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痰三法

 图书 馆员 2023-06-29 发布于内蒙古

老中医的“治痰三法”和“治痰用药”

导读:邹学熹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易学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邹老主张医易相通,认为中医若能善于运用易学中的宇宙规律,就会更加透彻地理解生命,从而在临床上出奇制胜。本书系统介绍了邹老对易学入医的独到见解,医易结合的五行辨证体系,以及他对肝脾肿大、类风湿关节炎、舞蹈病、鼻窦炎、百合病、积聚、中风、厥证、脚气病、发热等的辨证和治疗方法。其中退热12法,专病专方20余首,医易验方27首,十类病脉等,皆是邹老不传之秘。
治痰之法,前人论述繁多,邹学熹认为《谦斋医学讲稿》分为化痰、消痰、涤痰三类,简明而切中肯綮,易于掌握,实得治痰之要。选用的要点是:一般用化痰法,较重的用消痰法,留而不去的用涤痰法。
治痰诸药,前人论述颇多,邹学熹感到《景岳全书》对痰证用药的总结比较系统,掌握后对临床大有裨益。

治痰三法 

1. 化痰法'
化痰是使痰涎逐渐自消的方法。有宣肺化痰法、清热化痰法、燥湿化痰法、补虚化痰法等。
宣肺化痰法,用于寒邪郁闭之感冒、喘咳而痰多者,采取温化痰涎与宣肺散邪相结合,代表方如杏苏散、小青龙汤。
清热化痰法,用于感冒风热,肺热肺燥而痰多者,采取清热化痰与宣肺润燥相结合,代表方如桑菊饮、桑杏汤。
燥湿化痰法,用于脾失健运,湿浊停滞所生之痰,采取顺气化痰法与燥湿和中法相结合,代表方如二陈汤。
补虚化痰法,用于脾虚或肾虚之痰证。脾虚生痰者,采取健脾化痰的方法,代表方如六君子汤;肾阴不足,水沸为痰者,采取壮水之主合化痰之药,代表方
如六味丸合二母丸;命火不足,水泛为痰者,采取益火之源合化痰之品,代表方
如金匮肾气丸加陈皮、白术。
2. 消痰法 

消痰是强迫消除难化之痰的方法,有消痰降气法、消痰平胃法和消痰软坚法。

消痰降气法,用于喘咳痰多或痰涎壅盛者,采取消痰与降气相结合,代表方如三子养亲汤、猴枣散(猴枣、羚羊粉、煅青石、沉香、硼砂、天竺黄、川贝母、麝香)。
消痰平胃法,用于湿浊酒食所生之痰,采用消痰与平胃相结合,代表方如平胃散。因湿浊者,加陈皮、法半夏;因酒积者,加枳椇子、葛花;因食滞者,加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消痰软坚法,用于痰核、痞块、疟母之类,采取消痰与软坚散结相结合,代表方如消瘰丸、消痞阿魏丸。
3. 涤痰法 

涤痰是搜逐涤除锢结难消之痰的方法,有涌吐痰涎法、荡涤痰涎法和搜逐风痰法。

涌吐痰涎法,用于痰涎壅塞于膈以上者,如癫狂发作用三圣散催吐;食痰用盐汤探吐;喉风用稀涎散取痰。
荡涤痰涎法,用于攻逐胸胁、肠胃中之痰。如痰在胸胁用控涎丹涤除之;痰在肠胃间用滚痰丸荡逐。
搜逐风痰法,用于痰滞经络之证。如痹证痰阻经络,予小活络丹;中风寒痰滞于络中,用三生饮搜逐风痰。

治痰用药经验  

1. 根据部位选药 

痰在四肢,非竹沥不能达;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除;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能达。

痰结核在咽喉,咯唾不出,化痰药中加咸药以软其坚,瓜蒌仁、杏仁、海浮石、朴硝、海藻,佐以姜汁。
竹沥、荆沥佐以姜汁,治经络之痰最效。竹沥导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荆沥治痰速效,能食者用之。
2. 根据病因选药

热痰火痰宜青黛、黄芩、天花粉、连翘、石膏……老痰宜海浮石、瓜蒌、贝母,兼火盛胶固者,节斋化痰丸;实痰、火痰滚痰丸最效,但不宜多用;风痰用南星、白附子;湿痰用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泽泻;食积痰用神曲、山楂、麦芽;酒痰用天花粉、黄连、白术、神曲,或五苓散、四苓散分利之。中气不足之痰须用人参、白术,内伤挟痰必用人参、黄芪、白术之属,多用姜汁传送,或加半夏、茯苓。

3. 治痰药物特点 

痰中带血者宜加韭汁;海粉能清热痰、能燥湿痰、能软坚痰、能消顽痰,可入丸药,亦可入煎药;南星、半夏治风痰湿痰;石膏坠痰火极效,黄芩治热痰假其下行也;枳实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五倍子能治老痰,佐以他药大治顽痰,人鲜知也;天花粉治热痰、酒痰最效,又云大治膈上热痰;玄明粉治热痰、老痰速效,能降火软坚故也;硝石、礞石大能消痰结,降痰火,研细末和白糖……服甚效;苍术治痰饮成窠囊,行痰极效,又治痰挟瘀血成窠囊者,即神术丸之类。

怪病多痰,治痰,中医有方法

有句话叫怪病多痰,意思是身体出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症状和痰饮有关系,这里所说的并非有形的咳嗽的痰,而是留存经络里面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产物,称为无形之痰。

痰在身体内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痰湿、痰热、痰饮、痰淤等等,但形成的根源大部分来源于脾胃,脾为生痰之源,当我们的饮食水谷不能正常地消化代谢,之后就容易在体内聚湿化痰,当痰湿痰饮停滞在肌肉皮肤之间,便容易产生各种症状。
痰邪致病就容易出现各种症状,比如胸闷咳痰、皮肤松软、囊肿结节、四肢酸困沉重、皮肤水肿、恶心反胃、大便粘滞、头昏耳鸣、精神不爽,甚至精神错乱、睡眠不安等问题。

