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唐诗人人倒背如流,但其中2字,被误解了千年!

 稻香居人 2023-06-29 发布于山西

一首古诗,一个千古名句,甚至一个成语,自它问世之日起,就拥有了生命。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习俗观念的变化,被赋予不同的涵义。

有时只是原本意义的延伸或缩小,有时却连基本的褒贬词性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初出自《诗经》,讲的是战友之间相互勉励,“同生共死”的一种承诺。如今通常被用来形容至死不渝的爱情。

再如苏轼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本意是说春光虽晚,但是天涯到处还有绿草茵茵,另有一番情致。如今却成为了安慰失恋人士的必备语句。

还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是形容有情人不能相聚,思念至极,痛苦坚守的忠贞情态,如今却被用来形容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都是后人对原诗的二次解读,重新赋意,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但并不是说后人的解读每次都是没有争议的。

就如我们今天要解读的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明显是在感叹岁月匆匆,夕阳虽好,却接近黄昏,美不了多久了!

这符合大众的解读,也符合从古至今大多数学者的主流说法。直到上世纪80年代“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千余年来我们都解读错了!

“只是近黄昏”中的“只是”二字,不是转折,而是肯定。

按照这种方式解读,原诗不但没有了愁绪,反而焕发出了一种希望的光芒:夕阳之所以这么美,恰恰是因为它接近日落黄昏时刻。

当然,周汝昌先生给出了自己的证据。

“只是”一词的涵义变迁

今天汉语词典中,“只是”有三种涵义,其一是“仅仅是”、“不过是”;其二是限定于某个情况;其三是“只不过”,相当于“但是”。

三种解释,或多或少都带有转折否定的涵义。

但在唐朝,“只是”还有另一层涵义,即“正是”、“一向”。

比如白居易的:“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姚合的:“闲人只是爱春光,迎得春来喜欲狂”

这些诗句中“只是”都是“正是、因为”的意思。

而且结合李商隐的用词习惯,他生平留下的600余篇诗作中,曾八次在诗歌中使用“只是”一词,其中多半表达“正是”的涵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中的“只是”,都是“正是”的意思。

到了宋朝,“只是”的涵义逐渐缩小,慢慢等同于“但是”。

这也是为什么宋代之后,学者们不约而同将“只是近黄昏”中的“只是”理解为“但是”的原因。

当然,由于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只是”的几种用法都存在,要具体了解这首诗中“只是”的具体涵义,还要结合它的创作背景。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写于会昌四年到五年之间,这时的李商隐正值壮年,31岁。

在此之前,他刚刚经历了母亲、岳父相继去世的打击。为了排遣心中愁绪,他来到了唐朝的游览胜地乐游原,眺望风景。

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看着夕阳美景,李商隐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此时的李商隐仕途虽算不上顺利,但是因为娶了“李党”成员王茂元的女儿为妻,得到了“李党”首领李德裕的关照,也算不得坎坷。且这时的李商隐还比较热血,多次写下针砭时弊的诗歌抨击帝王。

因此,诗中有些许感慨叹惋,但不至于消极落寞。正值壮年,前途无限,李商隐也不该有岁月迟暮之感慨。

如果将“只是”理解为“正是、因为”,一切就说得通了。夕阳那么好,就是因为它快要落山了。唐王朝内部有这么多弊病,像“我”这种人才,才有机会发挥特长。“我”会替它扫除黑暗,肃清阉党,迎接光明。

周汝昌先生将“只是”理解为“正是”,不是主流,但也有理有据。

也许你仍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慨,也许你认同周汝昌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的宣言。

两种解读都无可非议,因为夕阳本无情,是人为赋予了其涵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论你支持哪种说法,都希望你人至暮年无暮气,洒脱豁达度余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