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是送钱又是送物,还许诺为她孩子教育负全责,叶挺为何如此慷慨

 铁血老枪 2023-06-30 发布于上海

1939年7月,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叶挺悄悄离开战场,突然来到安徽寿县。

这里既不是新四军防地,日本人也还没来这侵犯,他为何到这里逗留好几天?

还有让人惊讶的事。他来这并不是要处理军务,反而是私会一个年轻的女人,临走时还掏出二百块大洋相送。在此之前他也早已许下诺言,会对她孩子的教育用负责。

明眼人都知道,这里面一定有隐情。对这个神秘的女人,叶挺为何如此慷慨?

文章图片1

叶挺(左一)

想要了解其中的真相,就得从一个名叫曹渊的人说起。

提起曹渊,现在知道的人似乎并不太多,可是在北伐战争时期,这就是人人都知道的大英雄呀!

曹渊,安徽寿县曹家岗人。当地一直流传着“一门三烈士,红透皖西北”的说法,指的就是曹渊家。

这是一个满门忠烈的家庭,有7人先后参加革命,其中就有三个烈士,而且都很有名,让人敬佩。家里的其他一些人,虽然没有直接提起枪杆子与敌人斗,但是也一直想尽办法为当地的革命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1923年至1949年,无论环境怎么险恶,他的家里总是人来人往,属于党组织的一处秘密联络点。有时会在这开会,有时会在这存储枪支弹药,有时也会接收和安置伤病员。

文章图片2

曹渊是安徽人,叶挺是广东人,两地相隔很远,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两人是不可走到一起的,更不可能把一个神秘的乡下女人卷入其中,让叶挺朝思梦想,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来相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隐情呢?

曹渊是一个人故事的人,他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是父母还是想着法子让他接受了良好的私塾教育。但他并不满足还想深造,便于1919年到了芜湖,进入一家工读学校,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让人惊奇的是,曹渊虽然来自偏僻农村,以前也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但他很快就在校园里脱颖而出,表现出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向心力。

1919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代。得知北京突然爆发五四运动的消息,远在芜湖的曹渊紧急行动起来,立即号召和组织同学们响应,并且被公推为芜湖学生联合会的主席。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曹渊进一步成熟起来,接着又干了一件大事。为了声援安庆爆发的另一场学生运动,他又把芜湖的学生组织起来,发起了反倪嗣冲和马联甲这两个北洋军阀的斗争,与大家联合起来,最终赶走了他们。

由于表现突出,曹渊开始成为当地反动派的眼中钉,他们想着法子要“收拾”他。但是曹渊并不害怕,仍然表示要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又把他推到风口浪尖。

1922年秋,曹渊所在学校有一个同学因病去世,可是学校不管不问,让大家寒了心。就是这件偶然发生的事,成为曹渊再次领导学生运动的导火索。

作为学生联合会主席,曹渊主动站出来,带着一大群同学和校方进行交涉,不仅谴责了他们,还提出了合理的善后方案。

在强大舆论压力下,学校被迫答应了同学们的要求,但是作为交换条件,他们借这个机会,提出了开除曹渊的要求。为了不影响大局,曹渊只是牺牲自我。

文章图片3

有些事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逆转。被学校开除的曹渊,已无书可读,只能回家。但是历史正为他关闭一扇大门的同时,又悄悄给他打开另扇全新的大门。

1923年春,已失学的曹渊前往上海,准备寻找新的读书机会。在这里他举目无亲,只好投靠一个在富人家当家庭教师的同学。巧合的是,这个同学不久后就投考了上海大学,并很快在学校里入了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在这个名叫胡允恭的同学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和信奉马克思主义,开始到上海大学旁听。

高兴的事情继续发生,没过多久,另一扇幸运的大门又开始向他敞开。

经过党组织推荐,他也认真备考,幸运的被设在广州的黄埔一期录取,还在军校被培养入了党。

曹渊被卷入红流,除了有党的引导,也与他的家人有直接关联。二哥曹少修的入党时间虽然比他晚,但是追求革命真理的时间,却比弟弟早很多。

文章图片4

曹少修

很早的时候,曹少修就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时,他马上在当地拉起一支队伍投奔了淮上军,攻克过周边的多座县城。