中医解决的根本方法还是调理脾胃,理气化痰祛湿为主,痰病,兼杂其他病邪,要配合相关的治疗方法,比如痰热的,要适当应用清热的方法,痰淤淤滞,要理气化痰化瘀。

一些中药的经典方子都有化痰的作用,比如二陈丸、陈夏六君丸、温胆汤,都是治疗痰病的典型的方药代表。

这养生方面要注意照顾好脾胃,避免生冷肥腻之品食用过多,可以适当的应用有化痰祛湿作用的食品,比如陈皮、茯苓、白术、佛手,可以使用上述的药材制作汤料,或者泡茶饮用。

我的痰湿观

主讲:范怨武

一讲到医患关系,就想到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其实这两个关系可不可以互换,我也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么在讲这个讲座之前,我还是习惯性会讲一些题外话。
大家看医生不要那么神圣,不要觉得他们多厉害,虽然我是医生,还是要说这么一句话。
开讲前第一个题外话就是,医疗行为是人类特有的吗?只有人才会治病吗?我们把眼界打开一下,看看究竟是不是这种现象?你们看第一页,我引用了《冷庐医话·慎药》里面的一段话
虎中药箭而食青泥;野猪中药箭食荠苨;雉被鹰伤贴地黄叶;鼠中矾毒饮泥汁;蛛被蜂蜇以蚯蚓粪掩其伤,又知啮芋根以擦之;鹳之卵破以漏药缠之。方书所载,不可胜数。
我在第一页举了好几个例子,引用了一些网上的案例。比如说热带森林中的狮子,得了怕冷、战栗的病,就会去啃咬金鸡纳树皮;山鸡腿骨摔伤后,会飞到河边,用软泥和细草涂在骨折的腿上,像人类打石膏治疗骨折一样。那你们看,是不是动物也会治病啊!也就是说动物不仅仅要生存,而且还要尽可能健康地生存,只有这样,才有资本来与其他动物竞争。我们人类依然有这种本能,让自己身体健康的本能。因此说医疗行为一开始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本能,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下面,讲牛群除了吃草外,还会吃土,刚开始认为是在补充矿物质,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在吃一种黏土,黏土上有很多病菌能够引起牛腹泻。牛在腹泻的时候,能把牛肚子里的毒素和寄生虫排出去。研究人员计算过这种结果,只要有效排出了寄生虫,牛把食物的能量和营养转化为自身肌肉的量提高了20%。也就是说人家吃泻药的时候反而长肉,这牛是不是很智能啊!可我们人类的第六感越来越薄弱,但是,有一类人能够感知到外界的信息,是哪一种人呢?风湿性关节炎的人,天气一变他们就知道要下雨了,这也是一种病态的敏感。
第四页,一只小猫盯着正在煲药的药壶,下面是叼着一些青草,这只小猫是在干嘛呢?我们往下看。这是大概两年半前,我在微博上看到的,小猫叫小宝,博主叫小七的冥想盆,我不认识她,但很多人转,我看了后觉得特别有意思。你们来看这只小猫,微博主人的老爸得了某种癌症,做完化疗就恶心呕吐口臭,他们家捡的小猫,看老先生恶心呕吐就到院子外面叼点草药回来给他吃,但是这个博主不知道这个草药是什么,于是有一天发到微博上问人,有很多植物学专家、中医学家告诉她,这个草药叫野苜蓿,好像有催吐的作用。然后问了一些人,发现这个可以煎来吃,于是博主就用这个野草煎来给她父亲吃,吃完药后很快就恢复胃口了,还重了两公斤,他们家就收集了很多这种野苜蓿,准备第二次化疗的时候接着用。
猫怎么知道这个草药的功效啊?
我知道群里有很多人是养猫的,猫有一个习惯,爱喜欢舔身上的毛,舔着舔着毛吞进去不消化,在胃里形成一个毛球,久了会影响消化,要催吐,吃这些草药后,把毛球吐掉后它恶心呕吐的感觉会消失。
这是一个实例,不知道真假,但我相信猫肯定是有这种功能的,能够吃猫草催吐。
举例想说明的是,医疗行为就是一种本能。没有那么神圣,没有那么得高不可攀,是一种本能,我们身体具足的一种本能。可是有谁用心去感受过自己的本能呢?闭上眼睛去感受身体的反应呢?我们有没有走到太阳底下感受太阳给我们的温暖,微风拂面时多么的舒服,久旱大雨后湿润的空气,青草香,泥土芬芳,这就是我们身体里面已经被蒙蔽的很多敏感的东西,我们已经丧失了。所以说,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身体,不要老是把什么都交给医生。
往下看,还举了植物的例子,美国康乃尔大学植物研究所(BTI)在植物免疫系统研究领域获得重大进展,发现了水杨酸结合蛋白2基因。它可及时察觉植物分泌的水杨酸,并通过一种信号传导,整个植物免疫系统被激活了,身体会分泌很多植物荷尔蒙,对抗外面的侵袭,比如细菌真菌感染。也就是说不是我们人类才会生病,也不是动物才会生病,植物也会生病。它也会受到感染,它也有免疫系统,它也在对抗大自然,跟我们人体一样,它们自己身上都有免疫系统,都有防御系统,免除外界干扰的系统。那这个东西是什么?这个水杨酸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阿司匹林的一个主要活性物质,阿司匹林是以前的退烧药,现在用来防血栓形成,中风的人用得比较多。
植物也会感冒,感冒怎么办呢?分泌水杨酸,给自己吃一片阿司匹林呗。
那我们人吃中药,就是借助中药的免疫系统来对付外面的东西,一些引起我们生病的东西,植物在吸取天地精华,形成自己的免疫系统,我们吃中药也是借助天地精华。我们自身不可能有这些东西,但是植物有。一种植物生存在哪种环境就能有抵抗那种环境的力量。比如麻黄是热的药,但它生活在北方,岳美中说雪天麻黄周围的雪融化快一点。你们看啊,南方有很多金银花,南方热症比较多嘛,金银花就能清热解毒。鲤鱼鲫鱼生活在水中,它有抵抗水湿性的能力,我们人身上水肿的时候,就是用鲫鱼鲤鱼来利尿,把水肿消除下去。这就是中医的一种思维,很奇妙的一种思维,没有经过什么科学验证,很多药的用法就是这么来的,它能在哪种环境生长就能抵抗哪种环境。比如说莲藕,出淤泥而不染,生活在那么肮脏的环境,开出那么芬芳的花朵,叶子水都沾不上去。我们人身上有湿的情况下,湿浊和淤泥很像,有个方子叫清震汤,其中有个成分就是荷叶,这个荷叶就能清除身上的湿,但是荷叶不能多吃,太凉了。我通过这些例子来讲,对抗大自然,不是只有人类才会诊病,也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治疗行为,动物植物都有,我们人没有那么的独一无二,并没有什么高大上。关于这个第一个题外话,医疗行为是不是一个人类特有的行为,相信大家心里面也有答案了吧。
第二个题外话。先有药还是先有医,先有患者还是先有医生,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啊?如果第一个问题成立,医疗行为不是人类特有的话,我认为医生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只是一种本能,还真没办法说谁先有。但我的观点是:肯定是有药才有医生啊。先有病才有治疗行为啊。我们群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农村出生的?
在我老家那边家家户户都有一些青草药知识,比如说拉肚子可能会弄些雷公根(积雪草),它主治热性湿热性的拉肚子。如果是尿频尿急尿痛,我们会用车前草来治。小孩子消化不良会找一些臭屁藤来吃,吃了放屁,放完就会好。这些东西没有医生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包括到现在,如果没学医,我也会知道这些,我母亲的奶奶就知道这些青草药知识,但她们不是医生。因此我认为很久以前,没有文字以前,大家都有一些青草药的知识,你看老虎都知道,猪都知道,哪些青草药吃了能够治病,那我们人类怎么会不知道呢?一开始的时候没有高大上,没有大学,没有文字的,可还是有医药行为,还是有药在。所以我觉得,以前可能是一个村落发现一些青草药可以治病,一代一代传下来,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有文字以后有些人把这些记录下来,经过几千年汇总才有这种文字上的形式,才有中草药知识。我妈妈的奶奶不到二十岁老公就去世了,在江西讨生活,十几岁带着一个儿子(外公)从江西一路要饭回到陆河老家,她除了要饭以外,还靠什么?就是靠青草药知识,一路给人家看一些小毛病。回到老家之后,她靠什么养活小孩,还是靠的青草药知识,她的这些也是祖上教给她的。我外公那个镇子叫东坑镇,乡叫竹园乡,有一条河,喝这条河的水的人都找我母亲的奶奶看病,用的全是青草药,这些药只能治一时,蒲公英啊车前草,雷公根臭屁藤,还有叫鱼叉子,还有一些草药名字很奇怪,很难用文字书面表达,没有学名,就这样各种各样的青草药知识。周边很多小孩都找她治病,但我妈说这种药不能多吃,吃多了嘴巴好多天都淡淡的感觉不到味道。
农村这些人还比较壮的话,干活干得多,吃得糙,上火比较多,他们阳气相对比较旺盛,热毒比较多,皮肤感染比如说脓包,清热解毒药效果非常好非常快,但不能吃多,伤脾胃,吃多就没有阳气了,青草药只能吃那么一两天的,拔一把熬来喝,喝完嘴巴就没有味道了,但是感染化脓热毒很快就没了。
后来诊所越来越多,赤脚医生也多,西药越来越多,大家就没有吃青草药了,都吃西药药,这种东西就在竞争的情况下被淘汰了。
那先有患还是先有医,就不要详讲了。所以说这两个题外话讲来讲去,医疗行为不是人类特有的,不是谁生而知之的,都是慢慢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练功的情况下,有些人修炼内功打坐冥想的情况下,对药物非常敏感,有些药一进口就知道气往哪里走。
下面切入正题,痰病学。
今天晚上讲的所有东西都围绕痰证来讲,可并不是所有病都有痰证。
我个人的医疗经历中,从05年6月实习开始处方、扎针到现在将近十年内,遇到很多的病例都跟痰有关。而且,我也感觉,这个痰,是当今很多病的主体、核心,包括一些外感症状,很难说它没有包含痰证在。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咋什么病都可以化痰,讲来讲去怎么都是痰,大家心里肯定也会打个问号?为什么你怎么治病都是化痰,哪来这么多的痰。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几年,治病突破不了这个瓶颈的话,单纯按书本上的知识来治病的话总是很棘手。想来想去这个原因,就是跟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改变有关系。
这四十年内,物产丰富,每年的GDP都在增长,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没有听说过谁饿肚子,都是吃撑的,脑满肠肥者居多,肠子里都是油,而且,现代人工作是以静态为主,大多是脑力活,很多人都不动,懒得动,缺少体力活动。
这短短的三十四年,改变就这么大。所以这是我认为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饮食结构改变、摄入增加和体力活动的减少,简单的理解为吃得多、动得少
吃与动之间没有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病态。
我们摄入了那么多,就打个比方,只消耗了一半,百分之五十,剩下的就变成痰湿了,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今天讲的课是我参考了好几本书。其中一本朱曾柏《中医痰病学》,给我了启发,也可以说是改变了我整个医学生涯的学术观点,给了我一个核心的东西,让我看病做事都有个底,即使是从来没看过的病。
还有孙秉严教授《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他解放前在朝鲜看病,解放后回国,老先生治癌症非常厉害的,他的东西非常难学,尚在研究中。另一本是陈潮祖老的《中医治法与方剂》。最后是张德英先生的《痰证论》。主要内容是来自这三四本书,整个课件综合参考了几十本书。今晚的讲座并非凭空捏造,是我的阅读生涯所有的浓缩,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应用实践。
究竟什么是痰?中医治病时候都说“顽痰怪症”,“怪病责之于痰”,“痰生百病”,“百病皆有痰作祟”,很多奇奇怪怪的疑难杂症可能都与痰有关,为什么我坚持由痰切入?其中一个原因,是参考了朱曾柏教授的一个想法。他认为,中医几千年历史上,学术流派非常多,地区方域,师承,社会背景不同,总是互相言非贬斥诋毁,但是有一个共同的主线,大家都不反对,就是化痰,各派各家不仅没有异议,反而从各个角度去充实。
痰可以分为广义的痰和狭义的痰。狭义的痰指的是气管、呼吸道里吐出来的痰,或者是大便夹杂的黏液,或者是皮肤伤口的渗出液、分泌物,看得到的,叫做外痰。广义的痰,指身体遭受各种因素,如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等因素影响,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五脏六腑不能正常的运化身体津液,使体液停滞,就凝结成痰,这个痰是看不到的,又称之为内痰。广义之痰包括了狭义之痰。
津液是人体所有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不是水,不是H2O,它是以水分为主体,里面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血脂、血糖等人体可使用的营养物质。在讲痰湿之前,先要明白什么是津液。津液是身体上在正常位置的体液,包括尿、汗、眼泪、唾液、关节液、脑脊液、心包液、胃肠道消化液等。不正常的时候就叫痰液。津液非常重要,人体细胞内外都充满着液体,这些液体占到人体体重的60%~70%,我们身体上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液体,如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关节之间的避免摩擦,就需要关节液来进行润滑,固体食物吃进去若没有消化液的混合是无法消化的,胃液肠液也是参与着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
因此,人不能离开津液,一旦津液出现异常,人的健康就受到威胁
这些正常的津液是哪里来的呢?没错,就是从我们吃的,饮食上来的。全部从嘴巴进去的,食物经过脾胃,这个脾胃指的是中医的脾胃,不是西医的实体脾胃。中医的脾胃就是主消化系统的,从嘴巴到肛门整一条管子都可以认为是脾胃。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脾胃变成了津液,再通过其他脏腑的协调,搬运到全身的组织器官,经使用后,也被分解成汗尿水汽等排出体外。
因此,津液是非常重要的。
之所以一直强调正常这两个字,是因为只要出现一丁点儿不正常,使水液停滞,就叫做痰湿。
水液,当其位为之正,不当其位为之邪。身体上的水液在正常位置能够被人体合成利用分解排出时就是津液,不在正常位置不能被合成利用分解排出时就是痰液,就是废物。
痰湿是一个总称。
细分的话可以分为痰、饮、水、湿四种。粘稠的叫痰,非常稀的叫水,比水稠一些能拉丝的叫饮,湿就像水雾一样渗入体内化为无形像雾一样,犹如潜水时遇到的阻力。
水大概类似于水肿,饮就是积液,如胸腔积液、盆腔积液、输卵管积液,痰是咳出来的粘稠的,还有身体内部不可见的或者皮下形成的一些肿块包块,比如囊肿里可能是饮或是痰,另外皮下的纤维瘤脂肪瘤,包括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小孩子乳房提前发育,都认为是痰。湿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弥漫在全身的黏糊糊湿嗒嗒的东西,就是浑身关节很涩滞,就像生锈了一样,关节会发酸,就是有湿。水饮痰湿很难截然分开,这个是痰,这个是湿,这个是饮,这个是水,不可能这么泾渭分明地分的那么清楚。举个例子,在厕所或者车里放的那种固体清新剂,首先它是固体,同时它也有弥撒到房间的香气,那么固体就是痰,香味就是湿,如果固体被融化,它可能就是液,可能就是水,那么水饮痰湿不是截然不可分,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洗澡时,浴室里的水蒸气就是湿,水蒸气在镜子前凝结成水珠时,就是液,就是痰,所以水饮痰湿不是截然分开,它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我把它统称为痰气或者痰湿。
我们身上到处都有痰,痰就是垃圾,我们身体里不需要的、多余的、摄入过多使用过少、中间没有消耗掉的垃圾,就是痰湿。
终归一句话,正常的水液叫津液,不正常的水液叫痰湿。
痰湿是怎么来的呢?下面进行细细分析。

