粟裕带领队伍连续战斗七场战役,而且每次战役都取得了胜利,最终歼灭敌人共计5.3万多人。

周恩来曾这样评价过他:“粟裕将来肯定是统领四五十万军队的将帅之才。”

全面内战爆发期间,粟裕在作战指挥上更是勇猛,并且每次参与的战斗都是以胜利告终,正是这种战绩,让毛泽东彻底安下心来。

文章图片6

粟裕

豫东战役中,毛泽东的放权举动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阜平县城南庄举办的会议。会议中明确指出,让粟裕的三个纵队推迟过江时间,并为他安排了一项艰巨任务。

这项任务中:“一、粟裕要歼灭五军;二、他作为此战役的全权指挥官,要指挥许世友及谭震林在津浦线上实施配合战斗。”

粟裕接到任务后,就开始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首先他将视线放在中原战场的局势上,并根据当地的地图寻找有利于我军的战场。

而国民党军早已派遣众多兵力,将多处重要城市和交通线路全部阻拦、防守。

文章图片7

国民党军

根据这一情报,粟裕对作战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于我军兵力分布并不集中,想要尽快支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他们只能实施背水作战。

论地形来说,我军的优势也很不好,因此想要拿下第五军的可能性很低。

当战局面临困境之际,开封守军传来情报,给他们带来巨大转机,那就是开封敌军驻守兵力薄弱,因此他们决定先从最为薄弱的开封打起,然后在歼灭后方赶来的援军。

由于这次任务是夏季作战,并且动员会还是由朱德总司令主持,因此对作战不利的话题根本无法上交。

为了让战斗顺利完成,他只能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方案列为第二方案,等到战场上查看局势后再作决定。

5月23日,粟裕再次对作战方案进行部署,最终确定进行南北夹击的方式拿下鲁西南地区,若是到时候不符合这项作战条件,他们会实施“先打开封,后歼援敌”这个方案。

文章图片8

粟裕对作战方案进行部署

幸好当时粟裕做了两手准备,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战斗即将打响之际,蒋介石将所有兵力都集中到了鲁西南地区,再加上地形的原因,他们若是按照第一套方案实行,很有可能一败涂地。

为了减少战争带来的损失,他最终放弃了直接攻打鲁西南地区的方案,而是采用“先打开封,后歼援敌”方式,攻击敌方最薄弱地带。

6月16日,粟裕将该方案上报中央军委,上级回复道:“同意了你的部署方案。”并且还特别加上了一句:“在紧急情况之下,不需要上报,自行处置即可。”

有了这个“尚方宝剑”,粟裕再也没有犹豫,直接下令按照“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方案攻打敌军,很快他们就取得了豫东战役的第一阶段胜利,也成为了整个战役的重要转折点。

文章图片9

豫东战役

淮海战役中,毛泽东的再次授权

济南战役爆发之际,粟裕向中央提出发兵淮海的建议,也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淮海战役。

由于此事太过重要,需要谨慎考虑才能做出决定,因此中央军委进行了紧急商谈,来决定是否采用这个方案。

经过中央军委的反复讨论,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并且要求粟裕尽快完成战前准备工作,快速出发赶赴战斗第一线。

接到命令后,粟裕立刻集结兵力,并在1948年10月23日时,同谭震林、张震等人一同发兵淮海。

当他们到达海州后,就开始对地形与敌军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部署,决定首先将驻扎在当地的黄伯韬兵团歼灭,随后再解决冯志安等其他地区的兵力,最后南下朝着长江地区进发。

文章图片10

粟裕对地形与敌军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部署

有了基本的作战部署,他们就开始密切观察着战场的动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作战方案,以免出现任何偏差,造成伤亡惨重的局面。

