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三峡纤夫

 新用户36578gXR 2023-07-01 发布于四川

▲三峡纤夫(油画)

01

中华大地上,长江延绵数千里,汇入东海。

而长江最险峻的无疑是三峡一段,长江在这里斩断巫山山脉,破山而出。这一段,是长江水最深的一段,也是最急的一段。两岸崇山峻岭,江面在这里因受到山脉的压迫而变窄。而江中又有从两边山上滚落的巨石,称为滟滪堆。滟滪堆有很多,所以水流湍急,漩涡重重,航行极为困难。

在长江的其他航段,木船可以靠木浆逆水而行,但在这里,汹涌的江水会打破行船人所有的幻想。

大家看《三国志》的时候,知道刘备伐东吴是坐船出三峡,战败之后,是舍弃了船走步道逃回的白帝城。这就是因为三峡逆水行舟太困难所致。

▲长江三峡入口处的滪堆

02

纤夫这个职业的产生,从现在的资料来看,最晚到汉朝,长江三峡就有了纤夫。

那有人会说,纤夫那么辛苦,为何不用畜力代替人力呢?比如牛的力气明显比人的力量更大,为何不使用牛呢?

这里原因很简单,纤夫拉船是一个相互协作的过程,尤其需要配合,什么时候发力,什么时候蓄力,什么时候卸力,都是十分讲究的。而很明显,若是牛群,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再一个就是,三峡江边本就乱石嶙峋,牛这类大型四足牲畜根本无法立足。所以,纤夫成为唯一的选择。

▲纤夫老照片

▲纤夫老照片

03

拉纤需要多方配合,并不只是只靠纤夫就行。

在船上会有一个大木浆,起到舵的作用,会有几个人来掌握。他们最重要的是让船掌握船的方向尽量靠近岸边,同时又不会撞到暗礁。

当然,船上还有负责帆的人,以借助风力。

船上一般会有一个敲鼓的人,用鼓点来指挥纤夫发力。

岸上的人就更多了。

有几个人,要随时去整理绳子,当绳子卡在石头里面要及时地把绳子清理出来。最危险的是绳子卡在了水里的暗礁里面,这些人不得不去到湍急的水里清理绳子。

▲纤夫老照片

最多的当然是纤夫,100吨左右的船需要80人左右的纤夫,他们在鼓点或者号子的引导下,拉着纤绳。

纤绳是竹子做的,这样可以避免麻绳吃水增重的情况。把竹子做成绳子,需要一定的技术,但这对三峡两岸习惯了自给自足的人们来说,并不是多大的难题。

除了纤绳,一件衣服和一双草鞋就是纤夫的全部装备。纤夫们通常也不会穿裤子,因为打湿的裤子会影响拉纤,会增加裤子和身体的摩擦感,造成损伤。上身穿一件衣服,主要目的是保护背部,避免过度和纤绳摩擦,而脚下都是一双草鞋,用来增加和地面的摩擦力。

▲纤绳石头上摩擦留下的痕迹

04

纤夫在三峡拉纤,手非常重要。因为不同于其他河流,三峡的两岸的岩石十分光滑,光靠根本无法用力,纤夫实际上是采取的半爬行状态,用手抓住一块一块的岩石往前。

纤夫的行走路线是有传承的。由于纤夫在三峡已经有了接近2000年的历史,前人们在石头留下了很多痕迹,到哪里抓哪一块岩石,脚放在哪一个石窝里,后来的纤夫只要按前人的足迹前行就可以了。

纤夫的工作十分劳累,自然不用说,而更重要的是,危险可能随时发生。

而最危险的是遇到乱流,一旦发生危险,纤夫很可能会被拉进水中。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纤夫们充分利用岸边的地形,用前人踩下的脚印来增加安全性。

而岸边险峻的地形和乱石也是纤夫们的大敌,乱石让脚下用不上力,还会有受伤的风险。

而危险却时有发生。

比如绳子断裂,这样的话,波涛里的木船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还有就是突遇风向转变,船不听使唤,很多纤夫就会被拉进江水里。

纤夫石,纤夫们的救命石,在危险发生时,它能救命。

05

长江三峡的纤夫,随着轮船的出现,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人们对于纤夫这个行业并没有遗忘。

现在在重庆三峡博物馆里,有着纤夫的雕像,在湖北有“中国纤夫节”。

而在三峡的一些景区,也还有着纤夫体验项目。

今日三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