其一,感受外邪,外邪指的是外界的气候变化,风寒暑湿燥火疫。之前胃胀专场讲到人有两张皮,从嘴巴到肛门的这条管子称之为“里”,外面皮肤所有接触到空气的谓之“表”,大家都说里面这根管子是黏膜,在我看来它就是皮,里面这张皮和外面的皮是相连的。只要外面的皮受到伤害,里面的管子也不动了,因为这两者是相连的。总之,外面的气候变化会影响到人体五脏六腑的运转,比如受冷血管收缩。我们受凉了机体要产生能量热量来抵御寒气,于是血液先跑去四肢去产生热量对抗外邪,五脏六腑的血液就少了,氧气也少了,正常的合成分解所需的氧气不够就产生了半代谢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痰湿。不仅是受冷,中暑也会影响机能的不运转。比如电脑主板过热,主机运行就越来越慢。不管是寒还是热,或者湿和燥,或者流行性传染病(就像电脑中了病毒),就会产生痰湿。
其二,七情失常。何谓七情,喜怒哀乐悲恐惊。突然的,剧烈的,长期的某种情绪会导致体内五脏六腑的不运转,正常的水液不能进行搬运,引起水液的停滞,就会产生痰湿。
其三,饮食内伤。过饥,过饱,偏食,挑食,或者太安逸,加班过多,都会引起五脏六腑不正常运转,水液停滞,导致痰湿。
这三大原因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五脏六腑的功能受到干扰或损伤,使得脏腑不能正常搬运身体的水液,引起水液停滞,害化成为痰液。就像堵车,堵路了就是垃圾,必须铲掉。
下面是我制作的一张表,讲喝进去的东西怎么运转,变成什么。

首先,水饮进去,经过胃,大肠,小肠,然后通过脾的运化,水液上输,走到肺,通过皮肤出去变成汗,在肠道里通过肝的梳泄到肾经膀胱变成了尿。不管是汗还是尿还是痰或者呼吸出来的水蒸气,这些都是水饮的通路。
下面这张类似于水管纵截面的图,这是我脑子构想出来的东西,里面一张皮,外面一张皮,中间有个夹层。

