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包装新规落地还有65天,茶叶包装到底要怎么改?

 岩茶教室 2023-06-28 发布于福建

最近我的茶人朋友们集体迷上了数学,走到哪个厂都会问一个问题,“来你看看这个算式怎么解,算的会不会和我一样?”让我一瞬间仿佛回到高考考场。

这个公式是《GB 23350-2021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的新国家标准里的达标计算公式。说实话,公式本身并不难。我随便截图一个今年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你看看,是不是难多了。

▲2023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数学选择题

但是国标可不是简单的数学题,这里的难度差异大概相当于驾考的侧方停车和北京胡同里侧方停车的差别那么大。

接下来Y老师就为你逐条解读本次的《GB 23350-2021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的新国标

-Y解说-

新国标到底是干什么的?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的国标,早在2009年,国家就出台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国家标准,这一次发布的2021版的新国标只是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做了优化和调整,更改以及添加了文件内一批相关术语的定义,更改了基本要求与限量要求,增加了检测、判定规则、不同商品的必要空间系数以及包装空隙率的计算方法

▲国标文件基本情况

这个国标出台的核心目的,就是环保对于顶级茶的真正的消费者来说,过度包装的消费体验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岩茶教室&白茶教室作为深耕岩茶和白茶两个品类的垂直自媒体,我们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一个理念叫做“去包装化”,岩茶教室的所有分享的产品,我们都采用最简单的纸盒包装分享。不仅仅为了环保,也是不希望浮夸的包装影响真正的茶友对一泡好茶的判断。

▲岩茶教室产品所采用的环保纸盒包装

-Y解说-

什么样的标准算过度包装?

总的来说,不符合国标的包装都算过度包装。我自作主张替大家总结一下,合格的包装有三个要求:

1.不能太贵

2.不能太多层

3.不能太大

▲国标第四章,关于包装的部分要求

先说贵。包装的总成本不能超过销售价格的20%,这一点对于大部分的福建高端茶叶来说,都没有问题。

再来说层数,国标规定是四层

大包装外面的封膜以及没有完全覆盖包装的手提袋是不算层数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内包装也有封膜,这层封膜是算层数的。层数这个规定倒是也没有太大的争议,现有的包装大多也都能达标。

最后也是大家争议比较大,计算比较复杂的“大”。

大的计算方式总的原则是,特定的产品有特定的“膨胀系数”有特定的空隙率,用公式测算。但是争议的点就在于对于这个变量的膨胀系数的理解。

接下来Y老师就要变身理工男为你逐条解读,多大才算大。

首先,我们看一下国标原文里包装空隙率里的计算公式:

这个公式看上去很复杂,但是就像我一开始给你对比的高考数学题一样,这道公式的数学难度最多算是初中级别,但是难就难在变量上。

X代表的是包装空隙率,单件净含量不同的商品对应的空隙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具体数据可以对应《GB 23350-2021》内4.1包装空隙率的表1。

Vn代表的是商品销售包装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mm3);以茶叶的长方体礼盒为例,包装体积即为礼盒的长*高*宽。

V0则代表的是内装物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mm3);其中内装物体积以商品标注的净含量进行换算,1 mL或1g内装物换算为 1000 mm 3计算。

k代表的则是商品必要空间系数,GB 23350-2021的附录A的表格有不同商品的空间系数。你可以理解为这个商品的“密度”,或者按我们胡建人的话说,就是这个货“抛”不抛。越抛的货,空间系数越大。茶叶的空间系数统一为13。

除了公式里的变量之外,GB 23350-2021还有一个隐藏变量就是“单件”。新国标在开篇就对这个隐藏变量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国标关于单件的定义

在Y老师涉及的岩茶和白茶领域来看,大部分的岩茶和部分的高端白茶目前都是采用单泡装的形式。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有一泡8g的茶叶,对照表格可以知道我们属于5g<Q≤15g这个区间,那么这款产品销售包装的空隙率就要≤60%才符合标准。而如果是5克包装的白茶空隙率的标准可以放松到≤70%。

国标里的这个公式是个执法公式,就是拿你生产出来的规格去套这个公式,看符合不符合标准。如果要计算到底什么规格的盒子能满足这个标准,把公式稍微变形,就可以套出一个生产公式:

商品销售包装体积(立方毫米)=内装物重量(g)*K/(1-商品单体净含量对应的空隙率)。如果是岩茶单泡在10g以下的,空隙率标准套60%计算,如果是白茶单泡在5克以下的,空隙率标准套70%计算。不是很严谨,但是按这个算没错。

有了这些固定的变量照理说,计算这个公式易如反掌。

但是国标里面有一项是存在理解歧义的地方,在空间系数的下方有一大段特殊说明:第一行就是要借助冲调机产品k值为同类产品3.5倍;单件净含量小于10g的产品k值为同类产品5倍

这句话确实很难理解,难度在于,这个单件净含量小于10G的K值按5倍计算,是不是要加上借助冲调机这个前提。

单件净含量小于10g的产品k值为同类产品5倍

从逻辑上面来说两种说法都有问题。一个是市场上借助冲调机的产品,单件含量大于10克的基本没有。但是如果为单件10克的产品单独增加一个五倍的系数,为什么并不干脆在空隙率方面做一个放大?总而言之从哪个方面都说不同。

让我们先放下纠结来看一下,差这个五倍的话会差多少?

