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真的能枕着瓷枕睡觉

 荣纳堂 2023-06-30 发布于天津

转自 大肉庄


说到外国人最为好奇的瓷器,那可能就非瓷枕莫属了。

在这家大约有三百万订阅用户的文物爱好者论坛上,随便找几条关于中国瓷枕的讨论,就会发现热度都还挺高的。

比如这条关于唐三彩兔形枕的分享

不仅点赞量直接过万,第一条评论还超好笑的

唐代三彩瑞兔枕  | 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藏

想象一下,带这个去参加枕头大战


还有人直接送了兔形枕一个绰号:“杀手兔”

这条关于孩儿枕的分享

底下也有一堆人在好奇的

国孩儿枕  | 美国康奈尔大学博物馆藏

直接把这个大哥整破防了

请告诉我这其实也是一只卷笔刀


其实吧,别说外国人了,大部分中国人自己也搞不懂“瓷枕”到底是怎么回事。

早在八年前就在浙江博物馆举办过“梦之缘起”清雅集古珍藏瓷枕展览

上:金密县西关窑 绿釉划花卉纹五瓣花形枕 

下:金 磁州窑白地黑花虎纹腰圆形枕 

上:北宋 鲁山段店窑 珍珠地划花福德纹长方形枕 

下:北宋密县西关窑 珍珠地划花几何花卉纹长方形枕


而在今年七月的「生如夏花——古代器物上的“花”形、“花”意」也将出现两件瓷枕,欢迎大家前去线下观赏

唐巩县窑三彩花卉纹枕

时隔八年,当年图录的封面器物重现!!!

北宋定窑针刻花卉纹枕

瓷枕的文章,我们之前也写过不少:瓷枕那么硬怎么睡?我们来做实验》,《瓷枕N多种装饰技法,你Pick哪一个!》,《珠联璧合:瓷枕上的珍珠地

今天就再来梳理一下几个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下次要是有外国人对着「瓷枕」脑洞大开

咱也可以娴熟地上去科普一二


  1. 瓷枕到底是不是实用器具?

  2. 为了提升实用性,瓷枕在设计上做了哪些优化升级?

  3. 为什么古代人爱用瓷枕?

       1.

瓷枕是不是实用器具?

关于瓷枕,很多人一直以来都会有一个误区,认为它并不具备实用功能,更像是一种定制的高档陪葬明器。

比如明代学者屠隆在《考槃馀事》中就推测瓷枕是为“尸枕”:旧窑枕,长二尺五寸,阔六寸者可用。长一尺者,谓之尸枕,乃古墓中物。

这样的推测也存在一定合理性,古代高级丧葬中的确会用到“尸枕”,《周礼》中就记载过“大丧,共含玉、复衣裳、角枕、角柶”,其中“角枕”就是用以枕尸。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104章《殓具》

加之早期的瓷枕,在设计上往往并没有考虑到使用体验,一般不会处理边角,器型过于方正。所以确实存在一定可能性,有部分的瓷枕会作随葬品使用。

不过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哪怕瓷枕看起来如此“难用”,咱还是要不得不承认,在唐宋时期,很大一部分的瓷枕就是供人日常使用的。

最为直接的实锤是来自民国时期的发现:1918 年,河北巨鹿县的民众在挖井时意外找到了北宋的古城遗迹,由于村落是因黄河泛滥而被埋入地下,所以直到被发现之时,这座“巨鹿古城”都较好地保持了北宋时期的生活原貌。

而在这座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中,就能明显看到有不少瓷枕完好地摆放在了当时的炕头上。

巨鹿古城出土的北宋瓷枕 |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1920年,学者李详耆、张厚璜前往巨鹿考古调查,在其考证整理后出版的《巨鹿宋器丛录》中也收录了几件瓷枕,并在一旁批注道:昔皆以瓷枕为殉葬之具,观此可知其非矣,如此便是直接否定了前人之观点,继而肯定了瓷枕的实用功能

李详耆、张厚璜《巨鹿宋器丛录》

       2.

瓷枕的优化升级

解决完第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就又来了。

很显然,在巨鹿古城发现的这种北宋磁州窑瓷枕,长得已经跟唐三彩中常见的长方箱式枕头完全不一样了。

这种瓷枕在日本也被叫做“台付枕”

一般枕面较大,呈荷叶状,有自然下凹处

宋代磁州窑瓷枕 | 大英博物馆藏

唐三彩瓷枕 | 芝加哥美术馆藏

而这种造型上的升级,其实就是为了提高瓷枕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等到了宋代,随着物质文明的丰富,市民阶层的兴起,瓷枕也迎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繁荣期,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不同窑口、造型装饰不一的瓷枕。

定窑的孩儿枕

北宋定窑白瓷孩儿枕 | 台北故宫藏

磁州窑的珍珠地划花枕

北宋磁州窑珍珠地划花花卉纹枕 | 英国巴斯东亚艺术馆藏

磁州窑的白地黑彩枕

宋代“张家造”款磁州窑白地黑彩题“小桃红”曲牌方枕

 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这种长度更长的

金代磁州窑三彩枕 | V&A博物馆藏

钧窑

金代钧窑瓷枕 | 大英博物馆藏

绞胎

宋至金河南绞胎枕 |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青白釉的

南宋 青白釉瓷枕 | 大都会博物馆藏

还有动物形状的

金代虎型枕 | 芝加哥美术馆藏

金代 磁州窑狮子枕 | V&A博物馆藏

甚至还成功文化输出到邻国:

高丽青瓷双狮枕

12世纪高丽青瓷双狮枕 | 波士顿美术馆藏

但不管如何,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发现,与初代那种方方正正的瓷枕相比,这些造型各异的瓷枕2.0起码在改良方向上是一致的。

要么会在枕面设计出中间的弧凹;又或者是做出前面低、后面高的造型;枕墙边缘也会“去锐角化”,显得更为圆润平和,这些设计上的升级可使瓷枕更为符合人体工学,如果能枕得稍微舒适一点也是好的。

       3.

