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通陆韵篁先生行年考(三)

 史客郎骑行 2023-06-29 发布于湖南

<四>  仕途考

授职时间。进士录取后,一甲三名直接到翰林院任职,没有候选期。其他进士的候选期不同时期也不同,清初,新科进士很快可以授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候补期最长,道光以后略有缩短。有人做过清朝进士首次任职平均年限的统计:康熙朝8.8年,雍正朝5年,乾隆朝9.1年,嘉庆朝8年,道光朝5.5年,咸丰朝5年,同治朝6.8年,光绪朝6.2年。
康熙时期,新科进士必须在六部“额外主事”上学习行走,大致三年,可以理解为实习期,然后发各省布政司、按察司学习,n年期满后如果遇到知县出缺可以委署试用,相当于代理知县,由实习期转试用期。
有一种情况例,如果新科进士不愿意进入知县候补队伍,而是愿意改为教职,即府、州、县学教授,可以直接向吏部申请,以本省教职即行补用。韵篁公的情况属于这一种。
《缙绅全书》(光绪二年秋),扬州府学教授为“施震福,苏州人。举人,五年四月授”(图十四左)。五年是指同治五年。同治《扬州府志》刻印于同治十三年,有历任扬州府学教授清单,最后一位是:“施震福,常熟人。举人,六年任”(图十五)。仅上任年份相差一年,施教授可能是新年期间上任。
《缙绅全书》(光绪三年秋),扬州府学教授为“陆筠,通州人。进士,二年八月选”(图十四右)。说明吏部授职在光绪二年八月。韵篁公应该在殿试发榜后不久向吏部申请,大概四个月后获得批准。

图十四、光绪二年、三年,扬州府学教授

图十五、光绪《江都续志》,职名

品级。《缙绅全书》“钦定吏部则例官阶品级.正七品”下有“各府学教授”(图十六左)。府学教授为正七品,与翰林院编修、外县知县同级,但翰林院编修的上升空间很大,是储备人才,知县有实权,政绩好的情况下也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府学教授基本就止步了。

图十六、正七品官及加官限制
光绪《江都县续志》的编撰者职名页采访一栏中有“五品衔即用知县改授扬州府学教授陆筠,通州人”(图十七)。该志始于光绪九年,十年刊刻。说明光绪九年时,韵篁公的品级已经加到五品,但职位依然是府学教授。
《缙绅全书》“加级纪录”表明,可以给表现优异的官员加级,但“例给封典”规定:“限以制七品以下不得踰五品,五六品不得踰四品……”(图十六右)
府学教授的上一级是省学政,但学政是朝廷指派,并非府学教授升任,所以五品衔的府学教授基本就是这个官职的天花板。

图十七、同治《扬州府志》,秩官

上任时间。《缙绅全书》“钦定吏部则例赴任凭限”规定:“各官自京领凭赴任……江苏省淮安扬州徐州海州,限四十日”(图十八左)。原以为新科进士上任之前可以游山玩水、衣锦还乡,看起来时限颇紧。
光绪二年,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全长15公里,引来保守派的一片指责,经营了一年多时间被迫停运、拆除。后来的南北铁路大动脉之一津浦铁路要到光绪三十四年才开通。
同治十一年,李鸿章主持成立轮船招商局,率先经营上海至天津的客货运输,以海运漕粮为主,同时兼揽客货。由天津航行至上海只需三天,很多江南举人赴北京参加会试,都喜欢乘海轮至天津。但是光绪元年,航行于这条航线的“福星”轮被撞沉,遇难者甚多。另一艘“海晏”轮原来行驶上海至福州航线,光绪八年才转到津沪航线。
很希望韵篁公开风气之先,搭乘海轮由天津到上海,再由上海到通州,再前往扬州赴任。但当时上海到南通之间没有直接的客运船,一般要绕道镇江过江到瓜州,还是先到扬州。所以最大的可能是从大运河南下,历时一个月左右,于九月底抵达扬州上任,大概要到第二年的新年期间,才回到南通老家,与家人团聚,与乡亲好友重逢。(图十八右)

