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和军事

 思明居士 2023-07-01 发布于河北

国民政府成立后,致力于军政、民政和财政的统一,而整顿财政又为诸政之要端。是时,国民政府仅辖广东一省,政府财政以广东财政为基础。而广东财政历经战乱,体制紊乱,财源枯竭。孙中山三度开府粤垣,财政困局未见转机,其最大症结缘于财权割裂于各属驻军之手。政府无统筹的军需,各军分别控制驻防区域的财政机关,就地筹饷,一时权宜,演成积习。复因连年征战,军费浩繁,各军借机扩充地盘,把持税收,巧立名目,抽捐取税,包烟包赌,各自为政。而省库枯竭,不得不另立新税,财政于是日趋恶化。

文章图片1

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政治虽渐萌新机,而财政紊乱如故。是年3月5日,大元帅严申统一财政,训令各军长官,以后不得擅行征收各种杂捐,违者严行治罪。但各军视若具文。同年9月,孙中山督师北伐,拟将各路骄兵悍将调离粤垣,借此彻底整理广东财政,统一财权,遂任命廖仲恺为军需总监兼财政部长。廖受命后,力谋整顿,吁请各军核实兵额,交还财权。电曰:“粤省虽号富裕,而军兴以来,财政久陷分裂,厘捐粮税,悉为各军截收;赌饷烟捐,亦由各军支配,是全省税收,业已瓜分豆剖,点滴无遗。……迄今两载,财部命令不出署门;财厅五易长官,亦都束手无策。”廖仲恺痛切要求各军共体时艰,上交财权,统一财政。但各军阳奉阴违,把持如故。廖仲恺无奈,任职十日即行辞职。

财权分裂既肇因于滇、桂军入粤,平定杨、刘,亦意味着扫除了统一财政之首要障碍。大元帅府整顿财政的转机,即始自杨、刘叛乱平定之后。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后,廖仲恺再度出任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长。廖接事后,逐步收回各征收机关,削减苛捐杂税,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分配军费和行政开支。不幸,廖仲恺掌财部不久即遇刺身亡。廖去世后,中经古应芬、邓泽如的短暂过渡,政府特委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兼掌省财政厅。

文章图片2

宋子文就职后,继廖仲恺所立规制,厉行财权的统一。统一财政的措施分三方面进行:一是建立预算制度;二是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三是统一征收机关,将全省财政统辖于财政部。三者之中,属最后一项最切要,亦最困难。因为财权分掌于军队之手,统一财权,必须与整顿军队相配合。所幸国民革命军编成,各地骄兵悍将相继扫除。到1926年1月,宋子文发表谈话,称全省90%的征收已归财政部直接管理,完成财政绝对统一之期望,当不遥也。

在财政统一的同时,政府改进征收,采取整顿旧税、增辟税源等办法,增加政府收入。广东财政的整理,虽自1925年下半年即开始进行,实自1926年以后才全面推展。据统计,1926年下半年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较1925年增加了26倍。整顿财政卓有成效。

国民政府在整顿财政的同时,亦力谋军政的统一。

文章图片3

大元帅大本营时期,广东名为革命根据地,其实仍为军人割据的局面。当时广东共驻有11个省籍的20个军。各军来源不一,历史背景互异,各自保持其旧有的组织编制和番号,兵额枪械参差尤甚,战时难求统一步调,平时难免造成主客歧见,分裂防地,把持税收。孙中山有意改造这些旧军队,于1924年10月将各军统编为建国军,规定有地盘者,称建国军总司令;无地盘者,称建国军某省司令。但是此次统编仅是名义上的,各军仍维持原有的系统和旧习。