这夹层有什么呢?脏腑经络。中间那条是管子,饮食进去糟粕出来。外面那张皮有汗液出来。中间的管子有胃肠液、消化液、胆汁,往外有呼出去的气体、也有尿液,还有未标注的女性的经血。外面的一张皮是相连的,里面的皮也是。之前说女性的月经与感冒相关,就是因为这两者同在一张皮上。
饮食进去后,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后进入中间层,中间层有五脏倒腾津气,正常产生的津气会变成汗液、尿液、水蒸气、胆汁、消化液、糟粕后排出,这是在正常情况下。津液经经络进行运行,经络的张弛会影响津气运行的通畅,经络紧张会阻滞变成痰湿和淤血,痰湿和淤血不能排出体外,积累在体内就成了胖子,成脂肪肝,脂肪瘤。

五脏系统,心肝脾肺肾,功能失调,引起滞涩。空气的热和冷之间产生了风,燥湿就是温度和湿度,对人体五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还有情绪,喜怒思悲恐,这五种情绪归为五行,影响到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失常。同时还引起经络的紧张和松弛,阳气阴液不能很好的通行。
看上图:肥甘厚味,瓜果生冷茶,今天重申饮食忌口九字诀。
肥,油腻的,凡是油腻的,摄入一定要注意,太油腻的菜都不行。特别是肝脏出问题的人,体内有痰湿,看到油腻的东西就会恶心,不想吃,这是身体给出的信号。
甘,就是甜食。初中时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初三临近中考,总是补课,看书无聊买了很多棒棒糖与同学分享,一天吃七八根,吃完发现一个不舒服的症状,就是浑身的肌肉发酸,乳酸过多,一天内摄入糖分过多,除了大脑运作,没有其他运动,消耗不了那么多,就变成了半代谢乳酸积累在身上,就是湿,凡是你觉得身体发酸的地方大多是有湿。
厚味,就是过重的口味。太甜、太咸、太苦、太辣、太酸,太过就会损害五脏,损害五脏,功能就会失常,失常就有痰湿。太咸会引起水肿,血压升高,直接就是水,就是痰湿。太甜,同“甘”。太苦,伤害脾胃,太苦的东西吃多了嘴巴没味道,会拉肚子。太辣,超辣的东西吃进去嘴巴会不停的分泌黏液,胃肠道灼伤,这也是一个损伤。
瓜,冬瓜,苦瓜,角瓜,哈密瓜,西瓜,葫芦,各种各类的瓜,不要多吃。这个瓜指的是果实类的瓜。地瓜不是瓜,是植物的茎。木瓜也不能多吃,不要光想着丰胸。总之各种瓜类,少吃,这些瓜类大部分是偏凉的,在无法分辨的情况下以少吃为主。这些瓜类性凉汁水多,夏天、口渴时可以吃,补充水分,但是口不渴的时候,吃那么多,水分摄入后无法排出,吃进去容易排出难。
果,各种果类,包括苹果。圣女果、梨、李、桃、杨桃、猕猴桃、马蹄,大部分水果在不能分辨寒热的情况下,除了口干舌燥的时候,平常都要少吃。果类,特别不要早上吃,脾胃刚唤醒的时候就用瓜果把功能抑制了。不过热性的水果可以偶尔吃一下。如樱桃、龙眼、荔枝、榴莲,这些是热性比较大的,可以吃,但是在体内有痰的情况下,吃了会导致心律失常、流鼻血、痔疮。有痰湿的人吃了这些东西很容易产生这些症状。总之,水果要小心吃。因为水果和瓜类不是人类摄入营养的主要来源,不用担心缺乏维生素,粗茶淡饭其实能养人。
生,就是生的东西,比如说,寿司,很多寿司的很多东西都是生吃的,凉拌菜很多都是生的,这些东西大家应该注意要少吃,都是抑制胃肠功能的东西。
冷,什么是冷的呢?凉的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冻的水,饮料,刚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这些都是冷的,吃进去都抑制脾胃。
茶,这个茶是后面加的。我特别强调是绿茶、生潽这两类。最好是加工过的,碳焙过的,焙过的红茶类的,比较热性的,可以试试,但是也不能多喝。
好了我讲了那么多东西,好像讲下来没东西可以吃一样。你们不要只顾着这个,我说很多蔬菜不能吃,也不是百分之百不能吃,是忌口,忌口就是有节制的吃,就是说你们吃东西的时候要想想,要克制一下,不能想吃就吃。那这个东西怎么吃呢?比如说我那天讲过,我们吃蔬菜的时候,炒菜的时候一定要加热性的调料,比如说:肉桂啊,咖喱啊,姜啊,葱啊,蒜啊,芥末啊,香叶啊,八角啊,等等,还有洋葱啊,都是热性的调料,它们能佐一下,把青菜佐的没那么凉,就是中和一下,但是能不能中和还是看你调的比例。
这些东西不是不能吃,是看时候吃,除了夏天那种口干舌燥,空气非常干燥,很热的时候偶尔吃一下,凡是这种东西,只要吃得嘴巴发淡、没味道、唾液分泌旺盛,就要小心,吃了拉肚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吃了。雪糕啊什么冷的东西不要吃了。
我讲了那么多东西不能吃,你们是不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难道人生的意义只有吃吗?人活着只为了吃吗?我们只要保证了营养的足够摄入就行了,我没有说牛肉不能吃、羊肉不能吃、猪肉不能吃、排骨不能吃,只是说你不能太油腻而已。我也没说所有甜的东西不能吃、巧克力不能吃,你少吃啊,有禁忌的吃,一天吃一点点,舔两下,吃一小块可以,一下子一整排一整排的吃,一斤两斤的吃,身体怎么受得了,能代谢得了那么多吗?我也没有说不能吃辣啊,只是说不要吃重辣。也没说不能吃咸啊,你稍微有点味道就行了嘛。我也不是说不吃瓜啊,这个瓜炒一炒,加个蒜,加点姜啊,炒的火旺一点,煎一煎炸一炸也能吃啊。我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吃水果,水果你蒸热了吃,温度不要低于口腔温度,不要消耗人体的阳气去给这个水果加热就行了,但是还是要少吃啊,特别不要在冬天吃啊。我也没有说完全不能吃生的,夏天的时候口干舌燥的时候,上火的时候,真正上火的时候,火旺的时候,生菜蘸点大酱吃啊,很好吃的。我也没有说完全不能吃冷的东西,真的阳明热证的烧到39度41度的时候,口干舌燥,大便不通,嘴唇裂开出血的时候,这个时候吃个凉西瓜,肯定有助退烧的。我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喝茶啊,有时候馋茶的时候,偶尔喝一杯,通体舒泰啊,口干舌燥喝冷水不能解渴,夏天喝热茶可以解渴。所以我说忌口不是绝对的东西,是有节制的东西。
人不能太安逸,身体不动了,身体里的水也不流动,就变成痰液。在看病之前,有两个方面要观察。
首先观察,心肝脾肺肾,它的功能是抑制的还是兴奋的。再看五个脏腑联系的经络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最后再看身体的营养物质,血液,津液,是充足的、还是不足的,是流通的、还是停滞的,只要我们一观察,就可以发现痰液停在哪里。
这个痰停在哪里,病就在哪里。
我们中医老是讲,辨证论治,所有的辨证论治都是有物质基础的。
我们说内因,内因就是我们心情变化影响到经脉的紧张和松弛,引起血管的收缩啊、分泌啊这类的东西。同时,大气层的寒热、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空气中的致病物质,一些传染病因素,它也可以引起我们身体五脏六腑的不正常运动。还有一些虫兽刀伤。吃东西吃过头,饮食上的损伤。还有我们的劳作、安逸,还有寄生虫这类,都是有实在东西的,我们中医看病不是凭空想象的,都是有物质基础的。
我们讲阴阳,什么是阴阳呢?阴阳就是环流在我们身上的气血精津液。气就是阳就是功能,我们心脏搏动的功能、肺的呼吸、肾的排尿、肝脏的解毒、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这个叫阳。还有物质基础,营养物质蛋白质啊,脂类啊,糖类啊,我们叫血精津液,这些都是物质,这都是阴。我们看不到的叫阳,看得到的叫阴,但是这些都是物质基础。
因此我们中医看病不是只在凭空想病。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看这些物质上看得到的东西,是看那些看不到的东西。
什么是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呢?就是说刚才讲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素引起我们身体营养物质的停滞,然后再影响我们脏腑功能的失常,这些就是看不到的。
陈朝祖教授说,中医辨证是以证相为其依据,一切证相都是内外因素引起气血精津、脏腑功能失常的综合反应,也就是说,所有的病都是痰证在作怪,异常停滞的体液(血也是阴液)引起的病,所有的病都从这里考虑。
我们再看一张图,还是那根管子。

