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文冠厚朴 2023-07-01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图片

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说“礼是中国文化之心”。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先哲希冀经由“礼治”,逐步走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何为“礼仪之邦”?中国为何会走上礼治的道路?兹事体大,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图片

中华之礼源远流长


图片

中国礼治的思想源于早期的殷周时代,约在3000年前,商纣王腐败失德导致国家灭亡的教训,促使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德治思想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实施,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被记录为“周公制礼作乐”。此后,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孟子、荀子等大师的弘扬和完善,使礼乐文明成为儒家学说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和《礼记》被列入官方的学术体系,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也成为历朝尊崇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曾说:“礼也者,理也。这些规范不仅包括政府的法律制度,也包括人际交往的习惯惯例、个人修身养性的方法法则,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都涵盖在礼的范畴之内。
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
在理论层面上,礼被视为区分人类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了“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他的弟子们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得出:人类与禽兽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是否具备语言能力,而在于人类是否能够根据礼的规范生活。《礼记·冠义》中曾有这样一句名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也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正是通过礼的引导,圣人才能教导人们如何认识到自身与禽兽的区别,这种意识也是文化自觉的体现。
为了唤起人们的文化自觉,儒家将礼视为文明和野蛮的界限。传说孔子著作的《春秋》被认为是永恒的箴言。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恰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的道路是互通的,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在礼的构建中,处处以自然为蓝本,以使之与天道相符,得到形而上层面的支持。《礼记》也曾经表述过这样的观点:“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同时,《左传》也说过:“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礼是国家的典制,早在《周礼》时代,就构思了一个理想化的官制,分别设立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个官署下面又由六十个职责相对的小官职组成,共计三百六十个小官职,象征着天地之间的三百六十度。该官制设计体现了天地四方六合之意,被认为是完美的国家典制。从隋唐时代开始,这套制度成为国家官制的基本模式,并深入到民户编制、赋税法则、军政仪式、司法制度和营造法式等方面中,力求合理到细节。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贯彻礼的精髓。
礼仪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准则,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称谓、站姿、问候、送别、宴会等方面的精心安排和细心准备,彰显着尊重老人、孝顺父母、尊重他人、和睦相处等传统价值观。即使在书信往来上,人们也准确地运用着特定的礼貌用语。在行礼过程中,人们也能够感受到一种肃穆、庄重、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的情感,这些情感不仅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也反映出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

礼是区分东西文化的关键


图片

在当今世界上,东西方文明可以说是两大并行不悖的文化体系。而梁启超则指出,这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中国强调的是“重礼治”,而西方则重视“重法治”。中国文化中对于礼仪的讲究反映出一种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受的精神,重视和谐共处;而西方注重的是法律的约束与规范,强调个人权利和责任的平衡。这两种文化体系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带给当今世界更富有活力的多元性,同时也挑战着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学习借鉴各种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共同目标。

西方文明是以宗教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其文化中,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因此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然而,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本恶、人有原罪,只有上帝才能管束人的灵魂,所以需要通过法治来约束人性中的本恶之力,确保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规范。因此,在西方文化中,法律被赋予了高度的权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约束行为的工具,更是一种保护生命、财产和尊严的重要手段。通过法治的保障,西方人习惯于以理性和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发展出了先进的民主制度和权力保障机制,给予每个人平等和尊严的认同,也为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文化从西周开始就逐渐摆脱了鬼神的阴影,开始注重人类的道德成长。在“仓廪实”与“衣食足”之后,中国文化为了同步发展物质与精神,进入了“人本主义”时代。相比于西方文化的“法治主义”,中国文化主张人心本善,强调人的灵魂要自我约束。人们通过体现道德理性的礼仪,来“修己”并“治人”,希望不仅能够自求多福,也能够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这种以人为本、以礼治国的文化传统,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绝佳体现,同时也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重要文化资源。通过这种文化传统的引领,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西方文化中,文化的区分往往是通过风俗习惯来进行的。而在中国文化中,由于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习惯差异极大,因此很难通过风俗习惯来定义和区分文化。中国文化中,礼仪被视为是超越各地风俗习惯的一个共同文化核心,是亿万民众、几千年来所凝聚为一的文化精髓。而且礼仪理念的实践需要人们改变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运行方式。这不仅有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统一和一体化,而且也可以促进各地习俗的交流和融合,达到全国一盘棋的总体效应。在这种基于礼仪的文化传统的引领下,中国文化独具特色,成为了世界上一种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文化。

图片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之一,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在黄河流域诞生并发展壮大。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亚洲、欧洲、非洲等世界各地。然而,中华文明的影响并不是通过武力扩张,而是通过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传播。

可借鉴的文化,却被我们自己所忽略和遗忘。与此同时,我们却追逐着外来文化,使我们自己的文化变得越来越陌生。我们不应该放弃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应该从中学习,汲取力量,拥抱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它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

图片

让中华礼仪之邦再度发皇


图片

有人错误地认为,要恢复中华礼仪就是要回到古代,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中华礼仪并非在严格还原古代礼仪的过程中寻求复古,而是在不断吸收新知、拓展思路、融合现代元素的基础上,以古为鉴、以今为师,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全新礼仪文化。中华礼仪文化的核心在于“和合”,即和谐相处的美德。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不断完善发展,让它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和文化品质。正如《周易》所说:“变则通,通则久。”只有与时俱进、与世界共通,中华礼仪文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代社会,保留历史文化传统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些历史文化传统不仅是过去的见证,也是文明进程中留下的珍贵遗产,保留下来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例如,世界上很多节日和庆典都是源于历史文化传统,它们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成为人们交流互动、增进情感的桥梁。另外,一些历史文化传统也可以成为教育的资源,例如在博物馆中展示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它们使得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历史文化传统,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价值,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体育文化内涵。比如,古代的武术和体育竞技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武术注重的不只是技击的实用,更强调身心的和谐发展,追求内外兼修,强调内功的修炼和道德伦理的培养。相应地,传统体育竞技也不局限于赛场表现的胜负,更强调选手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注重团队协作,追求身心的协调和平衡。与现代体育竞技和娱乐休闲项目相比,古代体育竞技注重的是文化内涵的传承和积淀,为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元素,加以传承和弘扬,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促进人们身心的更好发展。
古人早已明确指出,拥有财富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和文化上的丰富。重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是当今社会对于中华文化传统的再认识。中华传统礼仪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既反映了中国古老文化的脉络和特征,又是中国特有的社交规则、文化精神和道德准则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新的文化元素不断涌现,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根基和精神上都拥有恒久不变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成为全球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相信在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推动下,中华传统礼仪必将继续扮演重要的历史和社会角色。
近年来,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取得成功,会让孩子参加各种西方礼仪课程或者命名为“身心管理课程”的培训。虽然这些课程可能会让孩子学习到一些西方礼仪知识和技巧,但这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中华礼仪文化更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注重的不仅是表面上的礼节和规范,更强调内心修养和思想的品质。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伦理道德和文明品格。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孩子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的技巧。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并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经验,以丰富自己的世界观和文化素养。
中国的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沉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审美、艺术等方面的内涵和精髓。在当今社会,中华礼仪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这不仅有益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能够对社会文明进程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推动。为青少年和社会制定一套符合时代特色、既有传统文化内核又能够体现当代文化特征的礼仪规范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文明建设,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能够反映出其个人修养和思想素质,通过培养好的礼仪素养,我们可以让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与他人交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同样地,如果社会中人人都能遵守良好的礼仪规范,就能够营造出更加文明、包容、和谐的氛围,增强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