为什么古代人爱用瓷枕?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为什么这么一个按照我们现代人眼光看来,又高又硬特别难用的枕头,在古代,尤其是宋金时期可以如此之受欢迎。

就先从古人自己留下来的文字入手,首先他们认为使用瓷枕可以提神醒脑,可“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老古板”司马光那个著名的枕头故事,他给自己专门做了一个圆木头枕,是为'警枕',自此告别贪睡赖床。

“枕头”直接与一个人的生活舒适度挂钩,刻意用坚硬的材质去降低这方面的使用体验,或许也是暗合了宋代文人向来追求的朴素清厉。

这里插播一条外国汉学家举一反三的想法:当他们在得知中国中世纪文人是需要枕着瓷枕睡觉时,得出了难怪中国古代诗人这么容易失眠的结论。

比如陆游就爱写“愁来失却睡瞢腾,坐此萧条昔未曾”,苏轼也写“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想来也是说得通的。

https://www./2021/06/insomniac-poets-of-medieval-china/

当然瓷枕在文人的语境中也不只有“苦行僧”的一面,“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就站在另一个完全相反的角度肯定了它的价值。

他曾专门写诗感谢送他瓷枕的朋友,“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这里的「巩人作枕」应该指的是巩县窑生产的瓷枕

你看即便是“不爱享乐”的宋代文人

也是极其看重瓷枕的消暑纳凉之功用

唐代巩县窑三彩枕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看完了文人的表达,我们再来揣摩一下宋金时期的普通人是怎么想的。

毕竟瓷枕这玩意,在当时属于“富贵贫贱,无不喜好”的大众产品,没有阶级局限,人人皆可用。

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瓷枕更是一样性价比极高的家居装饰品,既可以枕着睡觉,还能装点居室。除此之外,瓷枕也符合古人的生活习惯,方便其睡醒了还能保持发型

而在河北保定曲阳县发现的五代节度使王处直墓的壁画中,又给了我们另一个比较有趣的思路,那就是瓷枕是可以作为嫁妆的

圆圈处便是「如意云形陶瓷枕」

五代节度使王处直墓壁画

图源:巫鸿《黄泉下的美术》

上文提到过的巨鹿古城,在出土的瓷枕中也发现带有“崇宁二年新婿”等字样,侧面也验证了“嫁妆”说法的合理性。

李详耆、张厚璜《巨鹿宋器丛录》

当我们把「瓷枕」与「嫁妆」关联后,其实就能想明白为什么诸多瓷枕上的装饰元素,会与婚恋、生育、女性相关

宋代磁州窑孩儿枕 | 芝加哥美术馆藏

宋代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腰圆枕 | 故宫博物馆藏

可能正是因为是被放置在像卧室这样的私密空间中,瓷枕上就得以出现一些颇为性感、浪漫的表达

比如大英博物馆所藏的这件瓷枕上就写了“风花雪月”四字。

金代磁州窑仕女枕 | 大英博物馆藏

也有不少瓷枕上是写了所谓的情诗艳曲,在定窑瓷枕上就出现过:淅淅潇潇千万片,侧耳听时,落在梅花第几枝。晓寒烟重,不放宵郎成好梦,拼了明朝,卖酒炉边党锦貂

你看,风流表达的背后还不忘用上「文君当垆」的爱情典故。

还有一首写得更是肆意:片云孤月海上过,大畅饮高歌。布袍宽大任长拖,好活快活快活

如果不是这些还能流传到今的瓷枕,我们也想不到在正经文人叙事的背面,瓷枕之上还有那么多真实到颇为“上不了台面”的表达。

而研究器物的快乐就时常在于这些意想不到的反差上,总能带着我们绕开正史的叙事,想象同在一个千年前的月夜下,有人枕着瓷枕因为家国大事而失眠,也有人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好梦去。

END

参考文献

竹林:瓷枕答客难

元一:瓷枕那么硬怎么睡?我们来做实验

蒋思如:浅析磁州窑瓷枕中的功能与意趣

张姣:宋代瓷枕大量出现的原因研究

Elizabeth Smithrosser:The intriguing world of medieval Chinese ceramic pillows

Kirstin Beattie:A study of a Ming dynasty ceramic pillow

2023年6月30日

共赴一场

繁花的盛宴

展览时间:2023年6月30日至7月30日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苹果社区3号楼B座

观展方式:预约观展(请提前一天预约)

联系方式:微信rose2019307 咨询预约

P.S.

本次展览另有配套电子图录,包含全部展品的来源出处详细解读,以及各种角度的高清底图场景美图等等。

一册图录,就是一本学习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