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况突然反转,防护力优秀的豹2坦克,在巡飞弹面前比T72更脆弱?

 007xm 2023-06-29 发布于北京

新军武观察

2023-06-29 10:29

来自河南

德国“豹-2”系列坦克是西方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一款经典第三代坦克,曾被普遍认为是火力、防护性和机动性等方面综合性能最强的坦克之一。与之相比,最早诞生于苏联时期的T-72坦克,则是连苏军自己都不认为其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代坦克,而是被视作“二代半”水平的过渡型号。从某种角度来说,直到21世纪初期的T-72深度改型,即T-72BM坦克出现后,其整体性能才基本达到了第三代坦克的标准。

西方多国向乌克兰援助“豹-2”坦克

不过,从近期的俄乌战场情况来看,在面对某些全新的反坦克武器攻击时,看似落后的T-72系列却似乎在生存力上远胜于“豹-2”。无论是当年的西德坦克设计团队,还是苏联的坦克设计局,恐怕都未曾料想到这一点。这里提到的“全新的反坦克武器”,就是被交战双方同时大量运用的各型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

俄军发射“柳叶刀”巡飞弹

仔细观察此轮乌军发动的大反攻,在俄军“柳叶刀”等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的打击下,以往被认为防护能力颇为出色的“豹-2”系列坦克出现了大量战损,诸多“豹-2A4”和“豹-2A6”都在“柳叶刀”居高临下的攻顶式打击下被“开瓢”。而有意思的是,乌军使用的很多苏系T-72系列坦克,却在遭到“柳叶刀”打击时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不仅车组乘员的伤亡概率相对较低,甚至还出现了T-72被“柳叶刀”击中炮塔后,仍可“拖着一身伤”撤回己方阵地的一幕

乌军装备的苏制T-72坦克

由此不难判定,在面对相同武器的打击时,T-72的受损情况明显轻于更先进的“豹-2”系列。一款二代半水平底子的坦克,为何会在现代化的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的面前,表现出比第三代坦克更强的防护力呢?这一点尤为值得思考。

顶部安装了反应装甲的T-72

既然是面对“天灵盖”上的攻顶式打击,那说明T-72在这一方向上的防护力确实优于“豹-2”系列。虽然苏系坦克自冷战时期就形成的“炮塔体积小,弹药主要存放于车体内”的设计习惯备受各界诟病,但仅从面对直冲而下的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的威胁来看,这种布局反而有其合理性。

T-72坦克的顶部装甲相对较厚

事实上,冷战期间的苏联坦克设计师们就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在可能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前线战斗机部队没有绝对的把握夺取战场制空权,苏联陆军装甲部队很有可能要面临相当程度的空袭威胁。因此,在T-72系列坦克上,其炮塔顶部装甲进行了一定的加强,厚度约为80毫米,且普遍加装了密密麻麻的爆炸反应装甲。至于说坦克炮弹,则存放于位置相对靠下的车体内。如此一来,在面对一些攻顶式打击时,T-72的被动防护力并不弱,即便炮塔被击穿乃至车长和炮长遭杀伤,金属射流也不容易波及到车体内的弹药或伤到发动机,而幸存的驾驶员则有机会驾驶坦克撤离。

北约在冷战期间拥有航空兵质量优势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受冷战时期航空兵质量优势的影响,北约国家的坦克在设计时鲜少注重来自头顶的威胁。无论是德国的“豹-2”系列,还是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系列,其炮塔顶部装甲普遍都很薄,仅在20毫米左右,且会将部分弹药存放于炮塔尾舱。这就使得这些西方第三代坦克的防攻顶能力相对较弱,往往仅需一枚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就能彻底将其摧毁。

防攻顶或成第四代坦克的重要课题

当然了,这里并不是说T-72系列坦克的综合防护力要强于西方第三代坦克,只是说当年苏联坦克设计师们的一些思路,“歪打正着”地命中了如今的某些战场威胁。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未来的第四代主战坦克,还是现有的第三代坦克改进型,对攻顶类弹药的主动或被动防御手段,将是各国坦克工业的一大重要课题。反坦克弹药与坦克之间的“矛与盾”式的较量,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