饮食进去啦,胃肠液消化啦,然后又吸收变成精气啦,然后又排不出来变成痰瘀啦,能排的出就是汗了,尿啦,气体啊,粪便啊,不能排出的就是痰液了。那么那个痰液就变成了阻碍,停在五脏六腑里,停在心里,心脏就会心慌心跳,停到肺里就会咳嗽,停到肝里就是脂肪肝、胆囊息肉、结石,停到肾里面,肾囊肿,腰酸背痛。停到脾胃里面,我们会呕吐、会拉稀、会便秘,这个痰液停到哪里,哪里就有病。
因此,我们看很多病的时候有没有回过头来想一想,其实就是一个问题——痰。
但,该怎么用药呢?
这个用药没有十来年的锻炼很难用好。我们老说西医看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很多中医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人看到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很少人看到。
本质就是,脏腑功能本来是存在的,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脏腑功能失常了。脏腑功能失常引起精气的失常,精气的失常停滞变成痰瘀,痰瘀又是可以活动的,随着经络的气在流动的时候,它停到哪里,哪里就有病。停到头面部,他就长痘痘,停到头皮,他就掉头发,停到前列腺,就是前列腺炎,停到盆腔,就是慢性盆腔炎。停到肝,就是脂肪肝,停到心脏,就是心律失常,停到肺,可能就是支气管哮喘,或者说慢性支气管炎。停到背上,背上长痘,停到皮肤下,就是脂肪瘤,停到乳房,就是乳腺增生,停到子宫就是子宫肌瘤,或者卵巢囊肿。各种各样,停到眼睛可能就是玻璃体混浊,停到鼻子里,过敏性鼻炎,停到耳朵,中耳炎,停到牙齿,牙龈炎,停到喉咙就咽喉炎,停到了肛门就是痔疮。所以说讲来讲去好像在讲很多病。其实万病归一就是脾胃的问题。
你可以说,百病生于气,因为气一停,津液就停,你也可以说百病生于痰湿,痰湿在哪里,病在哪里?痰湿只是个表象。不管百病生什么,它那个机理在那里,就是脏腑功能失常。中医看病越看到后面越简单,可是又可以无限的细化。很难讲明白,好像变成一种哲学了。反正把痰化了就好了。
我们讲这个痰,能不能把它化掉,我说能。
化掉以后还能不能不复发,我说不能,别想一劳永逸。那个慧能禅师说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可在痰证看来,人只要吃五谷杂粮,肥甘厚味瓜果生冷茶,只要人有七情六欲,不避风寒暑湿,那么这个痰气就会不停的产生。还真像神秀和尚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举个例子,这个痰啊就是人身体上的垃圾,相当于屋子里的垃圾,只要你人在这个屋子里生活,垃圾是天天在产生的,你要天天把它清出去的。可是我们不能总是靠药物来清理痰湿,我们要靠脏腑功能来清理痰湿。
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脏腑功能已经低下了,不能像青少年时期彻底的把东西排出来,没那么好了,我们的脏腑已经老了,那只能接受药物的帮助了。这个痰证本身也是时聚时散的,所以有时候天气好,痰就散开变成湿了,湿遇到它的发作条件成熟就会发作,不发作的时候感觉没什么事,但是一旦有适合它痰气凝聚的条件的时候,它又凝聚成痰了,这个时候它卷土重来了。所以痰证会时发时止,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
就像电脑主板上的灰尘,你总得把它清理清理。清理完了隔段时间还得清理,所以不要想着一劳永逸。
我们不能保证身体没有痰,但可以让身体的痰少一点。
怎么少?
一,注意避风寒、暑湿。出门的时候不要贪漂亮,穿着超短裙,露大腿,这个风冷的时候不要把肚脐露出来,不要穿的那么少,只要风度不要温度。避风寒暑湿还包括什么呢?洗澡、喝水。这些凉的东西我们少接触,月经期间洗完头一定要马上吹干。身体上有毛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擦干,要不然湿气就进去了。穿的衣服也一定要干燥,不要湿湿的穿上去,如果外面走路淋到雨了,一定要回家马上洗澡擦干吹干。
二,吃东西,一定要注意了,肥甘厚味瓜果生冷茶,一定要有节制,不能太放肆了。
三,情绪上的,要平和。人呢,除了跟大自然是个整体,受天的影响之外,人跟社会也是个整体,家庭是一个最小的社会单元,我们在家庭里扮演着什么角色?父亲、儿子、丈夫,母亲、女儿、妻子,只要你在家庭里扮演各种角色,就会产生各种摩擦。这些矛盾就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运转,它只要运转不正常,就会产生痰液。只要产生痰液,一发作起来就变成一个病。所以说,家庭关系处好了,也是少生病的一个良药啊。真正养生就是做到:避风寒暑湿,谨慎饮食,家庭关系和谐,社会关系和谐,工作关系和谐,这样你才会少生痰,才会少生病。
讲了那么多,再来重新回顾一下,这些痰是怎么吃出来的呢?就是肥甘厚味吗?油炸的,煎炸的。甘吗?糕点饮料,这些东西难消化。最主要的是你们把脾胃功能弄罢工了。脾胃不运转,一个是过度暴饮暴食,直接就把脾胃弄死机了,不运转了,不消化了,脾胃就不运转。
大脑是非常智能的,你给我那么多东西我消化不了,我肯定得把你吐掉,或者慢慢磨。首先抑制的是人的胃口。吃太多了,没胃口。它要消化、它要工作、它要运转,你不能睡觉,你一睡觉它就不动了。不动了它就沤在那里,你想想胃里的食物停留一个晚上,里面得滋生多少细菌,它会发酵的。所以,你不能睡觉,你睡觉它就不动嘛,所以你吃完东西它不能睡觉。你吃撑了,你就睡不着,胃一定要工作,一定要把它消化完排到肠道里,肠道再一溜往下走,胃要排空。所以你老是这样的吃宵夜,吃的太多的话,胃老是在消化,都没有休息过,脾胃是很累的。它以后每次吃东西,可能胃口会变小,不要吃那么多,也就是说你把脾胃功能给抑制了。要不你就吃凉的啤酒、冷饮啊,瓜啊果啊,一年四季天天吃,还把水果榨成汁来吃啊,生的冷的,说这个补充维生素啊。补个屁!把这个胃肠道的功能全部抑制到了,冷却了,这个发动机冷却了,直接不工作了,它就生痰了。这个痰液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摄入大于消耗,中间那层我们没办法弄掉的东西就变成痰湿了。
这个痰湿,就像一个机器里的阻碍物质,阻力。它只要在五脏六腑,在身体里流转,它就会影响到你五脏六腑的运转。你生成了痰湿,痰湿就会反过来妨碍你的脾胃,或者说妨碍你五脏六腑的运转,它是一个恶性循环。
痰湿影响了五脏功能的运转,五脏功能因为运转不畅又产生了痰湿。我讲的可能很多人要反对了,说我天天吃,一天吃三四碗饭,或者说一天吃四顿五顿,都没事,消化很好啊,天天吃很多啊,没事啊。
好吧我承认你很厉害,只有少数人,天赋秉异的人,天生脾胃强的人,可以消化的很好。所以你看有些人,就是吃汤勺啊,吃电灯泡啊这些人都有啊,但是没办法啊,人,是生而不平等的。遇到这类人,我只能说,我羡慕你的脾胃。
但九成九的人都没有这样的脾胃,这是极少数人。还有一些脾胃很好的人是练功的,比如打太极,练内功,内功把五脏六腑练的非常强大,这种人是有的。
但是呢,生老病死是人人有份的事情,这个是很公平的。也就是说你早年脏腑能这么强大,可是你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还能这样吃吗?所以说,我们的脏腑也要节约的使用,不能过分的使用自己的五脏六腑。好像一罐煤气一样,我们把火打的很大,一罐气很快就烧完了。人是有气数的啊,所以我们要节约的使用。这个呢,你实在要反驳我,我也没办法。
接着往下说。有些人说我没怎么吃饭,胃口小啊,怎么还是那么痰湿啊,还那么胖啊,就是因为你脾胃本身差。吃进去的东西只能消化一半,还有一半就变成痰存起来了,这个痰就是肥肉。我们再会想一下,胃口小,怎么小的呢?可能就是十几年前有一次暴饮暴食,把自己脾胃伤着了,一直没缓过劲来,一直都胃口小,一直身体上有很多痰湿,一直吃一点点就饱了,一会就饿,喝水还在里面晃荡。所以说人生而不平等,脾胃有强有弱,但是总体来说,脾胃都是经不得损伤的。大家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脾胃,要节制的使用自己的脾胃。
痰湿的产生除了吃的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什么?就是情绪!
大怒、大惊、大悲、大喜……剧烈的、长期的、失控的这些情绪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突然运转。
举个例子。我以前写作,写了大概有十几万字,突然停电了,没保存,我就很郁闷很郁闷,然后呢吃饭也没胃口了,等到电脑恢复了之后,发现丢了几万字时候,那种情绪是非常非常难搞的。
吃饭不香,睡觉不着的那种难受,这就是一种情绪的影响。有些人呢突然就生气了,就是吃饭的时候,讲着讲着就上火了,马上摔碗了不吃饭了,不想吃了,没味口了,这也是一种影响。
那有些女人生闷气,生完也是不吃饭的呀?这个,有些女人也有特例的。有些人生气之后胃口非常大,是比较少见的。有的女人一生气就吃东西吃甜食,甜食吃多了就变痰液。就长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这个东西。
讲了那么久那么久的痰湿产生啊怎么来源去路啊,我们来讲讲痰湿它有什么特点。
这个痰湿首先在脾胃产生。脾胃就是在中间中焦这里,就是肚脐以上胸膈以下的地方,我们叫中焦。脾胃为主消化的一个主要场所,这个地方是产生痰液主要的一个地方。
只要痰湿在这里开始产生之后,它首先是不动,然后就会沤,就会热,就会郁。沤就了之后就会发热,就会往上窜。只要是火就会往上窜,就像上火一样。这个痰湿跟热结合在一起了,就变湿热了,湿热又往上走往上跑。
人体有很多通道它是空虚的,只要这个通道没人驻守的话这个痰湿就往那个地方走。
每个人走的通道不一样。
有些人从口腔走,它会产生什么症状呢?舌苔非常厚,口臭,嘴巴黏黏腻腻的,里面好像有一层东西;要么就是口腔溃疡,今天好了,明天又复发,反反复复口腔溃疡。因为有痰湿、湿热要往上走,正好口腔那个地方比较空虚,他就从那个通道走,然后变成口臭、口苦、口腔溃疡。
还有呢,往眼睛走。早上起来眼屎非常非常多,要么结膜炎,反反复复,要么散粒肿。
要么他就往脸上皮肤走。就是说满脸暗疮,此起彼伏,又大又痛还化脓。
要么往耳朵走,中耳炎也会反复的嘛。
要么就往头皮走,皮肤脂溢非常明显,比如脂溢性脱发。
湿热,除了湿之外,还有个火,还有个热。热了就会觉得“烤”,把嘴巴烤得干干的,但是他不会特别想喝水,只是吧唧一下滋润一下嘴。这个口干是假象,因为有热,他觉得口渴,但他同时有湿啊,他会不觉得特别想喝水只想润一润。
这个湿气就会从身体往外冒嘛。皮肤就很油,有一层油垢,看起来就脏脏的,其实就是个痰液嘛。这整个痰湿,它就会因为这种热气就往上冒,这是它一个特点。这个痰啊湿啊它最喜欢最喜欢跟这个热结合在一起,勾搭成奸,难解难分。就像什么呢,就像油和面和在一起。湿与热结,如油入面,难解难分。
我们只要知道这个痰湿喜欢打劫,这个热量喜欢保存、网罗这个热,我们只要记住这个特点我就可以解释非常多非常多的现象。痰湿就像一根滤网一样的东西,会兜住这些热,不让这些热从中焦下去补到肾,直接往上攻。会出现一个非常非常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闷呕吐,还有一系列的上火症状,严重的就会把这个热量全部裹在胸口,不能够传达到四肢,就会引起四肢冰凉。
我们总结出这么一个特点之后会发现,这个痰湿啊会裹住哪些热呢?它会裹住食物的热性。比如说,我们吃个榴莲被这个痰湿裹住了,这个榴莲的热量被痰湿裹住了,就变成湿热在胸口了,会引起什么呢?胸闷想吐,心律失常。
那么呢,我们还有一些什么那个热性会被裹住呢?如果你身体有痰湿,你喝酒,你喝药酒,喝鹿鞭酒、喝补酒、喝海马酒,吃人参、吃大枣、吃阿胶,直接所有热的补的,这个热性啊补不进去了,被这个痰湿裹住了,兜住了,也停留在胸口,引起什么呢?胸闷,甚至他往上串喉咙痛,咽痛、流鼻血。
好了,除了这个饮食的食物的温度,药物药性的温度,还有什么呢?还有空气中的温度,它也会被裹在胸口。
比如你在一个密闭的车厢里面,你坐长途车坐大巴,外面是三十九度了,太热里面空调不够,你在里面呆一会儿就晕车了,胸闷的想吐了,甚至是裹住了热量之后手脚冰凉了晕车,胸闷、心慌,这也是因为有痰湿。
或者你躺在被窝里面,那个六月或者说七八月,就是夏天的时候,你睡在被窝里面,空调又不好,风扇又不转,非常闷热,你还盖着被子,被窝非常热,甚至是冬天都可能非常热,被窝非常闷热,这时候胸闷想吐,很难受,这也是一个环境温度。
或者是大夏天的没有打伞,走在太阳底下中暑了,也是因为身体内的痰湿裹住了这个热往胸口走,也就是中暑,也就是暑湿。
你们有没有发现,如果身体上没有发现明显的热源的时候(就是空气中有时湿湿的那种)这时候吃饭、喝酒就开始胸闷想吐了,都是这东西啊!或者说你随便吃了什么热东西,就胸闷想吐,或者肚子疼。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痧,就去刮痧,或者拔火罐,要把毛孔打开呀,热气散散,就像高压锅一样太憋了,把那个减压阀拉起来放放热气,里面压力没那么大,人就没那么胸闷了。
但是呢这只是治标,刮痧也是治标,拔火罐也是治标,没有可能把里面的湿跟热全部都清除得干干净净,只能减除了部分压力。所以只要条件一符合,这个痧症年年都会犯。刚才讲的,食物的热性、空气的热性、药物的药性,任何一个热性只要被人体里面的痰湿一结合,就会发痧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湿热了。

