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青春期的娃带来各种关系的改变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7-02 发布于上海

今早小妞开始期末考试了,我还没有叫她,自己就直接醒来了,而且表现得很兴奋,几次催促我早点送她去学校。

看到她如此期待这次考试,让我想到小学时她就曾经说过“老妈,我可喜欢考试了。”她与我分享考试让她有成就感,能够初步体验到竞技精神。

我知道,根本原因在于她爱学习,有着积极的进取心,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她感到内心的充实与富足

期末考试,也意味着2天后,初一学年的生活即将正式结束,代表着女儿成功实现了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人生跨越。

不免感叹时间过得真快,那个扎着羊角辫,吵着闹着要坐摇摇车的小妞,一瞬间就变成了出落大方的姑娘。

家有小女初长成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有形的、无形的改变都在我们三口之家中悄然发生着。

是时候做一次总结复盘了,让我们在彼此的关系与互动中更加清楚地看见对方,未来的生活也将会更加幸福美好

01

对女儿教育方式的改变

1. 从关注学习习惯到关注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重点启动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一直崇尚“生活习惯即学习习惯”的思想,所以,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从生活中抓各种习惯的养成。

比如吃饭不磨蹭,餐桌上的礼仪;培养她自行收拾房间,规整衣物;建立对时间及管理的概念,对节俭的理解。

你会发现,在生活中一个守时、讲秩序、懂规矩的人,他在工作中也不会差,看他的办公桌会很整齐,工作很高效,与人相处也会带来舒服的感受。

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吃饭漏嘴,大概率学习做作业时会马虎;做事爱磨蹭,学习动能也极有可能会降低;房间、床铺乱糟糟,衣服随意丢,他在学校里的表现也能窥见一斑了。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女儿学习一直都很有自觉自律性。放学第一时间完成作业,不拖沓、不推诿、不应付。当然,马虎这样的小瑕疵也一直跟随她到现在,因为至今吃饭,她仍会漏嘴。

初中阶段,相当于换频道了,孩子需要快速调整状态适应新生活、新节奏,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要转变思想。

这个“磨合期”大概经历了半个学期,女儿一开始仍然在用小学时的模式来应对初中生活。缺乏主动思考,过于依赖课堂上老师讲授。

那时恰逢疫情,网课为学习的主要形式,幸好是网课,这样让我也能够更好地“观察”到这些情况,及时帮助调整和做出改变。

小学时打好了基础,女儿依然保持着对获得新知的渴望,各种好习惯助力她能高效完成作业练习。

我发现她首先“塌腰”在了数学上,因为初中数学需要更多逻辑推理与空间想象能力,区别于小学的单纯背公式,简单理解和应用。

变问题为契机,我便以数学为例,通过多次沟通让女儿意识到该转变思想了,初中并非简单的6年级升7年级,而是发生了一个大的跨度,改变学习方法、建立思维框架才是“换频道”的关键。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我带领女儿一起分析如何书写一篇好文章,遇到问题怎样寻找快速便捷的解决方案,以及高效背诵方法。

2. 启发教育变成了温和建议

初中生的孩子处于青春期阶段,父母如果还多用说教,尤其是批评、否定的方式,估计是不太好使了。

即便比较乖顺的孩子,他们不会直接反抗拒绝,但在内心也是充满抵触的。互联网时代,孩子们获取信息的路径如此多元化,区别于父母这一代,只能从书本、父母和老师那里获得新知。

就像助学时,看到孩子们值日时笨拙的样子,扫地、擦窗都不干净利索,参加班委竞选扭扭捏捏、怯怯懦懦,爬楼梯气喘吁吁,体能如此之差,我忍不住要说教。

与女儿交流反馈时,她充满了倔强:我知道!别说了!我不想做(什么事)!

能够感受到她心里不服气,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了。偶尔忍不住,我还会靠父母的权威来要求她,可是会破坏亲子关系。

父母是过来人,这个青春叛逆的阶段我们也曾经历过,又特别想用家长的经历和经验来“教育”孩子,少走弯路。只是,他们自己不走过、不体验,又怎会知道是不是弯路呢?

正如小马过河,这是属于孩子们要完成的人生课题,父母所需要做的,就是从孩子的生活中心,慢慢退到边边儿来,作为观众来观战,困难时给予帮助,建议时卓有成效。

当静下心来再看孩子的行为表现时,能够明白,他们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向父母挑战,而是为了体验自己的身份和自主。

所以,我也逐渐释怀,既然陪伴不了孩子一生,为何不在低成本时学会放手?