辛亥革命成功后,曹少修不愿做官,只想干教育,辞职回乡办起私塾。

抗日战争爆发后,曹少修虽然年纪已大,但是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新四军,在抗日根据地担任过参议,解放战争中不幸被敌人逮捕。

1947年9月,敌人准备枪杀曹少修,他毫不畏惧,提笔写下这样的绝笔:“吾弟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

文章图片5

曹渊(后排右),曹少修(前排右)

曹少修绝笔中提到的“云露”,与曹渊究竟是什么关系?

曹云露是曹渊的亲侄,他大哥的长子,参加过瓦埠起义和黄家坝起义,后来成长为皖西北红军游击师的参谋长,曾奉命到延安学习。

抗战爆发后,曹云露被派回家乡重建组织,担任安徽工委书记。党领导的皖西北地区的第一支抗日,就是他拉起来的。

后来曹云露调往鄂东地区,与张体学一起战斗。1939年9月初,国民党顽固派搞摩擦,在黄冈境内的夏家山对张体学的部队发动进攻,史称“夏家山惨案”。曹云露在与敌人谈判时遭到逮捕,没过几天就被杀害在浠水境内。

曹渊是寿县人,读书的时候是芜湖地区的学运骨干,早在19269月就已牺牲,他怎么会与叶挺扯上关系?

文章图片6

叶挺

只要细心挖掘史料,就会发现曹渊与叶挺,由于一件突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两人最终走到一起,而且很快结下深厚友谊,成为真正的“铁哥们”。

曹渊是黄埔一期生,参加过东征和统一两广的战斗。因为作战勇敢,又是号召力,很受党的重视。毕业后留校分配在军校的教导团,先后担任过党代表和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的时候,被提升为第三师的营长,驻防在潮汕一带。

在此之前,他与叶挺并不认识,也没有任何交集。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把并无关联的两个人,逐步拉在了一起。

1926年3月,蒋介石偷鸡摸狗似的突然发动“中山舰事件”,接着又开始清党,党员身份已公开的曹渊,只好从第一军退出。

前行的道路虽有曲折,但最终是光明的。仅仅过了2个月,新的机会就突然来到。

党决定与李济深联合,在他的第四军组建一个独立团,由叶挺担任团长,这就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独立团的基础是孙中山原有的铁甲车队,骨干力量却全部由党选派。

文章图片7

叶挺独立团创建地

就是在这个时候,曹渊来到独立团,开始与叶挺共事。独立团下辖三个营,他就是第一营营长。

叶挺独立团虽然依附于国民革命军,但它是党直接掌握的一支军队,全团指战员作战勇敢,不畏生死,很快就赢得“铁军”称号。

自1926年5月独立团在广东成立,到当年9月北伐军打到湖北武汉,曹渊率领自己的部队,在叶挺的指挥下,以破竹之势一路北上,迅速扫平了湖和湖北境内的敌人,很快就打到了长江边的武昌城下。

在随处可见的战火硝烟中,叶挺与曹渊很快结下兄弟般的情谊,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好哥们。抗战期间,叶挺曾给曹渊的儿子写信,称曹渊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

曹渊有什么突出贡献,以至于叶挺总是对他念念不忘?

叶挺独立团是北伐军的先遣部队,由于往事已过去近百年,其中也有许多人不知道的秘密。您知道吗,独立团的开路先锋其实就是曹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独立团成立时,湖南已经乱成一锅粥。这里是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南北双方都想牢牢控制它,但是湖南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逐步分化成唐生智和叶开鑫两个集团。唐生智逐渐开始向南方靠拢,叶开鑫仍然死心塌地的跟着吴佩孚。

在此之前,湖南是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地盘,自从唐生智公开接受南方政权的任命,将所部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军起,湖南就不在平静。