下面呢我就用一张图来表示,就是把刚才那条管子,刚才是纵切面,现在换成一个横切面。

我们看看横切面中间那个孔啊,就是长管子,长管子就是被一层痰湿包裹了,看到没有?那么外面这层皮肤也附着了一层痰湿,那个粉红粉红的就是痰湿嘛。那长管子和皮肤中间那个橙色的就是核温,就是我们这里产热量的地方。身体本身产生热量嘛,从皮肤出不去又不能从长管子出去,他就是变成热变成胸闷嘛,也就是说我们身体五脏六腑它也会产生的温度。
通过横切面这个图是不是大家比较容易理解一下我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呢,饮食的温度、空气的温度啊、药物的药性。
所以呢,只要把痰湿这个网兜去掉,釜底抽薪呢,这个热就消了,因为没有东西在中焦这里面沤。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个误区嘛,看到上火就给清热解毒,从来没有人照顾到中焦这个脾胃嘛。
你们想是不是啊?刚才我讲了一系列症状,都是因为中间有痰湿兜住了热性,然后热性往上走,就上火嘛,你们就说是上火,说自己是阴虚体质。究竟是不是阴虚体质?你们想清楚一点,有没有阴虚体质那种口干舌燥非常厉害的症状啊?
上火的喉咙痛啊,口腔溃疡啊,脸上长痘啊,这些是不是上火啊?是不是真的火啊?通过刚才一系列讲下来,你们可能现在应该不会认为是火了吧?
你只要吃清热解毒的药物,它就会损伤脾胃,脾胃一旦损伤它就会再度产生痰湿,痰湿只要一多就会沤成火,所以为什么越吃清热药他越上火就是这个道理。
一定是先有寒,你用寒的东西损伤了脾胃,抑制了脾胃的功能,抑制了身上脏腑的功能,接着才有湿,然后这个湿沤久了、瘀久了它就化热。也就是说这是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先有寒再有湿才有热

