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文化遗址

 天一角458 2023-07-02 发布于浙江

一直想去良渚遗址看看。因诸多因素,搁至今天 。天很闷热,又都在旷野,汗湿衣衫。拍照片效果也不佳,只略照了几张,待会传上。先简介下: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

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

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

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

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

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

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陶器以黑陶为特色,制作精美,有的甚至涂漆。良渚文化时期最先进的的陶器制作方

式是轮制,黑陶豆盘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良渚文化时期炊器大多是鼎。玉器非常发达,

种类有珠、管、璧、璜、琮、蝉。其中玉琮个体大,高达18~23厘米,上面雕刻圆目兽面

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誉为「玉琮王」。形状为内圆外方,与古代

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玉器上刻有似神似兽的神人形像和神人兽合一的形像,它们可能

是当时人们的崇拜对象。玉器上的纹饰除神人兽面图像外,其他出现最多的图案是鸟。 良渚文化的钱山漾一地出土有绢片、丝带和丝线,是中国远古时代最重要的家蚕丝织

物。此外,还发现了许多祭坛遗址,如余杭瑶山遗址发现的祭坛,平面呈方形,从里向外

为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砾石台,外围的边长约20米。祭坛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们

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良渚文化时期的食物以水稻为主。 良渚文化中物质文化十分发达,以鼎、豆、盘、双鼻壶、带流壶、带流杯、尊、簋为

典型器,用于祭礼的玉器更为发达,墓葬规格、聚落布局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