吴佩孚怎么会眼睁睁看着湖南丢失,就给叶开鑫送枪送炮,还派来大量援兵。打了败仗的唐生智实在扛不住,被迫放弃长沙,向南撤退到衡阳一带,同时向南方紧急求援。

为了支援唐生智,南方政权作出决定,赶紧给唐生智运送炮弹。上面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叶挺,叶挺又转手把它交给了曹渊。

虽然部队刚刚组建,还来不及进行过多的训练,但曹渊二话不说,马上就率部出发。从广东的韶州到湖南的郴州,路程有三百多里,全是山路,天上又在下雨,他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文章图片8

由于战情紧急,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休整,又按照叶挺的指令,以急行军的方式赶到攸县、安仁两县的结合部,援助已陷入敌人包围圈的叶挺。

原来就在曹渊率部运送炮弹期间,叶挺也率独立团主力开到了湖南的攸县、安仁一带。他们乘兴而来,本计划援助唐生智,没想到的是,这里的友军不战而逃,反而把阵地扔给了远道而来的独立团。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独立团突然陷入敌人的包围中;就是在这一危险时刻,北伐战争的第.一仗在这里仓促打响。虽然这场战斗最终取得胜利,但是叶挺当时的心情非常沉重,如果不是曹渊及时赶到,他们很有可能被敌人包了饺子。

当时这里就是唐生智与叶开鑫正在争夺的焦点地区,由于唐生智所部突然撤离,叶挺手下的二个营被敌人团团围住,危在旦夕。关键时刻叶挺想到了曹渊,可曹渊当时还在郴县。

得知团长有难,曹渊心急如焚,虽然天上还在下暴雨,他也顾不了那么多,马上率部驰援。曹渊的到来既为叶挺解了忧和难,也鼓起他必胜的信心,马上开始反击。

1926年6月3日,北伐战争第.一仗在攸县、安仁边界地区的渌田、黄茅铺两地同时打响。敌人的兵力虽然超过自身三倍,但是叶挺独立团不仅取得了胜利,还乘胜追击,在2天后攻克攸县的县城。既缓解了唐生智部队面临的威胁,也保障了湘粤两地的交通线,为北伐战争的全面打响奠定了基础。

文章图片9

7月4日,国民革命军发表北伐宣言,兵分三路全面出击。在主力部队的支持下,独立团势如破竹,先后夺取泗汾、醴陵、浏阳等地,为攻克湖南的省会长沙创造了条件。

在此期间,由曹渊指挥的龙山铺战斗,再次打出精彩,为夺取浏阳城创造了条件。总结战斗经验时,叶挺高兴地说:“曹营长正确判断敌情,指挥也有方,是获胜的主要原因。”

浏阳一丢,长沙也就无险可守,叶开鑫只有向北逃跑,唐生智重新回到长沙。

接下来的战斗更激烈,也更惊险。此前是与北洋军阀的杂牌作战,杂牌一跑,北伐军开始与吴佩孚的主力较量。

在湖南长沙北部至湖北武昌南部,吴佩孚先后设立了三道防线。先后发生在汀泗桥、贺胜桥的战斗已众所周知,但是攻打平江城的战斗却少有人知。

文章图片10

为了防止北伐军南下,吴佩孚调配重兵,也花费重金,打造了所谓“汩罗江防线”。如果把汩罗江防线比喻成一道长蛇阵,蛇头就是平江城。只要能掐下这个蛇头,整个长蛇阵也就土崩瓦解。

关键时刻还是靠曹渊出马。他率部偷渡过河,远远的绕行而来,神兵天降似的突然出现在平江城的北门。守敌担心后路被抄,只好弃城而逃。

文章图片11

9月8日夜,攻打武昌城的战斗正式打响,担任主攻任务的仍然是叶挺独立团。

在其他几个方向,虽然也配置有其他部队,但是从事后调查的情况看,其他几个方向的攻城部门,由于各种偶发因素,并没有及时到位,只有叶挺独立团在奋力攻城,爬城敢死队就是曹渊的第一营。

文章图片12

在曹渊指挥下,战士们勇字当先,奋力爬城。可敌人的防守很严,许多战士还没有翻上城墙,就中弹牺牲了;侥幸爬上城的战士,由于敌众我寡,又没有其他外援,在与敌人的肉搏中又全部牺牲。

天就要亮了,敌人也加大了反击力度,曹渊手下的战士已牺牲得差不多,仅剩下十来个战士,他心里焦急得很,到底该怎么办呢?

