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传承 |黄河文化的价值传承与复兴(上)

 孤凤 2023-07-01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新时代的黄河治理,需要以复兴和传承黄河文化为主线,注重综合施策,协同治理,再造黄河文化意境,使黄河变为一条使流域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幸福的河流。因此,找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抓手,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是一项重大工程,功在长远,利在千秋。

1 寻根:黄河文化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文化内容复杂、资源丰硕、历史悠长,是根脉文化、治世文化、京城文化之源,是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和旅游文化之载体,在整个黄河文明中地位和作用突出。

1.1 大河文明孕育了人类文明

河海之滨或河流交汇之地历来多是人类古老文明的摇篮,如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美索不达米亚原野上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均是古老人类文明的源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大河流域,气候条件温暖,为孕育各种生命和文明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河流孕育了远古人类的文明社会,引导着人类文化不断向前,更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巨大变迁。可以说,人类文明源于大河文明。

图片

1.2 黄河文化孕育了华夏文明

华夏大地,自然环境复杂,不及两河流域平坦,尤其是穿梭在崇山峻岭间的黄河流域,培养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发明创造性利用更高更复杂自然条件的能力。《管子》云:“水者,地之血气,如经脉之通流者也。”《道德经》则云:“上善若水。”黄河呈'几'字形,犹如一条巨龙,全长约5 464 公里,流域面积约752 443 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中华民族古代先民最早最主要的活动区域是黄河流域,历经5 000 多年璀璨文明,其中曾有3 000多年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西安、洛阳、开封这些古都遗址现在依然留有痕迹,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文化相继被孕育。

图片

诗词《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既歌颂黄河的壮观巍峨,也表达了文人墨客对黄河历史的认知,对黄河文化的自豪。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黄河流域产生了大量的传统文学经典与文化典籍。这既反映了文人墨客对黄河文化的眷顾,更彰显了黄河历史文化之浓厚底蕴,使其文化精髓得到延绵不绝的传承。

涛涛黄河,奔腾不息,以其先进的农业经济为基础,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以源远流长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感召和同化了黄河流域不同的民族,引领着华夏文明的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图片

1.3 黄河文化被赋予的精神实质

在中华民族千年的绵延、存续与发展史上,几度的黄河治理,不同民族之间的频繁的文化交流,祖祖辈辈黄河人的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文化。从地域上讲,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上游的三秦文化(陕西)、中游的中原文化(河南)、下游的齐鲁文化(山东)为主体的独特文化,这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中包含陇右文化(甘肃)、河湟文化(青海)、河套文化(内蒙古)、宁夏文化(宁夏)、三晋文化(山西)等几大区域的亚文化; 

图片

从发展过程讲,包括人类依附崇拜、开发利用黄河,与黄河和谐相处形成的文化表现为宗教、哲学、艺术、科学、文学、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具体的意识形态。从内容上讲,包括在黄河治理与开发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表现为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不易直接体察的深层民族心理素质。

黄河文化象征着民族精神,加强黄河文化建设,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推进黄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智力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