10月28日当天,他们向中央军委及刘伯承、陈毅等人汇报了相关的作战计划,并强调这场战役,他们会采用声东击西的方式,向敌军发起攻击。

在中央军委及刘伯承等人的激烈讨论下,他们同意了粟裕的方案,并要求他最好在晚上实施行动。

得到上级的命令,粟裕决定在11月8日晚上,正式发动淮海战役。

而蒋介石集团面对我军的袭击,紧急召开会议策划了“徐蚌会战”。他们决定在这次会战中放弃海州及连云港,将主要兵力放在稳固徐州上。

敌军的战略部署完没多久,我军就得到了准确消息,因此原定的11月8日,直接要求提前两天进行。

文章图片11

淮海战役

而粟裕将这个结果上报中央军委时,毛泽东下令:同意他的这次调整计划,若是没有重大战略变化就不需要时刻上报,只要到时候将战况和意见每隔一两天上报过来即可。

看到这份回报,粟裕不在做任何犹豫,抓紧时间安排后面的作战行动。

经过两天的战斗,我军彻底打乱了蒋介石集团的部署,为后面的战斗创造良好的作战契机。

并且还成功指导何基沣与张克侠起义,导致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很快得到胜利,并奠定淮海战役最终的胜利。

文章图片12

淮海战役

经过多日连续战斗,他们成功将蒋介石的防御体系打断,导致他们不得不由进攻改为完全防御。

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在众人面前曾经这样夸赞过粟裕:“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可是位国家立下了第一功呀!”

随后又在1961年,毛主席在接待蒙哥马利元帅时,也曾当着对方面夸赞过粟裕:“您在英国被誉为战场上的精英人物,但在我国也有一个同您般'战神’存在,他就是粟裕,不仅最会带兵打仗,就连淮海战役都是有他指挥的。”

文章图片13

毛主席接待蒙哥马利

粟裕“三让”的故事

在粟裕的一生中,曾经三次让位上级给予的任命,而他的这个举动成为众多人民口中的“美谈”。

第一次发生在1945年10月,当党中央准备将华中军区司令员一职交由粟裕担任时,他当时表现得并非是欣喜若狂,而是直接一通电报发给中央,要求他们撤销这个任命。

并且他认为张鼎丞很多方面都比自己优秀,非常适合担任司令员一职,所以才申请中央撤销对他的任命。

最终,中央尊重他的选择,重新对其进行安排。

1948年5月,陈毅被调往中原野战军工作,而中央决定让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可是他又再次拒绝中央决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

文章图片14

粟裕与陈毅

他觉得陈毅更适合担任华野领导干部,迫不得已之下,中央再次撤销对他的任命,决定让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由于陈毅还有工作在身,无法准时到达华东野战军报道,因此只能交由粟裕代理此职位,等对方到任后在回到原岗位。

1955年,我军开始正视实施军衔制,当中央提到对粟裕的军衔任命时,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最终,毛泽东参考他的革命资历、威望及战功,决定授予他元帅军衔。

可当粟裕得知消息后,立刻打电话拒绝了毛主席的“好意”,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没有他们看见的那般好,根本承担不起如此大的责任,因此要求毛主席撤掉对他的元帅任命,一个简单的大将军衔他就很满意。

文章图片15

粟裕

毛主席听后对他赞赏有加,并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而当时毛主席的警卫员李银桥也在场,清楚地听到了主席对他的点评。

为了解决粟裕的任命问题,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了很长时间,毛主席仍旧认为元帅军衔最适合他。

就解放战争来说,粟裕就已经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就连蒋介石手下的几位知名将领,听到他的名字后都觉得害怕,更别说别人了。

最后,周总理、朱总及刘少奇也相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对粟裕三次辞帅纷纷做出自己的点评。

文章图片16

粟裕

后来,周总理决定尊重粟裕的选择,授予他大将军衔,而毛主席认为光授予大将军衔还不妥,第一大将的身份才是最适合他的。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笑着称赞粟裕道:“粟裕不仅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将级人物,也是人民群众不可多得的好儿子!”

多年以后,李银桥想到了很多以前的事情,而令他最难忘记的是,毛主席多次对粟裕表示好评,尤其是最后一次赞赏的话语,更是让他记忆犹新。

在他晚年之际,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决定将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公布出来,让大家都能知道主席对他的“重视”。

文章图片17

李银桥

结语

粟裕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但却从未邀过任何,而是坚守自己的底线,始终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虽然他只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但他为国家及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大将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他是值得我们尊重敬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