图十八、官员赴任时限以及京城至江苏各地驿路里程

任职时间。《缙绅全书》(光绪十六年冬),扬州府学教授依然为陆筠;《缙绅全书》(光绪十九年春),扬州府学教授改为“詹坦,淮安。拔贡,十七年十月授”(图十九)。目前没有查阅到光绪十六年冬至十七年十月之间的资料,不过基本可以确定,韵篁公任职至光绪十七年十月,共十五年。从目前能找到的资料看,这个年数在清代是第三长的,列在前面的两位是嘉庆道光年间的吴榕(25年)和乾隆年间的范承宣(23年)。

图十九、光绪十六年冬、十九年春,扬州府学教授

职责。府学教授的职责是:掌训迪学校生徒,课艺业勤惰,评品行优劣,以听于学政。

府学教授、州学训导、县学教谕,都是职务,不是上课的老师。府学、州学、县学,本来意义是供生员读书的学校,但并非今天所理解的学校。生员,也就是秀才,其实并不去府州县学上学,上学是去书院。

书院,是中国科举时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多为著名学者创建或主持。书院设山长,主管教学,兼管院务。书院有官办和私立之分,官办书院由地方官礼聘山长,私办书院自聘山长,须呈报官署备案。生员名额无定。书院以自由研习为主,集众讲授为辅,山长或名师讲经、讲文、讲诗无定期。


任职期间的记录。韵篁公担任扬州府学教授十五年,其间经历没有史料记录,只能通过某些史籍间接了解一二。

扬州府学

嘉庆《扬州府志》卷十九.学校:“扬州府儒学在府后儒林坊,元以前无考,明洪武中知府周福原即旧规重建,正统间知府韩宏因藏书楼改建崇文阁,并更采芹二亭,天顺八年御史张黼、成化六年知府郑岑先后修葺,嘉靖四年殿毁于火,知府易瓒重修,八年知府陶俨、万历三十三年知府朱锦、崇祯八年知府韩文镜先后重修。国朝顺治二年知府胡蕲忠复修,九年命礼部颁卧碑于学,康熙十九年巡盐御史郝浴、二十二年知府崔华先后兴修……五十四年知府冯肃捐修……五十九年教授陆翼捐建魁星楼于大门内,雍正元年知府孔毓璞改建崇圣祠于尊经阁后……六年运使朱一凤、署府事同知曾宏绪重修圣像……十年教授叚西铭、训导徐式瑗督修殿庑及明伦堂垣,十三年郡人汪应庚以府县学宫建自明初,历今近四百年,虽递经修缮而补苴不足持久远,独捐五万余金,撤内外,鼎新之……三年而成。”

嘉庆年间,扬州府学中的建筑有:明伦堂;志道、居德、依仁、游艺四斋;尊经阁;敬一亭;文昌阁;魁星楼;海神祠;土神祠;名宦祠;乡贤祠;射圃观德亭;颐正亭;玩易堂;号舍;成贤、育材二坊;教授宅;训导宅(图二十、图二十一)。

图二十,雍正《扬州府志》,扬州府儒学图,教授宅在左上角

图二十一,嘉庆《扬州府志》,扬州府学的建筑

同治《扬州府志》卷三.学校志,“扬州府儒学见前志,道光二年江都知县陈文述重修,咸丰三年粤匪陷城遭毁,同治五年知府孙恩寿重修。”

民国《江都县续志》卷八.学校考,“扬州府学在县治东儒林坊,修建年月见府志。光绪十二年,署两淮运使程桓生修尊经阁。十八年,运使江人镜、知府沈锡晋重修大成殿、棂星门、明伦堂、尊经阁、崇圣祠暨两庑斋房,郡绅陈文恪公彝有记。二十八年,运使程仪洛复修。”在江都县志中记录府学,是因为“江都为附郭首县,府学实在县治,故首列之。”