像选衣服、换发型、交朋友、决定是否参与某项活动,在人身安全有保障、道德伦理不出问题的大前提下,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与信任,由她来做主,相信她的选择

02

与女儿互动形式的改变

1. 与爸爸有亲密也开始有了距离

女儿与爸爸之间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内心是靠近爸爸的,但身体又在远离爸爸,甚至老爸与有肢体互动时,她都开始稍有排斥

有一次老公将手搭在女儿的肩膀上,女儿嫌弃地抖抖肩,老公有点情绪的说“这孩子,我还不能碰了,不来公主抱了?不要举高高了?”我感受到了爸爸瞬间的一丝伤感。

女儿还是小宝宝时,可是天天趴在爸爸肚皮上睡美容觉的。再长大一点时,爸爸会一手抱着小宝贝,一手牵着宝贝儿的手,很享受地跳起华尔兹。

我解围说:女儿长大了,开始与异性父母保持距离了。老公也逐渐明白,这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边界感”,由我们来帮助孩子建立保护自己身体权的意识。

说是保持距离,但内心却更加靠近,甚至有时我都小有嫉妒。至今再问女儿谁是帅哥时,她仍然很坚定地说“是老爸”,足以见得老爸在女儿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形象。

爸爸对女儿的影响是长达一生的,父亲对女儿无条件的爱,赋予了她强大的生命资本,以及未来与异性相处的模式。

亲子之间,要亲昵有度、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的爱,才是父母与孩子最好的关系。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父母与孩子可以亲密,但要有空间”。

2. 与妈妈有依恋也有独立的空间

“丫丫,今晚跟老妈睡吧,老妈好久没搂你睡觉了。”女儿会很乖巧地躺在我的臂弯里,装成小宝宝的样子撒娇,但又会很温柔地说“no。”

青春期的孩子,在追求独立自主方面需求更多。拥有自己的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只有父母明白这一点,才能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也才会共同维护。

之前我们夫妻在养育女儿方面分工明确,现在也发生了改变。一直都是我关注孩子的学业,他照顾我们娘俩的生活起居。

现在我们达成共识、通力协作,妈妈善养孩子的爱心,爸爸培育孩子的志气,为女儿的身心健康与心智成长共同撑起一片蓝天。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充满了矛盾和挑战,他们渴望独立和探索,却又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关爱。之前我们是牵着她的手向前走,现在是在身后看着、默默保护着。

所有的爱都走向亲密,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走向分离。从“陪伴”到“放手”,对于父母也是极大的挑战,内心割舍不下的牵挂与担忧。

03

夫妻关系发生改变

更有时间关注对方,重新回归家庭关系的核心位置,用心完成父母自己的人生功课,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女儿上晚自习,与我们相处的时间也变得少了,而且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圈子了,所以与我们的距离感也越来越强了。

无形中我们夫妻单独相处的时间更多了。原本在饭桌上是一家三口人的互动,如今晚餐时,只剩下我和老公。

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听不到小妞的声音,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女儿仍是我们聊天谈论的话题,我们会猜测她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回到家看到美食的反应。

之后,我们也渐渐找到了夫妻间的互动感觉,我们会畅想未来高品质的养老生活,会走动一下父母邻里,会搞点生活中的小浪漫,总之,再次回归亲密关系中。 

自从有了孩子,整个家庭基本是围绕孩子转,明知道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但仍忍不住会把最好的、最多的陪伴给孩子。

女儿的成长,留给我们更多的独处空间,反倒让我们夫妻二人在彼此那里互相照见,能够静心看见既往的互动模式中,经常忽视对方的情感。

同事的老公曾有一次抱怨她说“你必须在我和儿子之间做一个选择了”。足以见得她与儿子的亲子关系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夫妻关系。

在中国传统式婚姻家庭中,很多夫妻自从有了孩子,亲密关系不知不觉就退到了亲子关系之后。情绪得不到理解,情感被忽略,长期得不到满足,何谈激情与幸福。

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我们无法给孩子全世界,但可以把最好的给他,那就是父母幸福美满的婚姻。

让孩子在父母稳定的婚姻状态、良好的亲密关系中获得充足的安全感,让他们从父母这里看见并学习到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待人接物。

就像《双向养育》中提到的“无论我们是如何长大的,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称职、强大和充满爱心的父母”。当父母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而忽略背后的原因,就难以看到整个画面。

青春期的目的,是为了释放个性,孩子的个性正在经历必须的变化:从儿童期的有组织,经历青春期的无组织,到成年期的再组织。

重新了解和认识孩子,同时也在陪伴和改变的过程中实现父母自身的成长。

责任编辑:微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