东江战事结束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5年5月 30日通过整饬军队方案,提出四项整军要求:(1)军令统一,严禁军队各自为政;(2)民政统一,严禁军队干涉用人行政;(3)财政统一及军需独立,严禁军队分割及霸占财政;(4)所有军队,悉须经政治训练,使成为有主义有纪律的革命军队。国民政府成立后,军事委员会于7月26日决定统一军队称号,取消以省为别的军队名称,悉称之为“国民革命军”。8月1日,许崇智率先通电解除粤军总司令职,将所辖军队统归于军事委员会。接着,湘军总司令谭延闿、滇军总司令朱培德、攻鄂军总司令程潜亦相继通电交出军权。8月26日,军事委员会议决蒋介石为第1军军长,谭延闿为第2军军长,朱培德为第3军军长,许崇智为第4军军长(旋改任李济深),分领原党军、湘军、滇军和粤军四支主力。9月,编李福林部为第5军。

1925年11月至北伐前夕,军事委员会又相继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6至第8军:第6军军长程潜,第7军军长李宗仁,第8军军长唐生智。

文章图片4

国民革命军的编成,标志着国民政府军事力量实现了整合。就各军地域性而言,第2军、第6军和第8军,代表湖南的革命武力;第4军和第5军,代表广东的革命武力;第7军代表广西的革命武力;第3军代表云南的革命武力。第1军以黄埔军校师生为骨干,排除了地域色彩而为全国性的革命武力。就各军关系而言,第1军与第4军关系颇为密切,因第1军军长蒋介石曾任粤军参谋长,而第4军军长李济深初任黄埔军校训练部主任,后任军校副校长。黄埔军校筹建之初,即有借才于粤军第1师者。

国民革命军编成后,军事委员会决定将黄埔军校和“党军”的一套政工制度推行于全军。因各军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但旧军队的积习未除,思想意志更是复杂纷繁。推行政工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改造这些旧军队,使之统一于党的领导之下,而不复为私人的军队。1926年1月19日,国民党二大通过军事工作案,要求各军注意政治训练,使革命军人完全接受革命教育,并明定党代表职权。军事委员会遂制定《政治训练部组织大纲》与《党代表条例》,由国民政府公布。这两大条例成为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的两大法规。《政治训练部组织大纲》规定:政治训练部受军事委员会指挥,以指导国民革命军之党务、政治、文化工作为职责,军队中之一切党务、政治工作人员和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均受政治训练部及其所属政治机关之指挥。《党代表条例》规定:党代表为军队中党部的指导人,负责施行各种政治文化工作;党代表为所属军队之长官,所发命令与指挥官同;一切命令及发出之公文,凡未经党代表共同署名者,概不发生效力。党代表的任命,自团以下及与相当组织之党代表由政治训练部任命;自师以至更高级军事组织的党代表,由政治训练部提出,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由军事委员会任命。

文章图片5

初期国民革命军党代表为廖仲恺,1925年9月以后改称“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由汪精卫担任。1926年4月汪精卫出国后由陈公博代理。1926年2月,汪精卫向国民党中常会提议于各军中增设副党代表,代行党代表职权。政治训练部成立后,由陈公博任主任。在北伐以前,各军师政治部先后成立,师设党代表者,多兼任师政治部主任,未设师党代表者,则另委师政治部主任。团以下则不设政治部,仅设团党代表。除第1军团以下各级设党代表外,其他各军在团以下各级设政治指导员,担任政治训练。

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大部分由中共党人担任。曾担任各军政治部主任和军党代表(副党代表)的共产党员有周恩来、李富春、朱克靖、廖乾五、林伯渠、黄日葵、罗汉、张善铭等;曾担任师党代表和师政治部主任的共产党员有周恩来、鲁易、李富春、方维夏、肖劲光、廖乾五、李六如、吴少默、李笠侬、梅电龙、陈雁声、李隆建等;担任团党代表的共产党员有蒋先云、金佛庄、严凤仪、张际春、包慧僧、胡公冕、王逸常等。据称国民革命军中共有共产党员上千人,其中70%在黄埔军校和第1军中。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军队政工制度受到直接冲击。1926年4月1日,蒋介石建议国民党中央,在北伐未成功以前党代表制虽不能取消,但党代表的资格应加以相当的限制,凡跨党党员,不宜任党代表之职,党代表的党龄资格也必须加以规定。随即下令要第1军中的共产党员全部退出。这些共产党员大部分是团以下各级的党代表。