以目前我觉得市场上包装最容易出现“过度”情况的单泡装为例,我给你算合规的盒子到底有多大。

我们以一泡8g的茶叶为例来计算一下,查询第四章要求里的空隙率表格,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净含量8g属于5g<Q≤15g的区间,那么表格里对应的空隙率就是≤60%。

内装物体积是以商品标注的净含量来进行换算的,换算规则是1 mL或1g内装物换算为1000mm³的体积。所以一泡8g的茶叶体积即为8g*1000mm³/g=8000mm³。

带入公式:商品销售包装体积=8000mm³*13/(1-60%)=260000mm³=260cm³。根据结果我们可以得知:一泡8g茶叶最大的商品销售包装体积最大可为260cm³,如果是做成长方体的盒子,大概就是15.5cm*3cm*5.6cm这样的尺寸了

根据“当单件净含量小于10g时产品k值为同类产品的5倍”这条信息,我们也来计算一下。

还是一泡8g的茶叶,它的商品销售包装体积=8000mm³*13*5/(1-60%)=1300000mm3=1300cm³。根据这个结果来制作包装的话,一泡8g的茶叶最大的商品销售包装体积的尺寸就可以是16cm*13cm*6.25cm了

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我特意用小纸片做了两个大小的示意图。

大盒(左)的k值取13x5计算,小盒(中)的k值取13计算

基本上,如果能够按照5倍系数计算的话,即使是现在市面上销售大部分的岩茶包装都能合格,但是如果严格按照13的系数来,我目测了下岩茶教室目前分享装,算的上是万元以上最简陋的包装,装2泡以上能达标,但是装一泡的时候也是超标的。

所以这个5倍的系数在茶叶包装上到底能不能用,还是要请有关部门尽快的出台一个具体的执行标准。

最后顺便发一个牢骚,作为茶叶的空间系数,只有一个13的标准到底合理不合理。按照我们的理解,这个空间的系数13大致相当产品的密度,单位密度越重的产品占的空间越小系数越低,单位密度越轻的产品系数越大。

但是茶的系数13,和酒类产品一样,这确实有点违背常理,其他茶叶我不懂,一斤牛肉的体积和一斤牛栏山的体积谁更大我还是能分的出来的。而且中国茶类的分别很大,就拿我比较熟悉的岩茶和白茶来说,“密度”的差别就很大,按照13的标准计算,白茶中间的散装寿眉基本都达标不了。

▲散装寿眉

这是在政和住酒店,人家送政和散装老丛寿眉,很便宜味道也还不错。净重327克,里面只有一层铝箔袋包装。这样的产品包装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实际的观感上来说都和过度包装沾不上边,但是如果按照新国标的测算标准,它,超标了

▲一盒散装寿眉的包装


同样在新国标的K值标上,我们看到还有一系列的附加说明,其中有一项叫薯片型巧克力,标准为他单独设立了一个15的k值。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确实没见过薯片型巧克力。但是我想寿眉或者散装普洱这样的产品,是不是也值得国标为他们设立一个单独的标准。毕竟这才是代表我们自己民族和文化的食品。

-Y解说-

几个其他的问题

除了标准的这些问题之外,还有几个朋友们都关心的问题也放出啦大家一起聊一聊。

Q:之前生产的包装还能不能继续使用?

A:

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不能,新国标其实在两年前就已经发布,给市场留了两年的缓冲期,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足够了。但是前两年你也知道,除了口罩的新闻,看不到其他信息,确实也容易忽略。

Y老师注意到,在新国标里,有一个针对月饼和粽子的补充通知,允许在国标实施前生产的这两类产品继续销售到保质期结束。不知道这样的“破例”茶行业是不是也能集中意见申请一下,毕竟中国的茶行业以小企业居多,一次下单的包装能用上挺长的一段时间,如果已经生产的包装不经使用就直接废弃,本身也是一件极其不环保的事情。以环保的目的但是最终破坏环保,这也肯定不是新国标的初衷嘛。

▲文件实施前生产的月饼和粽子可以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Q:如果不小心违反的新国标,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惩罚?

A:

这个我就真不懂了,百度了一下,有几种说法,比较轻一种是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到十万元不等的罚款。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处理方式是,处以货品总值20%的罚款。

包装的新国标还有65天就要正式执行了,环保现在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了,包装越做越小也已经是趋势了。总的来说我不觉得这会是对茶行业伤筋动骨的坏事,习惯并且接受各种社会规则本来是每个行业必须接受的规范,也是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

但是在这个规则指定的过程中,茶,作为一个中国最古老的行业,应该也必须要多一点自己的声量最后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没有采访市场监督部门的相关领导,仅代表Y老师个人看法,供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