《扬州市教育志》第二章.旧学,“明洪武二年,扬州知府周原福在府署后儒林坊建府学(今扬州市政协址)……历代的府、州、县学都与孔庙合在一起,称学宫,目的是为了推行儒学。儒学内设有堂舍,基本堂舍有书斋、讲堂、兼校理典籍楼阁(名称如崇文阁、尊经阁等)、射圃、馔堂、教师住宅(府学有教授训导院宅,州学有学正训导宅,县学有教谕训导宅)、生员席舍。其他如明伦堂、大成殿、泮池、文舍楼、棂星门、牌坊、殿器库等皆属孔庙建筑物。孔庙与学宫合为一体,新生员入学叫入泮。”

教授日常教育工作

《清史稿》志八十一:府、州、县、卫儒学,明制具备,清因之……各学教官,府设教授,州设学政,县设教谕,各一,皆设训导佐之。

教官考校之法,有月课、季考,《四书》之外,兼试策论。翌日讲《大清律》刑名、钱谷要者若干条。月集诸生“明伦堂”,诵《训饬士子文》及卧碑诸条,诸生环听。除丁忧、患病、游学、有事故外,不应月课三次者戒饬,无故终年不应者黜革。试卷申送学政查覆。讫于嘉庆,月课渐不举行。御史辛从以为言,诏令整顿。嗣是教官多阘茸不称职,有师生之名,无训悔之实也。

明清时代有一个很奇葩的现象,举人、进士只把考官正式认作自己的老师,而在府州县学的教官、学院里的老师、塾师,并不是正式的老师。

从《张謇日记》看,通州州学、海门县学的教官还是挺负责的,张謇都尊称他们为师。扬州与通州接壤,历来尊师重教,教官“阘茸不称职”情况应该不多。

学田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十九.学校:(扬州府学)学田一千二百五十亩七分五厘,每年额租银三百十两五钱一分七厘四毫八丝,本学额分其半江甘,二学分其半,俱为廪生膏火、增生衣帽、寒士账给暨修理学宫、补备祠祭缺乏之用。乾隆三年,郡人汪应庚于修学后复蠲银一万三千一十七两五分置学田一千四百九十八亩四厘二毫,每夏秋比邻征租易价输府库,除供学宫岁修之费外,余存者积至乡,比年分给府江甘三学文武试士资斧,通详,永著为例。

同治《扬州府志》没有学田的记载。

光绪《江都县续志》卷十六.学校考,与嘉庆府志类似,有学田记载。1250亩是扬州府学、江都县学、甘泉县学的公用田,“历年久远,内有坍没遗漏田亩”。汪应庚捐的1498亩田称汪项田,主要用于府县学和孔庙的维修基金,其“在瓜州南圩,咸丰年间驻扎营垒,多挖废者,租额至今未复。”

书院

明清时期扬州曾经有多所书院,官办和私立都有,到嘉庆年间只剩下三所书院,皆属官办。嘉庆《扬州府志》:案扬城书院安定、梅花、广陵而外,尚有资政书院在府治东,明成化间知府王恕建,今废。维扬书院在西门内仰止坊,明嘉靖间御史雷应龙建,今废。虹桥书院在北门外,康熙间总督于成龙建,今废。敬亭书院在北桥,康熙二十二年两淮为盐政裘充美公建,今废。邗江学舍在课士堂前,雍正十三年知县朱辉立,甪里学舍在缺口门外大滩,乾隆三年邑人萧嵩建,今俱废。

光绪《江都县续志》记载:府城书院凡四。曰孝廉堂,举人肄业。曰安定书院曰梅花书院,生监肄业。盐政月试之,既省盐政,并总督管理,由盐政使月试之。曰广陵书院,文童肄业。知府及两知县轮月试之,安定、梅花、广陵三院山长月再试之。

同治《扬州府志》记载:

安定书院(纪念北宋大儒胡瑗,如皋人,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始建于康熙元年。“咸丰三年,粤匪陷城,遭毁。迨同治四年,两江总督兼理盐政李鸿章檄行运司李宗羲兴复书院,以安定书院旧址费巨艰难修复。五年春,运司丁日昌莅任,先借广陵书院给卷开课,山长暂居别舍。七年,始建于东关街疏理道巷口官房。书院向课生监,今则童生亦得与课。十二年,增定生监正课四十名,附课四十名,随课无定额。童生上取十五名,中取二十名,次取无定额,每年二月甄别。后每月初二日官课,十六日馆课,按月升降开课。后仍令投考三次,每月另设小课,随卷之多寡录取,亦无定额。”
* 旧址在扬州旧城三元坊附近,即今文昌中路文昌阁之东南,直到工人文化宫处。
梅花书院(前身为明嘉靖时的甘泉山书馆,万历时疏浚城河,积土成岭,上植梅花而成梅花岭),雍正十二年重为梅花书院。“咸丰三年粤匪窜扬,夷为平地。同治五年,建于东关街疏理道巷口官房。七年,移建于左卫街,入官民房,原地改为安定书院开课,原委生童额数并与安定书院同,从前孝廉堂会课本附梅花书院,今仍附入。十二年,增定正课十五名,附课十五名,随课无定额,因未延山长,每月无馆课,小课仍随生监并考,每遇会试停课五月,预给膏火,考课之法亦如生监例。
*遗址在广陵小学内。
广陵书院,咸丰三年,粤匪陷城,堂宇倾圮。同治四年,知府孙恩寿重修,向课童生,自此兼课生监。十二年,知府英杰增定课额,生童正课各三十名,附课各六十名,随课无定额。

科举成绩

光绪三年到十七年之间,扬州府的士子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中规中矩,比较稳定。(表一)

表一,光绪三年至光绪十八年,扬州府乡试、会试考中人数

程桓生《重修尊经阁记》,民国《江都县续志》收录

士不通经不足致用,国家设学校以教士育才,必先经术,盖治平之具备焉。同治六年,余权两淮盐运使,扬州当兵燹后,有司劳徕振抚,郡人士渐复其业,絃诵骎兴,府学颓废十七,惟学之尊经阁岿然独存,爰相其规模,或因或剏,栋宇聿新,是阁则仍其旧。光绪十一年,余复莅使事,其明年,学官以阁就穿攲来告。考阁之址为宋之藏书楼,前明知扬州府事吴桂芳易其牓以今名,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二年,教谕许维梴修于前,久而倾圮;乾隆三年,郡人光禄卿汪应庚建于后,去今一百四十有八年矣。阁在学名尊经,其示学者以趋向乎。及时修葺,官斯土者责也。于是鸠工庀材,凡大杗、小桷、覆瓦、级砖,易朽以坚,易坼以完。兴作于光绪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告成于七月二十七日,用钱二百一十二万有奇。夫有举莫废,礼有明训,况在学校,其敢后时。既新兹阁,复刊石纪之,以视后之君子。

文中提到的学官,应该是扬州府学教授,即韵篁公。

程桓生,祖籍安徽歙县槐塘,嘉庆二十四年生于扬州。槐塘程氏是清代江南四大盐商之一。程桓生自幼天资聪颖,道光二十九年拔贡,次年朝考第一,时任吏部侍郎的曾国藩为阅卷大臣,程桓生成为曾氏弟子。咸丰元年,程桓生试用于广西桂平县知县,原本前途无量,但当年太平军在桂平县的金田村起义,在广西境内转战一年后,突入湖南,再势如破竹地沿江而下,占领南京,与清廷分庭抗礼。程桓生被参劾革职。

曾国藩组建湘军不久,程桓生加入李孟群麾下的湘军水师,后进入曾国藩幕府,一直跟随曾大帅。平定太平天国后,同治六年程桓生署理两淮盐运使。当时扬州城非常破败,府学也是颓废十之七八,只有尊经阁岿然不动,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年,李鸿章将程桓生调去湖北。光绪十一年,在曾国荃推荐下,程桓生重任两淮盐运使,次年学官前来报告,尊经阁已经摇摇欲坠,程桓生批准拨款重建尊经阁,竣工后留下一篇记。

陈彝《重修扬州府学宫碑记》,文中提到“太守番禺沈公锡晋率江甘两明府襄其事,督工则府学教授山阳詹君坦监掣,同知大兴毛君华事以躬亲,直以手授。”詹坦即韵篁公的后任,以此推知,光绪十二年重修尊经阁时,韵篁公亦为督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