于是他决定给团长写信,请示指示。可是一个很大的不幸,就在他写信时突然发生,成为叶挺心中永远的痛。

就在指挥战斗的第一线,曹渊已写好这样一封信:“团长,天已露晓,进城无望,我营仅剩下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

信写完了当然要签名。可是就在他写下“渊”完的最后一笔时,一颗子弹突然飞来,正好击中头部。他的手一歪,“渊”字的最后一笔,竟然被横拖出三、四寸长。

这长长的一笔,就是曹渊牺牲时的绝笔,是用鲜血写成的。看到这封信,叶挺的眼泪都快哭干。

曹渊牺牲了,但是他的血没有白流,一个月后武昌城终于被攻克。为了纪念牺牲的烈士,国民政府把都城由广州迁到武汉后,在武昌城边的洪山脚下,建起一座公墓,把攻打武昌时牺牲的191名烈士,集中安葬在这里。

在这些烈士中,以曹渊的职务为最高,政府又专门为他建立一座雕像,供后人缅怀。

文章图片13

曹渊早在1926年9月就已牺牲在武昌,叶挺是1939年7月突然来到寿县,与这里一位村妇开始私会的,三者之间到底有何特殊关系?

这位寡居在家的村妇,其实就是曹渊的妻子。这么多年了,她好不容易才咬牙挺了过来。让人不解的是,为何事隔10多年,叶挺才突然想起来看她?

国民政府迁都武昌后,对部队进行改编,叶挺独立团扩编成师,他本人也被提升为师长。

不久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叶挺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转战到广州后,他又按照党的指示,以总指挥名义,在南方发动了广州起义。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广州起义失败后,有人把负责全部推给了叶挺。他一气之下跑到国外,公开宣布退党,从此与党失去联系。他哪还有时间和机会来看望战友的遗孀?

抗战爆发后,叶挺救国心切,主动回到国到。得到国共双方认可的他,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开始东进抗日。

回国抗日的叶挺,为何突然想起到寿县慰问曹渊的家人?

这得感谢曹渊的亲侄曹云露,就是他的建议起了作用,让叶挺了解到了曹渊家中的真实情况,并重新建立起联系。

红军时期,曹云露是皖西北红军游击师的参谋长。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后,延安成了革命中心。

曹云露辗转抵达延安,有幸进入抗大学习。不久后抗战正式爆发,他被组织派回皖西北建立中共安徽工委,领导发动抗日救亡运动,所以他对叶挺的动向有些了解。

这时曹渊的独子曹云屏已经16岁,正是热血沸腾的年龄,响应堂兄曹云露的号召,他很快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当时延安已成为革命圣地,有志青年无不心向神往,曹云屏当然也想奔赴延安,可一时半会又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文章图片14

曹云屏老人

曹云露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要他给父亲生前的领导周恩来和叶挺写信,或许可以得到帮助。没多久他果然收到叶挺的回信。

叶挺在信中告诉他:“尔父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的最好的同志,不幸殉职于武昌围攻之役。清夜追怀,常为雪涕。”对资助他读书一事,叶挺也一口承诺将负全责。

还有更高兴的事,24天后曹云屏又收到周.恩.来的回信,鼓励他到延安去,还随信寄来路费。

文章图片15

叶挺写给曹云屏的回信

文章图片16

周恩来写给曹云屏的三封信

1938年4月,曹云屏启程奔赴延安。中转途中他绕道设在南昌的新四军军部,想拜访叶挺,可是叶挺已到了前方,并没有见成。

其实自从得到曹渊后人的明确消息以后,叶挺心中就有了牵挂,一直想到他家去看望和慰问。可是回国伊始的他,每天都忙得很。

想把分散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再整合在一起东进抗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与方方面面沟通协调,也要进行各种安排和布置,所以他只好把慰问一事暂时放在一边。