文章图片6

北伐前夕,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改组为总政治部,最初隶属于总司令部,不久改隶军事委员会,邓演达任主任。在改组成立总政治部的同时,国民党中央决定增设军人部,任命蒋介石为军人部部长。

政工制度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旧军队的改造,有利于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北伐时期,不管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认为党军取胜的一大要因,缘自其军队政工制度。1926年12月,日本公使馆佐佐木中将在南游观察北伐军现状后发表感想说:“国民革命军最为特异之点,乃在设有监察军队之机关,此即以监察军队为职责之国民党之党代表制度。质言之,此实模仿俄国赤卫军之组织。消极的刺激军队之前进,使人人能为革命而努力,积极的则为身先士卒,给彼等以良善之模范。依余个人之观察,革命军之所以能达战无不利之效果,实原由该项制度之设立。”

文章图片7

张君劢在1926年11月考察南方后,也对南方军队的“政化”特色大加赞许,认为“主义之昭示”、“军队之政化”与“民众之合作”是南方军队取胜的几大因素。他比较南北军队之差异说:“北洋兵卒,问其何为而战,必曰为饷银也;北洋兵官,问其何为而战,必曰长官之命令也,个人之功名也。反之南军之中,自军部师部,以逮团部之中,无不有政治部,以为之宣传;故军士有正确之政治知识,立于党之指导之下,努力作战,其所以战者既早有明了之目标,则掳掠之行,不待告诫自不发生,此军队之得力于政治化导者也。”

但也不能过高估计政工制度在国民革命军中推行的实际效果。党代表虽在制度上具有与指挥官同等的地位和权力,但军队的实际指挥权仍完全控制在军事长官手中。政工人员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由地方军阀改编而成的各军将领仍视军队为私人之工具,政工人员难以对他们实施有效的监督。人员的升迁去留,军费的调拨使用,一以指挥官旨意为准,派进去的政工人员难以置喙。各军虽然统一在“国民革命”的称号下,但其官兵由旧职业军官和雇佣士兵组成,军队中原有的地方主义、家长作风和效忠私人的旧习仍然根深蒂固。

文章图片8

国民政府在整顿统一军政的同时,还进行了两次大的军事行动:一是东征陈炯明;二是南征邓本殷。

陈炯明遭受第一次东征的打击后,率残部退至闽、赣,得到闽、赣督军和北京政府的接济,也借此得到喘息和复苏。1925年6月间,当东征军回师广州讨伐杨、刘时,将潮梅惠属各县让给投诚的陈炯明部下洪兆麟、林虎驻防,不料彼等利用粤局动荡之机,复行叛变,在陈炯明的指挥下,筹划进犯广州,再次对广东革命政府造成威胁。

邓本殷原是陈炯明的部属。1923年初,当孙中山驱逐陈炯明、重新开府广州时,邓本殷独树一帜,联合广东南路各军,组成所谓高、雷、罗、阳、钦、廉、琼、崖“八属联军”,宣布“自治”,并得到北京政府的认可和支持。邓本殷割据南路、琼崖地区,所占面积几达广东全省之半,自成为国民政府实现广东统一的严重障碍。

1925年9月,国民政府作出出兵东江、南路的决定。10月1日,东征军出发。历时一个多月,到11月中旬,陈炯明大部被剿灭。南征之役亦于10月下旬拉开战幕,至次年2月中旬将邓本殷全部肃清。

此次东征和南征,彻底解决了盘踞广东的地方军阀。民国以来一直扰攘分裂的粤局,至此方得以整合。自1917年孙中山南下“护法”以来就称为革命根据地的广东,至此才实现真正的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