这个热只是表象,不要被迷惑了,认为这个真的是热。
我打个比方。我们身上有电流,有生物电的嘛,这个痰热它不动了,就象电阻、电阻棒,只要通上电了,它不就发热吗,电流在那里嘛,阻力大嘛,它就发热。身体上气也一样,我们身上有痰,不一定是通过食温、药温或者是气温这些热性产生热,身体自己也会产生热量,气产生的热量只要被痰湿阻在那里,它也会发热,它也会变成痰热、痰火、湿热了。
所以不能一味地用清热解的药。
可要只是一味地去化痰湿的话,它也就会增加火,燥湿药多热性。哎!这个用药的很难讲。
总之就是用化痰的药、理气的药,不要随便用凉药,我们要用健脾的药,但是怎么用这个真的很关键,没办法跟你们详细讲。
有时候我们把毛孔打开打开,就是胸闷想吐的时候,治标情况下,开开窗,理理气,吃个薄荷糖,相当于里面开个空调,胸闷就缓解了嘛!
寒啊,还有一个特性,它会往下走,中焦产生的痰湿嘛。因为受凉或是体质太凉了,它往下走。那个湿啊被寒气带到下面去就出现寒湿,这寒湿会出现哪些症状呢?比如说白带多啊,阴囊潮湿啊,或是大便偏稀、大便非常清稀呀这些都是寒湿,或者是下焦长湿疹了。但是呢,它虽然掉下去了,这个湿啊,它会沤,它不动嘛,刚才不是讲电阻吗,那个气啊,不停的走,到那里被挡住了不走就变郁热。郁热就是白带异常,有臭味了,阴囊也有异味啊,前列腺发炎了,盆腔炎了,宫颈糜烂啊,下焦这些乱七八糟的症状都是这个原因,怎么治呢?这个有用药技巧。
这个用药技巧我不是不讲,是讲了没用,因为这个没有固定的方、固定的药。
你们想了解就看看课件吧,那些课件是我常用的药,但是呢,如果你们不会用呢,很容易会用坏,我也没办法跟你们详细地去讲,这个就不讲了。
那具体用药什么的我就不详细讲了。那么呢,我们就来看看这痰病有些什么体征,有哪些特点。我们观察自己身上是不是有痰气,我可能以后会写关于这个痰的这方面的文章。
我们先来看看朱氏总结的痰病体征十三条。
第一条:久病不衰,病症自发自愈,年龄都在中年以上。就是说有些病啊,老是反复,有时候说好有时候说不好。我打个比方,关节病,时发时好,就是下雨天的时候它就来,它里面有痰湿了嘛。空气湿度大里面痰湿凝聚的程度比较多,它就会发作;或者说有些湿疹,它也专门下雨天的时候来,空气中湿度大 第二条:眼神滞涩不流利,或眼眶周围略显晦暗,或眼角常常有轻微的反复糜烂,面色晦暗,其形如肿。就是说这个人看上去眼神就是眼珠转动啊什么的可能不是很流利;眼眶周围出现略晦暗,就是眼眶有点黑黑或者说有眼袋,但是有眼袋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痰湿,不是说光熬夜一个问题,睡觉就能睡回去的很难了,这时候就得化痰;脸上有点肿肿的就不用说了,有水汽多嘛泡大嘛。
第三条:皮肤油垢明显,前阴、腋窝或手足心常有汗水渗出,而且身上味道比较大,脸上就象涂了一层油。这些很多小朋友都有,很多小朋友手脚心出汗。当时我在儿科讲座上讲得非常详细,以后如果有儿科讲座我也会再讲讲。
皮肤油垢这个不用讲了,身上水汽都要冒出来了,皮肤油腻嘛,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等这些都是属于有痰湿了。
第四条:形体日趋肥胖,手足作胀。只管涨后或者肌肉松软如棉,这个也没啥好讲了,就是胖,都有痰。我这里不带歧视的哈,但是呢,它这个体胖确实是有痰,怎么化是个问题,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讲,今天很快两小时就到了。
第五条:厌油腻厚味,喜素食、热食、淡食或焦香干燥食物,有时也觉得有焦烟味扑鼻。很多有痰湿的人他真的不喜欢油腻,不是说叫他忌肥甘厚味。当然有人会喜欢吃肥甘厚味,就导致他有痰湿,身体充满了痰湿,那大脑会给它一个信号不要吃肥甘厚味了,他就说他喜欢吃素食,喜欢吃热的,淡的。少数人要吃焦香干燥,为什么吃焦香干燥呢?这东西能健脾、能化痰。
第六条:时时惊悸,神志恍惚;或时而抑郁不快,言苦恼事殊多,言出泪下;或时而亢奋多动,言多而显“雀跃”。
这类人呢比较容易心慌。神志恍惚这个有,抑郁症更多,这个我也碰过不少,用化痰的方法来治疗抑郁症。你看这种人就是倾诉欲比较多的人,老是找你诉苦。只要抑郁,气不走,走得不快呢,它就有痰湿阻在那里,痰湿阻了反过来又阻止你气流通,就又加重了抑郁。所以说抑郁症在西医里面讲很难治,他说神经抵制分泌不足,但是在中医看来是有可以拒绝的呀!少数时而亢奋多动的,那个表演型人格的大脑子不是进水,大脑进痰了。
啊,不用问还有一个就是讲舌的,舌体。就说舌头伸出来非常胖非常大的。舌头表面很多水分的,或者舌苔很厚的,或者说有牙齿印的,这是什么啊?舌头就被水泡大的嘛。水太多了,痰湿多了泡大了嘛。
这是七八九三条一起讲了。
第十条。就是说嗜睡困盹。睡了老是不想起或者说醒来就犯困,没精神,痰湿困住了大脑,也可以说大脑抑制分泌不足,类似于抑郁症嘛。类似抑郁症,不是说等于哈,这种情况下其实治疗方法跟抑郁症是一样的。
第十一条,大便秘结不爽,粪便并不干燥,但是那排出来有点困难,这个就是痰,有些人就是便秘。这个治的比较多,在便秘专场里面我也讲过一次。
还有些口渴饮水非常多,这种症状我遇到的比较少,我是遇到口渴只是想润润嗓子并不想吃很多。
第十三条:气候季节变化明显的时候,症状加重了。这个跟第一条其实是相呼应的,我就不讲了,再翻一页。

