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挡车螳臂:日本步兵反坦克武器

 厌战Warspite 2023-06-30 发布于河南

本文摘自赫英斌编著《二战陆军单兵装备:日本》

图片

九七式反坦克枪全貌

九七式反坦克枪

为了加强部队的反装甲能力,早在1935年6月,日本陆军技术部就开始着手研制新型反坦克枪,并于1937年研制成功。按照日本纪年法,1937年是皇纪2597年,于是该枪被定型为九七式反坦克枪。日本人把它当作一种单人操作的轻型火炮使用,在日文中一直称其为“九七式自动炮”。九七式反坦克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由单人操作使用,7发双排双进的直弹匣供弹,瞄具为机械式,表尺射程1000米。该枪口径为20毫米,实际射速为7发/分~12发/分,初速为750米/秒,战斗全重为59.1公斤,距离为350米时可贯穿30毫米厚的钢板,距离为700米时则可贯穿20毫米厚的钢板。该枪使用专门设计的20×124毫米弹药,常用的有九七式穿甲曳光弹、九八式高爆曳光榴弹、一OO式穿甲曳光弹、一OO式高爆自炸曳光榴弹以及空包弹,训练用惰性弹等辅助弹种。九七式反坦克枪在步兵部队中长途运输时,每三匹马为一组,其中两匹携带两挺分解后的枪支,另一匹则携带140发弹药(装在20个弹匣内);而在骑兵部队中,则由两匹马分载一挺九七式反坦克枪,另一匹马携带140发弹药。在战斗中,一挺全备状态的九七式反坦克枪由2~4名士兵用携行架携带,可一前一后双人携行,也可两前两后4人携行。一个标准的战斗分队由9人组成,其中4人负责携行枪械,另外4人背负各装有5个弹匣的弹药箱,这4人中的1人还要携带一支三八式步枪自卫,此外还有1名负责指挥射击并携带构筑阵地所用工具的分队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九七式反坦克枪的细节(行军状态下)

九七式反坦克枪自1938年开始生产,最初在小仓兵工厂第二制作所制造,但产量并不大,1938年为50挺,1939年为250挺,1940年为450挺,1941年为300挺。由于穿透能力不足,该枪于1941年停止生产,此后1943年1~8月,曾在日本特钢株式会社追加生产约100挺,九七式反坦克枪总产量约为1200挺。1940年,一挺反坦克枪的价格是6400日元,而一支三八式步枪才77日元,相对来说就比较昂贵了。九七式反坦克枪开始主要装备在中国东北作战的日军部队,但实战记录不多。在诺门坎战役中,该枪用于对付苏军装甲车辆,但表现并不好,二战后期,该枪曾少量装备太平洋守岛部队。

图片

部分分解状态的九七式反坦克枪

图片

导气装置的细节

图片

图片

九七式反坦克枪弹药箱甲型,长48厘米,宽17厘米,高26厘米,重4公斤

图片

九七式反坦克枪配用的训练弹和一OO式穿甲曳光弹

图片

实战状态下的九七式反坦克枪,注意枪上的防盾已经被拆除

九九式反坦克手榴弹

这是为提高单兵的反坦克能力而于1939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手榴弹,需要注意的是,日军将其称为“九九式破甲爆雷”,归类为地雷类。一般研究也称为“地雷”,但又安装了类似九九式手榴弹的击针发火延迟引信,德国也有类似的磁性和粘性手榴弹,并且手工操作与使用,因此将其称为“地雷”在技术上并不恰当,于是将其称为“手榴弹”。这种反坦克雷的主体是一个圆盒,四周均匀分布4块长方形磁铁,其中两块磁铁中间有一个突出的较长的引信,因此也得到了一个“海龟雷”的绰号。整个手榴弹平时包装在一个帆布袋里,携行时引信取出并单独存放在引信筒内。该弹直径128毫米、厚38毫米、重1300克,内装630克黑索金和TNT混合炸药,延迟时间10秒。该弹使用前要先安装引信,当敌坦克行进至附近时拔掉保险销,并将引信头在硬物上磕一下,然后将其附在车辆表面后迅速离开。由于单枚威力有限,可以把几枚吸附在一起使用,所以在各磁铁上标有S极和N极。由于这种武器外形设计并不方便携带与使用,甚至像手榴弹握持的地方都没有,因此很多情况下使用这种武器发起的攻击都是自杀性的。

图片

美军情报手册中的九九式反坦克手榴弹详解图,通过四条磁腿,可以固定在金属表面,例如一辆坦克的装甲,这是一种独特的步兵武器,并且被广泛使用。

图片

(左)手雷分为八个部件,用蜡纸防护的混合炸药,装进圆形的帆布袋子内,四个磁铁缝在袋子外壳上,中央带有一个圆孔以安装引信。

(右)这种反坦克手榴弹用一个小包携带,引信存储在一个铝筒内,通常挂在士兵腰带上

图片

绰号为“海龟雷”的九九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图片

九九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