新四军汇编成军,正式东进抗日后,战事更加繁忙,更是无法抽身。其间还发生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他在内部与一位领导人产生矛盾,在协调外部事务时,也遇到一些无法克服的阻力,曾三次提交辞呈,有一次甚至直接回到广东老家,另外拉起一支队伍打游击。

1939年春,在周公的协调和陪同下,叶挺还是回到皖南军部,重新扛起新四军大旗。

理顺内部管理机制以后,他于当年6月北渡长江进入皖东地区,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干了几件让人震惊的大事。

为解决活动在江北地区的新四军几支队伍的联合指挥问题,首先设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接着就以强力手段督促高敬亭东进抗日;还先后组建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和新四军第五支队。

完成这些事情后,他又在参谋长的陪同下前往皖西的金家寨,与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和第五战区相关人员进行谈判。

抗战时期,金家寨是国民党安徽省临时驻地,离皖西北地区的寿县并不太远。在前往金家寨的路途中,叶挺就已作出计划,只要忙完公务,一定要抽时间专程去拜会曹渊的家人。

当年7月叶挺终于圆了自己多年的心愿。当他突然出现在寿县曹家岗时,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已在家寡居13年的曹渊夫人,更是喜极而泣,泪眼连连。

文章图片17

曹渊的妻子名叫郑子兰。看到高大英武的叶挺,她就想起丈夫,可丈夫早已牺牲13年,她的泪也早已流干。

13年了,家中没有顶梁柱,这日子该有多么苦、多么难呀。已经过去的13年,郑子兰的日子过得虽然比苦菜花和黄莲都要苦,可她硬是咬牙挺了过来。

有娘家人曾经好心劝她改嫁,公公也这么说过几次,可郑子兰并不愿意放弃这个家。丈夫虽然不在了,可他留下了一个2岁不到的血脉呀。

她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儿子抚养成人,好让他继承丈夫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现在她的愿望已经实现,在周恩来和叶挺的关心下,儿子曹云屏已在一年半以前奔赴延安,汇入到了革命的洪流。

看到眼前这个善良而又坚强的女人,叶挺打心眼里佩服,由衷地赞叹说:“你是一个好妻子,也是一个好妈妈。我为自己的战友能娶到这样一个好老婆而高兴。”

不一会,郑子兰返回房间,找出一件包裹得很严实的纸包,把它递交叶挺。打开一看,叶挺眼前一亮,里面藏的都是曹渊生前的照片,还有几张是他和友人的合影。

看着这些英俊逼人的照片,一幕幕往事浮现眼帘,他似乎又看见了北伐战争的战火硝烟。记忆的阀门最终锁定在攻打武昌城的战斗中。

武昌城下,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他时而排兵布阵,时而呐喊助威,时而举枪射击。就在他低头写信的时候,一颗罪恶的子弹射了过来,正中击中头部。

烈士轰然倒地之时,他的手突然一歪,刚好写完的最后一个笔画,竟然从右至左,横拖出三四寸之长。

收好这些用心珍藏的照片,叶挺满怀深情的对郑子兰妻子说:“你丈夫很了不起,是个大英雄,人民会永远记住他。”

文章图片18

曹渊与郑子兰的合葬地

革命者的步伐,总是来去匆匆。临别的时候到了,叶挺依依不舍,给郑子兰敬了一个又一个军礼。

他让随行人员拿出200块大洋,想赠送给郑子兰。可她说什么也不要,还说抗战正激烈、正需要用钱,怎么能随便收新四军的钱和物?

叶挺一把推开她拒收的手,发自肺腑的说:“嫂子你别推迟,曹渊是我的好兄弟。我没有照顾好他,很对不起你。可是他是为革命牺牲的,给再多的钱也不为过,也表达不了我们的心意。我们给你这笔钱,是给的烈士抚恤金,只是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敬意。”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情。

以前总有一个错觉,以为叶挺只是一介纠纠武夫,只懂带兵打仗,没想到他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不是说好人有好命吗,这好的一个人,怎么会因飞机失事,不明不白的突然牺牲了呢?真的是千古奇案,江南一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