体征就是别人看得到的,别人检查出来的,叫体征。那么症状又是什么?症状是自我感觉的,叫症状。那我们来讲十四条症状。
头晕、头重、头痛这些症状很多都有,特别肥胖型的头晕、头痛、头重这些都是痰比较多。
或者说头痛时候伴随呕吐,或者胃肠道里面噜噜有声,喝点水在里面晃荡,嘴巴里黏黏腻腻的。
第三条,喉咙好像有东西,有痰或者有什么堵在那里,吐又吐不出吞又吞不下,有时有有时没有,这就慢性咽炎嘛,这就有痰湿。
第四条,或者说吃不下饭,呕吐痰涎。
第五条,或者说平时胸闷憋得很,前胸有压榨感,就是说冠心病啊,阴雨天寒冷天加重。
第六条,老是心慌心跳,睡不着,或者说呢突然有些神志异常,突然昏迷什么的,又查不出什么。
还有就是长期低烧,身热不扬,量体温查不出明显体温升高,但就是有一点点热。
还有什么呢,就是肢体的某一部分发热,比如脚底心老是发热,或者说某个地方老是凉,比如说背心,背部有一块巴掌大的地方,老是凉凉冷冷的,或者胸口有一团东西凉凉冷冷的,或者说不出名的皮肤麻木,就一块皮肤麻麻木木,不知痛不知痒的,到底哪个地方又查不出,皮肤科、骨科、神经科都查不出什么,这些就是痰湿。
第九条,有些溃疡,口腔溃疡,身体某个伤口溃疡,老是兹水,不收口,老是有东西流出,这也是痰湿。
第十条,胸闷憋气,就是象中暑一样,或者说痧症一样,这个也是。
那第十二条:口中碎痛时好时发。就说你嘴巴没有什么伤口,没有溃疡,舌头上也是没有溃疡什么的,就是觉得疼痛非常难忍,碰一下就痛,就是个痰证。这个我自己本身发作过,我也治疗过。有些人半边的舌头有一些甜的感觉,或者是咸的感觉,或是苦的感觉,
这类我都治过。
十三条,胁下痞满肿大,肋骨下面有些地方有时感觉肿大闷痛。
还有就是脉象,脉象没办法讲了

那么最后最后啊,我拿出两张图,这两个齿轮看到了吗?你看这个齿轮被这个木棍卡住了,我把这个齿轮当做脏腑功能,木棍当作痰湿。这个痰湿啊,它阻碍了脏腑的功能的时候,我们治病就要祛邪,把这个东西抠掉,把木棍去掉,让齿轮恢复正常运转,这就是治病的一个方法,就是化痰法。
我们再看一页。有个锅炉下面有火在烧,这个时候呢,是脏腑功能低下被抑制了,没火了。你们老是吃瓜果生冷茶,把脾胃的火给去掉了。这样煮东西煮不熟了就变痰液了,这时候我们不是直接去化痰了,要先恢复脏腑功能。怎么恢复呢?扶正、健脾、温阳,它就能把这个痰湿化掉。这就是治病的两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思路。讲来讲去就是扶正、祛邪。
很多医生把重心放在药物上补泻,忽视了饮食上补泻。我们一直讲肥甘厚味不要吃,但是反过来讲,肥甘厚味也是药。
对于营养不良的人来讲,就是要吃肥甘厚味把他补起来。脏腑功能很强的时候,小孩子发育不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不给他吃他长不好的呀。可是你一旦营养充足的时候再吃这些东西,它就是添堵了。
瓜果生冷茶,它是泻的,是抑制你胃肠道功能的,泻你的火的,但是有一天我们身体上起大火的时候,口干舌燥发高烧39度以上,我们就口干舌燥,想喝水的时候,就可以吃点西瓜水果,吃点瓜果生冷茶,喝喝茶能治病的呀,所以说这个时候也是对的。所以说我说东西是没有绝对的,是看情况用的。
那么这样看起来就是饮食一定要均衡,荤素搭配,不是我说的那个忌口就一定不吃,而是要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来吃,所以说忌口到现在它都是没有定法的。
总归一句话,吃舒服了就吃,不舒服了就不吃,听自己身体的。身体自己啊就会避开这些东西。


补泻怎么补泻的呢?你吃东西的时候,就是对我们身体进行补,补充能量;泻,去掉多余的痰湿,我们饮食上它都有这个功能的呀!
劳逸,什么叫劳逸呢?我们身体动的少的时候呢它身体就是食得多嘛,动一动它增加了脏腑功能运动,能够把痰湿排出去;我们动得过多就要静养,我们坐下来是有利于我们的营养合成,有助于蛋白质合成啊。我们睡觉休息的时候是静养也是补啊!我们动的时候就是泻啊。
还有天时。我们冷的时候出去晒晒太阳,就是补阳啊;我们太热了要中暑了就到阴凉的地方、有空调的地方,我们就避暑啊泻实啊,我就把这个火泄掉了。
我们大喜大怒都是对身体进行的那个泻嘛,我们保持身体的情绪平衡就是补嘛,是不是啊?情绪稳定嘛。
我们居住环境是对我影响很大呀!比如我们说皮肤干燥,到南方的时候就是对我们皮肤的滋养;如果我们老是太湿的话,我们到北方去的话他就能让身体干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进行同化异化作用,一直都是在被补被泻,只是不自觉。我们一定要认真地观察,认真地体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感受我们身上发生的一切,我们是在被补?我们是在被泻?我们补多了,就一定要泻;我们泻过头了就应该补一补。一定要体会体会,什么食物我们该吃,什么食物我们不该吃。
什么时候我们该运动一下,什么时候我们该休养一下。运动不要过度,休息也不要过度。
我们做日光浴不要过度,我们避暑时候空调房不要待得过度。我们要保持平衡的一个观点,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理气化痰逐瘀法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本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 mmHg(18.6 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 mmHg(12 kPa)称高血压病。中医古籍中并无此病名记载,多将此病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本文试从中医药理气化痰逐瘀法角度出发,对高血压病作一简要探讨。

1 理气化痰逐瘀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阴阳津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津液与血液生理上都是有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病理上痰浊是人体津液代谢的病理产物,瘀血乃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所成,故有“痰瘀同源”[1]之说。韩学杰等[2]研究发现中医的瘀血在客观指标上可以看到血流变学的异常,黄焱明[3]研究发现血脂增高可降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使其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性增高,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从而形成中医所讲的痰瘀状态。血脂代谢紊乱,是痰浊证的代谢特征,高血压病常伴有高血脂症,它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肥胖体质多见,人们多食肥甘厚味,滋生痰湿,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不荣导致头晕或头痛。《医法心传》云:“肥人气虚多痰”。气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推动津液的正常疏泄、循行和输布,如气的功能异常则可引起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形成“痰浊”等病理产物。

2 理气化痰逐瘀与脏腑的关系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位于中焦,是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若患者饥饱劳倦伤于脾,脾胃亏虚,运化失职,津聚成痰,痰浊内阻,循经上逆,闭阻清窍,则表现为头晕头痛,胸膈满闷,呕吐痰涎,恶心纳呆,舌苔白腻,脉滑。朱震亨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明确指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调节脾胃之气升降等作用,使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畅达有序。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布,若肝的疏泄作用能促进津液的正常输布代谢,则无聚湿生痰之患;若肝气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郁结,则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肝的疏泄功能与情志关系密切,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舒畅,则情志活动正常;若肝气疏泄功能不及,则气机郁结,郁而化火;肝气疏泄太过,肝气上逆,则表现为头晕头胀,眩晕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脉细数。正如《金匮钩玄·六郁》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因此无论是“肝失疏泄”还是“脾失健运”,最终导致血脉不通,气血运行不利,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发为眩晕、头痛。

3 理气化痰逐瘀法治疗高血压病

气郁痰阻贯穿了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过程,长期存在于病变的各个阶段,因此高血压病的治疗要始终重视防止痰瘀的形成和理气祛痰逐瘀法的应用。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关幼波先生所说:“见痰休治痰,辨证求根源;治痰必治气,气顺则痰消;治痰要活血,血活则痰化”。对临床指导治疗因气郁痰阻血瘀引起的高血压病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叶敏[4]总结魏品康先生从痰论治高血压病经验中指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虫类药加减治疗气滞血瘀痰阻型高血压疗效显著(组方:半夏、天麻、炒白术、茯苓、葛根、全蝎、蜈蚣、土茯苓、决明子、炒莱菔子、制大黄、川芎、厚朴、丹参、柴胡、郁金、炙甘草),可见全方意在健脾化痰熄风,理气活血通络。吴启峰等[5]指出半夏白术天麻汤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的同时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症状,促使其血压稳定降低,还具有明显改善盐敏感性以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可见中医药在治疗此类疾病上充分体现了整体调节的优势,能够稳定降压,减轻或逆转靶器官损害防止严重并发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